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66)
2023(11427)
2022(9612)
2021(9049)
2020(7373)
2019(16996)
2018(16395)
2017(32164)
2016(17327)
2015(19561)
2014(19632)
2013(19498)
2012(18423)
2011(16875)
2010(17071)
2009(16265)
2008(16329)
2007(14893)
2006(13480)
2005(12601)
作者
(48190)
(40252)
(40035)
(38580)
(25849)
(18952)
(18284)
(15462)
(15427)
(14715)
(13784)
(13391)
(13064)
(13049)
(12951)
(12518)
(11913)
(11753)
(11678)
(11235)
(10347)
(9719)
(9713)
(9246)
(9170)
(9039)
(8963)
(8751)
(8117)
(7880)
学科
(80150)
经济(80048)
管理(55479)
(52769)
(43937)
企业(43937)
方法(31330)
数学(27327)
数学方法(27103)
中国(24541)
(21800)
(21597)
(21548)
业经(18605)
(17995)
贸易(17983)
(17599)
(15177)
银行(15172)
(14685)
(14579)
(14493)
金融(14491)
地方(14032)
(13886)
农业(13067)
体制(12331)
产业(12313)
(11980)
财务(11951)
机构
大学(257340)
学院(256613)
(125400)
经济(123214)
管理(99949)
研究(92278)
理学(84605)
理学院(83743)
管理学(82855)
管理学院(82325)
中国(74558)
(60383)
(54092)
科学(47187)
财经(46597)
(44822)
(42445)
中心(41333)
经济学(40727)
研究所(39612)
(38812)
经济学院(36566)
北京(35030)
财经大学(34552)
(34180)
(32960)
(31033)
师范(30836)
(29958)
业大(29704)
基金
项目(159293)
科学(128956)
研究(122623)
基金(119801)
(101731)
国家(100959)
科学基金(87889)
社会(83043)
社会科(79167)
社会科学(79156)
基金项目(61278)
(58219)
教育(55406)
自然(52422)
自然科(51233)
自然科学(51221)
自然科学基金(50387)
资助(50083)
(49291)
编号(47910)
成果(40658)
(38295)
(36212)
国家社会(35767)
重点(35696)
(35524)
教育部(34036)
课题(33886)
(33487)
人文(32786)
期刊
(144166)
经济(144166)
研究(87653)
中国(54214)
(46370)
管理(41084)
(32422)
金融(32422)
科学(32364)
(32350)
学报(29916)
财经(25081)
大学(24776)
教育(24184)
经济研究(24161)
学学(23314)
(21835)
农业(21590)
业经(21508)
技术(21212)
问题(19465)
(18767)
国际(17176)
世界(15623)
技术经济(13552)
理论(12385)
现代(12304)
经济问题(11870)
统计(11615)
(11596)
共检索到4086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江飞涛  李晓萍  
21世纪以来,中国的产业政策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与抑制部分产业产能过剩为目标;从政策的实施手段上来看,目录指导、市场准入、项目审批与核准、供地审批、贷款的行政核准、强制性清理(淘汰落后产能)等行政性直接干预措施进一步被强化;中国的产业政策是典型意义的选择性产业政策,对微观经济的干预更为广泛、细致和直接,从而体现出强烈的直接干预市场、以政府选择代替市场机制和限制竞争的管制性特征和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这种中国特色的产业政策难以找到相对应的理论依据,勉强找到的理论依据也是不充分的或者理论依据本身就存在严重的问题,或者干脆就是对理论本身的误读和扭曲。静态且过于简单地理解市场机制,是中国特色产业政策存...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贺俊  
为弥合长期存在的美国产业政策争论,破解以往二分法视角造成的产业政策研究“美国之谜”,本文基于“显/隐”(政策资源配置的歧视性)和“轻/重”(政策资源投入强度)两个维度对美国产业政策系统进行分解和类型化,进而围绕竞争逻辑和制度逻辑将分解的美国产业政策进行合成,以尽可能客观呈现美国产业政策的结构特征和演进脉络。虽然以军工牵引民用技术突破、不断塑造新的创新主体等“重/隐”型产业政策具有美国特色,但美国产业政策的独特性和成功要素在于其政策工具背后巧妙设计的、有利于形成强大政策能力的治理结构,以及最大程度地协调市场竞争和国家干预,并基于并行不悖的市场逻辑和竞争逻辑相机动态调整产业政策组合。需要强调的是,在美国产业政策决策框架中,显性产业政策和重型产业政策是产业发展制度体系中的“剩余”但不可替代的选项,该事实并不支持强选择性产业政策无效的学术主张。通过对照美国产业政策实践中的重要事实,在中国问题情境下深化政府干预边界、政策能力、创新主体塑造等理论问题具有广阔的空间。本文在理解美国产业政策的同时,提出产业政策分解维度和合成逻辑的一般性分析框架,对拓展产业政策理论亦有贡献。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冯晓琦  万军  
以日本和韩国为代表的东亚国家和地区曾经通过产业政策有效地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和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这种以积极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发展型政府”及其推行的产业政策一度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争相效仿的典范。但东亚金融危机使人们认识到:尽管在经济发展的初期政府干预是必要的,但随着市场发育的逐渐完善,政府的职能应当从经济活动的干预者转变为竞争秩序的维护者。因此,近年来东亚国家相继进行了经济改革,政府推动产业发展的政策正在实现从产业政策向竞争政策的转型。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学新  马君潞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为中国带来了广泛的机遇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在战略调整中,如何利用自贸区,在动态发展中实现产业结构上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在全球价值链上从低附加值的加工组装环节到高附加值的零部件制造、研发和营销环节升级,成为中国自贸区建设中巨大挑战。文章通过产业政策和产业竞争力角度,分析了在自贸区战略中中国的产业发展战略。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于良春  
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上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二者关系的发展趋势是竞争政策逐步成为优先选择。从理论上看,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在政策目标、理论基础以及相互作用等方面既有一定的互补性和一致性,也存在着严重的冲突。长期以来中国产业政策一直居于强势地位,但是其政策效果并不理想,特别是与创新引领经济发展和完善市场竞争机制的要求存在着冲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竞争政策的地位将更加重要。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机制的设计非常关键,在充分发挥竞争政策作用的同时,要处理好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之间关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韩永文  
产业政策必须引入竞争──德国产业结构变化评判韩永文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化的发展主要来源于产业结构的变动,产业结构变化得越快,产业升级也就越快,从而标志着工业化进程的步伐越快,经济发展也就更具有活力。而产业结构的变动则来源于技术革命和...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黄先海  宋学印  诸竹君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引起广泛讨论的"东亚奇迹"争辩后,中国近年来出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过剩"现象再一次引起国内外各界对政策干预有效性的普遍关注。中国产业政策似乎长期陷入"刺激—过剩—淘汰—再刺激"的循环路径。基于一个拓展的"2×2"伯川德模型,本文显化了以不同方式施行的补贴可以产生不同政策效果的理论机制,即以竞争兼容方式施行的补贴可通过扩大竞争,抵冲补贴对创新的负面影响并获取创新激励效应,但行业存在一个有效竞争阈值,当竞争程度已经过高时,继续施加补贴会降低企业对行业竞争压力的敏感性,引致企业"为补贴而生产"和产能过剩风险。本文的核心结论是:产业政策存在一个以行业竞争程度等行业异质性为特征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冯晓琦  万军  
中国在体制转轨的过程中曾经效仿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广泛使用产业政策来引导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但事实证明政府推行的产业政策并未产生预期的效果。随着市场机制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作用与日俱增,政府的职能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政府实行的影响微观经济的政策也将从产业政策为主导过渡到以竞争政策为主导。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孙早  王文  
在已有的经济学文献中,国家产业政策是作为市场竞争的替代手段被广泛讨论的。本文进一步引入国家特征与社会结构两个概念,分析了转型国家产业政策效率的决定机制。一个在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影响上有着鲜明特征的转型国家,在确立产业发展模式、甚至是国家发展道路时,通过政府投资和政府主导来实现追赶目标具有现实合理性;但同时亦有可能使国家被迫承受产业政策带来的诸如抑制市场竞争、政府被利益集团俘获等负效应,本文将之概括为"转型过程中的国家产业政策悖论"。本文的分析表明,在拥有一个"强大的、致力于国家现代化"的(相对集权)政府的前提下,"产业政策效率最大化"与"维持社会结构不变"两个目标不可能同时实现。只有通过坚定不...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黄咏梅  
本文选择“十三五”规划中受扶持的七大产业2011—2019年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利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分析了产业政策对微观企业成长价值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企业所在地市场化水平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产业政策对企业成长价值并非线性影响,而存在以行业市场竞争为门槛变量的门槛效应,即较低的行业市场竞争,有利于发挥产业政策对企业成长的正效应,当行业市场竞争超过临界水平后,产业政策对企业成长效应将被弱化甚至转为负效应。企业所在地市场化水平存在显著的调节作用,地区市场化水平越高,产业政策的执行效果越明显。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文  孙早  牛泽东  
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发展,本质上是一个将经济资源从低效率部门转移到高效率部门的过程。这一过程的顺利实现取决于一个运转良好的市场与一个科学合理的产业政策体系之间的兼容性。本文以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规模以上(微观)企业层面数据为样本所做的经验研究结果显示:(1)当产业政策促进了行业竞争时,行业内的企业资源错配程度则显著降低;(2)产业政策的覆盖面越广,则越有利于降低行业内企业资源错配程度。本文的引申含义是,一个有效的产业政策必须满足"确保目标产业的适度竞争性"与"产业政策的惠及对象(企业)足够广泛"两个基本条件。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尹律  徐光华  易朝晖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披露是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编制的关键环节。文章以我国境内纳入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强制实施范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环境敏感性、产品市场竞争和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披露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产品市场竞争有助于提升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披露质量;环境敏感性正向调节产品市场竞争对于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披露质量的影响。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尹律  徐光华  易朝晖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披露是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编制的关键环节。文章以我国境内纳入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强制实施范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环境敏感性、产品市场竞争和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披露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产品市场竞争有助于提升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披露质量;环境敏感性正向调节产品市场竞争对于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披露质量的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红利  林成  
2000年以来,房地产业已迅速成长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房地产市场出现了制度缺陷下的多维失衡:人们长期的乐观预期,市场对开发商的较小的约束力等。制度缺陷是近几年政府干预房地产效果不理想的深层原因。自2004年开始,中国政府从金融、土地、税收、法律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进行调控,但房价依然不稳定,房地产市场依然问题重生,针对这种情况,文章分析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制度缺陷,提出了宏观调控和微观规制政策的调整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