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06)
- 2023(14143)
- 2022(11553)
- 2021(10547)
- 2020(8870)
- 2019(20315)
- 2018(19577)
- 2017(37221)
- 2016(20171)
- 2015(22756)
- 2014(22421)
- 2013(22628)
- 2012(20850)
- 2011(18708)
- 2010(18838)
- 2009(18058)
- 2008(18207)
- 2007(16269)
- 2006(14322)
- 2005(13429)
- 学科
- 济(98071)
- 经济(97931)
- 业(89418)
- 企(81284)
- 企业(81284)
- 管理(78976)
- 方法(45219)
- 数学(36779)
- 数学方法(36576)
- 财(34580)
- 业经(30205)
- 农(29148)
- 中国(26468)
- 务(23459)
- 财务(23436)
- 制(23424)
- 财务管理(23401)
- 企业财务(22241)
- 贸(21124)
- 贸易(21108)
- 易(20679)
- 农业(20479)
- 技术(18310)
- 体(17429)
- 划(16899)
- 策(16545)
- 和(15749)
- 体制(15141)
- 银(14779)
- 银行(14771)
- 机构
- 学院(298883)
- 大学(297562)
- 济(140959)
- 经济(138760)
- 管理(122038)
- 理学(104708)
- 理学院(103766)
- 管理学(102763)
- 管理学院(102189)
- 研究(97117)
- 中国(80371)
- 财(69204)
- 京(61427)
- 财经(54362)
- 科学(50999)
- 经(49598)
- 所(46720)
- 经济学(44885)
- 江(44801)
- 农(44127)
- 中心(43983)
- 研究所(41359)
- 经济学院(40619)
- 财经大学(40306)
- 北京(38922)
- 业大(37534)
- 商学(35697)
- 商学院(35393)
- 院(35046)
- 州(34484)
- 基金
- 项目(189823)
- 科学(153807)
- 基金(143892)
- 研究(143241)
- 家(122505)
- 国家(121476)
- 科学基金(107117)
- 社会(97651)
- 社会科(92972)
- 社会科学(92951)
- 基金项目(74996)
- 省(70526)
- 自然(65675)
- 教育(65012)
- 自然科(64211)
- 自然科学(64196)
- 自然科学基金(63207)
- 资助(59054)
- 划(58593)
- 编号(55128)
- 部(45032)
- 成果(44671)
- 国家社会(42263)
- 创(42068)
- 制(42067)
- 重点(42025)
- 发(40196)
- 教育部(39971)
- 业(39703)
- 人文(38930)
- 期刊
- 济(156975)
- 经济(156975)
- 研究(94395)
- 中国(59439)
- 财(57792)
- 管理(50572)
- 农(41254)
- 科学(38478)
- 学报(36376)
- 融(31607)
- 金融(31607)
- 大学(30147)
- 财经(28784)
- 学学(28530)
- 农业(28175)
- 技术(26767)
- 经济研究(25880)
- 业经(24995)
- 经(24791)
- 教育(24759)
- 问题(20992)
- 贸(20236)
- 业(17973)
- 技术经济(17700)
- 世界(17606)
- 国际(17339)
- 财会(14884)
- 统计(14576)
- 现代(14487)
- 会计(14112)
共检索到4600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谭智 王翠竹 李冬阳
本文使用2000~2005年中国海关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从制度质量的角度,描述了出口企业在目的国的动态特征;采用企业—时间固定效应和赫克曼两步法两种方法,研究企业在目的国的生存状况和出口增长情况,同时,分别对不同地区企业和不同所有权企业进行检验。结果发现,目的国的制度环境越好越有利于出口企业的生存,但越不利于企业的出口增长。这些结论可为中国企业选择出口目的国以及保持出口的稳定和持续增长提供丰富的政策含义。
关键词:
制度 契约不完全 生存 出口增长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方静
采用2005-2006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层面贸易数据,基于企业产品质量异质性视角,研究企业生产率、产品质量与出口目的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生产率、产品质量与对低收入国家的出口贸易额占比呈稳健负相关关系,生产率高的企业通过追加研发投入更易生产出高质量产品,以满足高收入国家对高质量产品的偏好需求,因而更倾向于向高收入国家出口;出口目的地人均收入与企业的生产率、研发密度、产品质量的交互项的系数显著为正,表明由于人均收入较高的目的地对高质量产品的较强偏好,向人均收入较高的目的地出口有助于提高企业生产率和提升产品质量。生产高质量产品的企业应集中向高收入水平的目的地市场出口。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金则杨 靳玉英
通过扩大政府采购促使制造业回流是美国政府当前的重点政策方向,本文实证研究了美国政府采购本土化政策对于中国出口产品定价、出口边际以及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排除了关税、出口产品质量变化以及其他内生性影响之后,遭受政府采购本土化政策冲击的中国出口产品价格将显著上升,其主要原因是美国政府采购所造成的出口产品市场分割。政府采购本土化主要影响出口企业的集约边际而非扩展边际,并且这一负面冲击还会降低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销售额、托宾Q和总资产回报率。本文的研究为我国设计政府采购政策提供参考,在政策实施时应该同时考虑政府采购对于国内市场和国外出口企业的影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许明 邓敏
本文基于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实证检验了产品质量对出口企业加成率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对我国出口企业加成率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提升出口产品质量的重点在于沿海地区的非国有企业,尤其是非垄断行业内的大量私营企业;在位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显著提升企业加成率,而新进企业和高出口倾向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则显著降低了企业加成率;产品质量通过产品价格和边际成本影响出口企业加成率。本文的结论对于理解在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如何有效提升企业产品质量找到另一条识别路径——通过提高出口企业加成率惠及一个国家。
关键词:
产品质量 加成率 出口企业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方静
采用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层面数据研究企业自身特征和出口目的地市场特征与企业选择出口目的地和出口贸易额之间的相关关系。计量模型估计结果表明:企业规模、企业人均增加值、人均销售产值以及人均工资水平等都与企业出口目的地选择和出口贸易额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出口目的地的GDP、人均GDP、英语虚拟变量也与企业出口目的选择以及出口贸易额呈正相关关系,而与本国的地理距离则与企业出口行为决策呈负相关关系。因企业自身特征和出口目的地个体特征差异导致的企业出口贸易成本差异是促成以上相关关系的核心因素。进一步实证检验发现:企业当期的出口行为决策显著受到前一期的出口行为决策的正向影响。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史瑞祯 桑百川
本文选取2003—2013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的微观数据,检验行业信息溢出对企业出口质量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同行业出口规模及产品多样性信息溢出显著促进企业出口质量升级,这一结论在更换核心变量指标、考虑城市溢出冲击和聚焦一般贸易后仍然稳健。进一步地,行业信息溢出通过自有信息网络和跨行业信息网络对企业出口质量产生“持续性”和“传递性”的影响。此外,上述影响效应还因信息接收方和供应方的异质性而有所不同。
关键词:
行业信息溢出 企业出口 产品质量 制造业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方静
文章基于企业技能结构视角,依据企业出口行为决策与技能构成理论模型建立计量模型,运用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层面出口贸易数据,实证分析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出口目的地与企业工资水平之间的相关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企业出口密集度、向高收入国家出口占比与企业工资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采用工具变量估计方法进行检验,发现向高收入国家出口显著促进了企业工资水平的提高,而出口本身对企业工资水平的提高并没有显著的因果影响。文章进一步验证了质量升级机制和出口目的地特定服务机制在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行为中成立。
关键词:
出口 出口目的地 高收入国家 工资水平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小平 代智慧 彭书舟
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产品层面的海关数据库和CEPII-BACI数据库,考察了出口复杂度对企业产出波动的影响及背后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出口复杂度对企业产出波动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出口复杂度越高的企业产出波动越小,且对于不同特征的企业这一影响存在差异;出口复杂度主要通过人力资本因素抑制企业产出波动。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中国经济新常态下"调结构、稳增长"的外贸战略提供了理论与实证的支持。
关键词:
出口复杂度 产出波动 人力资本 制造业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文革 耿景珠 杜明威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工业机器人的使用成为制造业智能化的重要表征,并对出口贸易产生了愈发深远的影响。研究使用中国2000—2014年行业层面的机器人应用数据、企业层面的机器人进口数据以及中国企业和产品层面的两类微观数据,检验工业机器人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企业和产品层面的实证结果均表明,工业机器人的使用能够显著促进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升级。且在考虑工具变量的因果识别、样本选择偏误及多重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基于进口工业机器人的准自然实验同样稳健,且促进效应随引进时间递增。机制分析表明,工业机器人主要通过全要素生产率提振、企业创新能力增强和劳动要素升级三个渠道提高企业出口产品质量。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权家敏
在异质性企业理论框架下,运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构建的平衡面板数据研究发现,我国出口工资溢价与不同出口密集度企业密切相关。进一步检验表明,一般出口企业持续出口的工资溢价与民营企业出口有关。因此,促进一般贸易企业出口,降低加工出口企业的比重,特别在一般出口企业中,提高民营企业的出口密集度,推动民营企业的持续出口,将改善我国的出口工资溢价。
关键词:
出口密集度 出口工资溢价 异质性企业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杨秀云 刘岳虎 高拴平
技术融合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的关键。以质量为抓手推动中国迈向贸易强国的背景下,研究技术融合究竟如何影响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问题尤为重要。使用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构建固定效应模型,系统考察技术融合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技术融合的深化显著提升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异质性分析表明,技术融合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在非国有企业、非外资企业以及沿海企业中表现更为突出。机制检验发现,技术融合深化能够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以及固定成本投入效率,最终实现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市场化程度以及政府支持力度会在技术融合提升企业出口产品质量过程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因此,应进一步深化技术融合,搭建高效的交流合作平台,加速优质要素资源流动,重点培育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出口产品质量升级。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杨秀云 刘岳虎 高拴平
技术融合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的关键。推动中国迈向贸易强国的背景下,研究技术融合究竟如何影响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问题尤为重要。使用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构建固定效应模型,系统考察技术融合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技术融合的深化显著提升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异质性分析表明,技术融合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在非国有企业、非外资企业以及沿海企业中表现更为突出。机制检验发现,技术融合深化能够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以及固定成本投入效率,最终实现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市场化程度以及政府支持力度会在技术融合提升企业出口产品质量过程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因此,应进一步深化技术融合,搭建高效的交流合作平台,加速优质要素资源流动,重点培育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出口产品质量升级。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汤二子 刘海洋
在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提出后,对中国企业生产率的计算认为中国存在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悖论",即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比非出口企业的生产率要低。但是测算只是运用了求企业生产率的平均值的方法,这不能反映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整体状况。文章使用2005~2008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运用总量法和均值法分行业、分地区计算并比较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从而检验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悖论"的存在性。最后实证检验生产率与企业出口规模的相关性,结论显示生产率与企业出口是负相关的,这也是一种检验"生产率悖论"存在性的方法。
关键词:
出口 生产率 异质性企业 悖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靳玉英 胡贝贝
出口退税作为一项贸易调控政策,在一国政府应对国际贸易的大幅波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以企业出口关系持续性作为研究切入点,结合高度细化的出口退税率数据,运用生存分析模型对出口退税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系统评估。研究表明:(1)总体而言,出口退税率的变动在短期和长期均对企业出口关系的稳定性产生了显著影响。(2)在短期内,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对企业出口持续性的影响不因其所在区域和行业特征的差异而存在显著不同,但在所有制属性层面,民营企业受到的影响程度最大。(3)在长期内,来自东部地区、民营以及低技术行业的企业不仅受政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靳玉英 胡贝贝
出口退税作为一项贸易调控政策,在一国政府应对国际贸易的大幅波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以企业出口关系持续性作为研究切入点,结合高度细化的出口退税率数据,运用生存分析模型对出口退税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系统评估。研究表明:(1)总体而言,出口退税率的变动在短期和长期均对企业出口关系的稳定性产生了显著影响。(2)在短期内,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对企业出口持续性的影响不因其所在区域和行业特征的差异而存在显著不同,但在所有制属性层面,民营企业受到的影响程度最大。(3)在长期内,来自东部地区、民营以及低技术行业的企业不仅受政策变动的作用时效更长,而且受政策调整的影响效果也更明显;而来自西部地区、三资以及高技术行业的企业则对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反应敏感程度最低。因此,出口退税政策的实施需要结合出口信贷等政策加以综合运用,以保证经济的平稳运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数字技术与企业出口质量升级——来自专利文本机器学习的证据
制度对中国地区间出口差异的影响:来自中国省际层面4分位行业的经验证据
出口与企业雇佣的性别偏好——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经验证据
所有权结构、产业特征与企业出口决策: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证据
企业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出口产品质量?——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集群商业信用与出口产品质量——来自中国企业层面的证据
出口经验、沉没成本与企业出口广化——来自中国微观企业的证据
信息化建设能否助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经验证据
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悖论——来自广东产业集群出口溢出的证据
出口的环境效应:来自中国企业的微观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