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56)
- 2023(4278)
- 2022(3814)
- 2021(3564)
- 2020(3073)
- 2019(7049)
- 2018(7023)
- 2017(13084)
- 2016(7688)
- 2015(8767)
- 2014(8697)
- 2013(8762)
- 2012(8564)
- 2011(7997)
- 2010(8180)
- 2009(7655)
- 2008(7673)
- 2007(6915)
- 2006(6218)
- 2005(5575)
- 学科
- 济(30660)
- 经济(30613)
- 管理(19025)
- 业(18124)
- 企(14832)
- 企业(14832)
- 方法(14755)
- 数学(12635)
- 数学方法(12427)
- 学(11335)
- 农(7938)
- 中国(7584)
- 财(7109)
- 业经(5744)
- 理论(5671)
- 贸(5618)
- 贸易(5617)
- 制(5553)
- 地方(5472)
- 易(5398)
- 农业(5317)
- 和(4861)
- 融(4643)
- 金融(4641)
- 环境(4520)
- 银(4376)
- 策(4350)
- 银行(4326)
- 行(4161)
- 划(3954)
- 机构
- 大学(122587)
- 学院(118660)
- 研究(51752)
- 济(42051)
- 经济(41105)
- 管理(37994)
- 科学(37808)
- 中国(36079)
- 农(34146)
- 理学(32818)
- 理学院(32205)
- 管理学(31153)
- 管理学院(30984)
- 所(30819)
- 研究所(28724)
- 京(28443)
- 农业(28039)
- 业大(25155)
- 中心(21200)
- 江(19571)
- 财(19340)
- 院(18217)
- 省(18082)
- 北京(17904)
- 农业大学(17728)
- 科学院(17539)
- 室(17272)
- 范(17167)
- 师范(16841)
- 业(15985)
- 基金
- 项目(83112)
- 科学(63306)
- 基金(60376)
- 家(58389)
- 国家(57987)
- 研究(50417)
- 科学基金(45724)
- 自然(34322)
- 自然科(33510)
- 自然科学(33490)
- 自然科学基金(32905)
- 省(31823)
- 基金项目(31705)
- 社会(29684)
- 划(29572)
- 社会科(27880)
- 社会科学(27866)
- 资助(25728)
- 教育(23445)
- 重点(20437)
- 计划(20017)
- 科技(18213)
- 编号(18075)
- 部(18011)
- 发(17755)
- 科研(16978)
- 创(16547)
- 创新(15626)
- 成果(15503)
- 业(15219)
共检索到1804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孔飞扬 江立庚 文娟 郝向阳
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直播水稻研究文献,采用从文献中获取的数据分析直播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因子与干物质积累的变化特点及相互关系。结果显示:不同栽培条件下,直播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干物质积累量均表现出明显的波动性;在4个产量构成因子中,有效穗数的波动性大于产量,但与产量的相关不显著;每穗粒数的波动性不仅大于产量,而且与产量呈显著相关;结实率和千粒重的波动小于产量,与产量相关不显著;直播水稻在不同生育阶段的干物质积累量呈现出倒V形特点,不同生育阶段干物质积累量的波动呈现出明显的V形特点,即生育前期的干物质积累量最小,波动性却最大;生育中期的干物质积累量最大,波动性却最小;生育后期的干物质积累数量及波动性均介于前期与中期之间。前期和中期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的关系不显著,但后期与产量的相关达到显著水平。不同栽培条件下,直播水稻产量水平主要受每穗粒数和生育后期干物质积累量的调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彭显龙 刘元英 罗盛国 范立春 宋添星 郭艳文
【目的】以寒地5个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实地氮肥管理的增产机理。【方法】2004和2005年,通过农民习惯施肥和实地氮肥管理的大田对比试验和不同SPAD阈值的小区试验,探讨实地氮肥管理对水稻群体质量、干物质积累规律和氮积累的影响。【结果】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实地氮肥管理使氮肥总量平均减少了33.8%,水稻成穗率平均提高了12.3%(P<0.05),灌浆期水稻叶面积指数提高了14.1%~27.6%(P<0.05),抽穗期以后水稻干物质增加了4.3%~29.1%,抽穗后干物重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产量平均增加了9.8%;抽穗后氮积累量增加了11.8%~55.1%(P<0.05...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房闵 唐亮 徐海 王嘉宇 徐正进
为了分析北方杂交粳稻高生物量,而产量优势不突出的原因,以140份恢复系材料与不育系辽99A杂交组配而成的140个杂交粳稻组合为试材,研究北方杂交粳稻物质生产和分配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杂交粳稻生物产量大,叶片和叶鞘在齐穗期后干物质输出率低,而引起结实率和千粒重低,是制约杂交粳稻产量优势不突出的主要因素。产量与齐穗期后干物质的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齐穗期后叶片干物质转换率、叶鞘干物质转换率和输出率与产量和经济系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总体在巩固杂交粳稻生物量大这个优势的基础上保证大穗,提高齐穗期后干物质生产的同时提高叶片和叶鞘干物质的转换率有利于高产杂交粳稻的形成。
关键词:
杂交粳稻 产量 干物质积累转移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伟 郭建夫 张建中 左清凡 许良珠
为探明转基因水稻产量等非目标性状的变异程度,对转抗病基因水稻七转39及其受体亲本七丝软占的产量性状与籽粒干物质积累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七转39结实率与七丝软占无显著差异,单株有效穗数比七丝软占显著偏少,而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等5个性状均显著高于七丝软占.两者籽粒干物质积累特性亦表现不同,七转39穗上部与穗下部籽粒干物质积累为异步型,籽粒灌浆快增期长,快增期籽粒干重日增长强度大,而七丝软占穗上部与穗下部籽粒干物质积累为同步型,籽粒灌浆快增期短,快增期籽粒干重日增长强度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汤永坚 王朝欢 林娇 程思忍 肖婷 莫钊文 潘圣刚 唐湘如
为了研究机插苗数和分蘖施氮对华南双季水稻产量、干物质积累和光合特性的影响。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杂交水稻组合超优1000和超级稻品种Y两优1173为研究材料,在基肥施用纯氮量180 kg/hm2条件下,设置2个机插苗数(D1:每穴3苗;D2:每穴5苗)和2个分蘖肥施氮量处理(N1:纯氮0 kg/hm2和N2:纯氮90 kg/hm2),研究了机插苗数和分蘖肥施氮处理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干物质积累量、群体生长率、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D2处理显著增加水稻有效穗数,进而提高产量。分蘖肥增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华鹏 梁远发 黄钢 梁晓
在马铃薯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干物质在叶片、地上茎和块茎中的分配,随生长发育阶段不同而不同。本试验在2010和2011年不同气象条件下,对卧龙地区马铃薯干物质积累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苗期,温水条件对马铃薯的产量有直接关系;块茎增长期的温水条件影响块茎的大小;干物质积累速率最高的是在块茎增长的中后期,较高的温度能明显提高薯块干物质的含量。
关键词:
马铃薯 干物质积累 气象条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华 王冬吟 朱德峰
以内2优6号和Ⅱ优7954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状况对水稻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内2优6号在轻度水分胁迫下产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在重度水分胁迫下产量显著下降15.2%。水分胁迫使Ⅱ优7954产量提高。内2优6号对水分胁迫较Ⅱ优7954敏感。中度水分胁迫下内2优6号干物重平均下降22.0%。水分胁迫使Ⅱ优7954干物重高于对照,轻度胁迫处理平均高8.4%,中度胁迫处理高4.7%。水分胁迫抑制内2优6号茎鞘物质向籽粒运转,促进Ⅱ优7954茎鞘贮存物质向穗部运转。
关键词:
水稻 物质积累 产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万春 高翔 董剑 Bonnett D G O'Brien L
在200kg/hm2施N条件下,对17个澳大利亚小麦品种的干物质、果聚糖、氮的积累分配及其与籽粒产量(GY)、籽粒氮产量(GNY)及籽粒氮含量(GNC)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干物质、果聚糖和氮积累的模式相似,在叶片、茎秆和植株中分别于开花期、乳熟期和成熟期积累到最大值。在开花前,茎秆是贮存果聚糖的主要器官,叶片是氮的主要贮存器官,而在花期后,籽粒成为贮存果聚糖和氮最多的器官,其次为茎秆。从乳熟期至成熟期,随着干物质、果聚糖和氮在营养器官中积累的降低,GY、GNY和籽粒果聚糖积累快速增加。在多数取样期,植株干物质积累和果聚糖积累与GY和GNY呈极显著正相关,与GNC呈负相关;成熟期植株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晋凡生 韩彦龙 李洁 李海金 李晓平
研究氮磷钾配施对红芸豆养分吸收、干物质积累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可为红芸豆合理施肥和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以英国红红芸豆为试材,设置氮磷钾缺素处理的大田肥料试验,采用全生育期采集植株样本,测定养分含量、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构成因子。结果表明,氮、磷、钾配施对红芸豆具有显著增产作用,产量构成因子中百粒质量对产量的形成影响最大;影响产量的养分限制因子大小为氮>磷>钾。各器官中含氮量依次为豆荚>叶>籽粒>茎>根>荚皮,含磷量依次为豆荚>籽粒>叶>茎>根>荚皮,含钾量依次为豆荚>荚皮>茎>籽粒>叶>根;根、茎、叶这3个器官氮含量在R8的回升可能与氮在成熟期的回流有关。红芸豆植株在整个生育期氮、磷、钾积累量均呈增加趋势,积累量分别达到161. 15,38. 27,126. 70 kg/hm2,比例为4. 21∶1. 00∶3. 31;氮积累量的顶点出现在初花到盛花期,而磷、钾出现在盛花到结荚期。红芸豆生育前期营养器官是干物质积累分配中心,其干物质占总量比例达到72. 22%,生育后期生殖器官是干物质积累分配中心,其干物质占总量比例达到70. 26%;整个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速率呈抛物线形状,盛花到结荚期达到积累高峰,单株积累量达0. 952 g/d;各器官积累速率的高峰不同,根系和叶片在初花期,茎秆和豆荚在盛花期,荚皮和籽粒在结荚期。红芸豆干物质积累量与氮积累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在结荚期到成熟期分别达到0. 95和0. 96,且呈极显著水平(P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樊叶 张丽丽 樊琳琳 薛兵东 仇真 高洪敏 王静
为了探明氮、钾肥对辽东南地区玉米产量及生长特性的影响,以玉米杂交种丹玉801为材料,设置氮肥和钾肥二因素裂区试验,研究氮肥(N)、钾肥(K)及其交互作用(N×K)对玉米产量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分析不同氮钾肥配施对玉米物质生产特性以及产量构成的影响,以期为辽东南地区玉米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结果表明,在辽东南地区,氮钾肥的交互作用对玉米产量、千粒质量有极显著影响,对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显著,对穗数、穗粒数、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和行粒数的交互作用不显著;玉米产量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受氮肥、钾肥及其交互作用共同影响,N_(300)K_(120)、N_(180)K_(120)及N_(300)K_(60)产量分别为9 262,9 020,8 848 kg/hm~2,三者差异不显著,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N_(300)K_(120)>N_(300)K_(60)(19 287 kg/hm~2>18 833 kg/hm~2),二者差异不显著;氮肥及氮钾互作对千粒质量的影响极显著,N_(300)K_(120)、N_(300)K_(60)和N_(180)K_(120)千粒质量分别为295,290,284 g,三者差异不显著;氮钾肥的交互作用集中在玉米生育后期,主要通过影响千粒质量来提高玉米产量。氮、钾肥对玉米植株的影响不是简单的加和作用,而是复杂的交互效应,因此,生产中要综合考虑氮、钾肥的交互作用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因地制宜,做到科学施肥,合理配施,在增加玉米产量的同时,提高肥料利用率,为实现高产高效的现代农业奠定基础。结果可为辽东南地区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玉米 氮肥 钾肥 产量 干物质积累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魏廷邦 胡发龙 赵财 冯福学 于爱忠 刘畅 柴强
【目的】针对绿洲灌区传统施氮技术下,全膜覆盖玉米生育后期土壤氮肥供应不足、早衰和减产等问题,探讨氮肥后移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构成的影响,以期为优化试区氮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2—2015年,于河西绿洲灌区进行大田试验,在总施氮量相同且基肥和大喇叭口期追肥分别占总施氮量20%和40%条件下,设3个施氮处理:氮肥后移20%(拔节肥10%+花粒肥30%,M1)、氮肥后移10%(拔节肥20%+花粒肥20%,M2)和传统施氮(拔节肥30%+花粒肥10%,M3),研究不同氮肥追施制度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动态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钟昌松 闫飞燕 石达金 吕巨智 范继征
探讨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对糯玉米产量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为糯玉米合理套作甘蔗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裂区设计,以不同糯玉米播期为主处理,分别设为2月18日、2月28日和3月10日;以不同糯玉米种植密度为副处理,分别设为0(纯种甘蔗)、3.0、3.9、4.8万株/hm24个水平;研究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条件下套作甘蔗的糯玉米产量、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等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套作甘蔗的糯玉米产量表现为早播≥中播>晚播,早播的糯玉米群体棒三叶长和棒三叶面积显著大于晚播的;在3.0~4.8万株/hm2密度范围内,增加套作甘蔗的糯玉米的种植密度,有利于增加糯玉米的产量、群体叶面积和干物质总量;以糯玉...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唐海明 程爱武 徐一兰 郭立君 李微艳 肖小平 汤文光 孙继民
以湖南双季稻区连续27 a定位试验为基础,在早稻均施N 142.5 kg/hm2、P2O5 54.0 kg/hm2、k2O 63.0 kg/hm2,晚稻均施N 157.5 kg/hm2、P2O5 27.0 kg/hm2、k2O 81.0 kg/hm2条件下,系统比较研究了30%有机肥+70%化肥、60%有机肥+40%化肥和无肥3种施肥模式条件下早稻和晚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早稻和晚稻各主要生育时期,水稻群体根系、地上部总干重、茎和穗群体干物质重量大小顺序均表现为60%有机肥>30%有机肥>无肥,叶群体干物质重量表现为30%有机肥>60%有机肥>无肥。根系干重占植株总干物质重量的比...
关键词:
水稻 有机无机肥配施 干物质 比例 产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树明 曾亚文 张浩 和忠 普晓英 杜娟
培育高γ-氨基丁酸(GABA)和抗性淀粉(RS)的水稻品种,并配之相应的栽培措施是功能稻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以云南和浙江近期育成的4个水稻新品系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时期养分管理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基肥和分蘖肥对水稻的产量、每穗有效穗、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和总粒数的提高作用最为显著。穗肥能增加水稻成穗率、穗长、结实率、千粒重和剑叶、倒二叶长宽。②不同时期养分管理对杂交稻的影响比常规稻更显著。加强水稻生长发育后期的养分管理能显著提高杂交水稻的产量。
关键词:
水稻 养分管理 施肥时期 产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凤桐 陶洪斌 王璞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下旱稻297产量形成的特点,以期探明施氮量达到一定水平后,限制产量进一步提高的原因。结果表明:旱稻297在0、75和150kg/hm2的施氮量下,2年平均产量分别是2.8、3.5和3.5t/hm2。其中,75和150kg/hm2施氮处理产量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75和150kg/hm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施氮可以显著提高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千粒重和收获指数在氮素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是施氮后结实率呈降低趋势,尤其是150kg/hm2处理的结实率显著低于不施氮处理,同时150kg/hm2处理的分蘖成穗率较低。干物质积累在灌浆中期达到最大,开花后干物质生产能力较低,施氮对花后干物质累...
关键词:
旱稻 氮 有效穗 结实率 籽粒产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