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73)
- 2023(8085)
- 2022(6683)
- 2021(6092)
- 2020(5116)
- 2019(11210)
- 2018(10792)
- 2017(20901)
- 2016(11255)
- 2015(11769)
- 2014(11339)
- 2013(11185)
- 2012(10207)
- 2011(8958)
- 2010(8707)
- 2009(7791)
- 2008(7824)
- 2007(6786)
- 2006(5659)
- 2005(4980)
- 学科
- 济(41256)
- 经济(41202)
- 业(34637)
- 管理(33809)
- 企(28034)
- 企业(28034)
- 方法(20912)
- 数学(18816)
- 数学方法(18662)
- 财(14654)
- 农(11230)
- 制(10955)
- 中国(10903)
- 银(10192)
- 银行(10154)
- 务(10147)
- 财务(10141)
- 财务管理(10117)
- 企业财务(9828)
- 融(9784)
- 金融(9784)
- 行(9683)
- 学(9652)
- 业经(9320)
- 贸(9027)
- 贸易(9026)
- 易(8836)
- 农业(7926)
- 技术(7671)
- 体(7512)
- 机构
- 大学(157050)
- 学院(155387)
- 济(64176)
- 经济(63052)
- 管理(59487)
- 研究(53213)
- 理学(52619)
- 理学院(52028)
- 管理学(51120)
- 管理学院(50855)
- 中国(41001)
- 科学(35002)
- 农(34830)
- 京(31459)
- 财(30707)
- 业大(28747)
- 农业(28088)
- 所(27704)
- 研究所(25812)
- 财经(25267)
- 中心(24551)
- 经(23336)
- 江(21628)
- 经济学(20755)
- 财经大学(19405)
- 院(19107)
- 经济学院(19026)
- 北京(18941)
- 农业大学(18814)
- 商学(17381)
- 基金
- 项目(114471)
- 科学(90149)
- 基金(86764)
- 家(79737)
- 国家(79116)
- 研究(74058)
- 科学基金(66887)
- 社会(50299)
- 社会科(47867)
- 社会科学(47853)
- 基金项目(46610)
- 自然(46061)
- 自然科(45095)
- 自然科学(45078)
- 自然科学基金(44358)
- 省(43414)
- 划(37770)
- 资助(34653)
- 教育(33475)
- 重点(26136)
- 编号(25934)
- 部(25453)
- 创(24405)
- 计划(23564)
- 科研(23245)
- 发(23228)
- 创新(22893)
- 国家社会(22157)
- 业(21685)
- 教育部(21396)
共检索到2135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卓怀 陈海勇 叶红
任何一项监管措施的实施效果,都受到客观条件以及主观因素的限制,资本充足监管也不例外。本文尝试从“监管误差”的角度探讨资本充足监管的有效性,发现:监管误差对资本充足监管的有效性具有巨大的影响,甚至会造成资本充足监管的无效;同时,资本充足监管对抑制监管误差的负面影响具有一定的作用。实际上,正是监管误差的存在导致了资本充足监管制度的产生与不断发展。
关键词:
监管误差 资本充足监管 有效性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储俊
随着金融自由化和全球化程度的逐步加深,金融混业经营发展趋势的日益明显,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国际间金融风险传递的加快,影响银行安全的不利因素日益增多,银行业所面临的风险也在不断加大。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强化和完善银行监管,提高银行监管的有效性,从而保证我国金融系统的安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课题。作为银行审慎监管的一项核心制度安排和一种重要的监管手段,银行资本充足性监管日渐引起人们在理论研究和实践上的重视。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钱海刚 王常雄 孔貌
次贷危机的引爆充分暴露了杠杆比率过高的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资本充足监管对银行的战略意义再次凸显,对资本充足监管有效性的分析也显得更加重要。目前,我国银行资本充足水平达标并不是来自外部资本市场和银行绩效的提升,而是监管上级的压力。在对我国14家上市银行2006-2007年的混合数据回归分析后发现,和国际著名的银行不同,我国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监管有效性并不明显。其中的原因可能包括:银行的垄断竞争的行业特征、政府对银行的隐性担保以及不完善的制度环境。目前,次贷危机的爆发使得资本充足监管越来越被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共同认可,作为《巴塞尔协议》的签约国,资本充足监管的正常化以及制度化才是正确的选择。要提高资本...
关键词:
资本充足监管 银行业 有效性 银行业监管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汪冬梅 王爱国 刘廷伟
在引入基本期权模型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成对样本检验、回归分析、协整和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对1998-2010年间资本充足监管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实施资本充足监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银行信贷风险,但这种影响是短期和不连续的,资本充足率和银行风险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相互因果关系都不明显,资本充足监管的长期有效性明显不足。
关键词:
资本充足监管 商业银行 风险 有效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胡颖荻 章宁宁
随着新巴塞尔协议的实行和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渐开放,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的有效性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从国内外理论研究的现状中可以看出目前对资本充足率监管有效性评价莫衷一是,鉴于国有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业的重要地位,所以本文应用计量经济学软件对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进行实证分析。
关键词:
国有商业银行 资本充足率监管 监管有效性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前胜
资本充足问题一直是各国商业银行外部监管和内部控制共同关心的问题。《巴塞尔协议》出台以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激励缺乏,而外部监管又流于形式,资本充足率持续下降。本文从国有悖论、监管宽容和实证推算三个方面重点对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监管的有效性进行分析,认为当前对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监管是无效或低效的。但在我国已经加入WTO的宏观背景下,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资本充足监管又是必要和必须的,而前提是对不良贷款进行二次剥离和彻底改制,以建立起现代商业银行制度,从而为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有效监管奠定制度基础。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刘晓星 卢菲 王金定
资本充足率是衡量商业银行经营安全性和稳健性的重要指标,资本充足率监管正逐渐发展成为银行监管的核心。借鉴Jacques和Nigro的研究方法,对我国14家上市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现阶段对资本充足率的监管尚不能有效实现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的提高和不良贷款率的下降。
关键词:
商业银行 资本充足率 监管有效性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瑾 霍天翔 刘湘勤
本文采用监管成本与监管收益分析法,从资本充足率监管影响商业银行贷款、资本收益两方面入手,实证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的有效性。目的是验证《新巴塞尔协议》的指导意义;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资本充足率的效率区间。文章最后就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问题提供一种方法。
关键词:
资本充足率 监管有效性 成本收益分析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梁媛
对银行的资本管制已逐渐发展成为银行监管体系的核心 ,但是 ,对于为什么银行需要接受资本充足性的管制则缺乏理论上的探讨。本文从一般的资本结构决定理论出发 ,探讨银行资本结构决定中的特殊性 ,并由此说明资本充足率监管的重要性。本文的结论是 ,由于银行的主要债权人———存款者受到政府的保护 ,其对银行股东的制约减弱了 ,使得银行倾向于持有较少的资本 ,并选择更高风险的投资。这意味着银行失败可能性的增加和政府救助成本的上升。资本充足率监管是监管者为了减小其存款保险 (显性的或隐性的 )的运行成本而采取的制度安排。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闫龙光
对银行资本这一问题 ,由于有关各方的利益或代表利益不同 ,对银行所持资本的目标也不同。从银行机构自身角度出发 ,存在一个符合市场要求的理想的资本结构目标 ,我们把它称为经济资本。那么从社会福利改进的角度观察 ,存在一个使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最适资本水平。监管者按照巴塞尔协议 ,要求银行机构持有一个最小资本。从银行监管目标看 ,最终要实现三种资本目标的统一 ,即使社会利益最大化的最适资本目标。这三种资本概念代表三种不同的资本目标。对监管者而言 ,对这三种不同资本目标的混淆 ,就意味着不能达到最优的监管效果。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熊玉莲
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对金融衍生品风险的资本充足性监管问题日益突出。巴塞尔协议为银行金融衍生品交易的资本充足性监管提供了一个基本的管理思路和框架,但现有监管无论在适用范围还是风险覆盖方面仍然存在缺陷。随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推进,金融衍生品交易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的重要利润来源和竞争焦点。在对银行金融衍生品交易的资本充足监管中,我们应重视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建立灵活的资本补充机制,完善对金融衍生品的独立估值体系。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汪冬梅 王翠春 刘廷伟
资本充足监管实施以来,我国银行业的整体资本充足率水平持续走低,银行的资本约束意识和资本管理能力没有得到明显提高,信息披露严重不足,资本充足监管软约束的问题较为突出,这些似乎都显示了资本充足监管在我国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在这种现实背景下,分析资本充足监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赟宏 李云雁
本文利用中国12家银行2000~2008年的面板数据,就资本充足率监管对信贷扩张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2004年出台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促使资本充足率监管由"软约束"向"硬约束"转变;(2)4家大型商业银行受到的影响小于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3)目前中国银行业并不存在"银行资本渠道",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也不存在"资产负债表渠道"和"银行信贷渠道",但会通过"资产负债表渠道"和"银行信贷渠道"对4家大型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造成影响。不良贷款率的降低有利于缓解银行的资本金压力,促进信贷扩张。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庄海波
资本结构理论认为,在无存款保险制度状态下存在资本充足率监管的特定无效性。因此,弥补存款保险制度的内在缺陷是资本充足率监管的经济学使命;同时,这一使命对国有银行资本结构市场化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资本充足率 金融监管 存款保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