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01)
- 2023(15153)
- 2022(13276)
- 2021(12504)
- 2020(10667)
- 2019(24892)
- 2018(24504)
- 2017(47275)
- 2016(25452)
- 2015(28835)
- 2014(28477)
- 2013(27932)
- 2012(25442)
- 2011(22439)
- 2010(22205)
- 2009(20252)
- 2008(19869)
- 2007(17290)
- 2006(15053)
- 2005(12988)
- 学科
- 济(98563)
- 经济(98451)
- 管理(86389)
- 业(79624)
- 企(69701)
- 企业(69701)
- 方法(52247)
- 数学(45481)
- 数学方法(44929)
- 财(32331)
- 农(24394)
- 中国(24016)
- 务(22980)
- 财务(22899)
- 财务管理(22842)
- 业经(22424)
- 企业财务(21780)
- 制(20878)
- 学(19415)
- 地方(17943)
- 理论(17122)
- 银(17057)
- 银行(17021)
- 贸(16825)
- 贸易(16815)
- 农业(16602)
- 易(16297)
- 技术(16080)
- 行(15963)
- 和(15939)
- 机构
- 大学(352167)
- 学院(349047)
- 管理(148449)
- 济(137936)
- 经济(134875)
- 理学(128450)
- 理学院(127124)
- 管理学(124920)
- 管理学院(124254)
- 研究(105724)
- 中国(83715)
- 京(73733)
- 财(67426)
- 科学(64759)
- 财经(53982)
- 业大(50722)
- 所(50706)
- 中心(50631)
- 农(50587)
- 江(50090)
- 经(49437)
- 研究所(45956)
- 北京(45911)
- 范(43361)
- 师范(42952)
- 经济学(41169)
- 州(40837)
- 财经大学(40823)
- 农业(39420)
- 商学(39322)
- 基金
- 项目(242971)
- 科学(192549)
- 基金(178880)
- 研究(176802)
- 家(154563)
- 国家(153300)
- 科学基金(134500)
- 社会(111960)
- 社会科(106258)
- 社会科学(106229)
- 基金项目(95525)
- 省(93631)
- 自然(89320)
- 自然科(87318)
- 自然科学(87300)
- 自然科学基金(85749)
- 教育(82302)
- 划(78747)
- 资助(74465)
- 编号(71765)
- 成果(56488)
- 部(54314)
- 重点(53335)
- 创(50648)
- 发(49399)
- 课题(47941)
- 教育部(47365)
- 创新(47180)
- 科研(46998)
- 人文(46334)
- 期刊
- 济(144204)
- 经济(144204)
- 研究(99707)
- 中国(63539)
- 管理(56395)
- 财(55221)
- 学报(52498)
- 科学(48601)
- 农(43651)
- 大学(41125)
- 学学(38644)
- 教育(35427)
- 融(32262)
- 金融(32262)
- 技术(31434)
- 农业(30181)
- 财经(26318)
- 业经(23372)
- 经济研究(22397)
- 经(22300)
- 图书(18216)
- 问题(18067)
- 理论(17591)
- 业(17312)
- 技术经济(17172)
- 财会(17082)
- 会计(16153)
- 实践(16135)
- 践(16135)
- 科技(16122)
共检索到5042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汪昌云 李运鸿 王行健 田睿
有效的监管措施有助于提升信息披露质量,而监管政策的威慑效果一直是学界和业界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通过手动获取2016-2020年间证监会上市公司现场检查“双随机”抽查的相关数据,以企业预期抽查概率作为监管强度预期的度量,实证分析了“双随机”抽查制度对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威慑作用。研究发现:现场“双随机”抽查机制对上市公司应计盈余管理具有威慑作用,监管强度预期越高的企业,盈余管理行为越弱;企业所在地区市场化水平、法治化水平、企业产权性质以及公司治理水平能够强化这一威慑作用的影响;企业审计费用与监管强度预期呈负相关关系,而对被抽中进行现场检查的企业,审计师会要求更高的审计费用。上述研究结果为评估证监会上市公司现场检查“双随机”制度的效果及其影响提供一定的实证证据。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李汐若 王彬 孙光国
本文利用2016—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证监会随机抽查如何影响上市公司前瞻性信息披露。研究发现,证监会随机抽查降低了上市公司前瞻性信息披露水平。进一步考察发现,在非国有企业和盈余管理程度较强的公司中,前瞻性信息披露水平降低更明显;产品市场竞争程度和外部监管力度会削弱随机抽查对前瞻性信息披露水平的降低作用。随机抽查抑制前瞻性信息披露水平后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程度。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滕飞 夏雪 辛宇
随机抽查制度提高了市场监管公共执行机制的效率。本文聚焦资本市场,基于2016-2019年中国A股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数据,考察证监会随机抽查制度对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首先,证监会随机抽查具有提高证券监管效率的经济含义,当政策发布时,全部公司的市场反应显著为正;而发布抽查名单公告时,被抽查公司的市场反应显著为负。其次,证监会随机抽查具有监管治理作用,其能抑制公司的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促使公司进行更多的内部控制缺陷整改,降低再次发生内部控制缺陷的概率。最后,证监会随机抽查具有违规惩戒效应,提高了违规行为被监管处罚的概率,降低了再次实施违规行为的概率。本文为证监会随机抽查制度的有效性提供了系统性的经验证据,具有较强的政策启示意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瑶瑶 路军伟 宁冲
基于证监会随机抽查"双随机、一公开"的准自然实验,对作为事前监管重要举措的随机抽查制度的监管效应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证监会随机抽查能够显著抑制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其在改善会计信息质量方面效果显著。分组检验显示,证监会随机抽查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管效应在监管力度较强、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高以及非国有公司中更为显著,即执法权威、社会监督及主体自律可以增强证监会随机抽查制度的监管效应。进一步的研究显示,证监会随机抽查既能对被抽查公司产生长期效应,还能对同一地区未被抽查公司产生溢出效应。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刘金洋
随机抽查制度是证监会行政监管举措的重要创新。本文基于证监会对上市公司进行随机抽查的准自然实验,检验证监会行政监管对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随机抽查能够显著提高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2)会计信息质量和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是随机抽查提高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重要渠道;(3)随机抽查对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提升效果在内部控制水平低和地区法治环境差的组别中更强;(4)二次抽查能够显著增强随机抽查与企业投资效率的正相关关系。本文的研究结论佐证了证监会行政监管的创新举措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意义。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刘金洋 沈彦杰
证监会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是政府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探究这一制度的监管效应。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随机抽查可能会提高媒体和投资者的关注,进而提高交易所和审计师的风险感知,形成监管溢出效应,也可能对上市公司形成震慑,降低交易所和审计师的风险感知,形成监管替代效应。本文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被随机检查抽中后,会显著提高其收到问询函的频率和审计费用,佐证了溢出效应假说,且这一正相关关系在关注度低和监管成本高的公司中更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这一监管制度显著提高了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尤其是审计费用的提高会强化这一正向关系。本文佐证了随机抽查制度的正向意义,为政府进一步实施简政放权举措提供政策性参考。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班旭 姜英兵 徐传鑫
以证监会随机抽查制度为准自然实验,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该制度对公司避税的影响。研究发现,证监会随机抽查制度能够有效抑制公司避税,说明该制度发挥了重要的外部治理作用。作用机制检验结果显示,证监会随机抽查制度通过改善公司治理水平与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减少了公司避税活动。进一步研究表明:证监会随机抽查制度抑制避税的作用主要存在于内部控制不完善以及所处地区税收征管强度较低的公司中;随机抽查制度具有一定的长期威慑效应,且其对公司避税的抑制作用既减少了过度投资,又改善了公司业绩。文章不仅从公司避税视角丰富了证监会随机抽查制度监管效应的研究,也为监管部门进一步完善随机抽查工作实施方案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班旭 姜英兵 徐传鑫
随机抽查制度作为资本市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一项重要举措,实施效果备受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本文以证监会实施随机抽查制度为准自然实验,通过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考察随机抽查制度对公司违规的影响。研究发现,随机抽查制度能够抑制公司违规,降低违规严重程度。作用机制分析表明,随机抽查制度通过改善公司治理、规范信息披露两条路径抑制公司违规。考察随机抽查制度的长期效果后发现,该制度仅在三年内发挥威慑作用。区分违规类型后发现,相较于领导人违规,随机抽查制度能够显著抑制信息披露违规和经营违规。进一步研究表明,在小规模公司以及东部地区的公司中,随机抽查制度抑制违规的效果更明显。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薛祖云 陈晓静
自2016年证监会随机抽查制度实施以来,媒体和公众一直对其保持热切关注,但学术界对其监管效应相关的研究却付之阙如。为进一步完善关于随机抽查制度经济后果的研究,为该项政策实施提供更多的证据支持,文章选取2016—2020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对证监会随机抽查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证监会随机抽查能改进审计质量,且根据产权性质进行的分组检验表明,这种改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更加显著。此外,证监会随机抽查既能对被抽查公司审计质量产生长期影响,又能对同一地区未被抽查公司审计质量产生溢出效应。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马永强 陈伟忠 张正懿
本文以证监会随机抽查制度作为准自然实验,深入考察了监管执法公平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研究发现,证监会随机抽查制度显著提升了上市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即监管执法公平能够有效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该结论经过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进一步检验随机抽查制度的公平性效果,发现相较于外部监管效果,随机抽查制度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源于监管执法“随机性”和“公开性”的提升。机制检验发现,监管执法公平通过改善会计信息质量、发挥违规惩戒效应来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高雨 闫绪奇
基于中国证监会要求披露"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的制度背景,实证考察了上市公司分类转移盈余管理行为。研究发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的相关监管政策尽管强调了核心利润的重要性,但却引发了上市公司通过非经常性盈余进行分类转移的盈余管理行为,即将一些经常性费用类项目划分为非经常性损失,或将非经常性收益划分为经常性收益。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政策出台后盈利公司具有明显的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的动机与表现特征。
关键词:
分类转移 盈余管理 政策监管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苏灵 史伟
本文根据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政府监管的特征和博弈论的实质,构建两者混合策略博弈模型,得出了博弈双方如何通过博弈使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条件,并提出了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盈余管理 政府监管 博弈论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苏亚民 王淼
本文基于2011-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运用Lennox审计意见购买模型,并通过构建多期DID模型,检验证监会随机抽查制度对审计意见购买的影响。研究发现,证监会随机抽查主要通过提高信息透明度和抑制大股东掏空来减少上市公司审计意见购买行为。异质性检验表明,这种现象主要出现在机构投资者持股较多以及管理层风险偏好较强的公司中。研究结论对进一步改革证券监管体制、提升资本市场运行效率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彭青 陈少华
文章以2007年~2011年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为样本,舍弃了未考虑个体效应的截面回归方法,采用更适合短面板数据估计的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董事会特征替代变量与盈余管理程度之间的关系。在控制了上市公司资产规模、资产结构、盈利能力、股权结构后,研究发现:董事会频率与盈余管理程度正相关,独立董事比例、薪酬越高的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越好。独立董事与上市公司工作地同城的,上市公司盈余质量更好。
关键词:
董事会监管 盈余管理 面板数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