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68)
2023(9232)
2022(8374)
2021(8111)
2020(6812)
2019(15963)
2018(16007)
2017(31499)
2016(17273)
2015(19483)
2014(19506)
2013(19306)
2012(17644)
2011(15707)
2010(15656)
2009(14208)
2008(13952)
2007(12059)
2006(10668)
2005(9438)
作者
(49384)
(40534)
(40216)
(38443)
(25993)
(19512)
(18321)
(15965)
(15432)
(14596)
(14124)
(13474)
(12736)
(12666)
(12456)
(12370)
(12154)
(12133)
(11586)
(11515)
(10115)
(9887)
(9723)
(9324)
(9073)
(9016)
(8978)
(8952)
(8138)
(7971)
学科
(66533)
经济(66442)
管理(52263)
(50455)
(43635)
企业(43635)
方法(32923)
数学(28474)
数学方法(28112)
(19363)
(17435)
中国(16279)
业经(14914)
(14511)
(13724)
财务(13660)
财务管理(13636)
地方(13241)
企业财务(13035)
(12995)
理论(11636)
农业(11534)
(11430)
贸易(11426)
(11101)
(11080)
技术(10672)
环境(10218)
(9629)
教育(9617)
机构
大学(243180)
学院(241372)
管理(100878)
(91857)
经济(89673)
理学(87563)
理学院(86650)
管理学(85194)
管理学院(84773)
研究(76709)
中国(57228)
(52052)
科学(48437)
(43585)
(38543)
(35613)
业大(35455)
财经(35168)
中心(34826)
研究所(34804)
(34043)
北京(33441)
(31907)
(31802)
师范(31562)
(28577)
(27775)
农业(27675)
财经大学(26312)
商学(26016)
基金
项目(165427)
科学(129777)
研究(122353)
基金(119623)
(103030)
国家(102148)
科学基金(88445)
社会(74743)
社会科(70712)
社会科学(70690)
基金项目(64692)
(64282)
自然(58911)
自然科(57535)
自然科学(57523)
自然科学基金(56479)
教育(55981)
(54134)
编号(51149)
资助(49697)
成果(41594)
(36318)
重点(36146)
(34221)
课题(34215)
(33999)
项目编号(32096)
创新(31744)
科研(31664)
教育部(31304)
期刊
(100532)
经济(100532)
研究(71971)
中国(41275)
学报(36632)
管理(36546)
科学(33887)
(33572)
(32368)
大学(27602)
教育(27457)
学学(25755)
农业(22737)
(20967)
金融(20967)
技术(20321)
财经(16825)
业经(16748)
经济研究(14812)
图书(14493)
(14053)
理论(13703)
问题(13361)
实践(12708)
(12708)
科技(11747)
技术经济(11592)
现代(11132)
(10791)
情报(10721)
共检索到3470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瑞华  
近年我国出现了公司间相互持股现象 ,对此 ,理论界展开了讨论。有的论者表示赞成乃至积极提倡 ,而有的论者则极力反对 ,分歧较大。本文在分析相互持股的类型、利弊的基础上 ,从会计层面对相互持股所引发的投资收益确定问题加以探讨 ,以期有所贡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邓德强  
文章首先基于集团内部企业相互持股情况的复杂性以及其对合并会计报表的重大影响,提出了“少数股东损益是否应包括子公司对母公司的投资收益”问题。接着从合并会计报表理论的角度,分别以经济实体理论和母公司理论对此问题进行了解释。进而又从合并会计报表实务的角度,讨论了现行处理此问题的两种方法并对它们进行了评析。最后,对解决上述的少数股东损益问题的理论选择和实务处理,提出了作者的观点。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林华  
本文使用实证研究方法考察了与券商相互持股对上市公司的短期股价和长期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从短期看,市场对上市公司与券商相互持股的态度悲观但不显著,而与券商相互持股的高系统风险上市公司的股价出现了显著为负的累计平均非正常报酬率;从长期看,与控制样本比,与券商相互持股没有使上市公司的整体业绩获得改善,但公司的投资绩效显著提高。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郭志碧  孙艳芬  王媛媛  
本文研究了辅助生产成本分配方式的相似性对相互持股的会计处理的影响,并从会计处理系统的角度提出将代数综合法结合计量的处理方法,并提出具体完善建议:消除灰色地带,清楚界定概念的边界;完善披露规定,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弥补准则空白,选用适当权益分配方法等。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张国永  
一、引言在企业集团持股结构中有一种特殊的持股结构就是子公司之间相互持股,相互持股也称为交叉持股。由于相互持股能提高各持股方的投资收益规模,所以现阶段相互持股的上市公司十分普遍,尤其体现在集团企业内部的子公司之间。集团企业内部子公司之间的相互持股在各自的个别报表中的核算很不确定,可能以长期股权投资核算,也可能以交易性金融资产或者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而在合并层面,这些相互持股均需要以合并层面的权益法进行核算,这样就造成了个别层面与合并层面核算的差异,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张国永  
一、引言在企业集团持股结构中有一种特殊的持股结构就是子公司之间相互持股,相互持股也称为交叉持股。由于相互持股能提高各持股方的投资收益规模,所以现阶段相互持股的上市公司十分普遍,尤其体现在集团企业内部的子公司之间。集团企业内部子公司之间的相互持股在各自的个别报表中的核算很不确定,可能以长期股权投资核算,也可能以交易性金融资产或者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而在合并层面,这些相互持股均需要以合并层面的权益法进行核算,这样就造成了个别层面与合并层面核算的差异,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姜宝强  
以往的文献在分析基金持股偏好时,只是单方面的考虑股票收益率及其它特征变量对基金持股的影响,但是本文认为,基金持股变化也会对所持股票的收益率产生影响。基金持股与股票特征变量的影响是相互作用的,如果只考虑一方面,得出的结果可能并不准确。本文通过联立方程的建立,综合考虑二者的相互影响,试图准确地把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基金持股偏好的特点。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吴家骏  
改革开放以来,采取了一系列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措施,政府职能也在逐步转变,这些都是从外部为企业创造自主经营条件的改革措施。实施这些改革措施,扭转了计划包罗万象、财政统收统支、产品统购包销、物资统一调拨、人员统一分配的高度集中统一的经济管理体制,企业有了空前的活力。但是,企业自主经营的改革目标至今并未实现,全民所有制企业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阮兴华  
对于日本法人相互持股的质疑阮兴华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一个重大转折点是1945年二战失败后在美国管制下从专制国走向民主国,实行政治民主和经济民主。法人持股作为转折期日本资本主义的模式,曾经推动了日本工业化的发展。但是80年代后期,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包小忠  
日本企业之间的相互持股是一种独特的股权结构形态,本文从其主要的表现形式、历史发展等角度进行 了经济学意义上的把握,阐释了日本企业之间相互持股的特征和由来。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柯昌文  
针对传统合并报表编制的逐步分配法的缺陷,本文提出直接分配法,分析了直接分配法的分配规则,结合实例,用直接分配法解决了子公司相互持股的合并报表编制问题,并探讨了直接分配法的优势。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朱开悉  
金融危机引发了投资者对交叉持股现象的关注,但学术界对交叉持股会计问题的讨论还没有深入。财务报告改进的基本目标是着眼于用户需求,将企业价值的未来估计包含在今天的财务报告中。公司交叉持股对公司价值、财务影响及改进的模型表明,如果资产重估增值计入公司利润,则公司价值将出现虚假增长,股市泡沫将无法避免。改进的基本方法是将资产重估增值计入公司资本变动而非损益变动,从而使股东权益更好地反映股票价值。此时,理论分析表明托宾Q将趋近于1,从而真正实现企业价值报告革命。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钟翔宇  
随着资本市场全流通时代的到来,大量股份公司中由历史原因导致的名义股东问题浮出水面。这些名义股东包括自然人、法人、信托公司等,其存在的实质往往是为了掩盖自然人持股的事实。本文汇总与研读了与自然人持股和名义股东问题相关的法规,分析了名义股东的各种模式及相应案例,对自然人持股的历史成因及名义股东的现实危害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在上市公司中通过强制集中确权,在非上市股份公司发行审核中"新老划断"解决这一体制性遗留问题的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庞德良  
战后日本企业中形成的法人相互持股制度和银行主导机制,在急剧变化的经营环境中功能已衰退,而建立包括股东、从业员工、银行和社会在内的多元化的共同治理机制,既是历史的必然,又为企业提供更为有效的监督制衡机制,为企业制度创新开辟新的领域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杨汇  
在我国发展企业集团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集团内企业之间相互持有股份的情况,与日本的法人相互持股颇为相似。本文试就日本的法人相互持股制度作一番初步探讨,并揭示其对我国企业集团发展的借鉴作用,以求教于同仁。在当今企业化的社会中,孤立的企业是不存在的。企业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