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26)
2023(6752)
2022(5670)
2021(5169)
2020(4372)
2019(9517)
2018(9226)
2017(16458)
2016(9656)
2015(10733)
2014(10268)
2013(9808)
2012(8816)
2011(7903)
2010(7676)
2009(6919)
2008(6742)
2007(5682)
2006(4803)
2005(3932)
作者
(30377)
(25585)
(25277)
(23866)
(16286)
(12584)
(11232)
(10212)
(9786)
(9045)
(8744)
(8373)
(8279)
(8245)
(8051)
(7888)
(7683)
(7660)
(7363)
(7336)
(6775)
(6374)
(6298)
(5931)
(5846)
(5831)
(5741)
(5580)
(5414)
(5368)
学科
(31982)
经济(31931)
(26551)
管理(26179)
(21360)
企业(21360)
方法(16342)
数学(14523)
数学方法(14398)
(10235)
(9419)
中国(8635)
(7770)
(7570)
贸易(7570)
业经(7474)
(7406)
理论(7203)
技术(7117)
农业(6910)
(6363)
财务(6350)
财务管理(6342)
企业财务(6078)
(5610)
教学(5086)
(5070)
环境(5053)
教育(4964)
(4661)
机构
学院(133341)
大学(131816)
(49283)
经济(48353)
管理(48237)
研究(46847)
理学(43021)
理学院(42504)
管理学(41614)
管理学院(41412)
(36716)
科学(32901)
中国(31826)
农业(29850)
业大(29070)
(27196)
(25963)
研究所(24306)
中心(20588)
(20488)
农业大学(20128)
(19613)
财经(17118)
技术(17005)
(16945)
(16339)
北京(16201)
(15974)
(15917)
(15792)
基金
项目(100016)
科学(76785)
基金(71655)
(66983)
国家(66433)
研究(64749)
科学基金(54924)
(41456)
社会(40223)
自然(38908)
基金项目(38673)
社会科(38100)
社会科学(38089)
自然科(38085)
自然科学(38067)
自然科学基金(37434)
(35300)
教育(31504)
资助(28505)
编号(24521)
重点(23350)
计划(22089)
(22019)
(21363)
(20641)
创新(20540)
(20053)
科研(19947)
科技(19940)
课题(18091)
期刊
(46438)
经济(46438)
学报(33247)
(32741)
研究(32479)
中国(27708)
科学(26032)
大学(23300)
农业(22727)
学学(22576)
教育(16657)
管理(15916)
(15677)
(12962)
技术(11094)
业大(10712)
农业大学(9377)
(8701)
(8636)
金融(8636)
业经(8518)
经济研究(8335)
财经(8307)
科技(7711)
(7026)
中国农业(6382)
问题(6371)
技术经济(6190)
商业(6068)
林业(5997)
共检索到1822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晓丽  陶伟  高国庆  陈雷  郭辉  张华  唐茂艳  梁天锋  
【目的】探究直播栽培方式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生育期、抗倒伏能力、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为机械化直播稻的应用推广提供理论基础。【方法】2020年和2021年早稻,以广西生产上推广面积较大的常规稻品种桂育9号、桂育11号、桂野丰、广粮香2号和杂交稻Y两优1号等5个品种为供试材料,以人工移栽为对照,进行大田精量直播。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以栽培模式为主区,品种为副区,设置3个重复。记录各生育周期,测定主茎形态、基部茎秆特征以及抗折力、弯曲力度和倒伏指数等抗倒伏指标,成熟期测定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并计算成本和经济效益。【结果】(1)直播稻的生育期缩短2—6 d,主要表现在播种到幼穗分化期之间;(2)直播稻的抗倒伏能力低于移栽稻,其株高、重心高度与穗干重均较低,第二节间的茎粗、壁厚、鲜重和干重亦较低,茎秆长度则高于移栽稻,这是导致直播水稻抗倒伏能力弱的主要原因;(3)在产量表现方面,除Y两优1号外,其余4个水稻品种的产量表现为直播稻低于移栽稻。生育期相对短的品种,直播稻的产量明显低于移栽稻,而生育期较长的品种,产量差异不显著,在产量构成因素中,每穗粒数增加和结实率的提高是直播稻增产的主要因素;(4)从经济效益分析来看,供试品种中,生育期较短的桂育11号,因直播产量降低明显,效益降低,其余4个水稻品种的直播稻经济效益高于移栽稻,其主要原因是直播稻节省了育秧和插秧环节的人工成本。【结论】当前亟待发展以保面积、增效益为主要目标的水稻轻简生产模式,与移栽稻相比,水稻直播栽培具有缩短生育期,降低生产成本等明显优势,但其倒伏的风险相对较大,产量易受品种特性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在进行水稻早稻直播栽培时,可以通过选择中等熟期、基部茎秆长度合理、茎秆粗壮且茎秆壁厚的抗倒品种,在栽培管理上,可适当增加穗肥的比例,以弥补每穗粒数和结实率的不足来提高直播稻产量。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肖楠  董立强  丛琳  孙晓森  周婵婵  王宇智  谷宇  贾宝艳  黄元财  王术  
为探索旱直播条件下施氮量对不同粳稻品种抗倒性及产量的影响,试验以沈稻528、沈稻305和沈稻529为试材,研究了4个施氮肥水平(0kg·hm(-2),120kg·hm(-2),150kg·hm(-2),180kg·hm(-2))下2个倒伏敏感时期(齐穗后25d和40d)旱直播粳稻的力学性状、茎秆物理性状、穗型因子与抗倒伏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无氮区,直立穗型品种沈稻528的倒伏指数在齐穗后40d最小,半直立穗型品种沈稻305倒伏指数在两个时期均为最大值,半直立穗型品种沈稻529倒伏指数在齐穗后25d最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袁帅   苏雨婷   李海容   郭宋源   陈平平   易镇邪  
以早稻品种陆两优996、株两优819及晚稻品种H优518、盛泰优018为材料,于2020年开展大田试验,设计3种氮肥运筹方式N1、N2、N3(分蘖肥、穗肥、粒肥用量比分别为7∶2∶1、6∶3∶1、5∶4∶1)与2种化学调控剂多效唑(C1)、壳寡糖(C2)双因素试验,研究氮肥运筹方式和化学调控对水稻产量及抗倒伏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运筹和化学调控对水稻产量影响显著,早、晚稻各品种产量均以N2C2处理的最高,主要通过提高植株有效穗数而增产;与N1相比,N2和N3降低了茎秆高度、节间长度和重心高度,增加了茎粗、茎壁厚度和节间充实度,茎秆抗倒伏能力增强,且N2优于N3处理;与对照处理(C3,喷施清水)相比,C1和C2均降低了水稻茎秆高度、重心高度和节间长度,增加了茎粗、茎壁厚度和节间充实度,从而提高了水稻抗倒伏能力;从互作效应来看,N2C1、N2C2和N3C1处理的茎粗和茎壁厚度较大,倒3与倒4节节间长度较短,节间充实度和抗折力较高,倒伏指数较低。综合考虑各品种倒伏指数和产量性状,N2C2处理,即分蘖肥、穗肥、粒肥施用比例为6∶3∶1条件下,于拔节初期喷施壳寡糖,可在提高双季稻抗倒伏能力的同时获得最高产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袁帅   苏雨婷   李海容   郭宋源   陈平平   易镇邪  
以早稻品种陆两优996、株两优819及晚稻品种H优518、盛泰优018为材料,于2020年开展大田试验,设计3种氮肥运筹方式N1、N2、N3(分蘖肥、穗肥、粒肥用量比分别为7∶2∶1、6∶3∶1、5∶4∶1)与2种化学调控剂多效唑(C1)、壳寡糖(C2)双因素试验,研究氮肥运筹方式和化学调控对水稻产量及抗倒伏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运筹和化学调控对水稻产量影响显著,早、晚稻各品种产量均以N2C2处理的最高,主要通过提高植株有效穗数而增产;与N1相比,N2和N3降低了茎秆高度、节间长度和重心高度,增加了茎粗、茎壁厚度和节间充实度,茎秆抗倒伏能力增强,且N2优于N3处理;与对照处理(C3,喷施清水)相比,C1和C2均降低了水稻茎秆高度、重心高度和节间长度,增加了茎粗、茎壁厚度和节间充实度,从而提高了水稻抗倒伏能力;从互作效应来看,N2C1、N2C2和N3C1处理的茎粗和茎壁厚度较大,倒3与倒4节节间长度较短,节间充实度和抗折力较高,倒伏指数较低。综合考虑各品种倒伏指数和产量性状,N2C2处理,即分蘖肥、穗肥、粒肥施用比例为6∶3∶1条件下,于拔节初期喷施壳寡糖,可在提高双季稻抗倒伏能力的同时获得最高产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利成  陈立云  肖应辉  唐文帮  敬礼恒  邓化冰  
以杂交早稻株两优4024、金优402和晚稻H优159、金优207为材料,研究2011、2012年不同栽培密度(设置13.3 cm×20 cm、16.7 cm×20 cm、20 cm×20 cm、13.3 cm×26 cm共4种栽插密度,分别记作Al、A2、A3、A4)对双季稻(早稻、晚稻)产量及群体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早稻组合株两优4024和金优402的产量均呈A2、A1、A3、A4依次减小的变化趋势,说明16.7 cm×20 cm是双季早稻较适宜的栽培密度;晚稻H优159在2年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产量均以A3处理的最高,而其对照金优207在2年的有效穗数和产量均以A4处理的最高,说明...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军  张洪程  霍中洋  李国业  董啸波  花劲  郭保卫  周培建  程飞虎  黄大山  陈忠平  陈国梁  戴其根  许轲  魏海燕  高辉  
【目的】研究南方双季稻区晚稻季条件下,不同栽培方式对不同类型晚粳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为适宜栽培方式及相匹配粳稻品种类型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迟熟中粳、早熟晚粳、中熟晚粳和迟熟晚粳4种不同生育类型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手栽、抛秧、机插3种栽培方式,系统比较不同栽培方式对不同品种类型晚粳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结果】不同类型品种晚粳稻产量均表现手栽>抛秧>机插的趋势,不同栽培方式间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与手栽比较,两年抛秧方式减产率为6.05%—25.70%,机插方式减产率为9.94%—39.04%;手栽方式产量最高的原因是其总颖花量、结实率和千粒重均较高。抛秧和...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易艳红  王文霞  曾勇军  谭雪明  吴自明  陈雄飞  潘晓华  石庆华  曾研华  
【目的】研究机械开沟穴直播对早籼稻茎秆抗倒伏能力及产量的影响,为水稻机械化直播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方法】试验以常规稻中嘉早17和杂交稻株两优171品种为材料,系统比较人工模拟机械开沟穴直播(MFP)、表面穴直播(SBP)与覆土穴直播(SCP)对直播早籼稻出苗率、植株抗倒性能及产量与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与表面穴直播和覆土穴直播相比,人工模拟机械开沟穴直播可提高早籼稻供试品种的出苗率,增幅为5.19%—13.89%,且与表面穴直播处理差异显著(P<0.05)。同时,人工模拟机械开沟穴直播有利于提高直播水稻品种产量,两品种增产幅度为4.52%—11.20%;从产量构成因素分析,产量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千粒重提高。此外,人工模拟机械开沟穴直播有利于提高供试品种植株抗折力,降低植株倒伏指数,尤其是第3节间;有利于增加株高、重心高度与第3节间(I3)茎壁厚度和节间粗度,提高不同节间的单位长度节间干重、单位体积节间干重以及木质素含量。大部分节间的节间干重与抗折力有显著的正相关,而与倒伏指数为显著的负相关。节间干重与单位长度节间干重是影响植株倒伏的主要因素,而株高、重心高度、节间长度和节间粗度并不能同时影响植株抗倒伏能力与倒伏指数,木质素与各节间抗折力有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结论】人工模拟机械开沟穴直播不仅有利于提高直播早籼稻产量,还显著提高植株抗倒伏能力,降低倒伏风险,可在生产中推广使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唐海明  肖小平  逄焕成  聂泽民  李玉义  汤文光  于天一  汪柯  李强  杨光立  
为探明洞庭湖平原双季稻区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光合生理特性、粒叶比和产量的影响,以常规稻和杂交稻为材料,对塑料软盘育秧抛栽、手插和机插3种栽培方式水稻的光合生理特性、粒叶比和产量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抛栽和手插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在分蘖期、齐穗期和灌浆期均显著高于机插,但各栽培方式间在成熟期无显著差异。2)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在水稻主要生育期表现为:抛栽>手插>机插。3)手插早稻的颖花数/叶面积、实粒数/叶面积和粒重/叶面积分别比机插平均增加17.7%、20.6%和10.0%,抛栽晚稻分别比机插平均增加29.1%、37.3%和12.1%。4...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龙芳  武鹏  赵明  何海旺  邹瑜  
[目的]研究不同基因组类型栽培种蕉的抗倒伏能力,为今后进行增强香蕉假茎抗风能力栽培技术研究、培育香蕉抗风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目前主栽的2个不同蕉类基因组类型(粉蕉:ABB,普通香蕉:AAA)的4个品种(粉蕉品种:’金粉1号’、’广粉1号’;普通香蕉品种:’桂蕉6号’、’桂蕉1号’)植株为材料,通过调查挂果期植株假茎茎中围、鲜重、干重及体积,测量假茎干/鲜重比、假茎比重及假茎总干重、单位长度干重,测定假茎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含量,分析不同基因型栽培种蕉假茎的抗风能力。[结果]2种不同基因型栽培种蕉假茎体积、干/鲜重比、假茎比重、假茎总干重及假茎单位长度干重均存在极显著差异;ABB基因组类型蕉纤维素含量显著低于AAA基因组类型蕉,但其半纤维素含量及半纤维素、木质素含量总和均显著高于AAA基因组类型蕉。生产调研结表明,普通香蕉叶片质量更大,更易遭受风害,多需采用绑绳或立杆的方式对挂果期植株进行机械固定预防大阵风或台风,而粉蕉只有部分靠近海边蕉园需采用立杆的方式预防台风。[结论]ABB基因组类型蕉(粉蕉)假茎的抗倒伏能力大于AAA基因组类型蕉(普通香蕉)。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苏碧照  
早稻-再生稻的配套栽培技术及效益分析福建沙县凤岗镇农技站苏碧照凤岗镇地处沙县城关,年均温19.30℃,全年活动积温(>0℃)7026℃,年降雨量1612mm,是具备发展农业生产的一个良好生态条件。近年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种植结构的调整,粮经争地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何娜  唐志强  付亮  
本文分析了辽宁省水直播、旱直播两种水稻种植模式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水稻直播种植方式比插秧种植相比,产量均有所降低,但生产环节减少节约生产成本显著,生产成本尤其是劳动力成本降低明显,纯利润增加显著。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爱玉  李瑞莲  陈金湘  
为提高杂交棉产量和品质,采用二次回归最优混合设计(311设计),研究了播期、栽培密度、施氮量三个栽培因子与抗虫杂交棉农杂62早熟性及产量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栽培因子对群体总果节量、成铃率、总铃数、单铃重、霜前皮棉产量及总产量均有显著影响.不同处理群体总果节量变幅为(224.1~328.5)×104个/hm2,单株铃数变幅为23.57~52.94个,全株平均单铃重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早播使全株平均单铃重降低,密度对单铃重无显著影响,缺氮和早播导致霜前花比例显著增高.经模拟寻优,供试品种农杂62在湖南棉区4月17~18日播种、每公顷栽培2.25×104株、施氮量为262.5kg/hm2时,...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龚跃群  
早稻旱育秧栽培技术效益评价湖南省桃江县农业局龚跃群早稻旱育秧栽培是在引进日本稻作专家原正市先生的寒地旱育秧栽培技术原理的基础上,结合湖南省气候、土壤、品种、种植制度等条件进行试验创新发展而获得成功的水稻栽培技术。桃江县1992年开始试验示范,1993...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邹慧  刘桂华  吴平  
双季稻改植再生稻后 ,再生稻的头季优于早稻 ,再生季优于二晚 ,增效显著 ,2 0 0 1年调查显示 :增效 2 3 0元 亩 ,增幅达 1 0 0 % ;调优水稻结构 ,发展再生稻 ,在种植技术上抓好品种选择、温光资源利用、栽培模式等增效环节 ;并在种植规模、科技推广、购销等方面做大再生稻产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