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49)
2023(11493)
2022(10355)
2021(9873)
2020(8246)
2019(18659)
2018(18710)
2017(35932)
2016(19461)
2015(21711)
2014(21216)
2013(20737)
2012(18627)
2011(16655)
2010(16436)
2009(15192)
2008(14268)
2007(12132)
2006(10544)
2005(8822)
作者
(53999)
(44539)
(44498)
(42144)
(28377)
(21381)
(20119)
(17510)
(16875)
(15785)
(15407)
(14751)
(13973)
(13873)
(13688)
(13634)
(13323)
(13321)
(12713)
(12693)
(11101)
(10721)
(10585)
(10118)
(10065)
(9970)
(9875)
(9705)
(8914)
(8860)
学科
(71497)
经济(71414)
管理(54996)
(50660)
(42805)
企业(42805)
方法(34682)
数学(28993)
数学方法(28644)
(19668)
中国(17550)
(17454)
业经(16890)
(16355)
地方(14599)
理论(14305)
农业(13289)
(13206)
贸易(13199)
(12798)
(12270)
环境(11817)
(11705)
财务(11641)
财务管理(11622)
(11616)
技术(11306)
企业财务(10969)
教育(10399)
(10381)
机构
学院(266678)
大学(265287)
管理(109252)
(97575)
理学(95545)
经济(95293)
理学院(94507)
管理学(92788)
管理学院(92325)
研究(84054)
中国(60639)
(55962)
科学(54632)
(43606)
(41151)
业大(40321)
(40233)
中心(38044)
研究所(37873)
(37302)
(37122)
师范(36966)
财经(35936)
北京(35099)
(32604)
农业(31562)
(31047)
(31025)
师范大学(29860)
技术(28395)
基金
项目(188856)
科学(148290)
研究(138981)
基金(136093)
(117996)
国家(116992)
科学基金(101179)
社会(85720)
社会科(81047)
社会科学(81028)
(74594)
基金项目(73676)
自然(67024)
自然科(65445)
自然科学(65431)
自然科学基金(64231)
教育(63903)
(62478)
编号(58400)
资助(55815)
成果(46019)
重点(41549)
(40488)
(39922)
(39255)
课题(39090)
创新(36422)
科研(36230)
项目编号(36211)
大学(35256)
期刊
(105688)
经济(105688)
研究(73317)
中国(44005)
学报(41203)
科学(38756)
管理(37893)
(36465)
(31209)
教育(31035)
大学(30882)
学学(29015)
农业(26132)
技术(22090)
业经(19713)
(18056)
金融(18056)
经济研究(16547)
财经(15998)
图书(15458)
(13498)
科技(13409)
问题(13378)
理论(13204)
(12750)
实践(12411)
(12411)
商业(12402)
资源(12037)
(11988)
共检索到3690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俊彤  殷平  
旅游直播以其特有的互动性、体验性和实时性已经成为凝视目的地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其场景下的旅游凝视行为发生了改变。文章以"带着微博去旅行"的128场直播和25.4万字的弹幕文本作为基础资料,运用内容分析法研究了旅游直播凝视的目的、内容、态度和权力关系,构建了旅游直播凝视行为过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旅游直播凝视目的从单一的追求愉悦体验扩充为审视目的地、粉丝行为和获取福利,凝视内容为主播、旅游环境、旅游吸引物、优惠活动和直播相关信息。(2)弹幕实时互动是主播与潜在游客的双向凝视,潜在游客在互动中掌握主动权,但主播通过反向凝视获取了信息。(3)主播在旅游直播中扮演了专家、当地人、导游和游客多重角色,使主播与潜在游客的权力关系呈现动态变化。(4)旅游直播凝视使潜在游客实现对目的地的先视,产生偏积极的情感倾向,重构了地方形象。研究结论丰富并推进了旅游凝视理论,并为旅游直播实践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吴茂英  
文章系统回顾了国内外旅游学研究中的"凝视"理论,发现已有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游客凝视"。文章认为,"旅游凝视"是一个多利益主体参与互动的复杂系统,而不是单向的"游客凝视"。"旅游凝视"还包括"当地人凝视"、"专家凝视"、"游客间凝视"、"隐性凝视",以及各"凝视"力量之间因权力悬殊和变化而产生的互相凝视。"旅游凝视"从旅游的角度来考察整个社会,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评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文章结合国内外的旅游发展趋势,重点阐述我国学者可以努力的研究方向。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拉扬  
由于研究者对凝视的简单采借,导致旅游凝视经常被直接理解为旅游者的视觉体验或等同于福柯的权力理论。对于一个外来概念或理论,经过学术共同体成员的批判性思考,终将发展成旅游的内生化语言乃是旅游知识毋庸置疑的理论自觉过程,因此反思旅游凝视的重要性就日益凸显且无法回避。在回顾厄里的《旅游凝视》原作以及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这一概念和理论所受的批评以及研究转向,认为厄里在非寻常架构下阐述的凝视应该还包括注意这一内涵,并强调旅游凝视的价值在于其是"旅游体验"的实现途径而非目的,从而明晰旅游凝视在旅游理论体系中的应有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罗鲜荣  黄松山  
该研究从东道主凝视的视角着重探讨了旅游目的地居民对中西方背包游客的不同认知,强调东道主在主客交往时及其对游客的认知有其自身观点,且该立场深受中西方文化间不平等权力关系的影响。研究以丽江为案例点,发现丽江当地居民认为背包旅游者群体主要来自欧美国家,具有强烈的西方文化烙印。国内背包游客群体大多不被认同,更多情况下只被认为是在追随西方背包旅游者。在旅游行为上,西方背包游客相对强烈的探险意识以及对当地传统文化原真体验的追求令目的地居民肃然起敬,从而被认为是真正的背包旅游者。而国内背包游客在这两点上的表现常被当地居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申梦君  乌恩  
以旅游凝视为理论基础,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婺源的官方宣传文本和游客网络游记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在政府凝视和游客凝视视角下,官方部门及游客对婺源旅游形象感知的异同。结果显示,婺源的旅游形象主要包括旅游吸引物、旅游环境与氛围、旅游活动、生态保护、旅游接待与服务5大主题。两种视角对婺源形象的解读在整体上保持一致性,但政府更侧重对文化的宣传,而游客则更注重对资源与服务的感知。两者对婺源的情感形象评价都以正面为主,但政府的积极情绪高于游客。此外,游客的消极情绪主要体现在交通、餐饮、人流量等方面。最后,根据研究内容,从宣传内容与途径、基础设施与服务、游客分流与管理三个方面对婺源的管理部门提出建议。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怡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旅游作为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重要内容,基于共同体意识和自主性的统一构建出系统化的“反凝视”文化传播矩阵,从节庆、表演、民俗、影像四个维度呈现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民族节庆仪式体现了文化适应过程中的独立,自觉输出民族价值观和人生观;民族文艺表演通过沉浸式的感染与阐释,积极提升民族文化软实力;民族民俗传习彰显了对民族文化景观的坚守与扩散,坚定维护民族文化特殊性;民族影像纪录呈现跨越时空的异域文化之旅,系统推进传播民族传统文化符号。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泓砚  谢彦君  王俊亮  
游客地方感是游客与旅游目的地环境互动产生的地方性体验,体现为游客与旅游目的地之间存在的认知、意志尤其是情绪和情感的联结,而旅游场是游客产生旅游体验的具体情境和环境,对游客地方感的产生、强度和结构性特质具有根本性的影响。文章以旅游场的早期研究成果为理论出发点,选择内蒙古华俄后裔聚居地室韦作为案例地,运用扎根理论和内容分析等实证研究方法,在对旅游场进一步加以分类、探讨其内在维度结构的基础上,尝试解释游客地方感与旅游场之间的关系,厘清不同的旅游场及其呈现的景观类型在游客地方感形成过程中的差异性作用,进而构建旅游场中的游客地方感理论模型,拓展旅游场在游客地方感形成过程中的理论解释视角。研究结果表明,旅游场由旅游行为场和旅游氛围场的二维结构构成,前者在游客地方感的形成中具有先期赋彩作用,因此是一种"凝视性景观",而后者则是具有当下聚焦作用的"互动性景观"。如果在旅游体验范式中对此作出进一步解释,当游客地方感在旅游氛围场和旅游行为场呈现同型、同构特征时,其会得到进一步地巩固或强化,而相比于旅游氛围场来说,旅游行为场对游客地方感的形成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汪天颖  陆林  路幸福  
Urry提出的"游客凝视"是旅游社会学、旅游文化学研究的重要理论分析工具,"凝视"是一个多利益主体参与互动的复杂系统。徽州村落是徽文化的符号和标志,徽州村落旅游凝视的主体是游客和东道主,客体和核心是物质指向与精神指向的文化符号,两主体依托文化符号产生互动,而对文化符号的认识层次较浅。安徽黟县的西递、宏村、南屏具有丰富的徽文化特征吸引物。在案例地采用定量的问卷调查、定性参与式观察和访谈方法收集资料,分析相关定量和定性资料,并对相关网络文本及图片进行内容分析,探讨徽州村落旅游中的游客凝视行为及东道主凝视行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厉新建  
一、文化旅游的诸多困惑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各地在发展旅游经济的过程中,普遍都重视文化的突出作用。但是,在文化旅游发展的过程中,还是有很多困惑需要破解。非物化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与利益分配问题。文化可以有多样化的存在形式,包括物化的建筑、文物等历史遗存,也包括非物化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或者干脆就是一种隐约的感觉或氛围。对于物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秋实  宋瑞  马思远  
旅游者通过凝视构建和消费旅游目的地,与此同时,其行为举止也暴露在他人的凝视当中,他人可借助“道德式”凝视对旅游者的行为表达无声的评论。在相互凝视过程中,主客体的转变使得权力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文章基于被凝视方的视角,运用实验方法探究“道德式”凝视对旅游者信用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旅游者受到“道德式”凝视后,其公众自我意识和自我问责心理会被唤醒,声誉管理和规范激活机制促使旅游者有意识地内化失信行为意向或修正失信行为。文章是将社会心理学中的启动效应引入对旅游者行为的实证尝试,希望拓展旅游道德伦理学中“旅游凝视”相关理论的维度,为管理和规范旅游者行为提供理论根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赵锦源   孙九霞   王思雅  
凝视理论自其诞生之初便伴随着权力的审视与规训,旅游凝视也同样如此。在旅游主客之间的权力关系中,游客通常被视为优势权力者,然而在现实中所表现出来的是东道主同样具有凝视游客的权力。文章从东道主凝视的角度出发,选取雄安新区W村作为案例地,揭示游客与东道主之间权力关系及其转变过程,发现东道主为制衡游客权力、保护自身利益而采取的4种方案:隐晦抵抗、公开抵抗、合作和消极一致。研究发现,通常被认为处于权力低位的东道主也具有使游客按照其预期方式行事的手段,从而促进主客平衡和良性互动的实现,还创造性地提出游客凝视与东道主凝视相互影响的理论框架。为最大限度保护主客双方利益,应自上而下调整乡村旅游场域中的权力分配,以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杨艳  
《初遇常州》是外文出版社"中国城记"系列丛书(英文版)中的一本,作者美国人阿丽娜·托马斯在中国工作、游历、生活多年。文章从旅游凝视视角入手,通过细读文本,从游客凝视、当地人凝视、游客间凝视、专家凝视和隐形凝视五个方面分析作者对常州的书写,以把握外籍人士眼中的常州城市形象,进而有助于读者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的城市。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朱煜杰  
"凝视"这一概念被广泛地运用于旅游人类学中,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实践案例的补充,凝视本身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扩展。游客在旅游活动中把日常生活的责任和义务暂时搁置,以独特的心态、方式和眼光去看待旅游活动中的事物被称为"游客的凝视"(tourist gaze)。在这一过程中,事物的真实和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丹萍  
1992年,以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有关"凝视"的著述为基础,英国社会学家约翰.厄里(John Urry)提出"旅游凝视"理论。厄里认为,"旅游凝视"是旅游欲求、旅游动机和旅游行为融合并抽象化的结果,是旅游者施加于旅游地的一种作用力,旅游者拍摄旅游地人文事象的摄影行为以及各类旅游广告图片等都是"旅游凝视"的具体化和有形化,旅游地由此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被社会性地重新构建。"旅游凝视"理论可帮助我们深刻理解当代中国的某些旅游现象。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孙九霞  
乡村凋敝正成为制约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紧迫问题,为此,国家大力开展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工作。但以经济指标为核心的乡村建设,偏重于硬件设施的完善,忽视了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文化具有公共性,对乡村文化的培育与发展将成为扭转乡村空心化格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