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08)
2023(13878)
2022(12235)
2021(11530)
2020(9545)
2019(22049)
2018(21827)
2017(42460)
2016(22732)
2015(25418)
2014(24970)
2013(24253)
2012(21867)
2011(19412)
2010(18972)
2009(16968)
2008(16110)
2007(13465)
2006(11507)
2005(9412)
作者
(61783)
(51586)
(51006)
(48659)
(32724)
(24746)
(23274)
(20526)
(19654)
(18056)
(17650)
(17038)
(16140)
(15903)
(15884)
(15482)
(15470)
(15397)
(14724)
(14524)
(12598)
(12360)
(12358)
(11820)
(11532)
(11321)
(11253)
(11163)
(10287)
(10266)
学科
(87945)
经济(87853)
管理(67046)
(62886)
(53737)
企业(53737)
方法(45113)
数学(39593)
数学方法(39049)
(22961)
(22549)
中国(21031)
业经(20033)
(18097)
地方(17344)
(16951)
贸易(16946)
(16414)
农业(15211)
理论(15137)
(15103)
财务(15033)
财务管理(14999)
(14300)
技术(14186)
企业财务(14179)
(14089)
环境(14017)
(12522)
(11214)
机构
大学(310881)
学院(309375)
管理(129381)
(119890)
经济(117376)
理学(114337)
理学院(113113)
管理学(111022)
管理学院(110467)
研究(96085)
中国(69061)
(64109)
科学(60427)
(53053)
业大(46971)
(46155)
(45680)
中心(44507)
财经(44277)
研究所(42188)
(41729)
(40527)
(40313)
师范(39939)
北京(39382)
农业(36084)
(35691)
经济学(35559)
(34655)
商学(33533)
基金
项目(226197)
科学(178838)
基金(165416)
研究(164878)
(143641)
国家(142468)
科学基金(124148)
社会(104156)
社会科(98655)
社会科学(98630)
基金项目(88671)
(88131)
自然(82074)
自然科(80214)
自然科学(80194)
自然科学基金(78739)
教育(76218)
(73905)
资助(67431)
编号(67179)
成果(52298)
重点(50023)
(49847)
(47522)
(46971)
课题(44983)
创新(44263)
科研(43570)
教育部(43207)
大学(42585)
期刊
(121102)
经济(121102)
研究(84428)
中国(50376)
学报(48242)
管理(46059)
科学(44768)
(40821)
(39807)
大学(37414)
学学(35335)
教育(32762)
农业(28952)
技术(27845)
业经(21395)
(20679)
金融(20679)
财经(20513)
经济研究(19664)
(17394)
图书(16091)
问题(15634)
科技(15337)
理论(14855)
(14528)
技术经济(14454)
(14375)
商业(14179)
实践(13828)
(13828)
共检索到4201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刘锐剑   李楠   蒙嘉欣  
以快手平台治理主播XB事件为例,基于共生理论视角,探究直播电商平台与头部互补商关系的演化路径与治理机制。研究发现,平台所有者与头部互补商在一个生态中相互竞争、合作,关系呈阶段性发展。在平台生态系统萌芽期,头部互补商和平台所有者呈现互惠共生模式。在快速增长期,生态系统中出现头部互补商“赢者通吃”的局面,二者关系向偏利共生或寄生共生模式演化,生态系统中原有平衡态被打破。在有序成长期,为实现新的平衡态,平台所有者采取有效手段加强头部互补商的治理,一方面,通过直接治理,即掌握关键资源控制权,实现“去头部化”;另一方面,通过间接治理,即对生态系统环境进行综合治理,以增加生态多样性和加强闭环生态能力。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唐雪桐  
随着电商产业的快速发展,强化对相关企业及从业人员的税收治理已成为国家税务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针对直播电商行业存在的偷逃税问题,文章充分利用智能信息技术构建“智能化六位一体”税收治理平台,着力打造“风险防控、权益保护、法律救济、综合调解、税费服务、税情收集”税费治理新格局,助力直播电商企业高效开展纳税活动、合理管控税务风险,协助税务部门构建税收共治“朋友圈”。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明伟   魏亚楠  
电商直播作为近两年发展迅速的商业模式,通过视频及实时互动的方式,给观看用户带来亲临现场般的沉浸式体验。电商直播平台的快速发展取决于用户的持续使用和口碑传播,在观看直播时主动向他人分享推荐,故电商直播平台用户持续使用和推荐意愿的作用机理亟待探索。本文在电商直播情境下,研究直播社会临场感对平台用户持续使用和推荐意愿的影响作用机制,并引入愉悦和唤醒二维度情绪状态作为中介变量。对样本数据分析表明:直播社会临场感通过愉悦和唤醒情绪的中介作用,正向影响电商直播平台用户的持续使用及推荐意愿。基于此,应利用科技赋能提升用户直播临场感,多元化激发用户愉悦和唤醒情绪,增强用户持续使用和推荐意愿。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费威   王阔  
针对直播电商食品安全问题,建立直播电商背景下品牌商、平台与主播关于食品安全相关行为的三方随机微分博弈模型,利用博弈论、最优控制与随机分析理论在主播代播与商家自播模式下求解品牌商、平台与主播的均衡策略并进行比较分析。主要结果表明:在不同模式下以及消费者对直播带货的接受程度不同时,品牌商与平台决策变化小,而主播决策受到较大影响;品牌商选择自播模式有利于其长期发展,并且商家自播时提供的食品质量水平较高;在主播代播模式下,食品质量水平相对较低,并且随着消费者对直播带货接受程度的提高,品牌商和主播的利润会显著减少。据此,提出依据消费者对直播带货的不同接受程度进行合理利益分配等启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黄庆平  李猛  周阳  
2021年年底国家税务总局杭州市税务局发布公告发现电商主播黄薇(网名:薇娅)存在涉嫌重大偷逃税问题并依法对其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共计13.41亿元。这一案件不仅创造了我国自然人偷逃税金额和被行政处罚金额的新纪录,也暴露了我国对包括直播行业在内的平台经济高收入新业态就业群体税收监管的痛点和滞后。未来有必要依据平台经济涉税案件的特点及时完善相应的税收治理策略。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家宝  武友成  
通过对直播电商发展现状的系统分析,深入剖析了直播电商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及成因,最后基于共生理论,提出了直播电商治理的创新机制,以期推动直播电商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余蕴熹  
直播购物已成为当今人们必不可少的消费方式之一。随着直播经济的蓬勃发展,许多法律问题也随之出现。当前平台对不同商业模式下的直播销售活动注意义务不清晰,机械适用“通知—必要措施”规则导致了“诉前禁令”的不当效果。为探寻规则适用的正确出路,应当从梳理“通知—必要措施”规则的立法背景出发,比较“通知—必要措施”规则与“诉前禁令”的适用要件,引入实质审查结合形式审查判断通知有效性。直播电商平台不仅是权利人与平台内经营者沟通的信使,更是维护直播销售市场生态环境的重要力量,应当以平台自治为基础探索“通知—必要措施”的具体实施,明确平台义务,增强平台治理能力。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张艳芬   徐琪   陈海军  
针对直播电商供应链的收益分配问题以及直播平台与品牌商对主播的协同激励问题,考虑平台对主播的流量补贴,运用双层委托代理理论分别构建主播与直播平台不签约时仅品牌商提供激励情形和签约时直播平台与品牌商协同激励情形下的激励契约模型,研究两种情形下的最优契约,并作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当直播平台与主播不签约时,随着主播影响力的增加,直播平台的收益分成比例固定不变,品牌商的收益分成比例先减小后趋于常值,主播的收益分成比例先增加后趋于常值;当直播平台与主播签约时,存在一个签约门槛使得直播电商供应链各成员的最优期望利润均增加,且随着主播影响力的增大,主播与品牌商的收益分成比例均随之增加,而直播平台的收益分成比例随之减少。此外,直播平台对高风险厌恶主播进行流量补贴能够发挥更大的激励作用,因此,直播平台应加大对高风险厌恶主播的流量补贴力度。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骆建彬  谢卫红  
直播平台上低俗内容的传播备受诟病,其中“低程度”的低俗内容传播更是屡禁不止。为了探索直播平台上“低程度”的低俗内容传播治理机制,引入非参与互动的公众作为第三方监督群体,构建政府、非参与互动的公众、直播平台间的演化博弈模型。研究表明,政府单方面的处罚力度不会影响直播平台的最终决策,但是,非参与互动公众的监督力度对政府监管部门和直播平台的博弈决策有重要影响,当非参与互动公众的参与监督力度和政府监管部门的处罚力度处于一定水平、且这两个因子共同作用时,则会使得博弈系统向经济最优、良性治理策略的稳定状态演进。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邓学飞  孟新华  吕敏  
直播带货涉及的税种主要是流转税和所得税,但从政策的顶层设计到具体的税收征管实践都存在税收治理难点,主要表现为税收法律法规滞后于网络直播带货发展,现有的税收征管体系不适应网络直播带货税收征管,监管上仅独立依靠税务部门难以应对网络直播带货涉税需求。依据信息不对称理论,结合当前数字治税理念和智慧税务建设方向,我国首先应从政策层面完善税收立法,做实直播带货税收“共治”基础;其次应从征管层面强化税收管控,做实直播带货“税治”基础;最后应从监管层面加强部门协同,实现直播带货政府网格和税收网格“双网”共治的有机融合。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吉艳  李林泽  
直播带货逐渐成为网络营销中的新模式,电商主播的特征对消费者重购意愿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本文在SOR模型与心流沉浸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主播特征如何作用于消费者重购意愿的假设,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得抖音直播相关数据,运用SPSS及AMOS工具进行研究模型的假设验证。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石文华   黄来恩   吕廷杰   胡明瑶  
随着电商直播模式的不断发展与成熟,主播直播时的话术内容已成为影响消费者直播购买行为的关键因素。本研究以信息加工理论为基础,探讨了主播的积极情绪沟通、消极情绪沟通以及认知沟通如何影响消费者的直播购买行为。本研究通过收集电商直播间的真实数据进行分析,并采用实验室实验做进一步验证,研究发现积极情绪沟通和认知沟通对消费者直播购买行为有正向作用,且两者存在交互效应;此外,研究还发现主播类型(企业主播和名人主播)和商品类型(私有消费品和公开消费品)在其中存在调节效应,情绪沟通更容易在名人主播和公开消费品上产生影响,认知沟通更容易在企业主播和私有消费品上发挥作用。因此,本研究丰富了电商直播领域的情绪与认知研究,拓展了信息加工理论在电商直播场景中的实践应用,研究结论对主播的直播话术制定、企业的直播策略选择以及观众的理性购物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付淑换   李琪书   顾惠   石岿然  
借助直播平台优势,通过政府扶持,实现国货品牌崛起,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成为大势所趋。考虑政府、直播电商平台和国货品牌方的有限理性,构建三方演化博弈模型,研究不同环境条件下各博弈主体的策略选择。分析结果表明:在直播电商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直播电商平台和政府部门的策略选择不同,在直播电商行业发展初期,直播平台违规经营动机强烈,政府创新监管动力不足,国货品牌难以突破发展瓶颈;而在条件成熟时,政府和平台合力支持国货品牌发展,实现国货品牌崛起。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戚小斌  
营销情景下,“直播+电商”模式的兴起在提升消费意愿上打造了消费者由认知到情感转化的新营销体系,其中心理契约的建立发挥了中介作用。伴随着心理契约的阶段性演变,消费意愿的强弱也会发生变化,相关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到直播电商的整体架构中。围绕契约承诺与违背,心理契约转化为消费意愿有着其内在的心理运行机制,情绪唤醒、价值感知和信任关系构成心理契约的要件,并在提升消费意愿上发挥积极影响。基于此,本文认为,电商直播尤其需要强化心理契约的作用,明确商家的责任与义务,利用主播效应与消费者建立起新型的信任关系。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罗欣  
在短视频盛行的背景下,电商直播成为网络受众格外青睐的购物方式。本文从心理契约视角出发,实证研究电商直播属性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机制和路径差异。结果表明,电商直播属性有利于提高消费者心理契约;心理契约有助于刺激消费者购买意愿;心理契约(质量契约、价值契约与情感契约)在电商直播属性与消费者购买意愿之间发挥显著中介效用。据此,应提高专业化程度,凸显电商直播媒介属性;立足商品质量,强化消费者心理契约;附加情感元素,提升消费者共鸣感,最终强化消费者购买意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