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74)
- 2023(10568)
- 2022(8382)
- 2021(7775)
- 2020(6515)
- 2019(14971)
- 2018(14563)
- 2017(28052)
- 2016(14874)
- 2015(16889)
- 2014(16440)
- 2013(16687)
- 2012(15478)
- 2011(13602)
- 2010(13603)
- 2009(12849)
- 2008(12925)
- 2007(11450)
- 2006(10055)
- 2005(9608)
- 学科
- 业(77944)
- 济(76706)
- 经济(76618)
- 企(69959)
- 企业(69959)
- 管理(57619)
- 方法(34788)
- 财(28577)
- 数学(27172)
- 数学方法(27082)
- 农(26730)
- 业经(26576)
- 中国(21557)
- 农业(19874)
- 务(18351)
- 财务(18344)
- 财务管理(18328)
- 贸(17817)
- 贸易(17809)
- 易(17515)
- 企业财务(17316)
- 技术(16570)
- 制(14633)
- 策(14296)
- 划(13548)
- 和(13047)
- 出(12992)
- 企业经济(11879)
- 体(11826)
- 理论(11552)
- 机构
- 学院(222041)
- 大学(217526)
- 济(111038)
- 经济(109640)
- 管理(91899)
- 理学(78782)
- 理学院(78130)
- 管理学(77512)
- 管理学院(77106)
- 研究(72866)
- 中国(61007)
- 财(50392)
- 京(45244)
- 财经(40263)
- 科学(38288)
- 经(36965)
- 经济学(35858)
- 所(35508)
- 农(34870)
- 经济学院(32591)
- 江(32402)
- 中心(31968)
- 研究所(31759)
- 财经大学(29824)
- 北京(28741)
- 业大(28368)
- 商学(27283)
- 农业(27282)
- 商学院(27021)
- 经济管理(26261)
- 基金
- 项目(141220)
- 科学(115288)
- 基金(108367)
- 研究(106526)
- 家(92625)
- 国家(91818)
- 科学基金(81249)
- 社会(74000)
- 社会科(70441)
- 社会科学(70426)
- 基金项目(56405)
- 省(51730)
- 自然(49572)
- 自然科(48525)
- 自然科学(48515)
- 自然科学基金(47790)
- 教育(46840)
- 资助(44358)
- 划(42767)
- 编号(40661)
- 业(33800)
- 部(33594)
- 国家社会(32585)
- 创(32513)
- 成果(31046)
- 重点(30976)
- 发(30584)
- 教育部(29637)
- 创新(29605)
- 制(29360)
- 期刊
- 济(122699)
- 经济(122699)
- 研究(68537)
- 中国(43859)
- 财(41782)
- 管理(38846)
- 农(32979)
- 科学(29214)
- 学报(25489)
- 农业(22995)
- 财经(21258)
- 大学(21110)
- 技术(21087)
- 经济研究(20955)
- 融(20591)
- 金融(20591)
- 学学(20214)
- 业经(20192)
- 经(18558)
- 问题(16564)
- 贸(16312)
- 业(15579)
- 世界(14852)
- 技术经济(14735)
- 国际(13987)
- 教育(13949)
- 现代(11489)
- 统计(10863)
- 商业(10560)
- 财会(10522)
共检索到3391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鸣 陈雯 李锴
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和模式是否有助于我国人力资本的持续提升和长期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出口目的地特征对企业行为影响的视角出发,聚焦目的地经济发展水平变动如何影响出口企业的劳动技能结构。首先,将出口目的地特征纳入企业技能选择的理论模型,通过比较优势和质量偏好机制解释出口目的地收入与企业高技能劳动力需求之间存在U型关系。其次,利用2004年和2008年中国工业企业、海关进出口企业和工业普查的技能结构数据进行检验,并通过内生性以及稳健性检验保证该结论的准确性。最后,通过实证检验了理论模型中质量偏好机制和比较优势机制的存在。此外,还使用上市企业数据,将结论拓展到2015年,保证了本研究的外部有效性。本文的研究结论从新的视角阐释了出口目的地特征对我国出口企业高技能劳动使用的影响,表明在继续加强与高收入经济体贸易往来的基础上,扩大与中低收入经济体贸易活动的必要性。
关键词:
技能结构 出口目的地 比较优势 质量偏好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魏浩 张宇鹏 连慧君
文章采用2007~2016年68个中国出口目的地的4万多家企业数据,考察了中国出口对出口目的地企业就业技能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1)中国出口虽然降低了出口目的地企业的就业规模,但促进了出口目的地企业就业技能结构的优化。(2)中国出口对中低收入国家、非OECD国家、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就业技能结构的优化作用更大,对规模较小、无国际质量认证企业的作用更大。中国中间品出口对目的地企业就业技能结构的优化作用大于资本品和消费品。(3)从企业的创新方式看,与产品引进、流程引进不同,中低收入水平出口目的地企业的研发投入行为强化了中国出口对企业就业技能结构的优化作用。(4)与主要发达国家的出口影响不同,中国出口影响具有特殊性。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萍
新新贸易理论认为出口企业雇佣了更高技能的劳动者。本文利用员工学历构建高技能劳动力变量,采用中国制造业微观数据研究了高技能劳动力对出口决定的影响。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对中国制造业企业而言,高技能劳动力对出口决定具有负向影响,存在"高技能劳动力悖论",而分贸易方式的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出口中加工贸易占比较高才是导致"高技能劳动力悖论"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高技能劳动力 出口 异质性 加工贸易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陈雯 黄浩溢 陈鸣
中国与发达国家建立密切贸易关系的同时存在被“低端锁定”的风险。本文基于2000—2014年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BACI数据库与全球价值链指标数据,探讨了目的地收入与中国出口企业国际分工地位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随着目的地收入提高,出口企业国际分工地位先升后降,呈倒U形关系,存在“低端锁定”效应。影响渠道分析显示“低端锁定”效应与贸易模式选择、参与全球价值链的位置以及出口结构变动有关。异质性分析显示外资企业、合资企业与高研发密集企业的倒U形趋势最为明显。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殷德生 唐海燕 黄腾飞
高技能劳动需求的上升意味着内生技能偏向的技术进步。本文不仅揭示FDI的引进及其带来的竞争和技术溢出对发展中国家最终品部门、中间品部门和研发部门之间高技能劳动相对需求变化的影响机制和结果,而且采用行业成本转换法估计加入WTO以来中国FDI的增长及其带来的出口、竞争和技术模仿对中国制造业高技能劳动需求的影响。结果表明,FDI的增长显著地提高了中国制造业高技能劳动的相对需求,且该结论并不是由FDI所选择的行业本来就是高技能劳动密集型的行业造成的。
关键词:
FDI 高技能劳动需求 市场换技术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周申 王奎倩 李可爱
文章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对高收入国家的出口对于企业技能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并分析了影响的两个渠道:第一,由于高收入国家收入的边际效用更低从而相对偏好于更高质量的产品,于是对高收入国家出口的企业需要多雇佣熟练劳动力来生产高质量的产品;第二,出口过程中所需要的销售调研、运输配送等"必要服务"是高技能劳动密集型的,高收入国家由于地理位置、语言文化等与中国差异较大,从而企业对高收入国家的出口需要更高水平的"必要服务",相应地对高技能劳动的相对需求就会增加。然后文章将2004年海关贸易数据和工业企业数据对接,从实证层面证实了理论预期。基于一般贸易的回归结果表明,总体出口显著地抑制了企业技能结构的优化,但对...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斌 屠新泉 王杰
出口目的地会影响企业生产率吗?何种类型的企业会在出口目的地的选择中受益?文章在新新贸易理论的基础上,试图进一步解释中国企业生产率持续增长的原因。文章采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的合并数据,运用倾向评分匹配和倍差法解决样本选择的内生性问题,系统考察了出口市场转变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1)与只出口到发展中国家的企业相比,企业出口目的地由发展中国家转向发达国家后,生产率得到了更大幅度的提高,在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控制计量模型的内生性问题后,检验结果依然稳健;(2)民营企业和多产品企业在出口目的地由发展中国家转向发达国家后,其生产率提升更为明显,而且出口阅历的积累更有利于企业出口...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昭玲 李红阳 王小洁
出口目的地收入水平可以通过产品质量选择和技术创新渠道提高企业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并且出口目的地收入水平对于大企业、多产品、高出口强度企业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中国企业攀升全球价值链的策略,可以考虑从调整出口市场结构、出口产品多样化、提高出口强度和扩大企业规模等方面着手,而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和加大技术创新是实现价值链攀升的关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邵文波 匡霞 林文轩
现有关于信息化与劳动力需求结构影响的研究主要基于国家和行业层面。鉴于企业才是微观决策主体,本文基于企业层面,利用微观调查数据实证考察了信息化对于高技能劳动力相对需求的影响。结果发现,与行业层面的结论不同,企业短期的信息化投资提高对于高技能劳动力相对需求影响不大,而综合代表企业信息化水平的信息化密度提高会导致其对于高技能劳动力相对需求的上升,并且,地区信息基础设施水平的改善会强化这种效应;另一方面,与行业层面研究结论相反,企业的规模扩大会造成高技能劳动力相对需求上升,说明高、低技能劳动力在行业间和行业内的自
关键词:
信息化 技能溢价 劳动力市场 基础设施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吴腊梅 李艳军
本文基于农产品出口目的地的视角,采用2000—2006年中国农产品出口企业微观层面的贸易数据,实证分析了出口目的地对农产品出口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出口农产品到高收入国家份额的增多会促进企业生产率的提升,主要出口目的地为高收入国家的企业生产率相对于其他企业而言更高,同时规模越大的农产品出口企业生产率也越高。当采用工具变量处理了内生性问题后,本文的结论依然稳健。进一步研究表明,这种影响对于不同所有制和不同地区的农产品出口企业存在着异质性,国有和东部的农产品出口企业出口到高收入国家会显著提升生产率,而其他类型的农产品出口企业却没有显示出相同的特征。
关键词:
农产品出口 出口目的地 生产率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吴腊梅 李艳军
本文基于农产品出口目的地的视角,采用2000—2006年中国农产品出口企业微观层面的贸易数据,实证分析了出口目的地对农产品出口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出口农产品到高收入国家份额的增多会促进企业生产率的提升,主要出口目的地为高收入国家的企业生产率相对于其他企业而言更高,同时规模越大的农产品出口企业生产率也越高。当采用工具变量处理了内生性问题后,本文的结论依然稳健。进一步研究表明,这种影响对于不同所有制和不同地区的农产品出口企业存在着异质性,国有和东部的农产品出口企业出口到高收入国家会显著提升生产
关键词:
农产品出口 出口目的地 生产率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刘琼 乐君杰 姚先国
本文利用世界银行2012年企业调查数据,分析了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这两种不同来源技术进步对我国高技能劳动需求的影响。通过传统工具变量法和基于异方差的工具变量法处理了内生性问题后,研究发现:(1)自主研发显著提升了企业非生产性高技能岗位的占比,但技术引进对此具有显著负效应;(2)自主研发对高技能劳动需求的影响在不同类型企业具有明显差异,对非出口企业和中西部地区企业具有正效应,对出口企业和东部企业没有显著影响,但技术引进对所有类型企业的高技能劳动需求均呈显著负影响。结果表明,劳动力禀赋结构和出口贸易政策可能是影响我国企业选择非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的重要因素。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杰 刘斌
本文根据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进出口海关数据,采用Heckman两阶段选择模型考察了环境规制与企业出口目的地选择行为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检验了环境规制对出口发达国家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促进了企业出口发达国家,并且使出口发达国家企业的生产率得到更大幅度的提高;基于工具变量法及扩大发达国家或地区界定范围的估计结果都进一步验证了结论的稳健性;环境规制对企业出口目的地选择行为的影响并没有因为企业所有制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关键词:
环境规制 出口目的地 企业生产率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方静
采用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层面数据研究企业自身特征和出口目的地市场特征与企业选择出口目的地和出口贸易额之间的相关关系。计量模型估计结果表明:企业规模、企业人均增加值、人均销售产值以及人均工资水平等都与企业出口目的地选择和出口贸易额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出口目的地的GDP、人均GDP、英语虚拟变量也与企业出口目的选择以及出口贸易额呈正相关关系,而与本国的地理距离则与企业出口行为决策呈负相关关系。因企业自身特征和出口目的地个体特征差异导致的企业出口贸易成本差异是促成以上相关关系的核心因素。进一步实证检验发现:企业当期的出口行为决策显著受到前一期的出口行为决策的正向影响。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曹亮 袁德胜 徐小聪 徐阳
本国和出口目的国的联系越强时,企业因了解国外消费者对自身产品的需求以及建立销售网络而造成的固定成本越低。固定成本越低,企业进入该市场的概率和出口值就会越高。本文基于2000—2006年中国海关数据库和工业企业数据库匹配的农产品企业层面的出口数据,从出口目的地视角考察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建交时间对企业出口的二元边际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出口目的国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时间对企业出口的扩展边际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企业出口的集约边际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