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12)
2023(6718)
2022(5690)
2021(5098)
2020(4332)
2019(9484)
2018(9332)
2017(18000)
2016(9931)
2015(10824)
2014(11044)
2013(10772)
2012(9822)
2011(8899)
2010(8871)
2009(8467)
2008(8558)
2007(7745)
2006(6780)
2005(6397)
作者
(28999)
(24489)
(24132)
(23259)
(15430)
(11717)
(10977)
(9223)
(9151)
(8828)
(8454)
(8096)
(8093)
(7930)
(7776)
(7439)
(7196)
(7192)
(7137)
(6905)
(6097)
(6004)
(5787)
(5700)
(5482)
(5419)
(5410)
(5401)
(4963)
(4839)
学科
(35137)
经济(35058)
管理(34629)
(31078)
(27302)
企业(27302)
方法(14620)
(14341)
(13797)
数学(12410)
数学方法(12261)
中国(9791)
(9485)
(9089)
(9071)
财务(9069)
财务管理(9046)
业经(8979)
企业财务(8695)
(8245)
银行(8227)
(8202)
体制(8196)
(7849)
(7632)
金融(7630)
技术(6741)
(6378)
理论(6155)
(5859)
机构
大学(144201)
学院(142658)
(57850)
经济(56559)
管理(51885)
研究(48773)
理学(44527)
理学院(43996)
管理学(43266)
管理学院(42974)
中国(36733)
(32004)
(29751)
科学(28973)
(24772)
财经(24561)
(24091)
(22342)
(22270)
研究所(22199)
中心(22008)
业大(20742)
经济学(18817)
农业(18765)
财经大学(18394)
北京(18348)
(17615)
(17399)
(17226)
师范(17167)
基金
项目(95181)
科学(75776)
基金(70928)
研究(68336)
(62376)
国家(61895)
科学基金(53153)
社会(45095)
社会科(42826)
社会科学(42817)
基金项目(36842)
(36611)
自然(34238)
自然科(33478)
自然科学(33467)
自然科学基金(32904)
教育(32124)
(31089)
资助(28752)
编号(25887)
(23431)
成果(22374)
(21871)
重点(21808)
(20134)
(20053)
国家社会(19442)
(19198)
教育部(19004)
创新(18959)
期刊
(64404)
经济(64404)
研究(43802)
中国(31656)
(27266)
学报(25012)
(22597)
科学(21967)
管理(21210)
大学(19347)
学学(18406)
教育(15827)
(15458)
金融(15458)
农业(14580)
财经(13263)
(11323)
技术(11138)
经济研究(10242)
业经(9459)
问题(8315)
(7833)
(7391)
财会(6971)
科技(6824)
(6581)
业大(6382)
理论(6336)
会计(6302)
现代(6049)
共检索到2174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陈光华  方俊明  
现代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了解认知功能的神经机制,采用神经成像和无创性方法对盲人大脑皮质的实验,证实了盲人的枕叶皮质在盲文阅读时显著激活;经常进行盲文阅读的盲人手指有更大范围躯体感觉皮质表征;追踪空间触觉信息在皮质之间的加工轨迹的实验证明,皮质之间功能连通性有助于解释躯体感觉皮质-视皮质之间跨模块可塑性的神经机制。研究结果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机会来了解大脑皮层可塑性和行为补偿可能性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可能对重建某些丧失的功能和形成合适的教育策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明  陈骐  
对听觉障碍人群的认知机制及脑功能成像研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来探讨人脑在发展过程中的可塑性。本文从三个方面总结了对听觉障碍人群皮层可塑性研究的新进展 :(1)早期听觉剥夺对跨通道重组织的影响 ;(2 )晚期听觉剥夺对通道内重组织的影响 ;(3 )对脑内重组织产生机制的解释 ,包括跨通道重组织出现的时间与不同神经系统发展敏感期之间的关系 ,以及跨通道重组织的神经机制。这些研究为听觉障碍人群的康复训练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孙元涛  
赫尔巴特提出人的"可塑性",核心旨趣在于批判宿命论和先验主义自由论,论证人接受教育的必要性,从而合逻辑地导出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合理性。本纳通过对"可塑性"与"主动性要求"及其相互关系的阐释,论证了教育作为一种独立的人类实践形式的独特性:教育是一种暗含自我否定力量的实践,"教育的自我终结"恰恰意味着教育的成功;意味着受教育者内在能量的扩充,生存智慧的提升和生命自觉的实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慧英  郑月茂  曹鸿国  温叶飞  张涌  
 传统观念认为,成体干细胞只能分化成其自身来源组织的细胞类型。但近年大量的研究表明,成体干细胞可跨系甚至跨胚层分化成在发育上与之无关的其他组织的细胞类型,即具有可塑性。文章对成体干细胞可塑性的研究结果、分化机制、应用前景及需解决的问题等进行了综述。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刘玉芳  陈双林  李迎春  郭子武  杨清平  
竹子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各种环境胁迫,对逆境会做出生理上的响应和适应。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竹子形成了相应的保护机制和生态适应对策,其中,生理可塑性是对环境影响反应的最直接表现。环境胁迫包括温度、水分和土壤盐碱、养分、重金属和大气污染等。从活性氧代谢、膜脂过氧化、抗氧化酶系统、渗透调节系统和光合生理等方面对竹子生理可塑性的环境胁迫效应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竹子环境胁迫的生理适应与响应机制、基于生理可塑性多因子综合评价的抗逆竹种筛选、环境胁迫对竹子分布区域和碳平衡等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为环境变化特别是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竹林适应性经营对策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勇江  杨学义  窦忠英  
对有关干细胞可塑性的不同观点进行了概述,并关注了干细胞潜能和细胞表型多样性传统观点上的争议,讨论了在当前公认动物模型上观察到的干细胞可塑性现象,并对分化细胞发生细胞表型转变的试验性观察结果进行了总结。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林龙  李清河  徐军  薛海霞  江泽平  
[目的]为研究沙埋对白刺形态、生物量分配及光合特性的表型可塑性的影响,[方法]对扦插白刺,进行0、5、10、15 cm沙埋处理,待生长季结束后,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沙埋深度的增加,(1)株高、15 cm基径呈减小趋势,不定根长与不定根直径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沙埋深度为0、5、10、15 cm时,植株的株高依次为62.82、55.90、52.38、49.24 cm,15 cm处基茎依次为2.79、2.48、2.39、2.07 mm,叶面积依次为477.81、214.38、247.90、112.91 cm~2,叶片数依次为700.2、334.40、344.00、216.2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锦忠  梁淑敏  李娜娜  刘永花  郝建平  
【目的】从植物茎支持功能相关性状出发,阐明其在各种生态因子作用下的可塑性变化及生态适应意义。【方法】定义玉米茎的3个支撑功能性状:(1)线密度=节间重量/节间长度;(2)承重自重比=节间承重/节间重量,其中,承重=节间上方全部组织与器官的重量(不包括该节间自重);(3)承重线密度比=节间承重/节间线密度。可塑性用塑性系数表示,此系数值仿照变异系数的公式进行计算,其中方差组分根据数据的期望均方模型估算。共包括6个田间试验,处理组成分别为:5个地点×2个品种组合、11个采样期×2个品种组合、4个种植密度(3.0—9.75株/m~2)×3个采样期组合、4个种植密度(2.4—6.0株/m~2)、3种施...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正超  刘俊祥  李振坚  钱永强  
菖蒲为典型的湿生植物,探索其在不同淹水条件下的生长适应性可为湿地水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物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以菖蒲为材料,研究了静水条件下不同水深梯度(0、30、60 cm)对株高、根状茎长度以及分蘖能力、总生物量、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格局等生长和表型可塑性影响。结果表明,淹水深度及淹水时间显著影响根状茎延长、分蘖的形成以及总生物量的积累与分配。不同淹水条件下根状茎和分蘖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均呈"S"形异速生长趋势,但同期相比,浅水条件下植株分蘖数大于对照及深水条件下形成的分蘖数;总生物量与根冠比随淹水深度增加而减小。说明淹水条件下,植株通过增加地上部分的相对生物量和减少地下部分的相对生物量增强对淹...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亚鹏  董奇  
大脑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系统,受学习、训练以及各种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其结构和功能都会出现动态的修复或重组,也就是体现出所谓的可塑性。当前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表明,在个体发展的生命全程中枢神经系统都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如儿童大脑、成人大脑以及非正常人大脑均具有可塑性。由于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可塑性是动态变化的,而且不同脑区在不同时间其功能活性以及可塑性本身也不一样,所以,在制定相关的教育方案或干预措施时,必须综合考虑影响大脑可塑性的这些因素,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科学的保护脑、使用脑、开发脑;充分利用大脑的可塑性,重视早期教育;提供丰富而适宜的教育环境,全面开发大脑的潜能,促进大脑的整合式发展;...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柱   张正   于海秋   赵新华   南镇武   孟维伟   谢立勇   万书波  
明确花生植株形态和叶片结构可塑性对不同程度遮荫的适应性,以期为缓解作物遮荫胁迫和黄河下游间套作栽培质效提升提供参考依据。以花育36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无遮荫(CK)、中度遮荫(S1,遮光40%)和重度遮荫(S2,遮光80%)下花生植株形态与叶片结构的可塑性。结果表明:S1和S2较CK显著提高主茎高度(30.59%和51.87%)、第一对侧枝长度(21.83%和36.40%)和比叶面积(32.86%和59.22%),显著降低分枝数(19.81%和47.17%)、单株叶面积(20.87%和41.52%)、产量(39.06%和66.95%)、生物量(36.45%和59.25%)和叶片气孔密度(9.19%和18.53%),但对主茎节数无显著影响;S1和S2处理花生叶片厚度、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海绵组织厚度均显著低于CK,且表现出S2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傅勇  
国内外学界对于中国经济前景存在截然不同的看法。文章综述并分析了乐观派代表——张军教授的最新论述。从人均资本存量、广阔的地区间产业转移空间、创新和技术进步的成就、仍有较大增长空间的经济趋势指标等方面看,特别是中国经济的所谓结构性矛盾被错误地夸大,中国经济都有条件在未来10~20年间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而制度和政策的可塑性是将这一可能性变成现实的基础。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烨  李广德  刘国彬  廖婷  郭丽琴  姚砚武  曹均  
【目的】明确速生树种物候特征和生长可塑性对施肥的响应机制,为速生丰产林高效养分管理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我国北方重要速生丰产林树种毛白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了包含3个施氮量处理(115、230和345 kg·hm~(-2)a~(-1))和1个对照处理(CK;0 kg·hm~(-2)a~(-1))的施肥试验。试验期间,对不同处理林分的叶面积指数(LAI)、胸径生长速率和生物量进行连续测定,并对不同器官生物量的异速增长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所有施肥处理的叶面积变化规律和胸径生长物候特征均与CK处理相似:毛白杨展叶期为4月中旬,落叶期为8月底,5月中旬至8月林地LAI在1.60~1.77 m~2·m~(-2)之间,叶面积较稳定。胸径生长起始期为4月中旬,8月下旬进入枝条封顶期,9月初胸径停止生长,胸径生长节律有明显的“快-慢-快”双峰型生长模式。各施肥处理的胸径生长速率和LAI均大于CK,尤其在生长季后期(8月),胸径生长速率平均比CK处理显著高71.6%(2011年)和85.1%(2012年)(P<0.05)。2)生物量分配异速分析结果显示:所有处理茎干和胸径的异速方程斜率为2.4,表明茎干生物量与胸径的生长关系为异速增长,茎干生物量分配比例主要受个体发育的控制而发生改变。施肥能提高茎干生物量分配比例,加速林木个体的发育速度,从而引起了茎干生物量分配的表观变化。CK和施肥处理的叶和地下根系的方程斜率分别为1.2和1.0,这表明叶和根系生物量的分配为等速增长。对比发现,施肥处理叶和根系异速方程的常数比CK显著高出0.4~0.6(P<0.05),这表明当拥有相同根系生物量时,施肥比CK有着更多的叶生物量,使得生物量分配从根向叶转移,即施肥引起了毛白杨叶生物量分配的变化。【结论】在施氮肥条件下,毛白杨的生长表型不仅会发生可塑性变化,而且也会受到个体发育改变的影响,该发现可为“基于植物可塑性响应策略”的速生丰产林高效养分管理技术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亓慧煜  魏秀锦  高春霞  韩东燕  
为分析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营养生态位的可塑性,基于2020年浙江南部近海渔业资源调查捕获的带鱼样本,通过测定其肌肉的δ~(13)C、δ~(15)N值,比较带鱼营养生态位的性别、性腺成熟度和季节差异,以探究带鱼的种内营养分化及其共存机理。结果显示,浙江南部近海带鱼δ~(13)C值的范围为-19.60‰~-15.62‰,平均值为-17.20‰,δ~(15)N值的范围为10.29‰~14.88‰,平均值为12.44‰;置换多元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带鱼δ~(13)C值、δ15N值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5)以及极显著的性腺成熟度和季节差异(P<0.01);从个体发育角度,随着性腺发育程度的不断提高,带鱼有向高营养级饵料摄食的趋势,在不同性腺发育阶段其营养生态位存在明显的分化现象,相较其他性腺发育阶段,Ⅱ期性腺组带鱼具有更宽的营养生态位以及最低的营养冗余程度,从营养角度表明,Ⅱ期性腺带鱼对饵料资源的适应能力更强,营养分布也更为均匀;在各季节间带鱼的营养生态位也存在明显的分化现象,夏、秋两季带鱼的营养生态位宽幅相近,春季最小,与春、秋两季相比,夏季带鱼所摄食饵料具有更高营养级,且夏季与春季的带鱼存在明显的营养生态位分离;基于性别差异因素比较分析,雄性带鱼营养生态位略宽于雌性,但雌性带鱼组营养多元化程度更高,营养分布也更为均匀。研究表明,浙江南部近海带鱼的营养生态位宽度较大,不同性别、性腺发育阶段以及不同季节营养生态位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化和重叠现象,表明带鱼占有和利用不同资源的能力较强,且具有较强的共存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