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28)
- 2023(6919)
- 2022(5851)
- 2021(5439)
- 2020(4585)
- 2019(10242)
- 2018(10053)
- 2017(19569)
- 2016(10708)
- 2015(11566)
- 2014(11637)
- 2013(11355)
- 2012(10711)
- 2011(9288)
- 2010(10286)
- 2009(9218)
- 2008(8972)
- 2007(7927)
- 2006(7131)
- 2005(6558)
- 学科
- 济(34803)
- 经济(34758)
- 管理(32402)
- 业(31560)
- 企(26073)
- 企业(26073)
- 方法(14676)
- 财(14586)
- 数学(12257)
- 审计(12210)
- 数学方法(12044)
- 制(11992)
- 中国(11408)
- 农(10898)
- 银(10046)
- 银行(10037)
- 行(9657)
- 务(9258)
- 财务(9232)
- 融(9175)
- 金融(9175)
- 财务管理(9163)
- 策(9129)
- 企业财务(8829)
- 学(8018)
- 业经(7890)
- 贸(7623)
- 贸易(7612)
- 易(7455)
- 体(7380)
- 机构
- 学院(143357)
- 大学(141487)
- 济(57933)
- 经济(56493)
- 管理(54208)
- 研究(49448)
- 理学(45909)
- 理学院(45396)
- 管理学(44696)
- 管理学院(44392)
- 中国(41086)
- 财(33530)
- 京(30370)
- 科学(28901)
- 所(25708)
- 财经(25350)
- 江(23721)
- 中心(23583)
- 农(23544)
- 经(23113)
- 研究所(22377)
- 业大(19335)
- 财经大学(18939)
- 北京(18563)
- 州(18457)
- 农业(18361)
- 院(18275)
- 范(17500)
- 省(17409)
- 师范(17322)
- 基金
- 项目(91415)
- 科学(72393)
- 研究(67266)
- 基金(66932)
- 家(58651)
- 国家(58132)
- 科学基金(49722)
- 社会(42300)
- 社会科(40201)
- 社会科学(40189)
- 省(35130)
- 基金项目(34337)
- 自然(32823)
- 自然科(32038)
- 自然科学(32029)
- 自然科学基金(31482)
- 教育(31201)
- 划(30070)
- 资助(28370)
- 编号(26968)
- 成果(23408)
- 部(21037)
- 重点(20850)
- 性(20281)
- 课题(19680)
- 发(18983)
- 创(18759)
- 教育部(18023)
- 科研(17851)
- 创新(17584)
共检索到2298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黄崑 张立民
本文以我国2001~2002年出台的相关审计监管政策为例,讨论审计监管对审计师变更和后任审计师谨慎性的影响。由于证监会2001年发布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4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及其涉及事项的处理》(以下简称14号文)增强了非标审计意见之于上市公司的不利后果,因此可能推动了机会主义审计师变更的增加。我们发现,在14号文出台后,前期非标审计意见同审计师变更的正相关关系变得更为紧密,且大所向小所的审计师变更频率显著上升。但是,没有证据表明,相比于未变更公司而言,变更公司的后续审计意见改善程度更高。并且,在2000~2002年,后任审计师针对变更公司的谨慎性有逐渐增强的趋势,这...
关键词:
监管政策 审计师变更 审计意见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何芹
审计师变更一直是我国审计市场监管的重点,后任审计师谨慎承接客户是风险防范的首要环节。那么,相对非四大来说,四大承接业务是否更加谨慎呢?本文基于四大与非四大比较的研究视角,考察风险因素对审计师承接业务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与非四大相比,四大在承接业务时更加关注风险应对,体现在控制审计复杂程度以及其他风险应对措施两个方面,但是没有发现四大客户公司治理风险、财务风险等影响重大错报风险的因素与非四大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李雅楠
通常情况下,国内上市公司中小股东对企业议案作出弃权或反对的异议时,基本上不会影响企业议案的商议结果。但是,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讲,中小股东异议暗示着企业中小股东与大股东之间的矛盾冲突,因此可能会影响到其他的市场主体。本文通过分析1998-2013年间国内1006家上市公司招标换聘审计师的中小股东投票结果,实证分析发现,对于招标换聘审计师之前收到非标准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中小股东异议在审计师招标换聘议案表决时显著提升了招标换聘后持续接到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几率,也就是说,后任审计师在中小股东对招标换聘审计师议案提出异议后会给出更为审慎的审计意见。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陆正飞 童盼
审计意见与审计师变更间的关系一直是中外会计界的研究热点。本文以 1 4号规则为例 ,利用沪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了经验研究 ,分析了审计意见的影响效力变化时 ,上市公司意见购买动机及其实现情况的变化 ,并进一步解释了审计意见与审计师变更的关系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立民 黄旸杨
审计师非自愿性变更没有明显提高后任审计师发现问题的能力。同时,非自愿性变更后,上市公司有选择小规模事务所的偏好,降低了市场集中度。非自愿性变更对审计质量没有起到预期的监管作用。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李爽 吴溪
本文研究了监管信号对审计定价的潜在影响。通过比较自愿性与监管诱致性审计师变更样本的审计定价 ,发现在控制了一般意义上的审计风险评价 (以事后审计报告类型为替代 )差异后 ,监管诱致性变更的审计定价显著高于自愿性变更样本的审计定价。我们将此发现解释为 ,监管诱致性变更所传递出的监管信号提高了后任审计师对审计客户的风险评价水平 (更可能是心理上的 ) ,并进一步传导为审计定价的提高。
关键词:
监管信号 风险评价 审计定价 审计师变更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陈武朝 张泓
盈余管理与审计师变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本文检验了审计师变更公司在新任审计师的第一年、前任审计师最后一年、倒数第二年的可操控性应计利润及其在不同年份之间的变化。检验结果表明 ,虽然前任审计师在其最后一年聘期内采取了比其他审计师更为稳健的会计处理方法 ,以致被公司变更 ;但新任审计师在第一年并未完全配合公司。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 ,公司变更审计师并未达到预期的目的 ;前任审计师、后任审计师的独立性均很强。这可能要归功于事务所脱钩改制 ,以及有关部门有效的监管措施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谢盛纹 刘杨晖
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是制定会计准则的主要目标之一。采用2005—2014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审计师变更对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影响,以及前任审计师任期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经验证据表明:整体而言,发生审计师变更的公司其会计信息可比性要弱于未变更审计师的公司;考虑审计师与客户之间的密切程度后发现,前任审计师任期越长,审计师变更与会计信息可比性的负向关系越为明显;进一步地,不同变更方向对可比性的影响存在差异,升级变更对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削弱程度不明显;同时,公司在审计师变更后呈现出"可比性回转效应",即随着继任审计师任期的增加,可比性有逐渐恢复的迹象且其与未变更审计师的公司的差异亦逐渐缩小。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吴联生 谭力
审计师变更问题是国际会计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将审计师变更区分为变更决策行为与变更决策结果两方面,首先运用修正的Lennox(2000)审计意见估计模型来研究上市公司通过变更审计师改善其审计意见的决策行为;然后再次运用审计意见估计模型来检验审计师变更是否能够改善审计意见。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不仅将审计意见估计模型用于中国审计市场,并且同时用于上市公司变更审计师决策的动机与结果的研究。研究结论表明,中国2002年上市公司做出变更审计师决策的依据,不仅仅在于上一时期被出具“不清洁”审计意见,也在于预计的审计师变更给审计意见所带来的改善作用。但是,审计师变更并不能显著改善审计意见。
关键词:
审计师变更 审计意见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彭雯 张立民 钟凯 黎来芳
近年来中国证券交易所的监管问询的力度不断加大,对上市公司进行全面"体检",向信息披露存在疑点的公司发放问询函,要求审计师等中介机构核查并发表明确意见,以期从源头发现萌芽中的市场风险,建立维护资本市场健康运行的第一道防线。基于审计师决策行为视角,研究证券交易所监管问询发挥作用的途径,选取2015年至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7 592个公司-年观察值为研究样本,运用Stata统计软件,采用OLS多元回归、倾向得分匹配、工具变量等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合问询函分类、首次问询、溢出效应、中介效应、非标准审计意见、审计师变更方向等维度的分析,提供相应的稳健性检验证据。研究结果表明,交易所监管问询增加审计师发表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师变更行为发生的概率增大,并且监管问询促使被问询公司的审计师从大事务所变更为小事务所,审计师-客户关系重构由审计师辞聘行为主导,加大了上市公司受到的外部压力,促使公司提高信息披露质量,说明证券交易所监管问询机制通过审计师渠道发挥积极作用。深入研究发现,收到问询函次数越多的公司,其审计师决策行为受到监管问询的影响越大;监管问询促使审计师增加审计投入,同一家事务所审计的被问询公司与未被问询公司之间存在溢出效应,进一步验证了审计是监管问询发挥积极效应的重要途径。揭示了审计是证券交易所监管问询发挥积极作用的重要渠道,支持了证券交易所监管问询机制的积极经济后果,对于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对于加强审计师独立性、完善审计师变更原因信息披露等制度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李爽 吴溪
本文从2002年度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针对审计师变更问题做出的一系列监管措施谈起,分析了监管部门在审计师变更监管过程中的作用,并提出了相关监管工作对学术界进行审计师变更研究的潜在影响和未来研究机会。
关键词:
审计师变更 监管思想 政策效应 学术含义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常京萍 侯晓红
通过建立审计成本模型,分析重大资产重组引发的审计师变更行为。以2007—2012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重大资产重组、审计师行业专长和产权性质的共同作用对审计师变更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发生重大资产重组的上市公司,审计师变更的可能性更高;审计师行业专长能够抑制重大资产重组上市公司的审计师变更行为;审计师行业专长的抑制作用在国有产权性质的上市公司中更为显著。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于雳 马施
审计意见购买是指公司管理当局在收到或可能收到对自己不利的审计意见时,通过变更注册会计师、寻求其他注册会计师支持自己的会计处理,来满足自身财务报告需要。本文以2008年度变更审计师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同时选取同行业、同规模的上市公司作为配对公司,通过X2检验和Logistic模型分析2008年度审计师变更与前期审计意见的关系,以及上市公司变更审计师后是否实现了审计意见的购买。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王鑫 冯均科 白钰 钟越华 冯春雨
本文以2005-2021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探讨高管变更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发生高管变更的上市公司,其审计费用更高,由忙碌程度高的审计师进行审计会进一步加强这一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发生高管变更会导致战略调整程度和审计投入的增加而使得审计费用增加;异质性检验表明,在公司规模较大的样本中,高管变更对审计费用的影响更为显著。研究结果为上市公司、审计师和相关部门关于公司高管变更审计与监管提供了决策参考。
关键词:
高管变更 审计师忙碌程度 审计费用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雷光勇 李淑君
构建允许股东直接参与审计师聘用决策的机构——股东理事会,让其独立于董事会,拥有审计师聘用方面的决策权,并由其他机构来支付其运行费用,可使审计师的聘任真正独立于管理当局,提高审计独立性。
关键词:
审计独立性 股东理事会 聘任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