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72)
2023(8558)
2022(7132)
2021(6360)
2020(5173)
2019(11832)
2018(11465)
2017(22444)
2016(11971)
2015(13506)
2014(13402)
2013(13548)
2012(13141)
2011(12186)
2010(12376)
2009(11309)
2008(11105)
2007(9881)
2006(8987)
2005(8116)
作者
(36381)
(30552)
(30547)
(28559)
(19696)
(14831)
(13747)
(11739)
(11548)
(10929)
(10438)
(10404)
(10075)
(9721)
(9594)
(9376)
(8991)
(8981)
(8905)
(8808)
(7726)
(7650)
(7354)
(6952)
(6919)
(6847)
(6829)
(6750)
(6243)
(6063)
学科
(64166)
经济(64107)
(32783)
管理(31227)
方法(26332)
(23814)
企业(23814)
数学(22826)
数学方法(22691)
地方(19648)
中国(18549)
(16983)
业经(13535)
农业(12329)
(12003)
(11281)
地方经济(10989)
(10584)
贸易(10571)
(10420)
(10346)
金融(10346)
(10112)
(9779)
银行(9765)
环境(9692)
(9483)
(9128)
技术(8451)
发展(7662)
机构
学院(179594)
大学(176666)
(75514)
经济(74077)
管理(67019)
研究(64658)
理学(57025)
理学院(56313)
管理学(55487)
管理学院(55154)
中国(49442)
科学(39597)
(38077)
(35176)
(32822)
(32335)
研究所(29521)
中心(29194)
(28107)
财经(27616)
(26242)
师范(25942)
业大(25806)
农业(25126)
(25058)
北京(24489)
(23508)
经济学(23478)
(22841)
经济学院(21218)
基金
项目(116618)
科学(93310)
基金(85384)
研究(84910)
(74398)
国家(73752)
科学基金(63591)
社会(55266)
社会科(52581)
社会科学(52574)
(46615)
基金项目(45448)
自然(40591)
自然科(39592)
自然科学(39588)
自然科学基金(38908)
(38885)
教育(38576)
资助(35382)
编号(32994)
(31506)
重点(26554)
成果(26301)
(25628)
发展(25547)
(25125)
(24162)
课题(24050)
国家社会(23046)
创新(22605)
期刊
(89484)
经济(89484)
研究(54135)
中国(38743)
(30191)
学报(27488)
科学(27051)
(25241)
管理(24610)
大学(20741)
农业(20595)
(20215)
金融(20215)
学学(19656)
教育(18531)
业经(16539)
经济研究(14456)
技术(14441)
财经(13973)
问题(12018)
(12005)
(10885)
商业(9713)
(9378)
(9018)
资源(8949)
技术经济(8703)
世界(8205)
统计(8083)
国际(7932)
共检索到2784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李萌  陈钢华  胡宪洋  霍梓锋  
近年来,蜜月旅游、情侣出游、女性旅游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充满浪漫气息、能够创造浪漫体验的目的地备受青睐。因而,目的地浪漫属性的重要性不断凸显。然而,以往对目的地“浪漫属性”的研究仅停留在对其内涵进行定性分析的层面,无法对游客感知的目的地浪漫属性进行定量测量。文章从游客感知视角出发,选取两类有代表性的浪漫目的地(历史城镇目的地、海滨目的地)作为样本采集地,严格遵循量表开发与验证程序,致力于开发并验证一份目的地浪漫属性的游客感知量表。主要研究发现如下:(1)基于景观感知理论,文章提出了包含资源与环境因素、人地互动因素、人际互动因素等三大范畴,适用于分析目的地浪漫属性的游客感知理论框架。(2)目的地浪漫属性的游客感知量表由心理逃离、心理兼容、好客服务、亲密互动、自然环境、与众不同等6个维度构成,共计18个测项。本量表对至少两种类型的目的地(历史城镇目的地、海滨目的地)具有适用性,量表的稳定性、科学性、有效性得以保证。(3)“互动”(人地互动与人际互动)因素构成游客对目的地浪漫属性感知的主要方面。上述发现不仅为理解目的地浪漫属性的游客感知提供了一个更加直观、标准化且可靠的测量工具,还对浪漫目的地的开发、管理及营销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钢华  李萌  相沂晓  
随着蜜月旅行和情侣出游等新兴细分市场的迅速发展,目的地的浪漫属性受到学界和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现有研究对目的地浪漫属性的理解还处在一个较为表层、宽泛、抽象的阶段,缺乏对目的地浪漫属性的具体内涵与维度的识别。文章通过网络文本搜索和半结构化访谈来收集资料,基于中国游客感知的视角,探索并识别了目的地浪漫属性的结构维度。文章采用扎根理论进行资料分析,通过将两个定性研究阶段的编码结果进行整合,有如下基本结论:(1)游客感知视角下的目的地浪漫属性由4个主范畴(环境及资源基础、环境/景观特性、浪漫氛围营造、环境感知特质)和18个范畴构成。两个阶段的研究结果相互佐证、相互补充,保证了研究结论的有效性和可靠性。(2)在以往"操作性-表达性"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加入"具体要素-抽象要素"维度,建立起一个能够更好地分析目的地浪漫属性的理论框架。上述研究结论,不仅推进了目的地浪漫属性及目的地属性的理论研究,还对目的地的管理和营销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价值。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苑炳慧  辜应康  
本文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城市这一旅游目的地类型为测量对象,开发出基于顾客的旅游目的地品牌资产量表,并从多个角度验证了量表的信度和效度。量表包括品牌意识、品牌形象、感知质量、品牌体验、品牌联想和品牌忠诚6个维度共21个测项,维度的内涵和量表的测项内容均在充分考虑旅游目的地特点和游客感知和体验的基础上确定。本文提出的量表可以成为旅游目的地营销效果和竞争力评估的有效测量工具。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那梦帆  谢彦君  Dogan Gursoy  
旅游目的地并未须同时具备观赏价值、科学考察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等,对于旅游者来说,只要有一种价值非常突出,就足以吸引他们前来旅游。目前,虽然众多学者纷纷赞同体验价值的重要性,但研究成果多关注于"态度-行为"的必然联系,片面地聚焦于体验价值对旅游者行为,特别是游后行为产生的影响,由此对旅游者满意度和忠诚度进行判断,这些研究忽略了目的地体验价值本身所富含的时间规律、空间尺度及体验主体的实践性表达。文章采用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析旅游目的地体验价值的结构与内涵。研究结果表明,旅游目的地体验价值是以功能价值、享乐价值与符号价值为核心,包含放松、复愈、交流、社会声望等8个子范畴,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该研究有利于目的地管理者更全面、深刻地理解体验价值的内涵,并为构建基于体验价值的目的地深度旅游体验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何彪  谢灯明  朱连心  郭强  
游客感知价值源自营销学领域的顾客价值理论,是游客基于感知利得与利失的权衡对旅游产品或旅游服务的总体评价,已成为旅游企业稳固竞争优势的新动源。现阶段,国内外免税购物市场竞争局势日渐激烈,免税购物游客感知价值研究能为免税店管理方提供科学的运营管理依据。文章以有消费经历的免税购物游客为研究对象,研究区域为三亚国际免税城,运用SPSS 22.0和AMOS 17.0软件对正式调研所获得的324份有效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在梳理游客感知价值测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严格遵循量表开发的规范步骤(确定构念范围、发展初始测项、纯化初始测项、预调研、正式调研、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信效度检验),开发了包含6个维度24个测项的免税购物游客感知价值量表,6个维度分别为感知环境价值、感知成本价值、感知管理价值、感知功能价值、感知服务价值、感知声誉价值,并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了量表的稳定性。最后,总结了研究的理论贡献与管理启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冯四朵  白凯  
在国内外学者对危机属性研究的理论基础上,文章以2013年新疆巴楚恐怖袭击事件和2014年昆明火车站砍人事件为具体研究案例,开发旅游目的地人为导致类危机属性的测量量表,并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3次验证性因子分析,探讨并检验此类危机事件的属性构成,然后关联这些属性维度对游客行为意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所开发的量表整体结构良好,信度和效度都处于较好的水平,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较好的适用性;可以认为旅游目的地人为导致类危机的属性构成基本包括了危害性、突发性、模糊性、机遇性、紧迫性、持续性、可能性和可控性等8个维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辉  黎映彤  
与消费品品牌一样,城市型旅游目的地品牌同样具有性别气质,但学术界尚未对此进行实证研究。文章基于两项实证研究考察城市型旅游目的地品牌的性别气质。研究一以学生为被调研者,以北京、西安、厦门和广州4城市为研究对象,开发了城市型旅游目的地品牌性别气质的测量量表,发现北京和西安是男性化的城市,杭州和厦门是女性化的城市。研究二在研究一的基础上,以真实游客为被调研者,以南京、成都、武汉和郑州4城市为研究对象,证实南京和成都是女性化的城市,武汉和郑州是男性化的城市,从而进一步验证了研究一的结论。文章开发了测量目的地品牌性别的量表,该量表具有理想的信度和效度,而且具有良好的应用性。最后,文章为旅游目的地利用品牌性别气质进行营销提供了针对性的管理建议,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玺  叶升  王东  
旅游感知形象的测量方法可大体分为两类,一类为结构化的测量方法,另一类为非结构化的测量方法。非结构化形象测量虽然能够更为全面地了解游客的感知要素和属性,但分析方法目前还停留在一般频数统计和比例分析及排序等层面,对游客在形象感知方面的特征分析及旅游目的地形象优化等方面意义不大。文章尝试将内容分析法引入旅游形象感知的非结构化测量中,用以协助挖掘非结构化形象感知的数据,从而实现提取旅游者的感知形象、解析旅游者形象感知规律,以及探讨影响旅游者对外推广旅游形象意愿的目的地形象要素等目的。具体研究上,文章以艾特纳与瑞奇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胡宪洋  白凯  
旅游目的地形象修复方式需要从多维度加以建构。文章在文献分析、深度访谈和预试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旅游目的地形象修复问卷,通过对入境游客和国内游客的正式调查,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3次验证性因子分析,探讨并验证了旅游目的地形象修复策略的结构和内容。此外,文章还关联分析了目的地形象修复策略对中外游客行为意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外游客和整体检验具有合理性;旅游目的地形象修复策略构成维度包括降低攻击/揭露批评、修正行动、承认/道歉、形式上致意、否认和逃避责任;旅游目的地形象修复策略对入境游客和国内游客的后续行为意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现红  
以2008年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桂林、昆明等热点旅游城市收集的一手数据为基础,应用描述性分析和因子分析等手段,系统分析旅华游客目的地选择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旅游交通、服务和设施等促成因素构成了目的地选择的核心影响因素,价格、时间和距离等限制性因素的作用位居第二层次,而旅游景区、东道主好客性等核心吸引物的作用最小。此外,由于经济、社会、文化和旅游者个体特征的差异,欧美等洲际客源选择目的地时更多地考虑吸引物因素,而洲内客源更多地考虑限制性因素。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邹永广  郑向敏  
游客安全感是反映旅游目的地安全状况的重要标志,是游客在旅游目的地最基本的需求。文章在阐述旅游目的地游客安全感概念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游客安全感的影响因素,进而探讨了游客安全感的形成过程,构建了游客安全感形成机理的理论模型,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服务内容、地域文化、旅游环境、安全信息、治安状况是游客安全认知评价的5个公因子;(2)采用多元统计的逐步回归分析方法,验证安全认知评价与5个公因子等之间的关系假设成立;(3)使用山岳型、滨海型、乡村型综合样本数据对游客安全感形成机理模型进行了拟合检验,模型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宝贡敏  贾跃千  胡抚生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式方法,以杭州国际游客为抽样总体,对"目的地形象→游客感知质量→游客满意度→游客未来行为意图"的影响路径进行检验,得出与以往研究并不完全一致的结论:目的地形象对游客感知质量有直接影响,并通过游客感知质量对游客满意度及未来行为意图产生间接影响,游客满意度则对游客未来行为意图没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以上研究结论体现出中国旅游情境下形象理论变异性,也对杭州国际旅游市场营销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军胜  马耀峰  
入境游客作为目的地旅游供给的消费者与体验者,其对目的地旅游供给的感知评价,对准确把握区域旅游供给情况,及促进区域旅游供给宏观调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基于旅游系统理论、游客感知理论,采用西安市2013年与2015年入境游客的一手调查数据,通过构建入境游客结构方程感知模型,对入境游客目的地供给感知与行为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1)入境游客对西安旅游供给的感知评价整体上持认同态度,旅游供给指标路径系数均在0.6以上;(2)入境游客对西安旅游信息与营销、旅游餐饮住宿与城市人文环境因子感知程度最强,路径系数均保持在0.7以上,对城市自然环境因子感知程度最弱,路径系数保持在0.5左右,旅游安全因子上升程度最大,提高了0.16;(3)目的地旅游供给感知与游客满意度及重游意愿均存在正相关关系,入境游客目的地旅游供给感知满意度对重游意愿的影响值为0.357、0.226。研究结果对把握入境客源市场需求特征,加深对西安市旅游供给结构的认识,以及实施旅游供给侧改革调控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参考价值。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余志远  王楠  韵江  
基于符号学理论视角,选择贵州西江千户苗寨作为案例地,运用隐喻抽取技术探讨旅游目的地游客感知意象及其形成过程。结果表明:(1)旅游目的地意象是一个包含意象符号“再现体”“对象”和“解释项”等子系统在内的复杂系统,通过对自然符号、人为符号和社会符号的审美关照,游客在心中构建起一个“让人心向往之的人间仙境”“历史悠久的地方”和“令人感动的苗家人”的完整意象;(2)游客感知视角下旅游目的地意象的形成可视为景观符号化的过程,游客经由身体参与,与旅游目的地各类景观符号进行互动,解读符号的意义并形成对意象的感知和认识,此过程中,游客的文化背景、族群经验、知识结构、生活阅历和共情等因素均产生影响;(3)隐喻抽取技术与符号学分析思维具有互通性,该方法非常适用于旅游目的地意象的分析,可为未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孟奕爽  邓森文  徐佳  
以石牛寨景区旅游者网络游记和官方网站宣传内容为样本,首先运用词频统计分析和社会网络与语义分析方法,对比分析官方网站投射及游客感知的石牛寨旅游意象;其次运用内容分析法将照片分为13类,并根据聚合意象地图分析各类照片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玻璃桥"、"丹霞风貌"是石牛寨景区最重要的核心旅游吸引物意象;官方投射意象与游客感知意象的文本语义网络基本呈现"核心——次核心——外围"的圈层结构;但石牛寨官方投射意象与游客感知意象由于身份与立场不同造成双方塑造的旅游意象主体内容存在一定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