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39)
- 2023(14393)
- 2022(12733)
- 2021(12103)
- 2020(10126)
- 2019(23271)
- 2018(23211)
- 2017(45310)
- 2016(24875)
- 2015(27947)
- 2014(28123)
- 2013(27684)
- 2012(25739)
- 2011(23268)
- 2010(23518)
- 2009(21552)
- 2008(21170)
- 2007(18671)
- 2006(16589)
- 2005(14941)
- 学科
- 济(92794)
- 经济(92657)
- 管理(77891)
- 业(70972)
- 企(60384)
- 企业(60384)
- 方法(40751)
- 数学(35046)
- 数学方法(34601)
- 财(29528)
- 农(25763)
- 制(25081)
- 中国(24815)
- 业经(21634)
- 学(20464)
- 银(18433)
- 银行(18380)
- 务(18332)
- 贸(18270)
- 贸易(18260)
- 财务(18252)
- 财务管理(18210)
- 地方(17969)
- 易(17787)
- 行(17529)
- 企业财务(17287)
- 融(16912)
- 金融(16909)
- 体(16605)
- 农业(16452)
- 机构
- 大学(350963)
- 学院(349110)
- 济(139189)
- 管理(137817)
- 经济(135956)
- 研究(119113)
- 理学(118053)
- 理学院(116712)
- 管理学(114793)
- 管理学院(114141)
- 中国(92317)
- 京(75185)
- 科学(72208)
- 财(70444)
- 所(60422)
- 农(54969)
- 财经(54451)
- 研究所(54395)
- 中心(54122)
- 江(52775)
- 业大(50512)
- 经(49405)
- 北京(47916)
- 范(45391)
- 师范(45005)
- 院(43346)
- 农业(42866)
- 州(42277)
- 经济学(41220)
- 财经大学(40463)
- 基金
- 项目(233271)
- 科学(183285)
- 研究(172382)
- 基金(169256)
- 家(146854)
- 国家(145632)
- 科学基金(124929)
- 社会(107058)
- 社会科(101354)
- 社会科学(101330)
- 省(89844)
- 基金项目(89469)
- 自然(81720)
- 自然科(79742)
- 自然科学(79726)
- 教育(78906)
- 自然科学基金(78293)
- 划(76358)
- 编号(71018)
- 资助(70200)
- 成果(59196)
- 重点(52179)
- 部(52125)
- 课题(49175)
- 发(48813)
- 创(48165)
- 制(45423)
- 创新(44957)
- 教育部(44714)
- 科研(44268)
- 期刊
- 济(156782)
- 经济(156782)
- 研究(108346)
- 中国(69576)
- 财(55083)
- 学报(53915)
- 管理(52201)
- 农(50118)
- 科学(49649)
- 大学(41006)
- 教育(39036)
- 融(38689)
- 金融(38689)
- 学学(38507)
- 农业(34178)
- 技术(28968)
- 财经(26961)
- 业经(24692)
- 经济研究(24151)
- 经(22865)
- 问题(19924)
- 理论(18337)
- 图书(17219)
- 业(17126)
- 实践(16766)
- 践(16766)
- 科技(16261)
- 现代(16189)
- 贸(16175)
- 技术经济(15898)
共检索到5282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黄仁祥 邹力宏
如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稳健、高效地贯彻执行国家货币信贷政策,成为央行分支机构必须认真关注、思考和研究的新问题。本文对监管职能分离后货币政策体系机制、手段、调控方式等的变化进行了研究。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许传华
由于我国经济金融运行中出现的种种客观因素的限制,货币政策尚未达到其预期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减弱了货币政策的效果。因此,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措施应该从消除制度性障碍入手。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 制度安排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飞 郑霄鹏 翁伟斌
基于国内1999—2014年134家银行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分析在三种不同的利率水平下,货币政策的信用传导机制的运行以及监管政策在不同的利率水平下是否对银行的信贷产生挤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的利率条件下,我国银行的货币政策的信用传导机制存在。(2)对大型银行来说,不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如何变化,资本充足率的提高不会对银行信贷规模产生限制;对城商银行来说,当货币政策较为宽松时,监管政策趋严不会对信贷产生影响,但当货币政策趋紧时,此时若监管政策也趋紧对银行的信贷时会产生一定的限制作用。(3)不管存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飞 郑霄鹏 翁伟斌
基于国内1999—2014年134家银行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分析在三种不同的利率水平下,货币政策的信用传导机制的运行以及监管政策在不同的利率水平下是否对银行的信贷产生挤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的利率条件下,我国银行的货币政策的信用传导机制存在。(2)对大型银行来说,不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如何变化,资本充足率的提高不会对银行信贷规模产生限制;对城商银行来说,当货币政策较为宽松时,监管政策趋严不会对信贷产生影响,但当货币政策趋紧时,此时若监管政策也趋紧对银行的信贷时会产生一定的限制作用。(3)不管存款利率水平如何变化,监管政策不会对银行信贷产生限制。(4)对大型银行来说,在同一贷款利率水平下,监管趋严会降低信贷规模,对城商银行的影响较小。研究结果启示政策当局应协调好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注重银行微观特征,实行差异化的监管措施。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高智贤 李成 刘生福
本文立足宏观审慎思想将货币政策立场和资本充足率要求引入信贷传导模型,拓展剖释货币政策立场对银行信贷行为的影响及其与宏观审慎工具的配合机理,并以2001—2013年37家商业银行为样本进行经验分析。结果发现:宽松的货币政策立场会促使商业银行提高风险偏好,增大信贷投放,加剧其亲周期性,反之亦然;货币供给调整、货币政策立场转变时,"大而不倒"的系统重要性银行响应尤为积极;逆周期资本缓冲要求能够有效抑制银行体系的顺周期性和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高风险承担。因此,货币当局需兼顾调控目标和稳定需求,全面研判银行体系的复杂性,谨慎选配政策工具,精准操控旋钮力度,有序牵引银行信贷行为和信贷规模,提升货币政策调控的稳...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红忠 童小龙 张卫平
在货币政策转型和调控工具多元化的背景下,研究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面临的主要困境是货币政策立场识别和内生性问题。本文采用外部工具变量和事件研究法测算货币政策立场,然后研究货币政策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传导。考虑到转型时期内在的结构性特征显著,本文建立SV-TVP-SVAR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和脉冲响应分析。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在金融市场中主要通过影响利率和房地产行业景气度传导,股市和信用利差传导受阻;存贷款基准利率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准备金率,预期管理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有限;准备金率和预期管理受货币政策转型的影响较小,货币政策转型主要体现为存贷款基准利率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有所减弱,但仍发挥主导作用。总地来看,中国货币政策内含多重传导机制,"法定利率强,市场利率弱"格局有待进一步突破,货币政策转型之路任重道远。
关键词:
货币政策传导 多元调控 立场识别 转型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陈龙腾 何建勇
频频爆发的银行危机暴露了以资本监管为核心的巴塞尔协议的内在缺陷,学术界就资本监管的微观效应和宏观效应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从文献研究的角度,通过回顾和分析理论界关于资本监管、银行风险承担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三者之间复杂关系的研究,可以看出,在微观意义上,关于资本监管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影响的研究忽视了对资本监管框架效应的分析;在宏观意义上,资本监管的强化给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带来了新的渠道,即银行资本渠道和风险承担渠道。这两种新的传导机制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是研究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货币政策效应的核心命题。
关键词:
资本监管 银行资本渠道 风险承担渠道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冯俊新 李稻葵
全球金融危机以后,西方国家对于改革金融监管机构和改进货币政策决策机制的呼声不断加大。在本文中,我们对这些领域中最有影响力的一些西方主流经济学家的观点进行了总结,通过对他们观点的了解,将有助于我们认识危机以来西方主要经济体在金融监管和货币政策决策机制变化背后的经济学理论逻辑。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李成 李一帆 刘子扣 韩笑
从经济周期和货币政策目标的角度明确了新形势下中国新型货币政策工具的内涵和功能,基于总量管理和结构优化的视角阐释新型货币政策工具的理论逻辑,分析了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对传统货币政策传导的改进机制,并运用月度数据构建SVAR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分类检验具体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对利率、信贷、投资和经济产出的调控效应,研究发现,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在传统货币政策的基础上拓展货币政策调控的边际效应与有效性边界,具备"总量管理"和"结构优化"功能,兼具"数量型"和"价格型"的调控特征;新型货币政策工具能够引导市场利率下降,其中中期工具相较短期工具引导利率下降的效果更优;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在短期有效刺激信贷、投资和经济产出,但是欠缺长期影响能力。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任木荣 苏国强
货币政策手段是房地产宏观调控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利用货币政策工具对房地产价格进行调控就是将住房的实物供求调控转化为房地产开发与需求的资金供求调控。本文把货币政策工具分为价格型工具和数量工具,论文通过分析表明:利率政策、信贷政策以及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可以影响房地产的供给方与需求方的成本以及资金预算约束从而可以影响房价,但由于供给与需求对货币政策工具的弹性的差异导致房地产价格调控存在不确定性,房价的调控还需要辅以其他政策工具。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庄起善 柯荣富
以实证分析看英、德、日等国货币政策和监管职能联合与分离的差异庄起善,柯荣富我国金融监管的总目标是:建立一个具有独立性、权威性、比较超脱的金融监管组织体系,完善各种金融监管指标体系,创造一个与国际监管标准接轨,能够促使经济健康发展、有利于金融有序竞争的...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盛松成 吴培新
本文利用1998年1月到2006年6月的经济金融月度数据,主要运用VAR模型对中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传导渠道进行实证检验和理论分析,发现:(1)货币供应量M2是货币政策的重要指标,它对经济变量的解释(预测)能力远高于其他货币变量;(2)货币供应量M2对工业增加值和CPI作出系统性的反应,且M2新息是由央行决定的,表明货币供应量M2是货币政策中介目标;(3)我国基本不存在货币传导渠道,主要的传导渠道是银行贷款,信贷规模是事实上的中介目标,直接调控经济,并引导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因而,我国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实际上是两个——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M2,这种调控模式在1998年前后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徐亚平 王蕊
借助可变系数的结构VAR模型,考虑外生冲击的波动性,对1996—2016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我国经济逐步进入新常态,货币冲击对GDP的短期和中期影响显著降低;比较而言,货币冲击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要明显大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利率变动对我国经济发展会产生较明显的负向冲击,但总体波动幅度不大。我国货币政策传导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经济结构等方面的深刻变化。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振华 李琳曈
利率传导是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渠道。本文选取1996-2020年的数据建立VAR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研究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变化。实证结果表明:利率市场化使得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市场利率传导渠道有效性不断增强,宏观经济对市场利率的调节愈发敏感;2016-2020年,相比于M2,市场利率对产出和通货膨胀的解释能力更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应渐进地由“数量型”逐步转为“价格型”。最后,本文认为,要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存款利率自律机制,积极推动LPR形成和传导机制的相关改革,货币政策实施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从而促进金融市场高质量发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振华 李琳曈
利率传导是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渠道。本文选取1996-2020年的数据建立VAR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研究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变化。实证结果表明:利率市场化使得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市场利率传导渠道有效性不断增强,宏观经济对市场利率的调节愈发敏感;2016-2020年,相比于M2,市场利率对产出和通货膨胀的解释能力更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应渐进地由“数量型”逐步转为“价格型”。最后,本文认为,要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存款利率自律机制,积极推动LPR形成和传导机制的相关改革,货币政策实施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从而促进金融市场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