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051)
- 2023(18464)
- 2022(15144)
- 2021(14103)
- 2020(12176)
- 2019(27289)
- 2018(27038)
- 2017(50987)
- 2016(27304)
- 2015(30381)
- 2014(30073)
- 2013(29757)
- 2012(26643)
- 2011(23357)
- 2010(23375)
- 2009(21798)
- 2008(21664)
- 2007(19335)
- 2006(16983)
- 2005(15440)
- 学科
- 济(112216)
- 经济(112086)
- 业(106314)
- 管理(100419)
- 企(95009)
- 企业(95009)
- 方法(54864)
- 数学(45255)
- 数学方法(44793)
- 财(38538)
- 农(33945)
- 业经(33806)
- 中国(29928)
- 务(27475)
- 财务(27397)
- 财务管理(27343)
- 制(26493)
- 企业财务(26005)
- 农业(24262)
- 技术(21829)
- 银(20235)
- 银行(20194)
- 贸(19768)
- 贸易(19754)
- 划(19604)
- 理论(19479)
- 易(19202)
- 行(19100)
- 体(19083)
- 和(18994)
- 机构
- 学院(381852)
- 大学(379436)
- 管理(158913)
- 济(157017)
- 经济(153898)
- 理学(135708)
- 理学院(134402)
- 管理学(132326)
- 管理学院(131606)
- 研究(117469)
- 中国(98179)
- 京(79349)
- 财(77706)
- 科学(71522)
- 农(65882)
- 财经(60666)
- 江(59306)
- 所(57848)
- 业大(57735)
- 中心(57709)
- 经(55386)
- 研究所(51890)
- 农业(51681)
- 北京(49071)
- 经济学(47308)
- 州(46543)
- 财经大学(45137)
- 范(43486)
- 商学(43340)
- 商学院(42957)
- 基金
- 项目(256688)
- 科学(204107)
- 基金(189373)
- 研究(183721)
- 家(165618)
- 国家(164202)
- 科学基金(143541)
- 社会(118879)
- 社会科(112999)
- 社会科学(112970)
- 基金项目(100633)
- 省(100587)
- 自然(95040)
- 自然科(92864)
- 自然科学(92837)
- 自然科学基金(91264)
- 教育(84721)
- 划(83850)
- 资助(76844)
- 编号(71986)
- 重点(57211)
- 部(56570)
- 创(56222)
- 成果(55984)
- 发(53548)
- 创新(52018)
- 国家社会(49908)
- 业(49894)
- 科研(49630)
- 课题(49112)
- 期刊
- 济(171812)
- 经济(171812)
- 研究(106668)
- 中国(78598)
- 管理(66582)
- 财(66437)
- 农(58936)
- 学报(58535)
- 科学(54996)
- 大学(45599)
- 学学(43195)
- 融(39980)
- 金融(39980)
- 农业(39645)
- 技术(37179)
- 教育(33086)
- 财经(30637)
- 业经(29486)
- 经济研究(26624)
- 经(26286)
- 业(25366)
- 问题(22299)
- 技术经济(20818)
- 财会(19968)
- 会计(18994)
- 科技(18914)
- 版(18650)
- 统计(18246)
- 商业(18128)
- 现代(18010)
共检索到5767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孙亮 刘春
运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升监管效率和效力的监管科技化建设是对资本市场传统监管模式的突破性重构,是证监会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点任务。本文以证监会建立券商工作底稿科技管理系统为准自然实验,以2016~2019年沪深A股公司作为购买方开展的重大资产重组交易为对象,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中国资本市场监管科技化建设的初步效果。研究发现:(1)证监会建立券商工作底稿科技管理系统之后,试点券商担任独立财务顾问的企业并购交易绩效显著提升,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2)这种提升作用主要通过提升事中监管能力、增强事后监管威慑和提高券商尽职程度等机制来实现。(3)监管科技化建设还有助于缓解选择性执法和部分地区法律环境薄弱等问题,并与券商自身数字化建设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本文拓展和丰富了资本市场监管创新的相关研究,为资本市场监管科技化建设的进一步实施和完善提供了参考。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吴斌 冀郭冉 楼雯倩 高永峰
本文基于券商IPO收费视角,利用2016―2019年资本市场数据,实证研究严监管对券商的影响以及可能产生的政策效应。研究发现:第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规定》(2018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规》)的实施普遍提高了券商的IPO收费;第二,相较于低声誉券商,高声誉券商表现得更显著;第三,相比于业务数量低增长的券商,《新规》对高增长券商的IPO收费提高作用更显著。究其原因,《新规》的"威慑效应"和"责任增加效应"强化了券商IPO收费定价对券商声誉溢价的敏感性,对券商高质量执业和抑制IPO业务的机会主义行为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
严监管 IPO收费 券商声誉 威慑效应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马永强 陈伟忠 张正懿
本文以证监会随机抽查制度作为准自然实验,深入考察了监管执法公平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研究发现,证监会随机抽查制度显著提升了上市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即监管执法公平能够有效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该结论经过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进一步检验随机抽查制度的公平性效果,发现相较于外部监管效果,随机抽查制度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源于监管执法“随机性”和“公开性”的提升。机制检验发现,监管执法公平通过改善会计信息质量、发挥违规惩戒效应来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楼雯倩 吴斌 张雪莹
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6—2019年样本数据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期中国大陆在中国香港上市的由内资事务所及国际四大审计的三组公司(H股、红筹股和民营股)作为对照组,采用DID方法实证检验了严监管与审计质量改善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严监管的《新规》导致会计师事务所面临更高的惩戒与诉讼风险压力,能够对会计师事务所强化法律责任与声誉管理起到积极作用,从而能够普遍改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进一步地,相较于小规模事务所,《新规》促进大规模事务所审计质量改善的效果更显著。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刘金洋
随机抽查制度是证监会行政监管举措的重要创新。本文基于证监会对上市公司进行随机抽查的准自然实验,检验证监会行政监管对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随机抽查能够显著提高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2)会计信息质量和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是随机抽查提高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重要渠道;(3)随机抽查对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提升效果在内部控制水平低和地区法治环境差的组别中更强;(4)二次抽查能够显著增强随机抽查与企业投资效率的正相关关系。本文的研究结论佐证了证监会行政监管的创新举措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意义。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周雷 刘婧 胡若兰 胡汉辉
本文将我国于2020年落地的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作为研究区块链纾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准自然实验,通过收集北京、上海、杭州、苏州四个试点地区2334家小微企业的面板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方法,评估区块链赋能小微企业融资的实际效果,结果表明:第一,区块链在提高小微企业融资满足率、降低融资成本、提升融资效率方面具有显著的赋能效应。区块链试点使得企业的融资满足率平均增加了17.02个百分点,融资成本平均下降了1.77百分点,融资等待时间平均减少了1.1天。第二,区块链的赋能效果在不同试点城市和项目中存在异质性,苏州和上海试点的赋能效果强于北京和杭州,在提高融资满足率方面的赋能效果强于降低融资成本和提高融资效率。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应稳步推进和扩大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加大区块链前沿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力度,打造“区块链+”数字征信新体系,推动区块链、产业链与供应链深度融合,实现区块链赋能小微企业融资守正创新。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郑忱阳 刘超 江萍 刘园
本文根据证监会2014年《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首次将非关联交易的并购对赌事件划分为强制和自愿对赌两个参照组,利用2011—2016年上市公司并购的微观财务数据,采用PSM-DID模型研究对赌协议对收购方并购绩效的影响及"对赌新规"的政策效果。研究发现,并购中引入对赌协议可以显著提高双方的协同效应和并购溢价,但降低了收购方的股东利益。相比强制对赌,自愿对赌平滑了对赌协议对收购方短期绩效的正向作用,自愿不对赌改善了收购方的股东利益。进一步研究发现,"对赌新规"能够提高对赌成功时收购方的长期绩效。本文结果表明,对赌协议的市场化改革有效避免了企业为追求短期收益盲目对赌,更加强调企业的自主选择权。
关键词:
自愿对赌 强制对赌 对赌新规 并购绩效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朱凯 潘舒芯 胡梦梦
企业通常会通过权衡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边际收益和成本来确定盈余管理的方式和水平。金税三期系统以智能化为特征,有效实现了税收信息整合,能够充分发挥强化税收监管的作用,提高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税收成本,但不影响应计盈余管理成本,从而改变企业盈余管理的选择。文章以各地区实施金税三期作为外生事件构造双重差分检验,研究了智能化税收监管对企业盈余管理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税三期强化了对纳税不遵从企业的监管,增加了企业实施真实盈余管理的税收成本,使得纳税不遵从企业倾向于增加应计盈余管理,而且随着税率的上升,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替代关系增强。文章的研究为理解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和制定税收监管政策提供了启示。
关键词:
金税三期 纳税遵从 盈余管理 税收成本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马慧
诸多并购质量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并购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而通过特定信息渠道降低并购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将有助于改善并购质量。虽然现有研究注意到董事联结是并购活动中的一种信息传递机制,但其作用相对有限。鉴于此,文章利用我国券商上市形成的准自然实验情境,关注共同分析师在并购双方之间的信息传递如何影响并购质量。研究发现:(1)在券商上市之后,相比不受券商上市影响的公司,那些由上市券商提供分析师服务的公司获得的短期并购绩效显著更高。(2)共同分析师在并购活动中的信息中介效应依赖于交易双方其他替代性信息传递渠道,当不存在共同董事或共同审计师来降低并购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时,共同分析师对并购绩效的改善作用更加明显。(3)共同分析师提升并购绩效的价值驱动来自并购项目的盈利性而非较低的并购溢价。文章提供了共同分析师与并购绩效之间因果关系的经验证据,这对于理解信息中介如何影响公司财务决策及并购质量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
共同分析师 信息中介 并购绩效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斯思
要获得高质量的会计信息,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和有效的执行支撑环境缺一不可。以新会计准则及相关监管措施的发布为切入点,发现中国资本市场对新会计准则颁布事件给予了负面的反应,但对证监会的会计准则执行监管措施给予显著为正的股价反应。证据表明,在尚不完善的制度环境下,加强监管力度有利于高质量会计准则作用的更好发挥。
关键词:
新会计准则 监管环境 市场反应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净
基于我国2003—2016年28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和民营上市公司匹配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方法(DID)评估了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城市建设对民营企业创新水平的影响,并运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进一步进行了验证。实证结论表明,科技金融试点城市建设显著地提高了民营企业创新水平,科技金融试点对民营企业创新的提升作用随政策推进呈现递增趋势,但是存在两年滞后期。进一步异质性检验表明,科技金融试点城市政策对于东部和中部地区产生了更为显著的影响。城市行政等级越高,科技金融提升民营企业创新的作用越强。同时,人口规模越大的城市,科技金融对于民营企业创新水平的影响效果越显著。
关键词:
科技金融 民营企业 PSM-DID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朱帮助 朱垠
风险承担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文章基于大规模企业并购数据,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的准自然实验模型,实证检验了并购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并购显著降低了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中介效应表明,并购可以通过降低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削弱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异质性结果表明,并购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抑制效应在低市场地位、小规模以及资本密集型企业中更突出;行业外并购和跨国并购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抑制作用更显著。文章不仅丰富和完善了并购影响企业产出的理论研究,而且从社会责任视角为企业如何调控和规范企业并购行为,精准把控和应对风险提供新思路,对企业提升风险承担水平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
并购 企业社会责任 风险承担 准自然实验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蕾 陈靖 何婧
中央金融强监管政策效果受到高度关注,但补齐地方金融监管短板的重要性却鲜有提及。文章基于2018年省级地方金融办集中升格为地方金融监管局这一准自然实验,研究了地方金融监管改革能否促使实体企业“脱虚向实”而回归本源。研究发现,地方金融“办升局”所引起的金融监管强化会显著促进实体企业“脱虚”去金融化,且主要挤出了其出于逐利性动机而参与的金融活动,这是通过阻隔影子银行逐利渠道和民间金融投资渠道实现的。进一步地,地方金融监管改革能够显著推动实体企业“脱虚”后“向实”,促进主业投资,提升主业业绩。此外,地方金融监管改革抑制实体企业金融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制度环境较差、财政分权程度较高、城投债发行规模较大和银行业竞争度较低的地区。文章初步厘清了地方金融监管改革效应传导至金融化实体企业的机理路径及经济结果,为金融如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沈洪涛 周艳坤
中央对地方执行环境政策监督是中国环境治理至关重要的环节。环保部2014年下半年推出的环保约谈,为环境执法监督研究提供了难得的准自然实验场景。本文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倍差法,从企业环境绩效视角考察环境执法监督的微观效果。研究发现,环保约谈显著改善了被约谈地区企业的环境绩效,但环境绩效改善仅显著存在于国有企业,环境执法监督的压力并未在非国有企业得到显著体现。本文进一步验证了企业面对环境执法监督压力时的行为反应,发现环保约谈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被约谈地区企业的减产行为,但未能增加企业的环保投资。本文的研究结果揭示了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洪金明 袁一辰 江红
本文以2015—2021年我国沪深A股非金融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广义双重差分模型实证考察了资管新规实施对商业信用供给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资管新规实施后,前期金融化水平越高的企业商业信用供给增加越多,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实证结果依然稳健。机制分析发现,资管新规的实施通过抑制企业金融化、降低经营风险和缓解融资约束提高企业商业信用供给。异质性分析表明,较高的市场地位削弱了资管新规实施对商业信用供给的影响,而较多的银行信用、较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较高的影子银行发展水平却能增强资管新规实施对商业信用供给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资管新规实施主要促进了一年以内和对下游客户的商业信用供给;资管新规的实施通过促进商业信用供给助力企业实现主业发展。本文的研究表明实施资管新规能够推动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推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对金融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新中概股危机:审计底稿、证券监管与国家主权
证监会国际组织关于证券公司监管资本框架的新发展
证券市场审计失败与审计监管——基于证监会2001-2016年处罚公告的分析
审计失败与证券审计市场监管——基于中国证监会处罚公告的思考
证监会:加强监管不影响证券中介服务行业做大做强
监管强度预期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基于证监会随机抽查威慑作用的研究
“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来自准自然实验的证据
卖空压力与公司并购——来自卖空管制放松的准自然实验证据
融资杠杆监管与小额贷款公司“覆盖率-可持续性”权衡——基于分层监管的准自然实验
创业板成功重在监管——香港证监会主席沈联涛在“中国证券市场十年论坛”上的演讲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