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18)
2023(7778)
2022(6357)
2021(5834)
2020(4825)
2019(11100)
2018(10846)
2017(20544)
2016(10465)
2015(12339)
2014(12166)
2013(12428)
2012(12281)
2011(11698)
2010(11628)
2009(10953)
2008(10495)
2007(9269)
2006(8537)
2005(8021)
作者
(31046)
(26286)
(26016)
(25039)
(17016)
(12317)
(11802)
(10259)
(10133)
(9277)
(9212)
(8564)
(8523)
(8505)
(8217)
(8028)
(7710)
(7620)
(7543)
(6982)
(6766)
(6259)
(6248)
(5971)
(5963)
(5785)
(5514)
(5271)
(5218)
(5167)
学科
(74265)
经济(74215)
管理(24988)
方法(24984)
数学(22062)
数学方法(21996)
(21877)
(21662)
贸易(21650)
(21010)
中国(19121)
地方(17949)
(15445)
企业(15445)
(14077)
地方经济(12522)
业经(12119)
(10846)
关系(10785)
(10152)
(9941)
金融(9939)
(9597)
环境(9540)
(9212)
农业(9140)
(9104)
银行(9102)
(8953)
(8540)
机构
大学(169159)
学院(166413)
(95447)
经济(94214)
研究(69222)
管理(58958)
中国(54016)
理学(49798)
理学院(49220)
管理学(48741)
管理学院(48417)
(37678)
(36053)
(34621)
科学(34535)
经济学(32691)
研究所(31078)
财经(30431)
中心(29391)
经济学院(29351)
(27807)
(24343)
北京(23997)
(23460)
(22699)
财经大学(22446)
科学院(21423)
(21230)
(21106)
师范(21012)
基金
项目(102259)
科学(81641)
研究(78358)
基金(77670)
(66876)
国家(66408)
科学基金(55829)
社会(55178)
社会科(52578)
社会科学(52569)
基金项目(39371)
(34741)
教育(34349)
资助(32819)
自然(31144)
自然科(30412)
自然科学(30404)
(30085)
自然科学基金(29930)
编号(29125)
(25383)
国家社会(25027)
中国(24811)
成果(24796)
(24437)
重点(23379)
教育部(22507)
人文(21328)
(21296)
发展(21291)
期刊
(110518)
经济(110518)
研究(60920)
中国(32855)
(25848)
管理(23600)
科学(21268)
(20944)
经济研究(20831)
学报(20101)
(19831)
(18835)
金融(18835)
国际(18551)
财经(16637)
大学(16341)
问题(15929)
学学(15386)
世界(15336)
(14709)
农业(14330)
业经(13772)
技术(13317)
教育(12140)
技术经济(10321)
统计(9555)
(9475)
贸易(9475)
经济问题(8978)
(8507)
共检索到2734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高尚君  
欧盟是全球发起贸易救济调查的主要经济体,且调查对象集中于亚洲地区,中国是其实施贸易救济措施比例最高的国家。就欧盟针对中国贸易救济调查趋势而言,从目标国上看,中国现在直至将来依然是欧盟救济调查最大对象国,但并非是针对中国实施贸易救济措施最多的经济体;从欧盟运用贸易救济工具看,传统贸易壁垒和新型贸易壁垒不断融合,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并用不断强化;从贸易救济效应上看,对中国产业发展的影响在不断加大,而中国缺乏足够的应对措施。因此,中国需要从经济体制、补贴制度、贸易救济制度等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以应对欧盟的贸易救济调查。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陈曦  程慧  
本文系统梳理了1991年欧盟对中国发起第一起反倾销案件以来,欧盟—中国贸易救济案件的数量、结构、状态等历史数据;并依此从目标国、贸易保护工具和影响效应三个角度分析了欧盟—中国贸易救济发展趋势,指出中国目前是欧盟实施贸易救济的最大目标国,呈现传统贸易壁垒和新贸易壁垒不断融合、反倾销和反补贴政策工具不断融合等新特征;针对欧盟对中国贸易救济全面升级态势,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财税改革、贸易救济制度三方面的政策建议,包括通过推进公共产权结构化、全面推进生产要素市场化、清理规范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推进法律体系和制度体系完善等。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马双  林汉川  黄满盈  
本文以2009年为例,研究了国际金融危机下国外对华启动贸易救济措施的新趋势,发现保障措施和特别保障措施急剧增加;通过分析保障措施和特别保障措施的特点,探讨了这些新趋势可能带来的危害和影响,并指出了产生新趋势的原因,提出中国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屠新泉  刘洪峰  
自1995年1月1日成立以来,WTO取得了辉煌成就,为世界贸易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WTO也正处于历史上最大的困境,特别是多哈回合谈判陷入僵局,WTO制定贸易规则、降低贸易壁垒的功能几近瘫痪,极大地损害了WTO的权威,其前景面临严峻挑战和巨大的不确定性。中国于2001年加入WTO之后,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经历了最好的时期,在世界经济中快速崛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赵玉敏  郭培兴  王婷  
在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框架中,贸易条件被定义为一国出口与进口的交换比价,其经济学含义是,随着出口商品相对于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化,出口每单位商品所购买的进口商品的数量。如果在一定时期出口一单位商品所能换回的进口商品比基期增加/减少,则被认为是贸易条件改善/恶化。因此,贸易条件是衡量一国一定时期出口盈利能力(相对于进口)的重要指标。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维  
美国对华贸易救济呈现出一些新趋势,其主要表现在:对华反倾销救济数量开始回落;与此同时,对华反规避、反补贴、特殊保障措施、知识产权调查等模式逐渐兴盛,并对中国对美出口产生相当大的影响。本文立足于这一现实,探讨新趋势产生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贺慧芳  
欧亚经济联盟的成立对成员国间的经济一体化水平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均位于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上,该联盟的成立势必将对中国的贸易发展产生影响。基于此,文章对欧亚经济联盟成立对其与中国贸易影响及对策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欧亚经济联盟发展成效,在此基础之上从五个方面分析该联盟的成立和运营对中国贸易的影响,最后为中国贸易的发展提出加大向联盟国家产能转移和投资力度、创新贸易方式、深入推进"一带一盟"对接、推进与联盟国家的自贸区建设等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孙大岩  孔繁利  
在各国农业对外贸易往来中,各国主体通常通过农产品贸易合作形式相互建立商务贸易关系,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是最直接的合作形式。印尼、马来西亚、越南及泰国成为中国—东盟进出口四大主要贸易市场,但是中国—东盟农产品进口额远远大于出口额,贸易逆差较大,农产品物流体系落后,存在关税与非关税壁垒等问题,妨碍了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长期发展。因此,有必要展开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趋势分析,针对其面临的难题,文章提出可行性对策建议:调整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完善农产品物流体系、加大科技投入和合理利用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等。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娟  
本文采用实证分析法,运用统计数据和历史资料,重点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与东盟国家间产业内贸易的整体水平和结构,以及对彼此贸易的贡献率,揭示了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逐步从产业间贸易走向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趋势及其动因,并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韦红泉  李光辉  
2002年,中国与东盟在柬埔寨首都金边签署《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启动了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设进程。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2004—2009年先后达成了《货物贸易协议》、《争端解决机制协议》、《服务贸易协议》和《投资协议》,使得自贸区建设不断推进。2010年1月1日,随着中国与东盟老成员国实现货物贸易领域正常产品的零关税,中国—东盟自贸区进入全面建成的新阶段。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顺利(一)根据实际情况丰富协议内容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赵晋平  
2004年第一季度,我国出现了高达84.4亿美元的贸易逆差,这对2004年全年贸易平衡趋势以及对宏观经济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些问题正在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达瓦  晓红  洛桑  
文章利用多元分析方法,建立了中国对外经济中贸易进出口总额和增长幅度的趋势变化模型,根据所得出的结论,客观、合理地分析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带来的影响,利用模型预测了2009年的指标,提出了合理性的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元旭  金伦希  
随着韩中两国经济交流的加深,两国在对方对外贸易的地位越来越高。中国自2003年起超过美国成为韩国最大的贸易对象国,而韩国目前也已经是中国第二大进口对象国和第四大出口对象国,两国之间的贸易总额稳定增长,其中韩国对中国的贸易顺差也一直较快增长。然而自2006年开始,这一贸易顺差开始呈现负增长趋势。本文作者通过分析,发现造成这一负增长态势主要来自在中国的韩国企业带来的出口效应减弱、中国本土产品复进口的替代效应、中国原材料及零部件自给率提高等六个方面的影响,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这对我国应对中韩贸易逆差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海波  刘洪钟  
利用回归方程对1981~2007年中国贸易条件变动趋势进行测算,研究发现:中国贸易条件以每年4.6%的速度下降,其中工业制成品贸易条件下降是主要动因。在此基础上,对于贸易条件的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长期来看,汇率变化对于贸易条件无显著影响,出口商品结构、FDI和关税水平对贸易条件都有显著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