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26)
2023(16545)
2022(14436)
2021(13422)
2020(11325)
2019(26310)
2018(25802)
2017(50431)
2016(26978)
2015(30381)
2014(30014)
2013(29327)
2012(26741)
2011(23852)
2010(23849)
2009(21586)
2008(20791)
2007(17962)
2006(15539)
2005(12929)
作者
(75812)
(63367)
(62824)
(59659)
(40239)
(30423)
(28450)
(24849)
(23946)
(22398)
(21698)
(21041)
(19963)
(19799)
(19480)
(19267)
(18936)
(18731)
(18163)
(18101)
(15631)
(15309)
(15228)
(14496)
(14163)
(14009)
(13808)
(13791)
(12710)
(12502)
学科
(108964)
经济(108840)
管理(77667)
(75290)
(62357)
企业(62357)
方法(56914)
数学(49877)
数学方法(49109)
(30411)
(26836)
中国(26095)
业经(23560)
(22532)
(20597)
贸易(20589)
地方(20212)
(20013)
农业(19493)
理论(19236)
(17445)
财务(17360)
财务管理(17318)
技术(17169)
(16854)
环境(16433)
企业财务(16422)
(16354)
(14942)
(14300)
机构
学院(379729)
大学(378895)
管理(155155)
(149149)
经济(146074)
理学(136235)
理学院(134789)
管理学(132069)
管理学院(131393)
研究(118745)
中国(86736)
(79014)
科学(75110)
(66790)
(59457)
(57752)
业大(57729)
财经(55365)
中心(55004)
研究所(53117)
(52932)
(50609)
(49905)
师范(49414)
北京(49247)
农业(46754)
经济学(45277)
(43678)
(43226)
财经大学(41669)
基金
项目(269851)
科学(213458)
基金(197616)
研究(194734)
(172787)
国家(171195)
科学基金(148505)
社会(123137)
社会科(116836)
社会科学(116803)
(105106)
基金项目(104851)
自然(98564)
自然科(96344)
自然科学(96323)
自然科学基金(94593)
教育(90852)
(88312)
资助(82780)
编号(79068)
成果(61700)
重点(59908)
(59482)
(56512)
(56156)
课题(53565)
创新(52300)
科研(52029)
教育部(51480)
国家社会(50766)
期刊
(151283)
经济(151283)
研究(102754)
中国(63629)
学报(59342)
科学(55303)
管理(54694)
(52932)
(49502)
大学(45594)
学学(43123)
教育(40303)
农业(37347)
技术(34345)
(26866)
金融(26866)
业经(26527)
财经(25968)
经济研究(24727)
(22084)
(20019)
问题(19922)
统计(18894)
图书(18616)
技术经济(18166)
科技(18075)
(17490)
(17424)
商业(17374)
理论(17247)
共检索到5250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穆雪茗  白长虹  吴波  王红玉  
文章引入刻板印象内容模型,采用实验方法,对目的地国家形象与旅游产品类别的匹配效应进行了研究。在刻板印象内容模型的框架下,将目的地国家形象分为感知温暖型和感知能力型,依据消费动机、价值判断和目标的不同将旅游产品划分为实用型和享乐型,分别选取虚拟国家、两个独立国家和一个国家两种印象为实验情境,采取2×2组间设计进行实验研究。研究发现,目的地国家形象与旅游产品类别的匹配效应存在,具体而言,对于感知能力型国家,旅游者对实用型旅游产品的态度高于对享乐型旅游产品的态度;对于感知温暖型国家,消费者更偏好享乐型旅游产品。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穆雪茗  白长虹  吴波  王红玉  
文章引入刻板印象内容模型,采用实验方法,对目的地国家形象与旅游产品类别的匹配效应进行了研究。在刻板印象内容模型的框架下,将目的地国家形象分为感知温暖型和感知能力型,依据消费动机、价值判断和目标的不同将旅游产品划分为实用型和享乐型,分别选取虚拟国家、两个独立国家和一个国家两种印象为实验情境,采取2×2组间设计进行实验研究。研究发现,目的地国家形象与旅游产品类别的匹配效应存在,具体而言,对于感知能力型国家,旅游者对实用型旅游产品的态度高于对享乐型旅游产品的态度;对于感知温暖型国家,消费者更偏好享乐型旅游产品。文章验证了消费产品领域的国家刻板印象在国际旅游情境下同样发挥作用,结果对基于刻板认知和产品类别进行有针对性的国际间目的地营销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穆雪茗  白长虹  吴波  王红玉  
文章引入刻板印象内容模型,采用实验方法,对目的地国家形象与旅游产品类别的匹配效应进行了研究。在刻板印象内容模型的框架下,将目的地国家形象分为感知温暖型和感知能力型,依据消费动机、价值判断和目标的不同将旅游产品划分为实用型和享乐型,分别选取虚拟国家、两个独立国家和一个国家两种印象为实验情境,采取2×2组间设计进行实验研究。研究发现,目的地国家形象与旅游产品类别的匹配效应存在,具体而言,对于感知能力型国家,旅游者对实用型旅游产品的态度高于对享乐型旅游产品的态度;对于感知温暖型国家,消费者更偏好享乐型旅游产品。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君怡  吴晋峰  王阿敏  
旅游目的地独特形象和刻板形象是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中的重要概念,揭示二者的关联关系能够加深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理论认识。文章以杭州国内旅游目的地形象为例,通过分析旅游目的地形象词汇的提及顺序,应用思维适应性控制(ACT)理论和内容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法等方法对旅游目的地独特形象与刻板形象的关联关系进行研究。主要结论如下:第一,旅游目的地形象是以形象词汇网络的形式在记忆中进行表征的,旅游者通过扩展激活的方式对旅游目的地形象词汇进行提取。第二,旅游目的地独特形象与刻板形象存在关联关系,独特形象与刻板形象词汇的词频分布特征相似,网络结构特征相同,关键词汇趋于一致。第三,独特形象是对刻板形象的提升与凝练,比刻板形象更加具象化。第四,独特形象与刻板形象的关联关系的强弱存在群体差异。研究揭示了旅游目的地独特形象与刻板形象的关联关系,为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对旅游目的地的形象策划和营销工作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吴波  李东进  
本文系统回顾了基于刻板印象内容模型的品牌感知相关研究,首先介绍了刻板印象内容模型的基本内容,并通过分析品牌社会感知相关研究论述了将刻板印象内容模型应用于品牌感知研究的合理性,然后评析了刻板印象内容模型在品牌感知研究中的应用,即品牌意图能动框架相关研究,最后指出了已有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重点。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权靖予  
本文基于刻板印象模型,将拟人化沟通方式分为热情型和能力型,并探讨其对口碑传播的影响。不同消费者拥有不同的个性特征,因此,本文同时也探讨了自我一致性的中介作用以及游客权力感和品牌至爱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针对拥有不同权力感的消费者采用不同的拟人化沟通方式能促进口碑传播,同时,消费者的品牌至爱程度越高,采用拟人化沟通方式对口碑传播的影响越大。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征   何梦瑶   张烛婷   王文辉  
随着旅游目的地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目的地管理机构越来越注重在营销内容和形式上凸显自身的独特个性。本研究以当下热门的旅游营销方式——叙事广告——为场景,通过三项实验,探索了“山水”旅游目的地类型(山地vs.水体)如何与广告叙事者性别(男vs.女)进行匹配来增强广告的说服效果,并检验了叙事者/目的地一致性对这一影响的中介作用以及游客思维模式对其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山地(水体)型目的地与男性(女性)叙事者匹配导致更好的说服效果;叙事者/目的地一致性在这一影响中充当中介作用;当游客的整体(分析)型思维启动时,目的地叙事者性别匹配对广告说服效果的影响效应会出现(消失)。本研究是“山水”旅游目的地情境下目的地叙事者性别匹配对叙事广告说服效果的影响效应和机制的初步探索,相关研究结果可为“山水”及其他类型旅游目的地营销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启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静儒  陈映臻  曾祺  吴必虎  Alastair M.MORRISON  
国家形象和目的地形象因其对消费者行为和决策的重要影响,分别发展成为国际商务领域和旅游营销领域的重要概念和研究热点,虽然两者具有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但学界对它们的研究却相对独立,缺少交叉研究。该研究在对两个领域的文献和理论模型进行整理后,将目的地形象放置到国家尺度下重新审视,试图揭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家形象与其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形象之间的互动机制,并尝试引入"熟悉度"等概念建立整合模型。最后以中国大陆为案例地,以来华国际游客为调查对象,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和修正。结论指出:(1)熟悉度对目的地形象有正向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江红艳  王海忠  钟科  
近年来不断涌现的品牌丑闻不仅给单个品牌造成了巨大损害,而且很可能影响消费者对品牌所在国的国家形象的认知。以往研究更多关注品牌丑闻对关联品牌及整个行业的溢出效应,鲜有研究考察单个品牌丑闻事件对整体国家形象的溢出效应。文章发现,原产国刻板印象内容会调节品牌丑闻对国家形象的溢出效应。具体而言,对能力印象的国家,能力型(vs.道德型)品牌丑闻对国家形象的影响较大;对温情印象的国家,道德型(vs.能力型)品牌丑闻对国家形象的影响较大。而且,消费者的可预期性感知在上述调节效应中发挥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支持了期望违背理论,并对国家政府部门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应对各类品牌丑闻事件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沈雪瑞  李天元  吕兴洋  昌晶亮  
通过实验研究考察了名人-目的地匹配度和被试的个人卷入度对目的地态度的影响。自变量1为个人卷入度,设置为高、低两个水平,同时为了与无名人代言情况相比较,将自变量2命名为代言情况,设置名人与目的地匹配、不匹配及无名人代言3个水平。结果表明:匹配、不匹配和无名人代言3种情况的目的地态度在低个人卷入条件下均有显著差异,而在高个人卷入条件下,以上3种情况的目的地态度并没发生显著变化。简单效应检验进一步显示:不匹配和无名人代言两种情形下,高卷入者比低卷入者的目的地态度更积极,而在名人与目的地匹配时,高、低卷入者的目的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琼达  赵宏杰  
旅游目的地选择模型建构的研究多数以微观经济学、认知心理学与市场营销学等为基础理论,较少从个体与地方感情连结的视角探讨游客旅游目的地选择决策行为。文章以旅游目的地选择为研究主轴概念,结合地方情感概念中的旅游目的地意象和地方依恋,根据研究文献梳理结果、基础理论界定模型建构的路径变量与逻辑框架,进而提出基于地方情感的旅游目的地选择模型及模型过程步骤。文章建构模型表明,游客旅游目的地选择始于旅游目的地意象的形成,随着整体认知意象的深化,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将产生地方认同感,再通过选择决策行为选择意向的旅游目的地从事旅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沈鹏熠  
基于文献回顾,笔者从目的地形象视角构建了旅游目的地品牌资产的形成机理模型。实证研究表明,旅游目的地品牌知名度、品牌质量、品牌信任、品牌价值和品牌忠诚构成了旅游目的地品牌资产的关键结构维度,并且它们相互之间存在因果联系;目的地形象作为旅游目的地品牌资产前置因素的效应也得到了支持;所测试的不同类型旅游目的地的品牌资产水平具有差异性。这些结论对旅游目的地品牌资产的理论建构和管理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雨莎   高凌云   张高军  
形象对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已成共识,但囿于刻板印象和认知复杂性,旅游形象与真实的目的地并不总是匹配,甚至存在偏差,这种形象错位需要给予更多关注。文章从“四川丁真缘何带火西藏”现象切入,应用内容分析法、图式分析法和物种多样性评价方法,系统分析调控前后用户评论数据,总结概括其中的形象错位现象、形成原因及调控结果。结果表明:(1)形象错位受刻板形象的直接影响,由人的认知规律支配,地理相似性和文化交互性是形象错位产生的动力因素,当实际形象与刻板形象不匹配时,就会产生形象错位,而形象错位的影响通常是负面的。(2)外部信息是调控形象错位的关键,新信息注入能够有效突破既有图式,产生新的图式,从而调控形象错位。(3)社交媒体能够使形象错位的调控效果最大化。(4)与形象符号关联较远的要素及图式容易得到修正,而联系紧密的部分调控效果有限,此外,与目的地紧密相关的自然地理图式,尤其是社会经济图式调控效果显著,对目的地营销实践也更具价值。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樊国敬  
旅游业是当今社会极富竞争力的行业之一,谁能及时准确地预测未来的市场趋势,谁就能掌握市场的主动权。文章通过旅游地人数的历年增长率的不同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状态,并计算出状态之间的转移概率矩阵,构造出旅游地人数增长率的马尔可夫模型,并求出旅游地人数增长率的期望值λ,从而成功的预测未来该旅游地的人数。最后,以江西省历年接待国际旅游人数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从而体现了马尔科夫预测法是一种科学有效的动态预测旅游目的地人数方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宋慧林  吕兴洋  蒋依依  
2012年,中国已跃居世界出境旅游市场第一大国地位。中国居民出境旅游消费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但鲜有文献关注中国居民出境旅游目的地选择个体差异问题。该研究以西方经典的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创新性地将人口特征变量引入TPB模型,采用全国性大规模调查数据,对TPB模型在中国情境下居民出境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研究的适用性进行检验的基础上,重点对人口特征在行为意向与行为关系中所起的调节作用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TPB模型对中国情境下居民出境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问题具有很好的解释力;(2)以年龄、受教育程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