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54)
2023(5184)
2022(4297)
2021(3902)
2020(3274)
2019(7143)
2018(6904)
2017(13637)
2016(7062)
2015(7579)
2014(7330)
2013(7272)
2012(6432)
2011(5647)
2010(5713)
2009(5280)
2008(5226)
2007(4573)
2006(3734)
2005(3406)
作者
(19923)
(16741)
(16199)
(15633)
(10604)
(7956)
(7470)
(6303)
(6086)
(6025)
(5688)
(5432)
(5282)
(5202)
(5184)
(5104)
(4954)
(4849)
(4828)
(4582)
(4066)
(4033)
(3899)
(3777)
(3726)
(3704)
(3654)
(3541)
(3353)
(3280)
学科
(26187)
管理(25762)
(25498)
经济(25464)
(23098)
企业(23098)
方法(11953)
数学(10175)
数学方法(10063)
(9147)
(8103)
(7731)
银行(7725)
(7425)
(7340)
金融(7340)
(6860)
财务(6847)
财务管理(6826)
供销(6613)
(6613)
企业财务(6586)
中国(6354)
业经(6279)
(6158)
(6109)
(5950)
体制(5118)
(4923)
贸易(4922)
机构
学院(96507)
大学(96207)
(38459)
管理(38035)
经济(37681)
理学(33124)
理学院(32766)
管理学(32247)
管理学院(32052)
研究(31760)
中国(25342)
(19804)
(19623)
科学(19391)
(15878)
财经(15838)
(15728)
中心(14827)
研究所(14548)
(14514)
业大(14199)
(13775)
农业(12476)
财经大学(12122)
北京(12115)
经济学(11821)
(11805)
(11589)
师范(11450)
商学(11101)
基金
项目(67837)
科学(54372)
基金(51479)
研究(47248)
(45832)
国家(45474)
科学基金(39386)
社会(31421)
社会科(29857)
社会科学(29851)
自然(26668)
基金项目(26656)
自然科(26130)
自然科学(26123)
自然科学基金(25717)
(25601)
(22066)
教育(21716)
资助(21112)
编号(17548)
(15333)
重点(15253)
(14297)
(13905)
成果(13883)
(13536)
科研(13495)
国家社会(13473)
创新(13338)
教育部(13230)
期刊
(38481)
经济(38481)
研究(26854)
中国(17275)
(16718)
学报(16544)
科学(14672)
管理(14369)
(13443)
大学(12460)
(12021)
金融(12021)
学学(12012)
农业(9075)
教育(8355)
财经(8088)
技术(7493)
经济研究(7184)
(6843)
业经(6395)
(5439)
财会(5153)
(4858)
商业(4688)
问题(4666)
科技(4227)
(4152)
会计(4104)
理论(4068)
国际(4056)
共检索到1382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钱学锋   杨婷婷   王京文  
在全球价值链时代,参与到全球生产和供应网络中的国家不断增加,国家间的监管异质性成为抑制全球价值链贸易持续发展和各国全球价值链参与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非关税措施的实施结构差异,构建国家对-部门-年份层面的监管距离指标,以衡量国家间监管异质性。实证分析发现,1995—2018年国家间监管异质性阻碍了全球价值链后向参与,但能够促进前向参与。监管异质性对全球价值链后向参与的抑制作用覆盖了不同收入水平国家和商品贸易部门,但监管异质性对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的促进作用仅体现在中等收入国家和非制造业部门,换言之,其对高等收入国家和制造业部门仍然起抑制作用。这说明在全球价值链时代,监管异质性的影响是全局性的,推进监管一致性目标实现应当成为新一轮贸易自由化的重点方向。此外,本文发现监管异质性通过提高通关成本和降低制度质量阻碍了全球价值链参与。研究结果在控制内生性、更换指标测度方式和提取间隔期等稳健性检验中均保持一致。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平  王文珍  
基于PSM匹配样本,使用离散时间cloglog生存模型和Cox风险比例模型考察参与全球价值链对企业存续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有助于延长其存续时间,但并非参与程度越高越有利于提高企业经营持续时间;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参与全球价值链对一般贸易型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以及非国有企业存续时间的促进作用更大;中介模型回归结果显示融资能力提升、企业规模扩大以及要素配置效率改善是全球价值链影响企业存活的重要渠道。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黄繁华  姜悦  黄嘉雯  
服务业对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形成和发展,发挥着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其影响和作用机制包括:专业化分工和规模经济效应、竞争和效率提升效应、优势叠加和集聚效应等。通过运用OECD-WTO增加值贸易面板数据,并通过全球价值链分工利益和分工地位双视角,经实证检验发现,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不仅能显著增加一国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利益,而且能显著提升该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地位。进一步研究还发现,不同服务行业对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就不同类型国家而言,不同服务行业对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影响还呈现出一系列新特征。上述发现可为制定有关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盛斌  陈帅  
在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分析框架下,利用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微观数据,检验和分析了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对企业成本加成的影响。得到以下重要结论:(1)从整体上看,企业嵌入GVC生产对提高成本加成有明显的正向作用;(2)分样本看,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企业、高技术一般贸易企业以及行业集中程度较高的企业能够从参与GVC中获得更显著的成本加成提高;(3)从作用机制上看,嵌入GVC的成本节约效应普遍存在于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中,技术外溢效应仅对技术密集型企业有正影响;质量外溢效应同样得到经验支持,不过它依赖企业自身的吸收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剑   于雪梅   栾朔琛   姜宝  
在逆全球化的背景下,区域经贸合作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全球价值链的区域化发展趋势明显。文章基于2007—2021年ADB-MRIO数据,通过中间品贸易矩阵和中间品贸易结合度指标验证了全球价值链的区域化趋势,进而构建划分区域的世界投入产出表,通过将WWZ模型进一步拓展为18项总出口分解模型,以区域内国(境)外增加值比重构建全球价值链区域化程度指标,系统地刻画了全球价值链区域化的空间分布和行业发展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全球价值链空间分布的区域化现象已经客观存在,主要集中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三大区域,分别以中国、德国、美国等作为区域核心国家,核心国家是参与跨区域全球价值链贸易的主角;发展趋势上,欧洲国家全球价值链区域化程度最高,呈现先减弱后增强的变化趋势,亚洲国家(地区)全球价值链区域化程度整体缓慢提升,北美洲国家全球价值链区域化程度先减弱后恢复;行业层面上,各区域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区域化程度均较高,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区域化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盛斌  陈帅  
在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分析框架下,利用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微观数据,检验和分析了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对企业成本加成的影响。得到以下重要结论:(1)从整体上看,企业嵌入GVC生产对提高成本加成有明显的正向作用;(2)分样本看,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企业、高技术一般贸易企业以及行业集中程度较高的企业能够从参与GVC中获得更显著的成本加成提高;(3)从作用机制上看,嵌入GVC的成本节约效应普遍存在于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中,技术外溢效应仅对技术密集型企业有正影响;质量外溢效应同样得到经验支持,不过它依赖企业自身的吸收能力。政策启示为:应积极鼓励中国企业参与以GVC为核心的国际新型生产网络,促进加工贸易转型,提升自身研发创新能力和人力资本水平。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杨以文  周勤  毛春梅  李卫红  
中国制造业通过嵌入全球价值链参与国际分工,全球价值链位置演化呈现收敛趋势。利用TiVA数据库提供的数据,采用附加值贸易法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位置进行测度。结果发现,1995-2014年,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位置演化经历了3个阶段(GVC1.0、GVC2.0、GVC3.0),在GVC1.0时期全球价值链位置不断下降,在GVC2.0时期全球价值链位置加速上升,在GVC3.0时期全球价值链位置稳步上升。构建全球价值链位置收敛计量检验模型,分别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位置的绝对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位置演化存在绝对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但是中高技术和高技术制造业行业全球价值链位置演化存在绝对β发散和条件β收敛。研究结论可为促进我国制造业不同行业迈向全球价值链更高位置提供新证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吕越  罗伟  刘斌  
本文采用4种方法测算了企业在全球价值链(GVC)中的嵌入程度,考察效率和融资约束对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影响。研究发现:高效率企业更倾向嵌入全球价值链,而融资约束会形成阻碍;动态研究发现,融资约束对企业参与GVC的消极影响仅体现在企业是否参与GVC的决策上,而效率对企业的GVC参与程度也存在显著影响。此外,本文还发现效率与GVC嵌入呈现U型关系。这些发现对深入理解"走出去"战略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以及突破"价值链低端锁定"困局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探索。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雷  庄妍蓉  
风险投资作为一类既能为企业提供资本支持又能提供增值服务的机构投资者,能够有效地促进被投资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嵌入程度。本文揭示了不同股权背景、不同组织结构的风险投资,对创业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基于制造业企业的实证研究发现,外资背景的风险投资所投企业比无外资背景的风险投资所投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更深,公司风险投资比独立风险投资能更为有效地提升被投资企业的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且公司风险投资母公司与被投资创业企业的行业相关性对创业企业的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的提升有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知识产权保护强度越高,外资风险投资、公司风险投资对创业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的促进作用越低。本研究揭示了异质性风险投资影响制造业创业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的作用机制,为创业企业通过引入不同背景风险投资,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提升全球价值链嵌入水平,实现更高水平发展提供了决策支持。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雷  庄妍蓉  
风险投资作为一类既能为企业提供资本支持又能提供增值服务的机构投资者,能够有效地促进被投资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嵌入程度。本文揭示了不同股权背景、不同组织结构的风险投资,对创业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基于制造业企业的实证研究发现,外资背景的风险投资所投企业比无外资背景的风险投资所投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更深,公司风险投资比独立风险投资能更为有效地提升被投资企业的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且公司风险投资母公司与被投资创业企业的行业相关性对创业企业的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的提升有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知识产权保护强度越高,外资风险投资、公司风险投资对创业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的促进作用越低。本研究揭示了异质性风险投资影响制造业创业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的作用机制,为创业企业通过引入不同背景风险投资,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提升全球价值链嵌入水平,实现更高水平发展提供了决策支持。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雷  庄妍蓉  
风险投资作为一类既能为企业提供资本支持又能提供增值服务的机构投资者,能够有效地促进被投资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嵌入程度。本文揭示了不同股权背景、不同组织结构的风险投资,对创业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基于制造业企业的实证研究发现,外资背景的风险投资所投企业比无外资背景的风险投资所投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更深,公司风险投资比独立风险投资能更为有效地提升被投资企业的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且公司风险投资母公司与被投资创业企业的行业相关性对创业企业的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的提升有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知识产权保护强度越高,外资风险投资、公司风险投资对创业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的促进作用越低。本研究揭示了异质性风险投资影响制造业创业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的作用机制,为创业企业通过引入不同背景风险投资,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提升全球价值链嵌入水平,实现更高水平发展提供了决策支持。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雷  庄妍蓉  
风险投资作为一类既能为企业提供资本支持又能提供增值服务的机构投资者,能够有效地促进被投资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嵌入程度。本文揭示了不同股权背景、不同组织结构的风险投资,对创业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基于制造业企业的实证研究发现,外资背景的风险投资所投企业比无外资背景的风险投资所投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更深,公司风险投资比独立风险投资能更为有效地提升被投资企业的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且公司风险投资母公司与被投资创业企业的行业相关性对创业企业的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的提升有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知识产权保护强度越高,外资风险投资、公司风险投资对创业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的促进作用越低。本研究揭示了异质性风险投资影响制造业创业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的作用机制,为创业企业通过引入不同背景风险投资,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提升全球价值链嵌入水平,实现更高水平发展提供了决策支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徐铮   张其仔  
加快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如何有效发挥产业数字化赋能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是亟需研究的课题。本文利用全球42个国家2000—2019年17个制造业的面板数据,考察了不同投入来源的数字化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异质性影响,并采用门槛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化促进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的约束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投入来源的制造业数字化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效应存在制造业技术类别异质性、时期异质性、国家异质性、与技术前沿距离异质性,且源自一国国内投入的数字化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具有门槛效应。研究结论对中国推动数字中国建设,破解制造业在跨国分工中处于“低端锁定”的困局、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制造强国目标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郑江淮  戴玮  
全球范围内的发明人才流动对各国不同行业研发和生产分工进行了重构,加速了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变动,为中国实现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探讨发明人才跨国流动是否提升了全球价值链地位及其可能的内在机制,利用2000—2014年PATSTAT数据和WIOD数据对世界各国(地区)技术异质性行业进行实证,研究发现:(1)在全球范围内,发明人才流入和流出均促进了高、中高和中低技术行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同时降低了低技术行业间接附加值出口份额,推动其优化调整;(2)对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进行分解发现,受发明人才跨国双向流动影响,高技术和中高技术行业进口中间产品依赖缓解是其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的主要机制,中低技术行业形成国内中间产品替代国外中间产品的攀升机制,低技术行业表现出行业内部的自我优化;(3)中高、中低技术行业发明人才流入和流出对其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作用受经济危机影响较大,经济危机对高技术行业发明人才流动的促进作用没有显著影响。此外,合作更密切的国家(如欧盟成员国)之间发明人才跨国双向流动对全球价值链地位改善的效果更为显著。基于上述发现,本文提出了中国异质性行业吸引人才和攀升全球价值链高端的战略含义与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倪红福   田野  
本文构建了纳入要素国民权属异质性的国内国际经济循环测度新框架,测度分析了2005—2016年各国经济的国内国际循环,并对各类循环进行因素结构分解。研究发现:中国纯国内经济循环比重逐渐接近美国和日本的水平,呈现大国具有的国内经济循环特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在体量层面基本成型;中国各行业内循环比重逐渐变大,但制造业外循环比重依然较高;构建新发展格局不应仅是内外循环比重大小问题,更应该注重质量,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同时也要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