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0)
2023(989)
2022(957)
2021(978)
2020(834)
2019(1833)
2018(1840)
2017(3650)
2016(1913)
2015(2128)
2014(2073)
2013(2073)
2012(1921)
2011(1827)
2010(2007)
2009(1616)
2008(1572)
2007(1369)
2006(1221)
2005(1112)
作者
(5448)
(4658)
(4592)
(4353)
(2965)
(2257)
(1987)
(1831)
(1710)
(1616)
(1606)
(1554)
(1534)
(1450)
(1448)
(1404)
(1388)
(1364)
(1355)
(1308)
(1113)
(1112)
(1109)
(1102)
(1033)
(1001)
(994)
(993)
(918)
(917)
学科
管理(7377)
(6637)
(6631)
经济(6613)
(5639)
企业(5639)
方法(3326)
数学(2719)
数学方法(2701)
(2563)
(2329)
(1945)
(1869)
财务(1859)
财务管理(1854)
企业财务(1797)
人事(1734)
人事管理(1734)
业经(1643)
农业(1587)
(1544)
银行(1541)
(1512)
(1445)
(1328)
贸易(1327)
中国(1316)
(1279)
理论(1259)
(1214)
机构
大学(28937)
学院(27920)
管理(12893)
理学(11471)
(11442)
理学院(11349)
经济(11238)
管理学(11203)
管理学院(11145)
研究(8347)
中国(6775)
(5821)
(5484)
(5106)
科学(4629)
财经(4496)
(4280)
业大(4279)
(4148)
中心(4116)
(4104)
农业(3940)
研究所(3637)
商学(3507)
商学院(3476)
北京(3452)
(3416)
财经大学(3407)
师范(3370)
经济管理(3370)
基金
项目(18932)
科学(15771)
基金(15311)
(13334)
研究(13322)
国家(13228)
科学基金(11830)
社会(9094)
社会科(8584)
社会科学(8580)
基金项目(8400)
自然(8335)
自然科(8195)
自然科学(8192)
自然科学基金(8087)
(6461)
教育(6255)
资助(6047)
(5843)
编号(5338)
(4668)
成果(4428)
教育部(4164)
人文(4116)
重点(3875)
(3799)
大学(3768)
国家社会(3746)
科研(3739)
(3704)
期刊
(12251)
经济(12251)
研究(7287)
中国(5851)
管理(4725)
(4500)
(4387)
科学(4384)
学报(4199)
大学(3315)
学学(3106)
(2988)
金融(2988)
农业(2736)
财经(2414)
教育(2203)
(2043)
业经(2022)
经济研究(1700)
图书(1650)
技术(1620)
问题(1549)
理论(1440)
(1427)
(1424)
实践(1316)
(1316)
世界(1247)
商业(1235)
(1234)
共检索到409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蒋苏淮  
对于盗窃空白支票案,通过阶段性行为性质分析可知,盗窃空白支票行为当且仅当行为人采取"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方式时方能做犯罪定性,而对空白支票的加工行为属伪造支票行为,其后的使用行为符合票据诈骗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应具体考察上述三阶段行为之间的关系,适用正确的刑法处刑原则,方可得出正确的罪名认定。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钟德刚  罗大成  范刚常  
盗窃存折案件的认定和处理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一定的复杂性。从存折的特性着手,分析了盗窃存折既遂和未遂的划分,盗窃存折之后的冒领与存款行为之间的关系,并着重对最高法关于认定盗窃存折案件的司法解释进行了评析,得出了应当以行为人最终取得的存款数额来认定盗窃数额的结论。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苏恒明  
病人住院,医院根据病人病情收取一定的预交款,这是合情合理的。病人预交款用完后再适当催收也是应该的。笔者调查某城市3个大型医院,发现了一些不正当竞争势头,即同一项目,你收5元,我收4元,你方便,我比你更方便,甚至成立公关组到各单位拉病人。某医院为了占领医疗市场,所有住院病人收空白支票,医院成立专班替病人进账,这种作法表面看上去是方便了病人,病人住院经费也有保障,却不知会给医院财务管理带来麻烦,给医院造成经济损失。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胡和平  
价格鉴定结论经委托机关依法确认后,就成为办理案件过程中认定鉴定价值的依据,直接影响到罪与非罪、罪轻与罪重的判定。但是,故意毁坏财物罪中数额的含义与盗窃罪、抢劫罪中数额的含义是否完全一致?在现实中却是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本文就故意毁坏财物罪与盗窃罪、抢劫罪的数额认定问题进行探讨。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丁明红  陈玉玲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梁潇逸  
盗窃罪与侵占罪是社会上最为常见的两种财产性犯罪,由于二者的犯罪构成存在重叠与包容的现象,譬如行为方式、主观目的、侵害对象等方面。理论界对于盗窃罪与侵占罪的区分一直存有争议。作为侵犯财产类的两个重要罪名,其定性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量刑是否适当,进而影响司法的公正性,不能不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两罪在各种方面的区别,进而真正厘清两罪的界限。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陈真亮  
马克思《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一文既有对国家制定法与林业习惯法等法律多元现象的形式法治之审视,也有对人文主义价值观、习惯权利、林木所有权、林业法系统化等方面的实质法治之考量,体现了自然法意义上的"实践理性"的生态法哲学思辨。尤其是马克思关于森林立法的"体系化观",其主张立法应具有逻辑自洽的体系,要注重内部体系和外部体系的沟通与协调。这实际上蕴含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等法治思想,蕴含着国家应履行立"良法""公正法"的环境义务的启示意义与实践指向。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可  
马克思的森林立法观是在批判资产阶级法制的基础上提出的。马克思运用利益分析的方法,揭露了资产阶级森林立法的本质,指出林木所有者的私人利益是资产阶级森林立法的灵魂,林木所有者的私人利益败坏了森林立法的正义品格,从而主张森林立法应以人为本,以社会为本,以公益为重心,坚持普遍联系的思想。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史晋川  
计算机软件盗窃案中厂商收益损失确定的经济学分析史晋川(杭州大学金融与经贸学院)随着计算机使用的不断普及,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销售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产业,相应地,某些个人或厂家出于商业盈利目的窃取计算机软件开发厂商新开发的计算机软件的案件也时有发生。法学...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立锋  
近几年来,围绕银行自动柜员机出现的储户财产遭受损害的事件频频发生,由此引发了人们对银行及自动柜员机信用的怀疑和担忧。本文就银行卡被克隆情形下,相关各方的法律责任做一具体分析,并进一步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李晓慧  
目前,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人们在设计和执行内部控制中经常会发现内部控制标准的固化(制度、程序和关注点一旦成为条文,就容易被人们习以为常)与企业的发展变化不匹配,造成企业花费很大力量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却执行无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本文通过对锦化集团内部盗窃案的问题分析,探讨构建应对变化而动态调整的内部控制机制的关键所在。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石拓  张俊辉  
盗窃犯罪的高发低破一直是困扰社会治安稳定的重要问题,探究空间区域内的发案规律和特点对于盗窃犯罪的打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时空角度出发,以盗窃案件发案数据为基础,首先对时间序列的发案数据进行小波分解,实现稀疏矩阵的问题优化,再通过K-means聚类法对犯罪空间分异格局进行研究,最终在形成的分异格局下深入分析发案的时空规律。结果表明,北京市辖区派出所盗窃犯罪空间划分为5类,其中发案热点空间多为人口结构变化性大、人员流动性强、城乡环境交织复杂的区域。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延吉  林钦熙  朱春武  茅明睿  姜冬睿  
为揭示街道眼与防卫空间理论的分歧源头和适用条件,论文以北京中心城区为研究范围,整合法律文书、定位服务、街景图像、兴趣点等多源大数据,将犯罪机会与社会生态理论置于同一分析框架,探讨了可渗透性环境对盗窃犯罪分布的影响以及社会解组因素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密度、功能混合度、路网密度、沿街通透性等可渗透性特征与盗窃密度整体呈现正向关联。建成环境对犯罪行为的影响因社会生态分异而变化,随着居住不稳定性、途经人员流动性、就业人员流动性、人口异质性、社会经济弱势地位等社会解组程度的加深,可渗透性环境的犯罪引致作用将不断放大,防卫空间理论更具适用性。而在社会结构稳定的社区中,街道眼能够发挥自然监控作用,街道眼理论的解释力更强,现实生活中该类社区仍属少数,盲目采用新城市主义设计方法恐会加剧安全风险。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郑滋椀  姜超  汪婕  刘璐  陈鹏  董齐芬  
新冠疫情的爆发会对区域内犯罪数量产生显著影响。然而,常态化疫情防控是否显著改变了犯罪空间分布格局,仍然有待进一步的实证检验。论文选择始终采取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的浙江海宁市中心城区,采用标准差椭圆、核密度估计方法,对2018年2月—2021年7月城市盗窃犯罪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其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新冠疫情爆发后,研究区内盗窃犯罪月均数量较疫情前降幅达53%,并持续在100~200起之间波动,而其日内分布模式却没有明显变化;(2) 2020年2月—2021年7月,研究区内盗窃犯罪热点较疫情前有明显减弱、减少,且其犯罪空间分布格局较为稳定;(3)针对疫情前的12个典型犯罪热点区域,其月均犯罪数量在疫情后的降幅在52%~78%之间,其分季度的时间演变模式存在明显差异;(4)根据日常活动理论和犯罪三角理论,常态化疫情防控中有7类具体措施可对各区域的犯罪产生较大影响。研究结果对于理解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犯罪空间演变规律和制定科学的犯罪防控策略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新宇  陈鹏  
为了分析新冠疫情防控措施对入室盗窃犯罪热点带来的影响,论文收集了北京市2020年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期间和2019年同一时期的入室盗窃案件数据,利用核密度分析、PAI(predictive accuracy index)指数等方法比较了疫情防控前后犯罪热点的变化,从路网密度、POI多样性等环境特征以及发案地点、重复作案等角度对发生明显变化的犯罪热点的环境特征和案件特征进行了分析,讨论了疫情防控措施对犯罪热点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1)疫情发生后,北京市主城区内的入室盗窃类案件数量大幅下降,2020年一级响应期间的日均发案量较2019年同一时期降幅达66.8%;(2) 2019年出现的8个主要犯罪热点在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呈现出明显衰减现象,其中5个热点基本消失,3个热点有所减弱;(3)出现衰减的热点普遍具有交通便利性好、要素多样性高、发案地点集中、犯罪人重复作案明显等特点;(4)疫情防控期间实施的居家隔离和社交限制等措施对犯罪人的作案机会形成压缩、公共场所的实名查验对犯罪人的匿名性形成削弱是疫情期间犯罪数量下降和热点效应衰减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对疫情防控期间的犯罪预防和警力资源优化具有一定的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