- 年份
- 2024(1)
- 2023(3)
- 2022(5)
- 2021(2)
- 2020(4)
- 2019(9)
- 2018(8)
- 2017(14)
- 2016(12)
- 2015(8)
- 2014(13)
- 2013(11)
- 2012(6)
- 2011(7)
- 2010(6)
- 2009(11)
- 2008(4)
- 2007(9)
- 2006(3)
- 2005(6)
- 学科
- 学(27)
- 济(23)
- 经济(23)
- 教育(14)
- 生态(13)
- 理论(10)
- 管理(10)
- 资源(10)
- 业(9)
- 地方(9)
- 水产(9)
- 生态学(9)
- 环境(8)
- 企(7)
- 企业(7)
- 和(7)
- 地方经济(7)
- 动物(6)
- 农(5)
- 动物学(5)
- 技术(5)
- 方法(5)
- 水产资源(5)
- 业经(4)
- 中国(4)
- 保护(4)
- 关系(4)
- 农业(4)
- 发(4)
- 发展(4)
- 机构
- 学院(105)
- 大学(95)
- 研究(56)
- 科学(44)
- 中国(33)
- 所(33)
- 研究所(32)
- 农(31)
- 师范(26)
- 范(26)
- 中心(24)
- 京(24)
- 教育(23)
- 济(23)
- 实验(22)
- 室(22)
- 江(22)
- 科学院(22)
- 经济(22)
- 理学(21)
- 管理(21)
- 重点(21)
- 农业(20)
- 实验室(20)
- 师范大学(20)
- 环境(20)
- 研究院(20)
- 资源(20)
- 业大(19)
- 四(19)
共检索到1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凤华
巍巍喜马拉雅山下,滔滔雅鲁藏布江畔,有一座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的古城——日喀则市。日喀则,藏语意为"水土肥美的庄园",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海拔3 850米,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在这块钟灵毓秀的后藏大地上,坐落着一所迅速崛起、备受瞩目的学校——日喀则地区职业技术学校。学校由始建于1975年的原日喀则地区师范学校和始建于1972年的原日喀则地区卫生学校于2000年合并组建而成,校址设在原日喀则地区师范学校,占地292亩,总建筑面积为8.5万平方米。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青
西藏自治区地处我国西南边陲,与南亚接壤,自古就存在着多元多向的经济文化交流关系,与外部市场具有密切联系。在加快实现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扩大对外开放合作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西藏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政策优势,着眼于环喜马拉雅区域,统筹内外资源和市场,将建设面向南亚开放重要通道和环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与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紧密融合。实现内外统筹的重点是,着力改善基础条件,提升互联互通水平;通过贸易富民兴业,扩大国际经贸合作;着力增强核心支撑,内外发展,统一布局,特别是加强拉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青
西藏自治区地处我国西南边陲,与南亚接壤,自古就存在着多元多向的经济文化交流关系,与外部市场具有密切联系。在加快实现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扩大对外开放合作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西藏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政策优势,着眼于环喜马拉雅区域,统筹内外资源和市场,将建设面向南亚开放重要通道和环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与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紧密融合。实现内外统筹的重点是,着力改善基础条件,提升互联互通水平;通过贸易富民兴业,扩大国际经贸合作;着力增强核心支撑,内外发展,统一布局,特别是加强拉萨和日喀则两市的发展,强化口岸先导作用,促进重要节点城镇和各类特定区域的发展;整合各类跨国资源,建立产业分工体系,重点在旅游业、农牧产品加工业、天然饮用水产业、建材业上形成分工;统筹对外开放与区域合作,深化环喜马拉雅区域联动发展。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谢红江 李艳锋 陶炼 杨文渊 代安国 左力 宦云敏
【目的】研究西藏喜马拉雅山荆子生态地理分布及表型遗传多样性。【方法】实地调查及采样研究方法相结合。【结果】西藏喜马拉雅山荆子[Malus rockii Rehd.(M.baccata var.himalaica(Maxim.)Schneid.)]野生居群集中分布区位于北纬28°39'30°35',东经92°09'95°12,海拔28003300 m,呈带状分布于雅鲁藏布江、尼洋河及其支流的两岸冲积土形成的河床半湿地,或河岸的阔叶林缘或针阔叶混交林缘,处于原始野生状态。调查山荆子自然变异类型表明:树龄最大4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税晓洁
出拉萨,过日喀则,逆江而上,一直向西,经拉孜、萨嘎、仲巴,我们去寻访这条高原民族母亲河—雅鲁藏布江的源头。这条我国著名的外流河,西藏第一大河,名称来源于藏语,意思是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都煜 马波 李雷 金星 王鹏 陈中祥 吴松 张驰 龚君华
西藏地区雅鲁藏布江中游分布有6种特有裂腹鱼类,是地方重要的土著经济物种。近年来,受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的影响,裂腹鱼类资源已严重衰退而处于濒危,急需开展裂腹鱼类的资源现状调查及保护等级评价工作。本课题组分别于2015年和2017年的春季(4—5月),对雅鲁藏布江中游的渔业资源进行调查监测,参阅相关文献资料,采用珍稀性、物种价值和人为干扰共3个一级指标和5个二级指标建立优先保护等级的定量评价体系,对6种裂腹鱼类的资源状况及濒危状况进行评价,根据评分标准与优先保护综合评价值(R)确定裂腹鱼类的优先保护等级。研究结果表明,尖裸鲤(Oxygymnocypris stewartii)为一级优先保护鱼类,双须叶须鱼(Ptychobarbus dipogon)为二级优先保护鱼类,拉萨裂腹鱼(Schizothorax waltoni)和巨须裂腹鱼(Schizothorax macropogon)为三级优先保护鱼类,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 o’connori)和拉萨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younghusbandi)为四级优先保护鱼类。评价分级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真实地反映了6种裂腹鱼类优先保护顺序。本研究对雅鲁藏布江中游的鱼类保护等级提出建议,为鱼类资源的科学保护管理等提供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
雅鲁藏布江 裂腹鱼类 优先保护 评价指标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雷 马波 金星 王鹏 陈中祥 王念民 吴松 张驰 龚君华
西藏地区雅鲁藏布江中游分布有6种特有裂腹鱼类,是地方重要的土著经济物种。近年来,受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的影响,裂腹鱼类资源已严重衰退而处于濒危,急需开展裂腹鱼类的资源现状调查及保护等级评价工作。本课题组分别于2015年和2017年的春季(4—5月),对雅鲁藏布江中游的渔业资源进行调查监测,参阅相关文献资料,采用珍稀性、物种价值和人为干扰共3个一级指标和5个二级指标建立优先保护等级的定量评价体系,对6种裂腹鱼类的资源状况及濒危状况进行评价,根据评分标准与优先保护综合评价值(R)确定裂腹鱼类的优先保护等级。研究结果表明,尖裸鲤(Oxygymnocypris stewartii)为一级优先保护鱼类,双须叶须鱼(Ptychobarbus dipogon)为二级优先保护鱼类,拉萨裂腹鱼(Schizothorax waltoni)和巨须裂腹鱼(Schizothorax macropogon)为三级优先保护鱼类,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 o’connori)和拉萨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younghusbandi)为四级优先保护鱼类。评价分级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真实地反映了6种裂腹鱼类优先保护顺序。本研究对雅鲁藏布江中游的鱼类保护等级提出建议,为鱼类资源的科学保护管理等提供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
雅鲁藏布江 裂腹鱼类 优先保护 评价指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税晓洁
彭错林的泥石流雅鲁藏布江过了里孜以后进入中游,河谷变窄,渐有灌木生长,人烟多了起来。过萨嘎,雅鲁藏布江一改温柔,进入狂怒的仁庆顶、抗耐峡谷。这里山高谷深,滩多浪急,我们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田炳辉 王金牛 汪沐阳 石凝 罗栋梁 张林 吴宁 朱牛 张宁 盖艾鸿
藏原羚(Procapra picticaudata)作为青藏高原特有的有蹄类动物,明确其栖息地的潜在分布和影响因子有利于其种群的保护,进而缓解野生动物与人类活动的利益冲突,以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本研究在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及东、中、西喜马拉雅等藏原羚分布整体范围内开展研究,通过查阅文献和野外科考共收集藏原羚物种分布数据150个,利用MaxEnt模型和ArcGIS软件模拟预测藏原羚潜在栖息地,结合Linkage Mapper以生态源地计算潜在生态廊道。结果表明:(1)当前气候情景下,藏原羚的适宜生境总面积为88.05×10~(4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23%。青藏高原适宜生境面积最大、横断山区次之,其余依次是西喜马拉雅、东喜马拉雅和中喜马拉雅。(2)藏原羚的适宜生境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中部、北部、南部和东北部、横断山区北部和喜马拉雅北部。三江源国家公园、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色林错自然保护区是适宜生境最大保护区,其中有47.71%的适宜区位于保护区外。影响藏原羚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是年平均温度(Bio1)、坡度和海拔。(3)识别出重要生态源地46个、共构建108条潜在生态廊道,平均长度为163.6 km。本研究从宏观尺度分析了藏原羚栖息地现状和生态廊道,有助于优化栖息地格局,促进种群迁徙扩散,对藏原羚种群长期监测、管理和保护区规划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梁君健 雷建军
西藏登山学校是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一个特殊案例,是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全球、宗教与世俗等一系列重要关系在教育领域的投射。本文详述了在拍摄纪录电影《喜马拉雅天梯》过程中所采取的影视人类学方法,展示了将教育机构置于更加广阔的社会文化领域中进行理解的可能性。本文尤其关注特定地区和族群的文化传统在当代教育机构和行业语境中与现代文化的相遇,展示西藏登山学校中的师生如何通过当代教育和商业登山实践,产生针对自身文化传统的文化自觉,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弥合了文化变迁过程中的冲突和断裂。
关键词:
影视人类学 民族教育 文化变迁 文化自觉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治国 姚檀栋 叶庆华 李潮流 王伟财
利用1980年地形图、1988/1990年Landsat TM、2000年Landsat ETM+、2007年ALOS AV-NIR-2遥感资料和近42 a(1967—2008年)的气温、降水量资料对喜马拉雅东段洛扎地区的冰湖变化特征及其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1980年到2007年,53个冰湖(1980年面积大于0.02 km2)的总面积由1980年的9.97 km2增加至2007年的13.05 km2,增加了3.08 km2,增加的比例为30.9%。通过与非冰川补给湖的对比发现,1980年的冰湖面积比非冰川补给湖的面积大,分布的规模等级和海拔梯度更为广泛;1980—2007年冰湖面积扩...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郭祉宾 杨德国 陈亮 颜文斌 朱挺兵
于2015年4月、2015年6月和2016年4月实地调查了雅鲁藏布江中游仔稚鱼的种类组成、空间分布和栖息环境特征。实地调查共设置24个采样点,采用手抄网在鱼群密集水域采集仔稚鱼样本,并通过Cyt b基因序列比对对样本种类进行判定。共采集到仔稚鱼样本3 502尾。Cyt b基因序列比对显示,采集到的仔稚鱼共属于2科5属10种,其中,土著种分别为细尾高原鳅(Triplophysa stenura)、异尾高原鳅(T.stewarti)、拉萨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younghusbandi、尖裸鲤(Oxygymnocypris stewartii)、巨须裂腹鱼(Schizothorax macropogon)、异齿裂腹鱼(S.oconnori)、拉萨裂腹鱼(S.waltoni)、双须叶须鱼(Ptychobarbus dipogon),另发现未记录于本水域的怒江高原鳅(T.nujiangensa)、裸腹叶须鱼(P.kaznakovi)。以上两种仔稚鱼出现原因尚未阐明。裂腹鱼类仔稚鱼的种类分布存在较大空间差异,高原鳅类仔稚鱼的种类数的空间分布则较为均匀。本研究表明,雅鲁藏布江中游大部分江段均比较适宜鱼类的繁衍栖息,但需重点保护裂腹鱼类的关键育幼场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