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71)
2023(11094)
2022(8938)
2021(8171)
2020(6345)
2019(14119)
2018(13898)
2017(24988)
2016(13154)
2015(14495)
2014(14359)
2013(13749)
2012(13257)
2011(11840)
2010(12137)
2009(10702)
2008(10505)
2007(9753)
2006(8723)
2005(8209)
作者
(38676)
(32149)
(32131)
(30233)
(20587)
(15136)
(14540)
(12460)
(12143)
(11569)
(11061)
(10877)
(10353)
(10171)
(9925)
(9891)
(9627)
(9309)
(9260)
(9237)
(8153)
(7940)
(7933)
(7388)
(7305)
(7296)
(7176)
(7108)
(6474)
(6463)
学科
(60326)
经济(60285)
(39316)
管理(38491)
(29521)
企业(29521)
中国(21625)
地方(19262)
(18724)
方法(18569)
技术(17972)
业经(16008)
数学(15781)
数学方法(15529)
农业(13804)
(13645)
银行(13629)
(13277)
(13119)
金融(13117)
(12505)
(11963)
(11028)
地方经济(10709)
(10132)
(10066)
贸易(10055)
(9689)
环境(9625)
技术管理(9288)
机构
学院(186312)
大学(181632)
(76742)
经济(75000)
研究(68802)
管理(68549)
理学(57104)
理学院(56441)
管理学(55431)
管理学院(55067)
中国(54587)
科学(41750)
(40685)
(35136)
(35018)
中心(32270)
研究所(31418)
(31303)
(30302)
财经(26669)
北京(26470)
业大(25998)
(25875)
师范(25605)
(25554)
(24797)
(24217)
农业(23947)
技术(23575)
经济学(23032)
基金
项目(121584)
科学(95505)
研究(94309)
基金(83873)
(72903)
国家(72212)
科学基金(61282)
社会(58837)
社会科(55927)
社会科学(55921)
(49988)
基金项目(43322)
教育(41739)
(41248)
编号(39433)
自然(35914)
自然科(35099)
自然科学(35092)
自然科学基金(34380)
(33071)
资助(32938)
成果(32170)
课题(28021)
重点(27912)
(27375)
发展(26805)
(26334)
创新(25624)
(25622)
国家社会(24735)
期刊
(93511)
经济(93511)
研究(58481)
中国(47568)
(30500)
管理(27867)
学报(26938)
(26606)
科学(26257)
教育(26059)
(22277)
金融(22277)
农业(21460)
技术(21237)
大学(20962)
学学(19541)
业经(16746)
经济研究(14757)
财经(12858)
科技(12587)
问题(11583)
(11381)
技术经济(11364)
(11159)
(11104)
论坛(11104)
图书(10947)
(8902)
职业(8745)
理论(8609)
共检索到3043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蔺鹏  孟娜娜  马丽斌  
监管科技将金融科技的典型技术与监管合规要求进行有机融合,提升监管机构的监管效能以及金融机构、金融科技企业的合规效率。加快监管科技应用成为新形势下金融监管方式、机制创新的新思路、新路径。监管科技在数据逻辑上,强调以数据驱动来优化金融机构负债端、资产端业务的监管流程,通过监管流程的数字化,提升监管的有效性、针对性,运用数据技术构建安全、稳定、可信任的数字资产监管环境。然而,监管科技在应用实践中也面临着现实障碍: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企业IT系统更新升级滞后,难以满足监管科技的数据要求和合规要求;监管法律法规制度建设滞后,难以实现监管机构对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企业数据的有效对接和集中化管理。推进监管科技的应用,在金融机构层面,要加强监管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监管科技协同创新;在立法层面,要制定和完善与监管科技相关的数据安全、使用、流通和共享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在监管层面,要建立包括监管科技在内的金融科技应用的行业标准,加强监管部门协同联动,促进金融科技规范、有序发展。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蔺鹏  孟娜娜  马丽斌  
监管科技将金融科技的典型技术与监管合规要求进行有机融合,提升监管机构的监管效能以及金融机构、金融科技企业的合规效率。加快监管科技应用成为新形势下金融监管方式、机制创新的新思路、新路径。监管科技在数据逻辑上,强调以数据驱动来优化金融机构负债端、资产端业务的监管流程,通过监管流程的数字化,提升监管的有效性、针对性,运用数据技术构建安全、稳定、可信任的数字资产监管环境。然而,监管科技在应用实践中也面临着现实障碍: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企业IT系统更新升级滞后,难以满足监管科技的数据要求和合规要求;监管法律法规制度建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秦勇  韩世鹏  
金融科技不仅承继了传统金融风险,更是在法律层面对监管者提出了新的挑战。以审慎监管、功能监管、行为监管为核心的传统监管模式逐渐式微,无法适应科技跃迁背景下的金融市场现状。因此,有必要重视以数据为驱动的监管科技的作用。具体规范路径方面,首先,应强化穿透性监管理念;其次,完善相关监管法律的顶层设计;最后,构建以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云计算等为技术底层架构的监管科技体系。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郑志来  
2017年实行金融严监管、去杠杆导致了表外利率的急速上升,产生了对代表经济高质量发展微观主体的挤出效应,经济高质量发展区别于传统工业化、城市化以抵押品、政府信用、土地财政的发展模式,内在要求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之相适应。从金融严监管背景出发,梳理金融监管、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脉络,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更好地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是金融改革关键,理顺金融监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三者逻辑关系。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金融改革2.0版,体现在对金融领域全方面、深层次、系统性改革,而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结构转型2.0版,体现经济发展新内涵、新特征、新阶段、新任务,两者具有内在统一性,并从四个维度提出严监管背景下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曹杰存  陆建新  余涛  
论文从农村金融特点出发,提出农村金融监管要同时兼顾"防控风险"和"‘三农’发展",具有"目标二重性"。文章以此为逻辑起点,从三个角度进行了分析:第一,从历史看,2007年以前可称为存量改革阶段,2007年以后可称为存量改革与增量改革并重,并侧重增量改革阶段;第二,从现状看,当前农村金融监管在目标、体制、政策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第三,从未来看,农村金融监管要树立起"发展型监管"的理念。最后,文章提出了完善农村金融监管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徐京平  朱哲茹  
数据信息时代为大数据审计发展提供生存环境,但大数据审计发展面临“重实践、轻理论”困境,其进一步发展缺乏理论指导。本文从大数据审计的意涵演变、发展逻辑、要素解构与路径演进四个层面来构建大数据审计的分析框架,在审计信息化历史演变基础上明晰大数据审计的基本意涵;以整体性、实践性、协同性及耦合性定义大数据审计的不同逻辑形式的发展特征;对大数据审计的数据质量、平台基础、智能化程度、审计成本进行要素解构;并从大数据审计的内容、行动、创新、价值四个层面论证大数据审计发展的演进路径。文章以期完善大数据审计理论分析框架,从而为大数据审计的进一步发展作出有益探索。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马宗国  刘亚男  
国际视野下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发展面临五大逻辑转向:外部环境由市场机制拉动向市场与政府二元机制驱动转变,创新主体由校企联动向官产学研多元创新主体互动转变,产业定位由产业集群培育向创新生态系统构建转变,创新区域由郊区地带向“城—人—科—产”高度融合的创新城区转变,辐射范围由整合本地资源向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转变。对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成功实践范例的分析表明,政府主导引领、领军企业驱动、高精尖产业集群提升、高科技人才资源赋能、“软环境”“硬环境”培育、全球创新网络扩展是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的主要创新路径。鉴于此,我国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在国家战略层面应推进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发挥国家顶层设计的引领作用;区域协调层面应统筹发展战略与空间布局,支持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科技园区层面应立足资源禀赋与产业定位,打造世界一流的创新生态;对外开放层面应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促进国际合作与创新资源流动。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孟凡新   欧阳日辉  
平台经济是以数据驱动为核心模式的经济形态。数据要素与平台经济形成耦合性,在不同阶段呈现资源化、产品化、全域化的特征,推动平台成长、扩张和赋能。微观层面数据连接、数据匹配、数据联动提升平台企业价值交换效率、促进供工用工匹配、增进主体协作实现需求侧规模经济;宏观层面数据协同、数据复用和数据融合实现产业链优化、价值链提升、创新链拓展,推动平台生态价值共创促进供给侧高质量发展。平台数据要素供需不匹配、应用水平不足、要素流动不畅、权益保障不全等因素制约作用发挥,通过增强优质数据供给、促进数据复用融合、强化生态价值共创,充分释放平台经济的发展活力和数据要素增长潜力。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新宁  
科技创新的进步与金融产品的演化给金融监管部门带来诸多挑战,而如何将"创新"与"合规"进行有机统一,是监管部门必须重视的问题。监管科技通过现代、前沿的科学技术逐步减少监管成本、提升监管效率、降低监管风险,从而为监管部门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当前国际上相对成熟的金融科技监管方式主要有以美国为代表的严格式监管和以英国为代表的积极式监管两种。这两国监管科技发展在机制设计方面体现为建立咨询协调与研发机构,全方位把控行业发展动态,着力培育各种促进金融科技发展的计划与项目的开展,促使各机构各司其职和审慎履职,建立金融创新交流机制等方面。未来,我国不仅应谋划监管科技发展,打造长远发展规划,而且应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和健全技术准则标准,强化多层面的统筹协调,更应推动构建监管层与市场间有效沟通的机制以及建立高效的信息披露机制,以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刘江涛  罗航  王蕊  
金融科技潜在的技术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甚至是导致系统性风险的可能迫使监管者改变原有的事后总结性监管模式。然而,现有法律体系和技术手段难以与监管方式高度匹配,以规则治理和原则治理,以及审慎监管和行为监管为核心的传统监管体系在应对去中心化的交易现状时显得相对滞后和无效。因此,在传统监管维度外,将科技治理纳入监管方式,形成二维监管体系以应对金融科技内涵的风险和可能带来的挑战势在必行。以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为基础的科技治理方式将重塑现有的监管体系,数据驱动的监管核心将构筑智能化监管平台,突破传统模式的监管窘境,实现分布式平等监管,最终以创新式监管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卜振兴  
2018年8月,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信贷工作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通知》(银保监76号文),明确提出要"按照市场化原则满足融资平台公司的合理融资需求,对必要的在建项目要避免资金断供、工程烂尾"。这一系列规定,引发了市场的猜测和解读,并将之与年初财政部发布的23号文进行对比,认为当前监管对城投公司和城投债政策的态度已经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洪向华   冯文燕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以“六个坚持”为主要内容的全球发展倡议,科学全面地阐述了世界为什么要发展、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以及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全球发展倡议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聚焦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追求的主题;是对西方发展主义的超越和扬弃,彰显了致力于人类共同发展的大国韬略;着眼“发展”这一时代重大课题,是自身发展寓于全球发展的必然抉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要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等三大倡议。未来,还需在发展理念的深化、机制的对接、平台的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推动全球发展倡议从“大写意”向“工笔画”跨越与转变,为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世界经济政治新秩序的重塑、世界发展新格局的构建作出更大的贡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田晓伟  
经济新常态下教育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在强化政府责任和释放社会活力两方面创新机制体制。治理理论强调多元共治和政府重塑,这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思路不谋而合。以PPP模式为代表的教育产品供给新平台将对解决教育发展结构性问题产生推动作用,能够促进教育服务产品充足、有效与公平的供给。要在教育产品供给中大力发展PPP模式,首先需要加强项目储备,同时注重采取专业的合同管理以及进行系统的制度建设。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高凌云  程敏  
我国"十一五"规划提出要大力引进发达国家企业的服务外包,考虑到吸引政策应具有前瞻性,对服务离岸发展规律的研究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论题;文章依照服务业务离岸成本比较的逻辑前提,从离岸服务业务内部环节、服务业务整体两个角度,利用经验假设和杜克(Duke)大学的调查数据,认为内部业务环节沿"可视线",遵循从左下到右上的发展规律;具体整体业务发展依时间顺序,按照离岸企业"干中学"的过程发展。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黄友初  尚宇飞  
学科德育是学生在学科学习中通过自我感悟或在教师引导下领悟,逐步内化生成的具有学科特征的道德与品质,是学科教育中所能企及的德育部分,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设计,但又不刻意而为。学科道德教育的应然诉求可归结为积极求实的生活处事、刻苦不懈的人格品质和民族使命的理想情怀这三个层面。但是学科德育的有效践行还面临若干实然困境,主要包括学科道德教育的价值还未得到普遍认同和教师的学科育德素养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这两个方面。为此,可从优化学科课程评价以凸显学科道德教育的价值,完善教师教育机制以提升教师学科育德素养,以学科知识为载体来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相互融合等三个路径入手,更好地在学科教学中实现育人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