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66)
2023(12988)
2022(10801)
2021(10224)
2020(8489)
2019(19667)
2018(19151)
2017(36463)
2016(19582)
2015(21716)
2014(21118)
2013(20718)
2012(19376)
2011(17590)
2010(17752)
2009(16512)
2008(16432)
2007(14322)
2006(13142)
2005(12090)
作者
(54938)
(45716)
(45550)
(43482)
(29419)
(21970)
(20713)
(17730)
(17573)
(16323)
(15821)
(15139)
(14818)
(14686)
(14663)
(14109)
(13764)
(13311)
(13266)
(13082)
(11412)
(11241)
(11221)
(10427)
(10427)
(10418)
(10158)
(9896)
(9165)
(9044)
学科
(76080)
经济(75978)
管理(54341)
(52617)
(42590)
企业(42590)
方法(31456)
数学(27885)
数学方法(27644)
中国(25835)
(25671)
(24443)
银行(24297)
(22980)
(22233)
(21427)
(20331)
贸易(20317)
(19981)
(18711)
金融(18711)
业经(17109)
(14768)
(14364)
(13923)
制度(13917)
农业(13876)
(12911)
地方(12854)
体制(12577)
机构
大学(270878)
学院(268518)
(124479)
经济(122283)
管理(102317)
研究(101698)
理学(86785)
中国(86205)
理学院(85835)
管理学(84811)
管理学院(84281)
(60235)
(58247)
科学(56577)
(51209)
(47578)
研究所(46273)
财经(46260)
中心(45955)
(42485)
(40112)
经济学(39366)
北京(37738)
业大(37416)
农业(37379)
(36305)
经济学院(35500)
财经大学(34665)
(33158)
师范(32775)
基金
项目(173494)
科学(137366)
基金(129225)
研究(126148)
(114265)
国家(113337)
科学基金(95964)
社会(83560)
社会科(79517)
社会科学(79502)
基金项目(66779)
(62874)
自然(60729)
自然科(59373)
自然科学(59355)
自然科学基金(58398)
教育(57520)
(55189)
资助(53396)
编号(48266)
(40640)
成果(40167)
重点(39574)
(37873)
(36289)
国家社会(36160)
教育部(35158)
课题(34442)
中国(34177)
创新(34037)
期刊
(135920)
经济(135920)
研究(91418)
中国(58182)
(44934)
(43976)
金融(43976)
(42543)
学报(41181)
管理(39227)
科学(39157)
大学(31638)
学学(29864)
农业(27350)
教育(27289)
经济研究(24014)
财经(23728)
(20441)
国际(19989)
业经(19904)
技术(19807)
(19590)
问题(18032)
(15861)
世界(15794)
理论(12789)
技术经济(12574)
现代(11869)
(11445)
(11407)
共检索到4309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李佩珈  
从逆周期、宏观审慎角度加强监管是危机后的共识。监管改革使全球银行业将面临资本充足率下降、融资需求巨大,融资成本被推高的难题。从中长期来看,银行还将面临贷款增长疲软的境况,中间业务将是未来盈利关键,业务模式将回归简单化和本土化等。然而,巴塞尔Ⅲ没有触及金融危机发生的根本制度性原因,即以美元货币为主导的货币体制引发的经济失衡,没有解决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之间的监管协调问题,对于跨境金融监管合作和混业监管问题也还没有提出有效的措施。为应对改革对银行业产生的长期结构性影响,中国政府可考虑创新融资方式,建立资本保险机制、允许资产证券化等举措,为中国银行业资本募集创造良好的条件,中国银行业则须从成本缩减、业...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兆星  
伴随金融危机而来的是新一轮金融监管力度的加大,中国银行业监管当局深入参与了巴塞尔委员会主导的本轮银行监管制度改革。本文认为,国际银行监管改革主要呈现出四方面趋势:微观监管与宏观审慎统筹兼顾、资本监管和流动性监管同等重要、银行监管的"质"与"量"同步提升、银行内部约束与外部监管有机结合。中国银行业监管当局和银行业应密切关注国际银行监管改革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调整监管政策和经营模式,增强银行体系的稳健性和国际竞争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峰  
次贷危机发生前,许多西方国家以美国为风向标,纷纷放松金融监管。在"最少的监管是最好的监管"的自由市场经济思想指导下,国际金融市场创新日益加快,金融产品日益复杂。但由于对复杂金融产品和金融机构的监管远远落后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徐静  姚奕  
2010年11月召开的G20峰会审议通过了Basel III改革议案,新方案提出了一系列更高的监管新标准,有助于提升银行系统稳健性,同时也给银行带来较大的资本压力,进而影响银行的业绩。本文在综述巴塞尔III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分析国内银行业实施巴塞尔III的优势和劣势,建议银行持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深化新资本协议应用范围,结合风险成本和资本成本,有效评估各类业务综合成本收益率,合理开展资产配置和差异化业务策略的制定与实施,提高银行开展业务的主动性和议价能力。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敏聪  
“银监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银行业监管演进的新阶段,它将促进央行的独立决策和银行业监管的进一步专业化、加强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加快商业银行的民营化进程并加强监管。但目前我国银行业监管仍存在一些问题,为充分发挥银监会的作用,继续完善监管体制,应大力完善金融法规、建立监管协调机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并解决原监管体制的遗留问题。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贺敬芝  
金融危机后,美国政府一方面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另一方面针对原有监管体制中的漏洞推行了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改变了过去长期实行的"双层多头"金融监管体制,出台了《多德-弗兰克法案》,提高了监管标准,以增强金融机构的抗风险能力。美国银行业也因此持续推进了经营结构的优化调整,逐步适应了危机后的监管环境,近期整体上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凯风  
作为金融监管体系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银行业监管体制的改革有着提高监管工作效率、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快与国际体制接轨等较实际的作用。本文将先对2003年银行业监管改革的一些较根本的动因进行回顾,然后依据这些动因,对此次银行业监管改革的成效与不足进行适当的分析。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唐双宁  
本文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银行业在三方面改革中的长足进步,简要介绍了中国银行业的监管专业化水平的提高过程,以及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程度的开放状况,对我国银行业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志毅  
吸取全球金融危机的教训和经验,中国已正式将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写入"十二五规划"。本文对金融危机后巴塞尔委员会主导推出的国际银行监管改革的背景、主要创新和突破进行介绍,结合我国银行业的发展状况和特点,分析巴塞尔委员会提高资本和流动性监管标准的意见对国际银行业监管思想的影响及对我国银行监管的挑战,最后提出我国银行业在后危机时代应对国际银行业监管变化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黄林  李长银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许多行业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其已逐渐成为众多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对于金融服务业,人工智能具有极强的渗透能力。目前,智能化技术已开始应用于金融业的智能化风控、智能化精准营销、智能机器人客服、智能投顾等多个方面,并对银行业提高效率、节约成本、业务创新和增强用户体验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当前,我国银行业在智能化技术应用中存在应用层次较低、数据基础不牢、安全风险较大、标准化程度有待提高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智能化趋势下,银行业应进一步提高对智能化技术的认识,强化相关数据的积累、挖掘和使用,同时积极引入智能化技术和设备,对传统网点、业务、流程等进行升级再造,以更好推动智能化转型。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黄林  李长银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许多行业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其已逐渐成为众多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对于金融服务业,人工智能具有极强的渗透能力。目前,智能化技术已开始应用于金融业的智能化风控、智能化精准营销、智能机器人客服、智能投顾等多个方面,并对银行业提高效率、节约成本、业务创新和增强用户体验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当前,我国银行业在智能化技术应用中存在应用层次较低、数据基础不牢、安全风险较大、标准化程度有待提高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智能化趋势下,银行业应进一步提高对智能化技术的认识,强化相关数据的积累、挖掘和使用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相贤  
中国银监会根据巴塞尔协议Ⅱ和Ⅲ的基本框架,结合中国银行业的实际情况,出台了一系列的银行业监管新规。文章从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流动比率及拨备比率四个方面介绍了监管新规的主要内容,并分析了监管新规的中国特色及其对中小商业银行的影响,最后从提升风险管控意识、调整经营战略、加强资本管理及制定资本补充机制等方面提出中小商业银行实施监管新规的对策,以期对中小商业银行实施监管新规,提升风险管控水平提供一定的帮助。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罗玉辉  张志  
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中国银行业不良资产的现状及主要风险点,并对不良资产处置新方式进行了"再思考",并从金融监管角度对如何长效防控银行业的不良资产,构建绿色、安全的金融发展环境提出了建议。最后本文提出监管机构未来应在"银行授信行业集中度管理""金融控股集团管理""互联网金融业务管理"及"绿色金融引导监督管理"等方面下大功夫,才是中国银行业"抑制不良资产的增量、化解不良资产的存量"的长效剂。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汪杰东  
本文研究了国际、国内关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评估标准和监管要求,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和应对策略。为了增强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能力,有效促进中国商业银行健康发展,中国监管机构应结合国际准则和国内实际情况,探索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新模式。中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大型商业银行,应建立国际监管机构改革动向和国内监管要求的跟踪及应对机制,强化风险约束和资本约束的经营理念,优化资本结构,加强金融创新业务管理,增强金融风险防范水平,全面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梅良勇  刘勇  
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金融与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美国政府开始对监管政策的漏洞进行反思,2010年7月2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自经济大萧条以来规模最大的金融改革法案——《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和个人消费者保护法案》。美国推动金融监管新措施的原因及其主要内容有哪些?这些新的监管政策将对美国和全球金融市场以及我国银行业的发展产生哪些影响?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