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84)
2023(11184)
2022(9128)
2021(8541)
2020(7133)
2019(16174)
2018(15681)
2017(30353)
2016(16183)
2015(18285)
2014(18103)
2013(18192)
2012(17577)
2011(16232)
2010(16877)
2009(16259)
2008(15539)
2007(13744)
2006(12675)
2005(11915)
作者
(46639)
(38837)
(38804)
(37311)
(25277)
(18465)
(17612)
(15192)
(15076)
(14002)
(13717)
(12881)
(12679)
(12565)
(12551)
(12161)
(11557)
(11242)
(11188)
(10647)
(9978)
(9521)
(9347)
(8953)
(8935)
(8879)
(8426)
(8100)
(7742)
(7628)
学科
(89924)
经济(89856)
管理(44314)
(42767)
方法(32009)
(31897)
企业(31897)
数学(29060)
数学方法(28830)
中国(26365)
地方(19779)
(19737)
(18188)
(17075)
(16724)
贸易(16715)
(16359)
银行(16355)
(16312)
(15847)
(15769)
(15641)
金融(15641)
业经(15539)
地方经济(13414)
(13250)
农业(12723)
环境(11847)
(11205)
(11114)
机构
大学(243702)
学院(242344)
(122146)
经济(120053)
研究(92009)
管理(90542)
中国(76798)
理学(75929)
理学院(75095)
管理学(74131)
管理学院(73660)
(57482)
(51324)
科学(49548)
(45958)
财经(44742)
研究所(41239)
中心(40906)
(40834)
经济学(40509)
经济学院(36239)
(36120)
北京(33725)
财经大学(33251)
(33244)
(32830)
(30457)
师范(30266)
(28135)
业大(27973)
基金
项目(149686)
科学(120357)
基金(113246)
研究(111872)
(97606)
国家(96863)
科学基金(83055)
社会(76372)
社会科(72506)
社会科学(72491)
基金项目(57539)
(53107)
自然(50481)
教育(49953)
自然科(49311)
自然科学(49299)
自然科学基金(48456)
资助(48400)
(45928)
编号(42575)
成果(35972)
(35681)
重点(34074)
(33491)
国家社会(33075)
中国(31416)
教育部(31363)
课题(30332)
人文(29935)
(29762)
期刊
(141438)
经济(141438)
研究(87296)
中国(47696)
(41652)
管理(35309)
(33982)
金融(33982)
科学(32119)
(30241)
学报(30122)
经济研究(24561)
大学(24156)
财经(23796)
学学(22984)
(20598)
农业(20188)
教育(19468)
技术(19407)
问题(18351)
业经(18347)
(17588)
国际(16393)
世界(15586)
技术经济(13845)
统计(13198)
经济问题(11388)
(11377)
现代(11247)
(11157)
共检索到3900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田秋生  
本文认为,1978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经历了四次较为严重的过热,前三次过热的共同特征是高增长、高投资与高物价并存。目前过热的特征是高增长、高投资与低物价并存。这一特征表明,中国经济的潜在危险不是通货膨胀,而是通货紧缩。对付这一特征的经济过热,最佳的政策选择是抑制投资和刺激消费。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茂生  柏冬秀  
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是选择运用宏观经济政策调节经济。要选择恰当的宏观经济政策,前提是对宏观经济运行态势或形势有正确的认识,当然正确的理论指导也不可或缺。文中通过对1993年以来宏观调控的经验总结与理论反思,提出了解决我国当前面临的经济问题需要选择实行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建议,即:实行以增加政府支出为主的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实行放松银根的货币政策并以之支持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实行增加居民即期购买力的收入政策而以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予以支持。强调利用收入政策是本文的突出特点,这一政策的具体措施有:①较大幅度地提高工薪阶层的收入水平(比如公务员工资3年翻1番);②建立规范的退休养老和失业保险制度,以保障这一群体的...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张晓晶  
中国经济复苏强劲,但宏观运行也积累了不少风险,这包括:通货膨胀风险;资产价格上涨过快风险;潜在财政风险以及政策退出导致的不确定性风险。面对潜在风险,适当的政策选择是:以政策退出应对短期宏观波动风险,以结构调整化解中长期发展风险。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苏剑  刘斌  林卫斌  
当前的货币政策选择,必须基于我国宏观经济的特殊性考虑。本文认为:(1)当前的货币政策目标应该是防止资产泡沫、保证经济增长;(2)货币政策的取向应该是适度紧缩的,并考虑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进行配合;(3)货币政策工具方面,建议采用数量型工具,主要是法定准备金率和发行央行票据,不建议加息;(4)考虑到外汇流入增多,央行通过行政和法律手段管理外汇流入和流出,可以考虑征收"资本进口税"。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郑超愚  
2017年,中国经济稳定增长而进入新一轮经济周期的扩张阶段,已经结束了2002-2016年间的完整波谷—波谷经济周期。2018年,中国经济应该实行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通过反周期需求管理的扩张操作,进一步促进经济复苏而实现总体经济景气的正常化,努力回复高储蓄-高投资-高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以重新启动中国经济的快速赶超进程。
[期刊] 改革  [作者] 于立  唐任伍  汤益诚  杨继瑞  白永秀  景维民  姜长云  胡金焱  
2011年以来,对于中国宏观经济的走向众说纷纭。拉动GDP的动力从哪里来,控通胀、稳增长方略如何,产业发展是否联动宏观问题,货币政策迷雾重重,宏观调控如何再出新招?本刊编辑部约请八位专家笔谈,试图解构经济改革进程中的现实问题。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磊  杨列辉  
on the basis of Keynes' and Hayek's economic crisis theory, this Paper makes a conclusion that China is facing a special economic crisis, which we call' Mixed Depassion.Mixed dmpssion is usually caused by both reality faetor and montare fartor, it has two cforteristics as folfows: 1. Rae of capital ...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宋立  
从当前的经济形势看,失业无疑已成为最为突出的宏观经济问题,如何在不引致通胀复发的前提下解决失业问题已成为当前宏观经济政策选择面临的最大挑战。下岗、失业等以结构问题形式出现,但在结构的背后存在总量问题,总量问题加大了结构问题的解决难度。当前的结构问题由于其特殊的产业组织特征,宏观经济政策松动时,容易形成一松就胀局面,强化和延误结构问题的解决;政策紧缩时,又容易陷入僵局,使结构调整难以实质性推进,这是当前结构问题的症结和结构调整的难点所在。1998年要在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一致性,不引致人为波动的前提下,重新考虑政策可信度与灵活性的协调问题,适时调整,适度松动。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贾俊雪  郭庆旺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特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波动明显趋缓,非线性特征明显减弱,其原因可以归结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经济稳定政策的出现以及财政和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所带来的宏观经济稳定政策的制度基础、作用机制和作用工具的逐步完善。为了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经济波动,确保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就需要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消除制约我国宏观经济稳定政策效能发挥的制度障碍,并尽快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宏观经济稳定政策的完整理论体系。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元春  
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季度波动的模式有可能会改变以往几年的"前低后高"的局面,将出现"前低、中稳、后缓"的局面从2014年5月份的宏观数据来看,各类数据出现同步小幅反弹,笔者认为,这只是"微刺激"持续作用下的底部波动,它虽止住了第一季度经济快速回落的势头,但并没有出现全局性、内生性的反弹。不一样的新特征第一,与前几年的第一季度经济低迷相比,本轮房地产的周期调整是经济下滑的一个核心因素,并将主导未来几个季度中国宏观经济的走势。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志刚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在政府稳增长政策带动下,经济逐步企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见成效。但是,复苏基础仍然不牢固,国内外经济运行中的新旧问题交织在一起,各类风险不断凸显,单纯依靠需求刺激政策不可持续,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来逐一化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