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62)
2023(17386)
2022(14995)
2021(13961)
2020(11771)
2019(26791)
2018(26484)
2017(51107)
2016(27290)
2015(30967)
2014(30764)
2013(30012)
2012(27800)
2011(24998)
2010(25027)
2009(22813)
2008(22113)
2007(19451)
2006(17224)
2005(14840)
作者
(78413)
(65400)
(64946)
(61818)
(41812)
(31143)
(29596)
(25550)
(24920)
(23157)
(22222)
(22214)
(20789)
(20470)
(20209)
(20039)
(19273)
(19069)
(18821)
(18723)
(16314)
(16026)
(15774)
(15155)
(14709)
(14524)
(14396)
(14133)
(13102)
(12856)
学科
(125164)
经济(124958)
管理(81085)
(75724)
(64204)
企业(64204)
方法(54272)
数学(46293)
数学方法(45676)
中国(29717)
(29235)
(28164)
(27714)
业经(26603)
地方(25578)
理论(21119)
(20873)
技术(20361)
农业(19804)
(19332)
(18535)
贸易(18524)
(17939)
金融(17935)
(17904)
(17901)
财务(17821)
财务管理(17778)
(17698)
环境(17695)
机构
大学(397230)
学院(393696)
(162265)
经济(158913)
管理(155909)
理学(135357)
理学院(133842)
研究(131591)
管理学(131371)
管理学院(130641)
中国(96595)
(83213)
科学(80776)
(72693)
(65254)
研究所(59675)
中心(59408)
财经(59272)
(59186)
业大(56809)
(56423)
(53936)
(53297)
师范(52819)
北京(52114)
经济学(50071)
(47503)
农业(46174)
(45534)
经济学院(44893)
基金
项目(270796)
科学(214003)
研究(198339)
基金(197687)
(171625)
国家(170220)
科学基金(146957)
社会(127548)
社会科(120328)
社会科学(120291)
基金项目(104719)
(104707)
自然(94811)
自然科(92616)
自然科学(92592)
教育(92139)
自然科学基金(90944)
(88156)
资助(81156)
编号(80106)
成果(64994)
重点(60508)
(60435)
(57180)
(56101)
课题(54847)
国家社会(52442)
教育部(52402)
创新(52390)
科研(51535)
期刊
(178099)
经济(178099)
研究(116387)
中国(70823)
学报(61903)
科学(57705)
管理(57383)
(55497)
(53276)
大学(47616)
学学(44800)
教育(44094)
农业(37157)
技术(36493)
(32304)
金融(32304)
财经(29887)
经济研究(29067)
业经(27108)
(25676)
问题(22622)
技术经济(20869)
图书(19941)
科技(18894)
理论(18527)
(18473)
(18318)
统计(17965)
现代(17323)
商业(16760)
共检索到5705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周绍东   刘阳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核心特征是劳动者在资本的监督和控制下开展生产活动,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监视资本主义”成为现实。基于政治经济学视角,区分了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和数字活动,考察了资本监视劳动手段的新发展。结论认为:在数字经济时代,资本对劳动过程的监视手段更加隐蔽,监视范围更加广泛,在这种无孔不入的监视中,劳动者不得不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劳动从属于资本的程度进一步加深,甚至社会大众的日常数字活动也在监视中成为剩余价值的新来源。技术本身并不具备社会属性,监视技术可以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结合起来,其社会主义运用将极大地提高整合“分散知识”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扫清人类掌握“总体知识”的障碍,为建设大数据时代的“全息社会主义”提供可能性。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冒佩华  郎旭华  
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条件下资本的运动规律、性质和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解决好这个问题,需要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辩证把握资本二重性理论。马克思的资本二重性理论揭示了资本的增殖属性和其所反映的内在经济关系。资本在逐利性的驱使下发展出的三阶段资本运动规律表明,资本进入无序扩张的状态时,其消极作用将逐步取代资本增殖的积极作用,并最终占据主导地位。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资本尽管具有多元的利益指向,但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有助于限制和消除各类资本的消极作用和负面影响,最终实现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统一。这也需要通过党领导下的政府与市场的协同作用促进我国各类资本的良性发展、共同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于蒙蒙  赵春玲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也随之出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数字化正在前所未有地塑造着资本主义的新样态——数字资本主义。在数字化时代,作为与大数据技术体系相融合的数字资本主义,是“普照之光”抑或理论建构?数字资本主义催生的新型劳动组织形式——数字劳动又是否具有生产性特征?大数据技术体系的资本主义应用是“自由”的可能性释放还是支配的现实性回归?这一时代问卷需要回溯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视角,依托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作出贴近时代、符合实际的回答,准确把握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认清数字资本主义的发展逻辑,从而克服其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更好地为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服务。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孟飞  谭倩  
希法亭是奥地利马克思主义者中最为人所称道的理论家。希法亭的政治经济学研究道路从与奥地利经济学家庞巴维克关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争论开始,他因《金融资本》被熟知,而有组织的资本主义理论和集权国家的经济运行研究让他成为魏玛第一共和国社会民主党的意识形态领导者。回顾他的理论生涯,在组织化资本主义、帝国主义、集权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等方面都有建树,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他最终走向了非马克思主义的改良道路。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唐永  张衔  
人工智能的发展再次激起了人们对"技术性失业"的担忧。工业革命以来,关于"技术性失业"的争论一直持续不断,争论的焦点在于"就业补偿机制"是否存在。本文在马克思扩大再生产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扩展的两大部类模型分析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既可以创造就业岗位,也可能破坏就业岗位,就业数量变化取决于创造效应和破坏效应的相对大小。人工智能冲击范围广,且有助于克服"自动化讽刺",使得就业创造效应减弱的同时就业破坏效应不断增强。而且人工智能会导致就业结构"T"型分化,呈现高端化趋势。人工智能带来的就业数量和就业结构变化均会加剧失业风险。来自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数据验证了本文模型预测的正确性。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不加限制地运用人工智能,一方面会导致失业增加,另一方面也将为实现人类"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准备生产力条件。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姬旭辉  叶青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首先研究把握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深化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世界格局正处在加快演变的历史进程之中,产生了大量深刻复杂的现实问题,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课题,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研究,深刻把握世界历史的脉络和走向。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陈建华  
现阶段,国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者越来越倾向于总体性与一体化的研究方法,强调资本主义概念不仅仅是一种生产关系与形式,而是一种全面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与意识形态的社会形态。他们否定了美国型资本主义是世界上标准资本主义的观点,肯定资本主义有多种选择与多种形式。这些学者通过对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揭示与分析,认为资本化、全球化以及自由主义造成了金融资本的过度发展,使得社会阶层固化与阶级对立问题日趋尖锐,造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结构性危机,典型表现是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他们在质疑资本主义生命力的同时,也提出了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陈建华  
现阶段,国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者越来越倾向于总体性与一体化的研究方法,强调资本主义概念不仅仅是一种生产关系与形式,而是一种全面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与意识形态的社会形态。他们否定了美国型资本主义是世界上标准资本主义的观点,肯定资本主义有多种选择与多种形式。这些学者通过对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揭示与分析,认为资本化、全球化以及自由主义造成了金融资本的过度发展,使得社会阶层固化与阶级对立问题日趋尖锐,造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结构性危机,典型表现是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他们在质疑资本主义生命力的同时,也提出了其可以通过调节与调和方式使资本主义获得新生的可能。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乔晓楠  郗艳萍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人工智能、机器人及3D打印等技术的导入将进一步替代人类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平台资本依靠无酬的数字劳动,可以从产业资本转移剩余价值;数据资源的垄断促成平台资本的垄断,为此产业资本不得不加深对平台资本的依附。上述数字经济时代资本主义所发生的新变化,一方面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另一方面也加剧了劳资关系的对立。因此,当数字技术与资本主义结合之后,则被异化为资本攫取利润的工具。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并未发生变化,所以社会化生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的不相容这一基本矛盾依然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丁晓钦  尹兴  
由美国激进政治经济学学会、美国麻省大学阿姆赫斯特分校经济学系、社会和行为科学学院、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第6届论坛于2011年5月27-29日在美国麻省大学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孔祥利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研究起点是商品。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起点是什么呢?对此,学术理论界有三种观点:一种认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起点是所有制关系;另一种认为是产品或社会财富;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仍然是商品。我认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起点是经济资源。市场经济的核心是研究经济资源的配置问题,自然经济资源也将成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研究起点。把经济资源作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起点的理由在于: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赵敏  王金秋  
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强调“要加强研究和探索,加强对规律性认识的总结,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推进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经济学科建设”。(1) 2022年是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学术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不断升温。与此前研究相比,近一年学术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性质、研究对象、方法论、理论来源、实践基础、逻辑起点、逻辑主线以及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构建等重要问题上进行了更深入、全面的探索,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理论成果。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卢江  陈弼文  
在前两年已取得丰硕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国内经济学界同仁2018年继续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了更加丰富的文献。总体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主要围绕三个大问题而展开,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什么、为什么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怎么样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而这些问题又可以进一步分解为诸多小问题,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科属性和定位、起点、方法、原则、内容等等。新的研究成果既有批判继承也有创新发展,既有广泛共识也有明显交锋,我们对此进行了梳理,以飨读者,并希望推动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