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82)
2023(6623)
2022(5606)
2021(4851)
2020(4070)
2019(9150)
2018(8926)
2017(16882)
2016(8726)
2015(9816)
2014(9759)
2013(9887)
2012(9409)
2011(8852)
2010(9105)
2009(8710)
2008(8361)
2007(7575)
2006(7031)
2005(6472)
作者
(26968)
(22904)
(22856)
(21688)
(14345)
(10689)
(10236)
(8912)
(8584)
(8231)
(8072)
(7680)
(7318)
(7314)
(7245)
(6849)
(6808)
(6586)
(6530)
(6427)
(5975)
(5588)
(5575)
(5314)
(5257)
(5073)
(4924)
(4833)
(4748)
(4444)
学科
(65391)
经济(65353)
管理(27645)
(21593)
方法(20410)
(18326)
企业(18326)
数学(18173)
数学方法(18055)
地方(17154)
地方经济(12752)
中国(12355)
业经(11384)
(10669)
(9714)
(9307)
贸易(9303)
(8923)
(8787)
(8077)
(7962)
金融(7962)
环境(7444)
经济学(6946)
农业(6725)
(6714)
(6619)
(6615)
(6539)
银行(6518)
机构
大学(138889)
学院(138176)
(69040)
经济(67830)
研究(51206)
管理(50065)
理学(42668)
理学院(42166)
管理学(41438)
管理学院(41190)
中国(38359)
(29233)
科学(28979)
(28236)
(26349)
研究所(23521)
财经(23398)
经济学(22771)
中心(21920)
(21092)
(20983)
(20283)
经济学院(20042)
(18121)
北京(18038)
业大(17809)
财经大学(17138)
(16763)
师范(16646)
(16562)
基金
项目(87201)
科学(68545)
基金(64169)
研究(62320)
(55916)
国家(55496)
科学基金(47298)
社会(42881)
社会科(40814)
社会科学(40804)
(33281)
基金项目(32950)
自然(28910)
自然科(28242)
自然科学(28231)
自然科学基金(27751)
(27672)
教育(27472)
资助(27128)
编号(22837)
(19970)
重点(19599)
(19230)
成果(18656)
国家社会(18409)
(17631)
教育部(16763)
创新(16678)
课题(16675)
发展(16517)
期刊
(85282)
经济(85282)
研究(45745)
中国(27465)
(21869)
管理(21218)
学报(21013)
科学(19066)
(18862)
大学(15921)
经济研究(15681)
学学(15244)
(13100)
金融(13100)
财经(12969)
农业(12593)
技术(12115)
业经(11736)
(11344)
问题(10620)
(9215)
教育(8972)
统计(8882)
技术经济(8746)
国际(8627)
世界(8014)
(7932)
商业(7914)
决策(7192)
(6533)
共检索到2205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刘付永  王立利  
相互协商程序和国内法律救济措施是国际税收争议和国内税收争议的主要解决机制。在二者存在竞合的情形下,就可能存在冲突协调问题。在处理二者关系时,是依国家税收主权导向,还是按照条约优先的原则,体现的是国家税收立法权和管辖权背后的法理基础和价值取向。本文在生效公约、税收协定和现行国内法的框架下,探究二者的适用关系;并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二者适用关系的重构设想。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田川  刘仁娜  
相互协商程序是跨境纳税人在面临跨境涉税争议时可选择的较为成熟的税收确定性工具之一,也是消除国际重复征税的重要举措。进入后BEPS时代以来,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各辖区税务主管当局的共同努力下,相互协商程序得到进一步完善,但同时也面临部分新问题。本文回顾了BEPS第14项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利用OECD每年发布的相互协商程序统计数据,分析后BEPS时代相互协商程序在实践中的运行成效并剖析原因,提出了完善数据报送口径、优化结案方式管理等建议。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蔡从燕  
近年来,国际法学者日益关注城市在国际秩序中的规范性作用。由于城市在不少西方国家的宪制架构下往往拥有较大的权力以及西方国家长期主导国际关系,城市与国际法律秩序关系的理论与实践存在明显的西方中心主义倾向。中国崛起、特殊的中央—地方宪制与政治权威架构使得中国城市与国际法律秩序互动的实践可以超越西方中心主义。上海始终在中国参与国际秩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且蕴含着发挥更大作用的潜力。上海应当基于城市与国际法律秩序关系的视野重新思考发展目标与定位,即寻求迈向“国际法律之都”。这不仅对于上海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我国探索在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过程中如何选择适当的法治场所也是有益的。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吕桐弢  
近年来,程序化交易在中国证券市场中的交易量占比正稳步提高,但监管机构掌握程序化交易信息的方式和范围都相对有限。随着证券交易的不断数字化,程序化交易报告制度愈发受到证券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然而,相关规定体系性的不足、报告制度设计的泛化以及报告后续监管运行低效等问题,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程序化交易报告制度发挥应有的效用。鉴于此,证券监管部门有必要通过标准化数据收集和健全监管制度的方式,打通数据传递壁垒,促进程序化交易报告制度的规范化;依靠对交易策略、报告主体和具体市场的差异化监管,梳理监管重点,提升监管效率;针对性建立交易数据查验机制、数据分析和共享机制、技术监督管理机制,构建程序化交易的监管科技体系。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近年来工伤认定引起的行政争议案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由于行政和司法在工伤认定的范围、标准上理解的差异,行政权与司法权的协调等方面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本刊以四川省的3个工伤争议案为例,邀请了四川有关人员就工伤救济制度展开讨论。欢迎广大读者继续关注这一问题,并参加讨论。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黄东黎  
在2001年12月11日加入WTO,尤其是2004年12月10日加入WTO三年过渡期结束之后,中国各方面的经济政策将受WTO规则的约束。根据WTO法律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和《中国加入工作组报告书》(以下简称《工作组报告》)是中国加入WTO法律文件的有机组成部分,“两书”的规定,同样约束我国产品的出口。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玉姿  喻海龙  
研究目的:明确协商购买作为征地先行程序的宪法基础和制度资源,设计协商购买征地先行程序。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比较分析。研究结果:(1)协商购买作为征地先行程序具有宪法基础,不仅没有违反宪法第10条第4款,而且是宪法第10条第3款的内在要求,也与基本权利的程序保障功能吻合;(2)协商购买作为征地先行程序有其制度资源,征地补偿可以作为确定购买价格的依据;协商购买程序与开放建构的征地程序合拍;行政协议制度为协商购买争议解决奠定基础。研究结论:协商购买应当作为征地的强制先行程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在申请征收前善意地向农民集体及其成员提出购买要约,购买价格可以参考且不得低于征地补偿,协商步骤安排应当兼顾行政效率与农民权益保障。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蒋岩波  张坚  
由于垄断的不确定性以及反垄断法的固有特征等因素,现代反垄断执法开始出现由实体到程序的转向,反垄断法逐渐走向程序化。其中,民主协商便是当前反垄断执法中的一个重要的程序机制。在反垄断立法中,公共利益本身难以界定,也是反垄断执法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而协商程序机制运用到反垄断执法甚至司法中,有益于公共利益的判定和维护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阮振宇  杨欢  
关贸总协定第19条保障措施本应在世贸组织多边贸易体制中发挥独特的“安全阀”作用,但近年来,保障措施失去了实际适用的势头,反倾销措施则被频繁使用,大有取代之势。本文从保障措施的价值、功能入手,对这两个制度进行比较,探求反倾销取代保障措施的内在原因,并对如何鼓励保障措施的适用,遏制反倾销的滥用提出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磊  
在当前的国际贸易环境下,反倾销措施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认可的一种贸易救济手段。反倾销措施贸易救济效果的相关研究也成为了近期学术界所关注的焦点。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反倾销立案调查的主要对象国。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深化、经济结构的调整,实现了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角色转变。作为WTO的主要成员国,如何合理运用反倾销措施保护本国利益,维护贸易公平是历史赋予我们新的任务。本文使用中国海关总署的进出口数据,结合商务部公示的对外反倾销措施实施案例,对反倾销涉案国家和地区及涉案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贸易额,按照海关税则号整理后,对立案调查、征收反倾销税、无损害结案、撤销调查和价格承诺这几...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吕桐弢  
近年来,程序化交易在我国证券市场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改善市场流动性、提高定价效率的同时,程序化交易也显露出加剧市场波动、有违交易公平性等负面影响。建立“穿透”程序化交易结构、获取真实交易信息的监管体系的需求日益迫切。虽然在现行证券市场交易规则和证券监管实务中,都有穿透式监管理念的体现和运用,但穿透式监管在证券法律体系中还不是一个正式的法律概念。为了在法治轨道上推行程序化交易的穿透式监管,有必要建构相关的监管法律法规框架,落实依法监管;注重“监管并重”,补齐程序化交易穿透式监管“服务功能”的缺失;推行多元合作规制,提升穿透式监管的有效性。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侯卓  
我国税制变迁常设试点环节,就此须从形式上的法定原则和实质上的利益均衡要求出发,详细检视各项试点在决定主体、试点目标和试点过程等方面是否适法。税改试点需要具有合理正当的目标、且能通过比例原则的检验,才具有合理性基础。兼具合法性与合理性的税改试点,应确定合理目标、由有权主体循法律程序启动、设计方案时听取利益关系人意见、杜绝严重不合理的情形,并设立试点期限及期限届至时的评价机制。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志伟  
非法集资行为的滥觞与蔓延,关键在于国家一味地否定民间融资行为的合法地位,采用禁止、限制、打击等命令控制型法律对民间集资行为进行规制,并坚持以"刑事打击"为倚重。非法集资行为认定存在逻辑缺失,集资行为的"直接性"与"间接性"存在混淆;集资行为的"使用目的 "和"非法占有目的 "难以有效区分。从法律层面确定并保证民间资本合理、有序地参与到金融行业中来;实现由简单粗暴的行政取缔向规范性行政规制转换,形成"疏堵并举"并以"刑事打击"为辅助的监管格局。结合非法集资的证券化发展趋势,确立差异化的非法集资行为认定标准,继而对样式各异、品种繁多非法集资工具或非法集资行为形成有效规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