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47)
2023(15809)
2022(13363)
2021(12378)
2020(10660)
2019(24377)
2018(24430)
2017(46771)
2016(25614)
2015(28388)
2014(28344)
2013(27817)
2012(25368)
2011(22797)
2010(22763)
2009(21286)
2008(21180)
2007(18757)
2006(16323)
2005(14105)
作者
(74453)
(62836)
(62370)
(59434)
(39314)
(30344)
(28270)
(24633)
(23684)
(21928)
(21223)
(20960)
(19644)
(19545)
(19487)
(19396)
(19337)
(18349)
(18032)
(17823)
(15720)
(15384)
(15162)
(14347)
(14285)
(14139)
(13823)
(13769)
(12762)
(12531)
学科
(107894)
经济(107769)
(76930)
管理(70901)
(55529)
企业(55529)
方法(51762)
(48883)
数学(47003)
数学方法(46482)
农业(31814)
(28454)
业经(26285)
中国(25502)
(22845)
(20557)
贸易(20554)
(20039)
(19894)
地方(19207)
(17189)
财务(17146)
财务管理(17098)
(16352)
银行(16296)
企业财务(16265)
(16237)
技术(15900)
(15551)
金融(15548)
机构
学院(363887)
大学(360972)
(152144)
经济(149306)
管理(142228)
理学(124260)
理学院(122994)
管理学(120897)
管理学院(120245)
研究(119622)
中国(91169)
(82178)
科学(75101)
(73637)
(68314)
农业(64282)
业大(62873)
(61073)
中心(57238)
研究所(55679)
财经(54804)
(53897)
(50123)
经济学(46554)
北京(45047)
(44512)
师范(43914)
经济学院(42340)
(41959)
(41835)
基金
项目(250818)
科学(197332)
基金(184058)
研究(177155)
(162696)
国家(161334)
科学基金(138134)
社会(113964)
社会科(107933)
社会科学(107901)
(99134)
基金项目(97859)
自然(91511)
自然科(89452)
自然科学(89423)
自然科学基金(87869)
(83095)
教育(81424)
资助(74875)
编号(70595)
重点(56453)
(55836)
成果(55411)
(53772)
(52573)
创新(49231)
科研(49145)
课题(47839)
国家社会(47760)
教育部(47473)
期刊
(161334)
经济(161334)
研究(98440)
(80672)
中国(65774)
学报(62748)
科学(55464)
农业(54310)
(52748)
大学(47381)
管理(47162)
学学(45350)
(34968)
金融(34968)
业经(32013)
教育(31470)
技术(30672)
(27448)
财经(26779)
经济研究(24966)
(22907)
问题(22735)
(19794)
统计(18419)
技术经济(18060)
理论(17940)
世界(17222)
业大(16822)
(16815)
科技(16539)
共检索到5217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陆钰凤   贾杰斐   杨青  
为继续深入推进大豆市场定价和价补分离改革,实现大豆补贴与玉米补贴机制的衔接以及种植结构的调整,2017年我国取消大豆目标价格补贴的同时建立了大豆生产者补贴。本文基于2014—2017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农户数据以及2014—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并结合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双重差分法,从微观和宏观层面分析了目标价格补贴改革对大豆生产的影响,结果显示:第一,改革提高了补贴标准,进而扩大了大豆的播种面积;第二,改革也提升了大豆在粮食播种面积中的占比和相对玉米播种面积的比例;第三,改革对大豆生产的促进效应在次年减弱,原因在于大豆补贴标准的提高在次年没能达到农户预期水平且补贴标准的设置未能充分考虑成本上涨因素;第四,改革效应在第三年实现回升,这得益于大豆玉米补贴机制的衔接使得政策目标更加可控。因此,需要根据生产成本和外部规则等变化适时调整补贴标准,注重引导农户预期,增强政策的精准性和可控性。本文的研究结果为今后稻谷和小麦等其他农作物的价格补贴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谷成   叶锋   贺亚琴  
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改革是我国农业补贴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利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大样本面板数据,在测算农户大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基础上,分析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改革对农户大豆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003-2019年,农户大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逐年提高,但增长率较低,年均增长0.834%;补贴政策改革能够显著提高农户大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但是存在明显的时间异质性,影响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对种植规模较大、非纯大豆种植、兼业程度较低的农户而言,补贴政策改革的效果更加明显;无条件分位数回归的结果表明补贴政策改革对农户大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影响存在边际递增效应;补贴政策改革会通过提高农户生产性投资积极性、改善土地资源配置水平和促进适度规模经营来提高大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由此提出应坚持以大豆生产者补贴为改革方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提高大豆生产的规模化水平,以此扩大补贴政策改革对农户大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升效果;提高政策的瞄准性,实行异质性补贴政策,提高补贴效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谷成   叶锋   贺亚琴  
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改革是我国农业补贴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利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大样本面板数据,在测算农户大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基础上,分析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改革对农户大豆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003-2019年,农户大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逐年提高,但增长率较低,年均增长0.834%;补贴政策改革能够显著提高农户大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但是存在明显的时间异质性,影响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对种植规模较大、非纯大豆种植、兼业程度较低的农户而言,补贴政策改革的效果更加明显;无条件分位数回归的结果表明补贴政策改革对农户大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影响存在边际递增效应;补贴政策改革会通过提高农户生产性投资积极性、改善土地资源配置水平和促进适度规模经营来提高大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由此提出应坚持以大豆生产者补贴为改革方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提高大豆生产的规模化水平,以此扩大补贴政策改革对农户大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升效果;提高政策的瞄准性,实行异质性补贴政策,提高补贴效率。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利荣  芮莉莉  
[目的]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是改革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重要举措,对于优化我国农业供给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为了评估临时收储制改为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对新疆棉花生产的影响,文章基于2011—2018年新疆和其他棉花主产区县级棉花生产相关数据,运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法(PSM-DID)分析了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对新疆棉花的种植面积和产量的总体影响、动态效应和区域效应。[结果]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对调控国内棉花供给起着重要作用;该政策总体上促进了新疆棉花产业发展,棉花面积和产量显著提高;从政策的动态效应来看,目标价格政策调整为三年一定的方案对棉花生产的促进作用显著大于试点期一年一定的效应;此外,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对南疆和北疆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对南疆棉花生产的促进效果更显著。[结论]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缺乏棉花定价权,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可能导致国家财政负担过重,且容易触及WTO黄箱补贴的限制等问题,该文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目标价格补贴政策,逐步向脱钩的补贴方式过渡,并积极探索财政补贴与市场补偿相结合的补贴机制等相关建议。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柳苏芸  韩一军  李雪  
按国内大豆和棉花2014年1-4月的平均价格、国际平均价格、2012年的总产量,设定目标价格补贴为420元和3 657元,利用可计算一般均衡GTAP模型,计算中国在目标价格政策实施初期取消对大豆和棉花的临时收储转而实行目标价格补贴的过程中,按照种植面积补贴和产量补贴分别对产量、价格和进口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目标价格补贴政策能够刺激生产,使得产量增加、国内市场价格下降、进口减少;与按照面积补贴相比,按照产量补贴对增产的刺激作用更大。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吉洁  滕子  
2014年我国推出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并首先在东北及内蒙古进行试点。通过对大豆主产区黑龙江省的实地调研,运用层次分析法,将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的相关因素划分为三个方面:补贴确定要素、补贴发放要素、比较收益要素,分别确定各自权重,最后结合调研数据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得出农户对当前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实施效果评价为低效的结论,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政策实施2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有完善的空间。因此,从政策宣传、目标价格的制定、政策导向和合理确定补贴核定形式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晶  王克  
以大豆目标价格为例,对政策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基本实现了设计之初的政策目标,建立了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保障了豆农的基本收益,适度引导了大豆替代玉米种植,但对促进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的作用有限。在国内外价格倒挂的新形势下,我国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政策仍存在面积核实成本高、财政负担增加、补贴价格和目标价格差距大、补贴效率和水平有待完善以及世贸规定限制等一系列问题。在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时期,完善目标价格政策,关键是在坚持市场化改革和保护农民利益并重的前提下坚定不移地推进目标价格政策,审慎向其他农产品推广;发挥目标价格政策与直接补贴制度、目标价格保险制度的"组合拳"效应;...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闫立萍  孙贵荒  
根据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及2014年中央1号文件的精神,2014年我国以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为试点,启动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辽宁省作为我国的大豆主产区之一,由于经济收益不高等原因种植面积逐年下降,生产前景堪忧。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在梳理了辽宁省大豆生产基本情况基础上,就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的优势进行了分析,并就此提出了施行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建议和加强施行目标价格补贴的保障措施,以期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雪高  沈贵银  翟雪玲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大豆产业农民种植收益、对外进出口贸易和市场调控状况,提出建立大豆目标价格补贴制度的基本思路,对大豆目标价格补贴的计算方法和实际执行中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徐雪高  吴比  张振  
在对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演变和试点操作流程梳理的基础上,以改革目标为导向对政策效果进行评估。研究发现,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实施后,农民种地收益下降,目标价格政策没有较好地保障农民的基本收益;国内外市场联系更加紧密,市场机制作用得到更好发挥;中央财政支出减少,但地方财政支出增加。同时,从政策制定和执行情况看,还存在目标价格水平较低、公布时间偏晚、市场价格监测点设置不合理、补贴资金被摊薄和资金兑付不及时等问题。为此,需要完善目标价格补贴政策设计和操作办法,并出台配套政策措施。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文涛  张秋龙  聂挺  
2014年我国开始在东北和内蒙古试行大豆目标价格改革,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大豆目标价格改革情况的实地调研发现,目标价格试点实施后,大豆价格开始逐渐由市场决定,农民可通过目标价格改革切实得到价格补贴,提高了补贴的效率。但是,从短期来看,政策效果仍然在增加大豆生产量,保障农民收益方面存在着局限性。而目标价格水平低、补贴对象难落实、补贴面积难统计等问题是制约政策效应有效发挥的主要原因。因此,在以后的改革中,必须提高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的系统性和集成性。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宁  刘慧  秦富  
针对国家2014年5月份实施的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利用数量分析方法探究了该项政策对我国大豆产品价格的影响。结果发现:目标价格补贴政策降低了我国大豆产品价格波动幅度和市场风险程度,并提升了我国大豆产品价格之间的相关性,说明政策实施有利于稳定大豆产品价格。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实施期间,我国大豆产品价格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呈现出加工品(豆油、豆粕)价格单向影响原料(大豆)价格的市场运行现状。据此,为实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本文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的相应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田聪颖  肖海峰  
本文比较分析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和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的政策原理,并结合实际探讨大豆直补方式从目标价格补贴向生产者补贴转变的现实逻辑,认为以大豆生产者补贴替代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具有一定合理性,然而也存在一些局限。根据对试点地区的实地调研情况,借助实证数学规划模型,得出的实证结果表明,相较于大豆目标价格补贴,现行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更有利于引导农户增种大豆,但政策效果的提升空间有限。若将生产者补贴脱钩化,农民种植纯收入保持不变的同时,大豆种植面积不会出现大幅滑坡,可作为生产者补贴政策的发展方向。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卢冰冰  陈玉兰  赵向豪  
[目的]通过探讨目标价格改革对棉农收入的影响机理,揭示影响南疆四地州棉农增收的主要因素。[方法]从棉农角度出发,基于南疆四地州370个样本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结合当地特有的自然地理、农业生产、社会经济条件以及目标价格政策实施状况,理论分析目标价格补贴对棉农增收的作用机理,并运用多元线形回归模型实证分析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等对棉农收入的作用方向和影响程度。[结果]户主受教育程度、是否外出务工、社会关系、棉花种植面积、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和棉花销售价格等对棉农人均收入均存在显著影响。[结论]基于此,要避免将补贴化为主要的收入保障措施,继续加快土地流转,扩大棉农财产性收入来源,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农民职业教育,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多管齐下,破解制约南疆民族地区棉农增收难题。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贺超飞  于冷  
本文运用中国411个县的2011~2015年的面板数据和双重差分方法,研究了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目标价格制度对大豆播种面积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其背后的政策机制。对政策改革效果的评估发现:尽管目标价格低于根据大豆和玉米间合理比价推算的价格水平,在2014年(即目标价格制度推行的首年),改革仍使试点地区大豆播种面积在上年基础上显著扩大了11.4%;但是,2015年,试点地区大豆播种面积较上年显著减少了20.5%。政策机制分析表明:目标价格制度的实施可减少原临时收储政策下政府补贴的中间"损耗",把相应的收益转移给豆农,提升豆农的种豆预期收益;并且2014年的目标价格高于上年临时收储价格,进一步刺激了试点地区豆农在该年扩大大豆生产。这两种效应共同导致了他们在改革首年增加大豆播种面积。但是,目标价格制度下的种豆收益远未达到2014年播种期豆农的预期,豆农从种豆损失中汲取"教训",对种豆收益预期进行调整,于2015年大幅减少了大豆种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