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58)
- 2023(11675)
- 2022(10396)
- 2021(9773)
- 2020(8347)
- 2019(19546)
- 2018(19409)
- 2017(37438)
- 2016(20340)
- 2015(22948)
- 2014(22763)
- 2013(22763)
- 2012(20698)
- 2011(18340)
- 2010(18194)
- 2009(16611)
- 2008(16455)
- 2007(14426)
- 2006(12617)
- 2005(10995)
- 学科
- 济(78675)
- 经济(78579)
- 管理(70456)
- 业(63555)
- 企(55709)
- 企业(55709)
- 方法(41802)
- 数学(36020)
- 数学方法(35708)
- 财(25229)
- 农(19115)
- 中国(18890)
- 业经(17911)
- 务(17760)
- 财务(17690)
- 财务管理(17645)
- 制(17129)
- 企业财务(16849)
- 学(15671)
- 地方(14795)
- 银(14745)
- 银行(14713)
- 理论(13928)
- 贸(13855)
- 贸易(13849)
- 行(13828)
- 易(13400)
- 和(13262)
- 融(13240)
- 金融(13239)
- 机构
- 大学(283757)
- 学院(280416)
- 管理(121186)
- 济(109420)
- 经济(106842)
- 理学(104063)
- 理学院(103001)
- 管理学(101513)
- 管理学院(100976)
- 研究(85206)
- 中国(67698)
- 京(60052)
- 财(54159)
- 科学(52190)
- 财经(43156)
- 所(41151)
- 中心(40663)
- 江(40595)
- 业大(40382)
- 农(39787)
- 经(39431)
- 北京(37886)
- 研究所(37313)
- 范(35063)
- 师范(34766)
- 州(33349)
- 财经大学(32536)
- 经济学(31972)
- 商学(31875)
- 商学院(31542)
- 基金
- 项目(193253)
- 科学(152537)
- 研究(142019)
- 基金(141710)
- 家(121972)
- 国家(120960)
- 科学基金(105750)
- 社会(89039)
- 社会科(84507)
- 社会科学(84484)
- 基金项目(76227)
- 省(74329)
- 自然(69950)
- 自然科(68334)
- 自然科学(68323)
- 自然科学基金(67132)
- 教育(65298)
- 划(62330)
- 资助(58916)
- 编号(58209)
- 成果(46537)
- 部(43145)
- 重点(41973)
- 创(40065)
- 发(38976)
- 课题(38827)
- 教育部(37577)
- 创新(37254)
- 科研(37183)
- 人文(37079)
- 期刊
- 济(116908)
- 经济(116908)
- 研究(81513)
- 中国(51358)
- 管理(46193)
- 财(43254)
- 学报(41686)
- 科学(38576)
- 农(34199)
- 大学(32172)
- 学学(30138)
- 教育(29051)
- 融(27389)
- 金融(27389)
- 技术(24203)
- 农业(23830)
- 财经(21123)
- 业经(18697)
- 经济研究(17835)
- 经(17797)
- 图书(15960)
- 理论(15284)
- 问题(14541)
- 实践(14137)
- 践(14137)
- 业(14002)
- 技术经济(13898)
- 现代(13096)
- 科技(12946)
- 财会(12871)
共检索到4073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良成 宋娟 曹强
将盈余管理细分为应计盈余管理、线上真实盈余管理和线下真实盈余管理,基于我国特有的配股管制变迁环境,考察监管者识别盈余管理的能力及其变化。研究发现,监管者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具有一定的识别能力,但是会受到管制环境变迁的影响,存在管制效应和演进效应。具体而言,在审核配股资格过程中,监管者能识别线下真实盈余管理,但是,在管制环境变迁后,由于线下真实盈余管理被纳入管制范围,监管者不再对其进行关注,而是关注应计盈余管理,并能识别。在线上真实盈余管理方面,由于其隐蔽性强,监管者并没有表现出显著的识别能力。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杨云霞
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是为了适应资本市场监管的需要,因此资本市场监管规则就成为改善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主要切入点,而会计准则的公共合约性、不完备性制约了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进行遏制的作用。文章应用上市公司债务重组数据,对会计准则和资本市场监管在遏制公司盈余管理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数据表明:资本市场监管规则直接影响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上市公司是否进行债务重组与会计准则没有关系。
关键词:
会计准则 资本市场监管规则 盈余管理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赵翠霞
本文应用上市公司债务重组的数据,对会计准则和资本商业监管在遏制公司盈余管理方面的影响进行研究。本文通过分析论证发现,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遏制,应该主要研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主要是为了适应资本商业监管的需要,就这个层面来说,改进资本商业监管规则就变得尤为重要。但是,会计准则的公共合约性、不完备性制约其不能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进行遏制。本文的观点也被我国上市公司债务重组的行为所证实,这些数据表明,资本商业监管规则直接影响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上市公司是否进行债务重组与会计准则没有关系。
关键词:
会计准则 资本商业监管规则 盈余管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邱玉莲 龚钰淇
本文选取2009年至2013年沪深两市进行股权再融资(包括配股与增发)以及被特别处理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模型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模型,对比研究两种不同的监管性质——再融资监管与退市监管下,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差异。研究表明,在市场监管下,我国上市公司同时实施了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相对于再融资监管,退市监管下的上市公司利润操控程度更高;两种监管性质下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隐性化程度都较高,但退市监管下的上市公司,其隐性化程度略低于再融资的上市公司。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蔡宁
2005年4月,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正式启动股权分置改革。2006年6月,股改第一家试点企业三一重工的法人股东象征性抛售了100股三一重工法人股,由此拉开我国证券市场"大小非"减持的序幕。但在外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鹿坪 冷军
笔者基于行为财务视角,研究了投资者情绪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并考察了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之间的权衡。结果表明,投资者情绪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具有显著影响,而且管理者会策略性地权衡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的使用。在投资者情绪高涨期,公司管理者利用应计盈余管理调增盈余,但随着投资者情绪高涨期的不断延长,管理者利用会计应计调增盈余的行为减弱,而利用真实盈余管理调增盈余的行为增强。在投资者情绪低迷期,初期,管理者不会利用盈余管理向上操纵盈余,但随着投资者情绪低迷期的不断延长,管理者同时运用应计盈余管理和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鹿坪 冷军
笔者基于行为财务视角,研究了投资者情绪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并考察了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之间的权衡。结果表明,投资者情绪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具有显著影响,而且管理者会策略性地权衡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的使用。在投资者情绪高涨期,公司管理者利用应计盈余管理调增盈余,但随着投资者情绪高涨期的不断延长,管理者利用会计应计调增盈余的行为减弱,而利用真实盈余管理调增盈余的行为增强。在投资者情绪低迷期,初期,管理者不会利用盈余管理向上操纵盈余,但随着投资者情绪低迷期的不断延长,管理者同时运用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调增盈余。笔者的研究结论为盈余管理的市场时机理论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汪昌云 李运鸿 王行健 田睿
有效的监管措施有助于提升信息披露质量,而监管政策的威慑效果一直是学界和业界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通过手动获取2016-2020年间证监会上市公司现场检查“双随机”抽查的相关数据,以企业预期抽查概率作为监管强度预期的度量,实证分析了“双随机”抽查制度对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威慑作用。研究发现:现场“双随机”抽查机制对上市公司应计盈余管理具有威慑作用,监管强度预期越高的企业,盈余管理行为越弱;企业所在地区市场化水平、法治化水平、企业产权性质以及公司治理水平能够强化这一威慑作用的影响;企业审计费用与监管强度预期呈负相关关系,而对被抽中进行现场检查的企业,审计师会要求更高的审计费用。上述研究结果为评估证监会上市公司现场检查“双随机”制度的效果及其影响提供一定的实证证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荣武 刘文秀
从行为经济学的视角对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过度自信的现实表现及与管理者盈余管理行为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在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中,相对短期过度自信而言,管理者更多地表现为长期过度自信;短期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倾向于正向盈余管理,而长期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则更倾向于负向盈余管理。
关键词:
过度自信 盈余管理 行为经济学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陈雪梅
本文采用规范性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回顾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和对相关基础理论进行分析后,提出了盈余管理与投资者保护存在负相关关系的研究假设,然后根据这些假设进行实证设计及检验,并分析实证结果,得出结论。在实证研究的过程中,本文从法律与监管指数、地区治理指数以及公司治理指数三个方面来度量投资者保护变量程度,以检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投资者保护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衡量中小投资者保护方面的三个变量,均与盈余管理存在负相关关系,即法律与监管环境、地区治理环境以及公司治理环境越好,投资者保护程度越高,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越少。文章最后提出了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中小投资者保护制度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上市公司 盈余管理 投资者保护 关系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罗进 李延喜
文章选取2007年~2010年中国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以盈余激进度与盈余平滑度两个指标反映上市公司的盈余透明度,考察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上市公司盈余透明度的影响。研究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于上市公司盈余透明度具有显著负面影响,具体而言,管理者越倾向于过度自信,上市公司的盈余激进度与盈余平滑度越高,因而盈余透明度越低。研究还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企业的盈余平滑动机要大于单纯高报盈余动机。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晖 左鑫
以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董事会监管下高管变更带来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高管变更当年存在调减盈余行为;董事会监管程度与高管变更的概率有相关关系;董事会监管能抑制高管变更时的盈余管理行为。因此,我国上市公司应注重董事会制度建设,强化董事会监管作用,以规范盈余管理行为,促进我国上市公司健康、有效的发展。
关键词:
董事会监管 高管变更 盈余管理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高雨 闫绪奇
基于中国证监会要求披露"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的制度背景,实证考察了上市公司分类转移盈余管理行为。研究发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的相关监管政策尽管强调了核心利润的重要性,但却引发了上市公司通过非经常性盈余进行分类转移的盈余管理行为,即将一些经常性费用类项目划分为非经常性损失,或将非经常性收益划分为经常性收益。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政策出台后盈利公司具有明显的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的动机与表现特征。
关键词:
分类转移 盈余管理 政策监管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苏灵 史伟
本文根据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政府监管的特征和博弈论的实质,构建两者混合策略博弈模型,得出了博弈双方如何通过博弈使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条件,并提出了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盈余管理 政府监管 博弈论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龚明华 刘鹏飞
本文对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监管监管者的理论基础及主要机制进行了文献梳理和初步研究。首先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委托代理问题等三个方面综述了监管监管者的理论基础,并分别分析监管监管者的六个主要机制,最后,提出区分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并且有机结合的整体机制设计。
关键词:
监管监管者 理论基础 主要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