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73)
2023(5967)
2022(4934)
2021(4333)
2020(3534)
2019(7925)
2018(7763)
2017(14129)
2016(7904)
2015(8895)
2014(9093)
2013(8641)
2012(8014)
2011(7117)
2010(7341)
2009(6615)
2008(6631)
2007(6080)
2006(5327)
2005(4755)
作者
(23939)
(19934)
(19815)
(18910)
(12561)
(9530)
(9166)
(7819)
(7631)
(7109)
(6805)
(6673)
(6467)
(6443)
(6385)
(6094)
(5952)
(5942)
(5904)
(5683)
(5054)
(5023)
(5013)
(4591)
(4557)
(4510)
(4440)
(4392)
(4162)
(4126)
学科
(25469)
经济(25428)
管理(25182)
(22206)
(17593)
企业(17593)
(11911)
(10553)
方法(9466)
(9216)
中国(8836)
(8476)
(8415)
银行(8391)
(8132)
数学(7925)
数学方法(7824)
(7513)
贸易(7506)
(7372)
(7363)
金融(7356)
(6556)
业经(6314)
体制(6094)
(5760)
财务(5732)
财务管理(5716)
理论(5509)
企业财务(5482)
机构
学院(110454)
大学(108638)
(42039)
经济(41002)
管理(40395)
研究(39226)
理学(34050)
理学院(33705)
管理学(33078)
管理学院(32885)
中国(31349)
科学(24458)
(23944)
(23508)
(22241)
(20592)
农业(19158)
业大(18679)
研究所(18616)
中心(18614)
(17929)
财经(16909)
(15338)
(14784)
北京(14730)
(14133)
(14051)
技术(13680)
(13641)
师范(13404)
基金
项目(73795)
科学(56574)
研究(53388)
基金(51459)
(46345)
国家(45956)
科学基金(38049)
社会(32543)
社会科(30787)
社会科学(30780)
(29965)
基金项目(26367)
(25058)
教育(24986)
自然(24647)
自然科(24082)
自然科学(24073)
自然科学基金(23645)
编号(21914)
资助(21590)
成果(18634)
重点(17012)
课题(16249)
(16109)
(15925)
(15025)
创新(14074)
计划(13973)
科研(13920)
(13796)
期刊
(47623)
经济(47623)
研究(32972)
中国(25710)
(22543)
学报(21073)
(18274)
科学(16980)
大学(15497)
农业(15321)
管理(15167)
教育(14798)
学学(14726)
(12851)
金融(12851)
技术(9787)
业经(9038)
财经(8407)
(8364)
经济研究(7930)
(7188)
问题(6336)
(6135)
业大(5704)
(5370)
世界(5042)
统计(4998)
农业大学(4905)
理论(4896)
财会(4893)
共检索到1735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凌超  张赞  
加强监管力度往往被认为是应对监管失效,促使企业提高产品质量的主要途径。然而,当监管体系作为一个系统发生失衡时,仅通过加强监管力度往往难以起到作用,需要对监管体系的结构进行调整。本研究的结论表明,在一个监管体系中,事前审批对企业的质量选择有负向影响,而事后监管则有正向影响。当监管体系发生失衡,出现"重审批,轻监管"的情形时,企业的研发成本将被提高,而违法成本则被降低,企业更愿意选择低质量的产品。此外,本文发现,最低质量标准作为常用的监管工具,能否发挥作用取决于事后监管的力度。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颜波  王欣妮  
本文基于物联网技术,从信息技术角度出发,以农产品为研究对象,分析包含生产环节、加工环节、配送环节、零售环节直至最终消费者在内的供应链流程,研究物联网技术在各环节的具体应用,提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性的解决方案。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霍红  詹帅  
本文明确了集成供应链视角下区块链嵌入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体系内涵,确定了监管主体及对象,在集成供应链内外部嵌入公有链、联盟链、私有链,深入探究区块链嵌入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产品、信息及利益的动态循环,最终形成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区块链技术能够实现集成供应链中各参与主体达成共识并保护其隐私,进一步实现农产品质量溯源并满足不同主体的利益诉求。将区块链技术嵌入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体系中能够有效减少质量安全隐患,提升消费者信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晓丹  
[目的]为完善北京市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提高北京市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保障居民健康和社会稳定,构建包含政府、企业、消费者的多主体综合指标体系,对北京市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绩效进行全面的评估。[方法]基于平衡计分卡,从工作业绩、相关利益体、内部管理、学习与成长4个维度构建监管绩效综合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认各层指标的权重,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实证评估北京市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绩效。[结果]北京市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绩效综合评分达到4.17,监管绩效处于良好水平,并高于全国畜禽产品质量安全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陈幼红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近年来的社会"热点",国家重视,百姓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前提和基础,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社会的和谐。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浙江省实例提出了完善并夯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金玲  李慧  
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已日益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引导绿色生产和实现安全消费也是政府执政为民的重要职责之一。本文从沈阳市苏家屯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现状出发,认真分析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成功经验,初步提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余思佳  唐议  
为了提高我国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完善监管体制,首先,对我国当前的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进行阐述,并归纳出在体制改革后仍旧存在的问题;其次,对在水产品质量管理体制方面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日本、美国、挪威等国家的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进行分析,总结其管理优势。通过对比分析和借鉴,提出完善我国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的建议: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监管权限清楚的监管机构;加强部门的协调配合;协调中央、地方监管工作;积极倡导民众、行业协会对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监管。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邹干  
平台对低质量商家的治理力度往往低于社会最优水平,导致消费者权益及社会福利受损。为了明晰平台治理策略的选择激励及其影响,文章通过构建博弈模型,分别在寡头市场和垄断市场下分析并比较了平台的治理力度,进一步从政府规制的角度,分析了不同市场环境下的监管策略。研究发现两类产品的质量差异越大,平台治理强度越强。与社会最优相比,平台治理强度存在一定不足,且网络外部性和商品间质量差异的提高会进一步放大两者的差距,因此政府监管力度应随网络外部性和产品质量差异的提高而提高。文章从商家治理的角度丰富了对平台经济的理论探索,细致地刻画了治理强度与网络外部性以及商家质量间的关系。研究结论对平台自我治理策略选择、政府管制力度选择、保障消费者权益及提升社会福利有所启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车瑞香  王立功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农业、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要通过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健全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和监管体系、可追溯制度,实现从农田到市场的全程监管。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曲洪岩  由晓飞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广大消费者身体健康,事关社会和谐稳定。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对食品从原来的关心数量转移到现在的关心质量上来,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越来越高,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然而,近年来由于生产者受经济利益驱使,且政府和社会的监管力度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赵哲耘   刘玉敏   褚楠  
已有研究认为政府监管和企业自律是实现有效产品质量监管的重要因素,在这基础上引入内部员工这一监督力量,构建了媒体参与下政府、企业、内部员工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并引入前景价值函数对内部员工的收益进行修正,探讨了内部员工吹哨行为对产品质量监管的影响。研究表明,内部员工吹哨是对以政府为主体外部监管体系的有益补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由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政府监管效能低下的问题;内部员工吹哨是否能够发挥对企业和政府的监督作用除了受到自身举报意愿影响外,还受到违法成本和媒体报道等外部因素的影响。结合长生疫苗案例,阐述了产品质量监管中内部员工吹哨对企业和政府策略选择的影响路径。最后,提出了激励内部员工参与产品质量监管、形成产品质量监管多方合力的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小鲁  李泓霖  
在合并中国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数据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基础上,本文从所有制角度对我国产品质量监管的公正性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中,国有企业被抽检的概率要显著低于其他所有制类型的企业,但产品质检结果不合格的概率与其他企业没有显著差异。这说明质量监管存在通过有偏抽样来保护国有企业的特征。进一步的研究还表明,平均而言,企业规模和税收贡献强化了抽样环节中的所有制偏倚。这一结果意味着,这种与所有制相关的抽样偏差包含了地方政府出于就业、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目标所产生的地方保护主义动机。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邹干  
平台对低质量商家的治理力度往往低于社会最优水平,导致消费者权益及社会福利受损。为了明晰平台治理策略的选择激励及其影响,文章通过构建博弈模型,分别在寡头市场和垄断市场下分析并比较了平台的治理力度,进一步从政府规制的角度,分析了不同市场环境下的监管策略。研究发现两类产品的质量差异越大,平台治理强度越强。与社会最优相比,平台治理强度存在一定不足,且网络外部性和商品间质量差异的提高会进一步放大两者的差距,因此政府监管力度应随网络外部性和产品质量差异的提高而提高。文章从商家治理的角度丰富了对平台经济的理论探索,细致地刻画了治理强度与网络外部性以及商家质量间的关系。研究结论对平台自我治理策略选择、政府管制力度选择、保障消费者权益及提升社会福利有所启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新春  陈斌  
中国企业近年来被媒体曝光的假冒伪劣和质量安全问题呈现群体性爆发的趋势,企业成长中的伦理道德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在面对几乎成为行业"潜规则"的较大范围的企业群体性败德行为时,政府管制几乎是失效的。对此问题的理论分析至今主要是针对单个企业的道德行为的研究上,视角过于狭窄。本文认为,这类问题不是单个企业行为所能解释的,而是企业行为、市场特征与政府管制之间的一个互动关系。本文首先探讨基于逆向选择、不道德行为扩散以及法不责众导致管制失效的企业群体性败德行为特征和产生机理;然后,通过建立在创新和败德行为战略选择的混合寡头竞争模型,分析行业结构、企业行为与政府管制之间的逻辑关系;最后,讨论了模型的政策含义以...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靳琳琳   赵哲耘   刘莉   闫俊周  
利用社会化平台构建产品质量监管体系是提升政府监管效能的重要手段。构建社会化媒体平台参与的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方演化博弈模型。结果表明:信息中介、声誉、行政介入效应是社会化媒体发挥监督作用的关键,通过聚焦效应、放大效应、声誉效应对企业质量行为施加影响。鉴于此,对产品质量多方协同监管提出相关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