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767)
2023(16740)
2022(13763)
2021(12770)
2020(10703)
2019(24619)
2018(23759)
2017(45608)
2016(24176)
2015(27134)
2014(26755)
2013(26789)
2012(24364)
2011(21459)
2010(21324)
2009(19813)
2008(19699)
2007(17237)
2006(14823)
2005(13586)
作者
(66536)
(55530)
(55496)
(52648)
(35666)
(26451)
(25268)
(21714)
(21209)
(19742)
(19000)
(18831)
(17752)
(17409)
(17205)
(17142)
(16532)
(16045)
(16021)
(15804)
(13665)
(13450)
(13412)
(12868)
(12538)
(12472)
(12301)
(11908)
(11023)
(10885)
学科
(113455)
经济(113347)
(98264)
(86275)
企业(86275)
管理(84986)
方法(55958)
数学(47107)
数学方法(46677)
(37432)
(35697)
业经(32026)
中国(29475)
(24571)
财务(24531)
(24500)
财务管理(24489)
贸易(24476)
(23936)
农业(23760)
企业财务(23272)
(22104)
技术(19866)
(17745)
(17720)
(17559)
理论(16925)
地方(16533)
(16343)
银行(16335)
机构
学院(349317)
大学(346104)
(161124)
经济(158639)
管理(145735)
理学(125828)
理学院(124786)
管理学(123179)
管理学院(122539)
研究(110183)
中国(91261)
(74829)
(71036)
科学(60218)
财经(59964)
(54873)
(53525)
(52475)
中心(52234)
(50747)
经济学(50590)
研究所(46952)
业大(46902)
经济学院(45841)
财经大学(44695)
北京(44513)
农业(41868)
商学(41088)
商学院(40717)
经济管理(39940)
基金
项目(230990)
科学(185971)
基金(174159)
研究(170402)
(149565)
国家(148348)
科学基金(130980)
社会(114371)
社会科(108896)
社会科学(108865)
基金项目(90914)
(87000)
自然(82973)
自然科(81200)
自然科学(81182)
自然科学基金(79849)
教育(77662)
(72553)
资助(72099)
编号(66358)
(53328)
成果(51600)
重点(50787)
(50641)
国家社会(49210)
(48970)
教育部(46959)
创新(46721)
人文(45943)
(45379)
期刊
(172120)
经济(172120)
研究(103399)
中国(63609)
(61116)
管理(58705)
(48891)
科学(46021)
学报(44771)
大学(36518)
(35120)
金融(35120)
学学(34533)
农业(33958)
技术(33069)
财经(30869)
经济研究(28931)
业经(28826)
教育(26598)
(26595)
问题(22926)
(21723)
(21376)
技术经济(20423)
统计(19381)
世界(18985)
国际(18416)
(17742)
商业(17314)
现代(16317)
共检索到5213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杜威剑  李梦洁  
通过理论模型分析了出口目的国市场收入分配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工业企业与中国海关的匹配数据,在控制目的国市场规模和企业层面特征的情形下,对理论模型的结论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目的国收入不平等性程度的提高会使得该国整体的质量偏好程度下降,这一方面会抑制企业出口产品的质量升级,另一方面也会使得企业选择性地向该国出口低质量产品。分样本检验的结论表明,与发达经济体相比,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国内收入不平等性的提高会显著阻碍向该国出口的产品的质量升级,最终使得收入不平等程度较高的发展中国家国内市场充斥着大量低质量的产品。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兰健  张洪胜  
提升出口产品质量是建设贸易强国的重要方面。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2000—2009年的合并数据,研究了城市集群商业信用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集群商业信用对出口产品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集中体现在促进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以及东部地区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上。具体机制是集群商业信用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促进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高。在控制集群企业数目和集聚程度后,结论保持稳健。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以及依据企业是否更换经营地点构造拟自然实验检验都证实了本文的基本结论。本文的研究结论是应重视集群商业信用等非正规融资在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方面的关键作用。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曹毅  陈虹  
本文借鉴了新新贸易理论的研究成果,通过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在微观数据层面的梳理测算,获得出口产品质量标准化的量化结果。再通过中国海关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进一步匹配,对中国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对数据库中企业接受外商直接投资情况进行梳理,构建起2000—2007年跨年度的企业面板数据,以期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和全要素生产率等因素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结论发现,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呈不断提升的趋势,而外商直接投资和全要素生产率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政府补贴和无形资产对出口产品质量提升也具有明显的效果,但在企业规模和区域分布上具有一定差异,而来自国外的直接投资比来自港澳台的投资对出口产品质量更具明显的推动作用。从政策层面上,推动企业通过增效提质,加大开放引进高质量国际投资,通过政府符合市场竞争前提下的补贴,将对提升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兵兵  田曦  
文章运用2000~2013年美国等11个目的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和企业-产品层面的海关统计数据,从宏观-微观视角实证分析了目的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目的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上升会导致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这一结论不论是在是否引入外资企业、国有企业等控制变量或在变换不同产品质量测度指标的情况下,均呈现出较好的稳健性。通过考察目的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异质性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发现,目的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上升会显著提高加工贸易企业、贸易型企业、生产中间品及消费品企业出口产品质量,而对生产差异化产品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并不显著。此外,目的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上升会对企业出口单一产品数量产生显著的抑制效应,即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明显降低企业出口单一产品的数量。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瑞琴  王汀汀  胡翠  
本文基于上下游产业关联视角,实证检验了上游FDI对下游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区别探讨了上游制造业和上游服务业FDI的差异性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还进一步分析了二者对不同贸易方式、不同所有制和不同地区的下游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影响的异质性。实证研究发现:上游服务业FDI会较显著地提升下游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而上游制造业FDI却可能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下游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上游综合FDI由于受中国引资结构问题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同时,分样本看,上游FDI主要显著影响下游非纯加工贸易企业、非国有企业和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而对纯加工贸易企业、国有企业和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企业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瑞琴  文俊  
中国工业企业的集聚对出口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值得关注。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研究了同产业集聚和基于上下游产业关联的多样化集聚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主要的结论有:(1)同产业集聚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不显著,且这一结果不会因企业贸易方式的不同而发生改变,但对高技术水平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有一定促进作用。(2)上游产业集聚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尤其对高技术水平企业和非纯加工贸易企业的促进作用更显著。(3)下游产业集聚可以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高,但作用弱于上游产业的集聚;且同样对高技术水平企业和非纯加工贸易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作用更显著。因此,为更好地提升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我们应更加注重充分发挥上下游产业关联的多样化集聚的积极作用。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许家云  佟家栋  毛其淋  
本文旨在考察人民币汇率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通过利用高度细化的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贸易数据库首次从微观层面进行系统的研究,本文发现:(1)人民币升值促进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但是该效应因企业生产率水平、融资约束、所有制和贸易方式的不同而具有显著的异质性。(2)通过对出口贸易进行分解,我们发现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新进入企业的产品质量提升,但不利于退出企业;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新进入产品的质量提升,不利于退出产品,并且对持续存在的产品质量提高具有积极影响;此外,相比于内资企业,外资企业的质量提高更快。(3)通过引入生存分析模型的研究表明,人民币升值显著缩短了出口低质量产品的企业的出口持续期,但却可...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秀芳  施炳展  
本文主要从中间品进口多元化的角度入手,分析中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决定因素和提升机制。理论上,进口中间品多元化可以通过边际成本、固定成本等渠道影响出口产品质量,并受限于企业自身的吸收能力。实证方面利用中国海关数据库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匹配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企业进口中间品多元化水平呈现下降趋势;从所有制分布看,国有企业进口中间品多元化水平最高,私营企业最低,外资企业居中;平均看,进口中间品多元化提升了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但这一提升作用仅限于外资企业、源自OECD国家的中间品和2004-2006年样本;对于本土企业、源自发展中国家的进口中间品和2000-2003年样本并不显著,可能的解释在于...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施炳展  
本文首次测算了中国企业层面出口产品质量,并提炼了相关典型化事实。结论发现:由于持续出口企业产品质量升级,质量总体水平上升;质量升级效应主要发生在第二年;产品质量越高,出口持续时间越长、广度越大;由于生产低质量产品企业的大量进入,本土企业产品质量总体水平下降,与外资企业差距扩大;本土企业的产品质量升级效应、出口稳定性、持续时间、广度均劣于外资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应成为本土企业出口的更高追求。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明志  铁瑛  
本文将产品质量异质性和效率工资同时纳入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研究了工资上升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工资上升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受到劳动生产率水平的调节,只有在劳动生产率水平足够高时,工资上升才会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在控制了工资和劳动生产率的相互影响以及出口产品质量对工资的反向作用之后,工资上升会抑制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工资上升会通过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而提升企业出口产品质量。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铁瑛  张明志  陈榕景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魏浩   周亚如  
基于中国各省份与国际人才来源地之间的双边数据,本文实证分析了国际人才流入影响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效应和渠道。研究结果表明:国际人才流入显著提升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转换、调整中间品进口的种类和质量、提升企业创新观念和创新能力是国际人才流入提升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重要渠道;来自于发达经济体、从事高级管理岗位和高级技术岗位、在中国长期工作的国际人才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更大,国际人才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无论是出口至国际人才来源地还是非国际人才来源地,国际人才流入均增加了企业出口高质量产品的比重、提升了高质量新产品的出口规模;企业自身或流入地的人力资本水平越高,越有利于强化国际人才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本文揭示了国际人才影响出口产品质量的路径机制,为充分利用国际人才加快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别是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袁红林  刘晨  方玉霞  
要素配置效率的提升是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基于制度环境视角,利用2000—2013年中国海关进出口和中国工业企业的微观数据,在企业层面研究了要素价格扭曲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要素价格扭曲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呈现倒U型关系,即随着要素价格扭曲程度提高,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当要素价格扭曲达到一定门槛值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下降。第二,要素价格扭曲因企业贸易方式、技术水平和地理位置的差异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呈现不同特征。其中,一般贸易企业、高技术企业、东部地区企业,在较高的要素价格扭曲水平下,才会达到拐点位置,从而抑制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第三,企业成本加成率和国内中间投入比例是要素价格扭曲影响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中介因素。要素价格扭曲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其会降低企业成本加成率,提高国内中间投入比例,进而阻碍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第四,制度环境在要素价格扭曲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之间产生调节作用,在制度环境越完善的地区,要素价格扭曲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倒U型曲线更加平缓。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许明  
本文以大型微观企业数据库为基础,利用双边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度和验证了市场竞争、融资约束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市场竞争和融资约束的相互作用最终导致实际出口产品质量低于有效出口产品质量达到20.36%;第二,企业的实际出口产品质量不同程度地低于有效出口产品质量,这一局面并未随着企业特征分组而明显改善;第三,在市场竞争和融资约束共同作用下,IV和OLS估算的实际出口产品质量分别偏离有效出口产品质量边界20.39%和26.09%。解决出口产品"中国制造"困局,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着力解决初创期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钧霆  王子睿  佟继英  
使用CEPII中BACI-HS02微观贸易数据库,运用"质量-调整"价格法测算了中国行业层面的出口产品质量。并选取2007~2016年制造业22个细分行业的相关数据,借助OLS法以及差分GMM模型,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分析了出口产品质量对工薪差距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对工薪差距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实证研究发现,中国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将通过技能溢价机制和利润分享机制扩大工薪差距,劳动生产率和外商直接投资对扩大工薪差距也具有显著影响。技术进步和外商直接投资对出口质量对工薪差距的影响具有明显的调节效应,其中技术进步具有正向调节效应,外商直接投资则具有负向调节效应。稳健性检验表明了估计结果的可靠性。为缩小工薪差距,政府应加大对低技能劳动力群体的人力资本投资,同时企业应增加对低技能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力度,提高低技能劳动力的技能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