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15)
2023(5178)
2022(4368)
2021(4179)
2020(3495)
2019(7667)
2018(7631)
2017(14639)
2016(7160)
2015(7931)
2014(7289)
2013(6990)
2012(6329)
2011(5551)
2010(5701)
2009(5380)
2008(5508)
2007(5165)
2006(4658)
2005(4210)
作者
(18442)
(15326)
(15110)
(14270)
(9799)
(7128)
(6828)
(5879)
(5569)
(5528)
(5164)
(5154)
(4856)
(4808)
(4755)
(4639)
(4477)
(4461)
(4404)
(4006)
(3722)
(3706)
(3506)
(3498)
(3466)
(3461)
(3440)
(3426)
(3026)
(3024)
学科
(29911)
管理(29378)
(28252)
企业(28252)
(21398)
经济(21375)
(18311)
银行(18166)
(16931)
(15201)
技术(13737)
技术管理(11271)
(10551)
金融(10551)
业务(9751)
(9578)
制度(9577)
方法(8720)
银行制(8507)
中国(7969)
(7408)
业经(7119)
数学(6901)
数学方法(6845)
(6504)
体制(5929)
理论(5026)
(4983)
财务(4980)
财务管理(4964)
机构
学院(91443)
大学(90495)
管理(40336)
(38678)
经济(37838)
理学(33634)
理学院(33347)
管理学(33060)
管理学院(32858)
中国(30550)
研究(26575)
(21030)
(19798)
银行(18904)
(18337)
(17501)
财经(16008)
(15681)
(14552)
中心(14477)
科学(13436)
(13051)
商学(12172)
财经大学(12126)
(12097)
商学院(12060)
金融(11877)
(11845)
经济学(11734)
北京(11537)
基金
项目(57775)
科学(47515)
研究(44589)
基金(42631)
(35907)
国家(35586)
科学基金(32577)
社会(29633)
社会科(28254)
社会科学(28246)
(23639)
基金项目(22775)
教育(20410)
自然(20367)
自然科(20018)
自然科学(20016)
自然科学基金(19740)
(19447)
(18964)
编号(17026)
创新(16935)
资助(15996)
成果(13417)
(12786)
重点(12594)
(12582)
(12359)
(12338)
国家社会(12282)
课题(12151)
期刊
(43040)
经济(43040)
研究(32784)
(27808)
金融(27808)
中国(22845)
管理(19346)
(17188)
科学(10663)
教育(10515)
(9856)
学报(9170)
技术(8800)
财经(8356)
大学(7862)
学学(7370)
业经(7272)
(7068)
科技(7055)
经济研究(6851)
技术经济(5779)
(5444)
论坛(5444)
理论(5413)
商业(4996)
实践(4949)
(4949)
农业(4813)
问题(4574)
现代(4556)
共检索到1554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卫平  
直销银行(direct bank)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20余年的发展,在欧美已经形成了独特的目标定位和业务模式。近年来,这一银行服务模式在国内受到广泛关注,众多银行争相推出直销银行品牌和服务。但在实践中,我国直销银行的发展仍面临多重问题。本刊约请了多位从业者分别从经营模式、产品创新、国际借鉴等视角,共同探讨直销银行的发展路径。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韩晓宇  邓宇  
互联网金融冲击传统银行发展,从起初的竞争到融合,新金融理念深入传统银行转型,成为数字金融变革的重要驱动。独立法人资格的新型银行模式逐渐成熟,百信银行、招东银行等纷纷成立,传统银行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走向实质性阶段。相较于传统银行,独立法人资格的银行完全依赖于互联网渠道和线上化运作,数字银行成为独立法人资格直销银行的核心理念。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银行的服务边界和业务形态,在服务效率、业务流程、客户营销上更加垂直、高效。同时,也为独立法人直销银行的监管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袁秋辰  
国际金融危机后,2010年颁布的巴塞尔协议Ⅲ重构资本监管框架,在强化商业银行资本工具损失吸收能力和增强风险加权资本审慎性的基础上,建立了有效的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巴塞尔协议Ⅲ将监管资本重新划分为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两大类,并分别设置了其他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工具的损失吸收触发条件,以提高资本工具的损失吸收能力。巴塞尔协议Ⅲ颁布后,资本工具创新逐渐成为国际商业银行资本补充的重要手段。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袁宁  
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的主要涵义,并不是要依靠它来"独木撑天",而是要通过对货币环境的适当控制,为解决问题创造必要条件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学波  吴保根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全球化蓬勃发展,金融自由化方兴未艾,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原有的银行监管体系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变化,导致银行监管严重失灵,金融危机此起彼伏,由银行监管失灵和安全网措施进而产生了严重的道德风险,并造成巨额监管成本。金融创新和银行监管是辨证统一的,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银行监管能保证金融创新朝着正确的轨道发展,从而使得金融创新成为金融发展的持续动力。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甄杭之  
本文借鉴政策性银行监管的国际经验,从目前对政策性银行监管的主要内容切入,分析了政策性银行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立法为先,差别监管,优惠激励,加强合作"的政策性银行监管政策设计与创新思路。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吴晓灵  
次贷危机过后,诸多满足8%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的银行纷纷倒闭,无疑加深了人们对于资本监管有效性的质疑,也进一步强化了国际监管体系对资本监管的决心。新近通过的《巴塞尔协议Ⅲ》被认为是数十年来针对银行监管领域的最大规模改革,从多方面对资本充足率指标及资本监管体系进行了完善和修订,修订的内容包括加强资本定义,提高资本质量、一致性和透明度,加强资本框架的风险覆盖能力等,《巴塞尔协议Ⅲ》将为银行的风险控制和资本管理带来深远的影响。本文为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在"2010交银博士后金融论坛"上所作的主旨演讲,经主讲人同意,本刊予以全文发表,以飨读者。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钟纯  
影子银行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中国影子银行的界定和特征出发,在金融创新理论和金融监管思路演变的基础上研究中国影子银行的监管问题,认为对中国影子银行的监管应当树立"有底线创新"的监管思维,对影子银行实行分类监管,并不断完善其信息披露机制。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魏建   薛启航   王慧敏   姚笛  
银行监管处罚是规范银行信贷行为、维护银行业秩序的重要手段,但其能否有效引导银行信贷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创新仍有待进一步考察。本文利用2011—2020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银行行政处罚信息,构建了银行监管处罚的地级市面板数据,同时以2015年《中国银监会行政处罚办法》的修订为准自然实验,探究了银行监管处罚对当地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监管处罚能够促进当地企业创新,并且该效果对于小规模企业、无银企关系的企业以及高新技术企业更加显著。机制分析表明,银行监管处罚主要通过增加企业可用信贷资源、优化企业信贷结构和促进企业“脱虚向实”来提高企业创新水平。进一步地,从处罚方式看,与银行信贷行为相关的处罚、对个人和机构的共同处罚以及轻度处罚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明显;从处罚结果看,银行监管处罚在提高企业创新质量的同时,存在抑制企业突破式创新的问题。本文的研究为加强和优化银行监管措施、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启示。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郑向阳  
浅谈中央银行监管创新郑向阳目前,基层中央银行监管工作中存在的弊端和问题,可以用“散”、“浅”、“少”、“弱”四字来概括。即监管体制上的“散”;监管内容上的“浅”;监管方式上的“少”;监管力度上的“弱”。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不断摸索中央银行加强金融监管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谈伟宪  
近年来,按照中央要求,上海以加快推进"四个率先"为主线,积极发挥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龙头作用,努力开创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新局面。在此形势下,随着金融改革继续深入,金融机构和金融要素市场的集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廖岷  王鑫泽  
美国、日本等实行分业经营的国家在监管制度上做出特殊安排,支持商业银行投贷联动成为服务初创期科技型小企业的典型模式,这对我国发展科技金融,落实创新驱动国家战略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本文通过修订斯蒂格利茨的一个模型,证明科技创新领域的高风险造成股权投资缺口,使市场配置偏离帕累托最优状态,以投贷联动模式增加股权投资,可以改善配置效率,符合社会利益,从而解释了监管制度变迁的动力。同时,用资产组合的最优化与专业化以及组合跨期最优化证明投贷联动模式具有激励效应,从而鼓励商业银行向科技型小企业放贷。最后,本文使用独有的数据来源,实证验证了科技型企业信贷风险显著有别于非科技型企业,并且证明了大型银行与中小银行在支...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宋村杰  张金兰  
本文详细讨论了金融创新对银行监管提出的挑战,并在分析因金融创新而导致的世界性的金融监管的一般趋势之后,对我国现阶段金融监管的实践提出了建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廖岷  郭晓夏  
近年来,随着金融深化进程的推进,中国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获得了快速发展,各类新型业务日新月异、层出不穷。商业银行以其规模、活跃度和参与度成为参与市场发展的核心力量。与此同时,部分异化的创新业务和模式完全超越监管边界并不断衍生发展,形成多方参与、结构复杂、业务多样、资金混用的局面,其潜在风险不容忽视。本文从低准入标准的授信、发起-分销、理财资金池、同业投资四个维度,比较了目前中国商业银行异化创新业务和美国过去十多年间的各类金融创新,发现虽然业务模式和形式各异,但本质相似、风险属性趋同,都存在降低授信准入标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