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99)
2023(11858)
2022(9557)
2021(9197)
2020(7326)
2019(16730)
2018(15973)
2017(28891)
2016(16181)
2015(18169)
2014(18255)
2013(16661)
2012(15148)
2011(13833)
2010(14340)
2009(12991)
2008(11938)
2007(10776)
2006(9513)
2005(8877)
作者
(40674)
(33682)
(33163)
(32177)
(21304)
(16263)
(15561)
(12996)
(12794)
(12227)
(11330)
(11268)
(10620)
(10550)
(10547)
(10458)
(10070)
(10035)
(9785)
(9559)
(8621)
(8131)
(8028)
(7843)
(7585)
(7573)
(7570)
(7559)
(6877)
(6646)
学科
(49576)
经济(49518)
管理(37632)
(36346)
(31501)
企业(31501)
中国(28351)
(26196)
金融(26196)
教育(23802)
(23361)
银行(23353)
(22705)
方法(19590)
理论(18087)
(17068)
数学(16013)
数学方法(15620)
教学(14586)
(14036)
(13630)
(12804)
业经(12495)
(11506)
财务(11474)
财务管理(11455)
中国金融(11198)
企业财务(11073)
地方(10960)
(9206)
机构
大学(216197)
学院(207135)
(76785)
经济(74829)
研究(72572)
管理(68275)
理学(58729)
理学院(57908)
管理学(56526)
管理学院(56103)
中国(54138)
(46253)
科学(40508)
(40268)
(39482)
师范(39181)
教育(37999)
(34276)
中心(34159)
师范大学(32257)
财经(32072)
(32027)
研究所(31056)
北京(30067)
(29314)
(27250)
(26510)
(26218)
经济学(25868)
技术(25294)
基金
项目(133424)
研究(109008)
科学(106720)
基金(93158)
(79073)
国家(78230)
科学基金(67185)
社会(66884)
社会科(63194)
社会科学(63175)
教育(60260)
(53502)
基金项目(47414)
(46670)
编号(46555)
成果(42387)
自然(39651)
自然科(38807)
自然科学(38796)
自然科学基金(38129)
资助(37073)
课题(36592)
重点(32207)
(31584)
(31205)
(30854)
(29509)
(29271)
大学(29108)
项目编号(29033)
期刊
(80922)
经济(80922)
研究(78735)
教育(70074)
中国(55364)
(32506)
金融(32506)
(32251)
学报(30094)
管理(26044)
大学(25857)
科学(25735)
(24653)
技术(21497)
学学(21326)
职业(17018)
财经(16949)
农业(16046)
(14764)
经济研究(14161)
业经(11668)
技术教育(10579)
职业技术(10579)
职业技术教育(10579)
图书(10435)
(10358)
论坛(10358)
高等(10164)
(10060)
问题(9788)
共检索到3324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一军  
在大学教育发展的历史语境中,从“真理一致性”到“目标一致性”,是审视大学课程合理性的基本理念,也是世界本质探讨由“物”向“人”的视域转换。英国的传统“博雅教育”,德国的修养取向,美国对大学灵魂的不断追寻,西班牙人的“文化综合”思想,日本的“教养教育”,都是对大学“真理一致性”和“目标一致性”的实践与探索。近一世纪以来,大学课程将知识建立于“人之中心”之上,试图借助人的生命意义强化学科间的联系,其理想愿景在工业革命背景下遭遇科学主义僭越,大学教育目标一致性被瓦解。思政教育融入大学学科教学,是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是解决大学教育“目标一致性”问题的中国方案,其实践逻辑在于大学课程聚焦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共同确立意识形态与“三观”教育目标、围绕“思想政治”建立多元知识关联并通过课程统整的实践样态达成教育目标一致性。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孙红保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邵朝友  杨宇凡  胡晓敏  
单元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教学单位,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单元设计需要回应目标、教学、评价之间何以一致,学生何以开展有意义的学习等问题。建构一致性以建构主义为学习理论基础,以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为课程理论基础,为教学设计提供一种理论框架。它为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所需的单元设计提供理论指引,其统整性学习目标可与单元目标指向的学科核心素养相匹配、其情境性教学可帮助学生在单元教学中习得学科核心素养、其表现性评价可在单元评价中诊断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情况。基于建构一致性的视角,遵循"明晰学习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开展评价设计"的分析框架,可从三个方面实施单元设计:一是明晰学习目标,即分析课标、学情及教材,确定单元目标构成;二是设计教学活动,即基于目标描述可能的活动并分组,审视分组所得的核心学习任务;三是开展评价设计,即确定成绩来源,基于目标开发评价,核查评价与目标及教学的一致性。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林小玲   刘娟   吴松彬  
本文从四个方面着手展开研究:一是阐述智能时代高校思想教育与专业课教学融合的重要意义及面临问题;二是从教育资源、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智能技术等方面探索影响智能时代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因素;三是从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教师作用、教学模式等方面研究智能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金融专业课教学有效融合的实践探索;四是从整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高教师的思政教学能力、利用好智能技术提高教学效果、学校保障课程思政建设等方面提出对策。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敏  
党的历史见证了我党和人民群众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融入党史教育,既丰富了思政教育的内容,也创新了思政教育的方法。随着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党史教育也增添了新的内涵,在积极与高校思政教学相结合这一环节中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因此,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党史教育与高校思政教学融合起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石璐   陆威   林静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思维不张,国乃灭亡”的治世之道,从古至今不缺应和者,该书起于救时之弊,是当时治国的纲纪准则,具有救世之用。而当代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四维论作为社会主义品性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引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将礼义廉耻这一种内化于人并外放于物的价值观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成为现代社会的新要求。文章从如何将四维论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弘扬四维的当代意义入手,探索大学生思政教育新路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肖华业  
大学生思政教育如何开展是社会热议焦点之一,一方面大学生作为国家高素质人才的后备力量,其思想素质水平必然会得到社会大力关注;另一方面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背景下,大学生群体良莠不齐现象更为凸显,加之近年来大学生失德、自杀等现象屡有发生,社会对于如何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质量十分关切。传统文化精神中蕴含宝藏,可以为思政教育提供养分,如古之智慧、传统美德等有利于熏染大学生思想品质,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琳琳  何佳讯  黄海洋  
品牌价值观一致性是基于"自我一致性"理论提出的构念,但少有研究剖析其对顾客行为意向的影响。在数字化时代,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顾客参与企业共创价值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基于此,文章在线上的背景下,引入品牌情感融入这一新构念,探究品牌价值观一致性对顾客自我-品牌联结和口碑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品牌价值观一致性对顾客品牌情感融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作用;品牌情感融入完全中介了品牌价值一致性对顾客自我-品牌联结和口碑的影响效应;进一步地表明,品牌价值观一致性的影响效应主要体现在自我超越一致性这种价值观上。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琳琳  何佳讯  黄海洋  
品牌价值观一致性是基于"自我一致性"理论提出的构念,但少有研究剖析其对顾客行为意向的影响。在数字化时代,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顾客参与企业共创价值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基于此,文章在线上的背景下,引入品牌情感融入这一新构念,探究品牌价值观一致性对顾客自我-品牌联结和口碑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品牌价值观一致性对顾客品牌情感融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作用;品牌情感融入完全中介了品牌价值一致性对顾客自我-品牌联结和口碑的影响效应;进一步地表明,品牌价值观一致性的影响效应主要体现在自我超越一致性这种价值观上。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强根荣  施仁信  王海滨  杨振平  王红  
文章以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为载体,以具体实验项目为例,挖掘实验教学中的思政元素,通过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实验手段的改革,找准切入点,将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教育学生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知行合一的高尚品德、锐意创新的精神风貌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丽花  
随着财经类专业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这就需要通过适当路径强化课程思政教育在财经类专业教学中的融入力度,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思想政治建设对财经类专业教学提出的要求。文章针对财经类专业教学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的问题提出规范合理路径,彰显财经类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教育之间的关联性,并将思政教育提出的“立德树人”等目标贯穿到财经类专业课程教学始终。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蒋鸿伟  
高校内的市场营销学科是直接对接社会的学科,基于当前教育背景下,必须有效地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中,通过精准掌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需求和要求,完善市场营销专业教育体系,做到与思政教育的充分融合,既做到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还强化了思政教育与实时热点的结合,使得市场营销专业教育更加符合学生兴趣发展,不断提高市场营销专业教育兴趣程度,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保障课程教学实效性。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初益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五千多年的发展,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教育价值,它是彰显民族精神的一面旗帜,更是引领中华儿女不懈奋斗的精神力量。文章分析了阻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因素,指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路径,认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不仅可以打开思政教育的新思路,还可以充实思政教育内容、创新思政教育途径,对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具有积极作用。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白暴力  
在《剩余价值理论》与《资本论》中,马克思关于地租量的确定在文字叙述上有所差别。据此,国内外均有学者认为《剩余价值理论》与《资本论》中地租量的确定是相互矛盾的。本文讨论马克思关于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的量的确定,得出结论:《剩余价值理论》与《资本论》中地租量的确定是一致的,其文字表述上的差别是由这两部著作中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叙述次序的区别而引起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瞿奂  
通胀目标法从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以来,正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采用。本文从货币政策的动态非一致性角度对通胀目标法进行了分析,并试图以此总结出通胀目标法中值得我国在今后货币政策改革中借鉴的几个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