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91)
2023(7323)
2022(6079)
2021(5344)
2020(4414)
2019(9978)
2018(9677)
2017(19039)
2016(9969)
2015(10923)
2014(11013)
2013(10852)
2012(10456)
2011(9690)
2010(10285)
2009(9639)
2008(9331)
2007(8625)
2006(8220)
2005(7651)
作者
(28249)
(23572)
(23552)
(22651)
(15448)
(11010)
(10667)
(9082)
(8973)
(8715)
(8242)
(7739)
(7653)
(7614)
(7575)
(7410)
(7053)
(6853)
(6819)
(6420)
(6084)
(5775)
(5717)
(5557)
(5525)
(5399)
(5101)
(4943)
(4729)
(4629)
学科
(63568)
经济(63516)
管理(31831)
(27450)
(22402)
企业(22402)
地方(17333)
方法(17024)
数学(15135)
数学方法(14978)
中国(14043)
(13205)
地方经济(12422)
(12362)
(12234)
业经(11715)
(10589)
银行(10588)
(10318)
(10294)
金融(10294)
(9977)
(9868)
(9867)
(8379)
贸易(8373)
农业(8097)
(8053)
环境(7957)
及其(7525)
机构
学院(148372)
大学(146526)
(76479)
经济(74991)
管理(55876)
研究(54839)
理学(46374)
理学院(45893)
管理学(45347)
管理学院(45037)
中国(44732)
(36560)
(29864)
科学(28052)
财经(27685)
(27085)
(25039)
中心(25019)
经济学(24752)
(24335)
研究所(23758)
经济学院(21806)
财经大学(20258)
(19677)
北京(19478)
(18598)
(18359)
(18322)
师范(18231)
(16649)
基金
项目(86625)
科学(69299)
研究(67322)
基金(63592)
(53523)
国家(53068)
科学基金(46096)
社会(45491)
社会科(43227)
社会科学(43219)
(32589)
基金项目(31855)
教育(29794)
自然(26885)
(26854)
资助(26787)
编号(26611)
自然科(26262)
自然科学(26257)
自然科学基金(25808)
成果(22860)
(20345)
(19841)
重点(19324)
课题(19274)
国家社会(19146)
(17930)
教育部(17558)
发展(17533)
人文(17382)
期刊
(97130)
经济(97130)
研究(53819)
中国(30658)
(27781)
管理(24171)
(21639)
金融(21639)
(17217)
经济研究(16678)
科学(16607)
学报(15845)
财经(15122)
技术(13237)
业经(13218)
大学(13188)
(13166)
教育(12631)
学学(12611)
问题(11751)
农业(11379)
(10210)
国际(9276)
技术经济(9152)
世界(8770)
统计(8218)
经济管理(7686)
经济问题(7559)
现代(7417)
(7333)
共检索到2495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罗亚华  郑福建  
监管场所作为羁押犯罪嫌疑人,改造罪犯的特殊场所,如何有效地适用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充分发挥其教育、感化、挽救作用,促进监管机关依法、严格、科学、文明执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课题。本文以此为题进行探讨,与各位同行商榷。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邓桢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体现了轻罪刑事政策与重罪刑事政策的统一、刑事立法政策与刑事司法政策的统一、刑事策略思想与刑事科学思想的统一。本文通过阐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基本含义,从检察机关公诉环节分析刑事政策的实践现状,提出了案件分流机制,刑事和解的规范化机制,行使好抗诉权、起诉裁量权、量刑建议权等措施,力求真正做到宽严相济。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刘凤兰  
为了摈弃中国传统重刑主义和刑法工具主义的影响,从现代刑法观念出发,应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确立为我国基本的刑事政策。宽严相济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结晶,其对"宽"的强调及对"宽"与"严"辩证关系的理解,不仅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而且响应了世界轻刑化的时代潮流。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秀芳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需要从"宽"、"严"、"济"以及"刑事政策"等几个方面做语义辨析,它们各自有其深刻的含义。我国既然已经确立了这一刑事政策,就应当注意司法实践中的具体实现,可以从调整刑罚结构、构建和解制度、打击恶性犯罪和推行社区矫正等多个方面予以贯彻。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李毅  
期待可能性理论作为大陆法系解决刑事责任问题的重要学说之一,其本身具有相当的合理性与借鉴意义。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趋势下,期待可能性理论中对人性的尊重与关注也与我国刑事政策所倡导的宽严相济具有相似的精神内核。本文试从期待可能性的角度对我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进行解读,以求更好的理解与掌握刑事政策,促进和谐发展。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张明友  钟德刚  刘渝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和国家对司法工作的根本政治主张,蕴含着符合司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求,是我国刑事政策中具有策略性的惩治政策。本文结合本院公诉部门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情况,积极探索在审查起诉阶段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具体原则和措施,并对当前公诉实践中贯彻宽严相济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证。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于冰  
民间借贷是民间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借贷在网络时代的发展已与其传统形式有了较大不同,在具有更强生命力的同时,也具备了更大的风险隐患。国家对于民间借贷的规制可从宏观层面的整体规制、中观层面的法律规制以及微观层面的刑事法规制加以理解,其中刑事法规制应当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民间借贷进行界分,宽待其依法、合理运营部分而严惩其违法、犯罪成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指导下规制民间借贷可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及整体性降低金融风险产生积极的影响。为贯彻这一刑事政策,需要健全完善民间借贷的法律规范体系、在能动司法与审慎司法理念之间取得动态平衡,以及注重司法裁判中规范制定和援引时的明确性与稳定性。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张明友  赵学川  周云东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了构建和谐社会关于化解矛盾纠纷、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的要求。检察机关如何在职务犯罪侦查中运用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一个须长期探索的课题。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俞亮  张驰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的不断深入发展,经济犯罪所带来的社会危害性也越来越大。有针对性的刑事立法是打击经济犯罪的重要手段和凭据,而只有在科学、现实的刑事政策指引下的立法活动才能够在有效打击经济犯罪的同时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运行。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永红  
最高法院对涉及非公经济主体刑事冤错案件的再审纠正,为政策在司法裁判中发挥非正式法源对法律规则缺陷的填补功能,对规则选择、解释和适用发挥指引功能,对符合形式要件但无实质危害的行为予以出罪的法源功能,提供了具有法学方法论意义的范例。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赵运锋  
防治证券内幕交易需三个步骤:首先,需对证券从业人员的个人交易进行疏导,而不是单向堵截;其次,应采取严格的监管措施,杜绝法律漏洞与监管不力;最后,施以严厉的刑事制裁,这是规制内幕交易的有力手段,也是防治内幕交易罪的最后防线。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郑振玉  孟庆跃  
目前,全世界估计约有超过900万罪犯或违法人员被羁押在监狱、看守所等不同类型的监管场所内[1]。在我国,不含拘留所、妇教所、劳教所以及强制戒毒场所羁押、收容的违法犯罪人员和嫌疑人员,仅司法行政机关管理的监狱在某一时点上的被羁押人员估计超过150万[1]。被羁押的违法犯罪人员大多贫困,社会经济地位低、受教育程度低、医疗卫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杨春磊  
在媒介资源丰富的信息时代,社会对冤假错案的关注达到空前的高度,冤假错案的曝光和相关系列的媒体报道往往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司法制度对冤假错案的处理结果成为民众衡量司法公平正义的又一凭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强调纠正冤假错案,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冤假错案的社会影响力的关注和把握,同时旨在将对冤假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沈迎春  
在我国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指导下,在刑事和解中探索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是恢复性司法在我国的有效适用,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本文主要阐述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在刑事和解制度中的定位与价值,从与刑事和解制度相互配合的角度,对创建恢复性司法制度提出初步的设想,以期为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