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39)
2023(7317)
2022(6128)
2021(5452)
2020(4533)
2019(10090)
2018(9641)
2017(18376)
2016(10170)
2015(11367)
2014(11303)
2013(11079)
2012(10179)
2011(8816)
2010(9086)
2009(8693)
2008(9062)
2007(8323)
2006(7413)
2005(7106)
作者
(27930)
(23211)
(23106)
(22170)
(15023)
(11019)
(10519)
(8785)
(8665)
(8443)
(7954)
(7851)
(7548)
(7495)
(7446)
(7146)
(6936)
(6830)
(6790)
(6621)
(5767)
(5608)
(5596)
(5356)
(5317)
(5281)
(5122)
(5091)
(4539)
(4477)
学科
管理(45572)
(41000)
(38565)
企业(38565)
(38276)
经济(38183)
(22059)
(17539)
方法(17128)
(16907)
财务(16885)
财务管理(16852)
企业财务(16332)
数学(14801)
数学方法(14717)
(12679)
体制(11507)
(10110)
银行(10104)
业经(10071)
中国(9757)
(9568)
(9382)
金融(9380)
(8067)
(7329)
(6413)
制度(6410)
技术(6394)
环境(5917)
机构
大学(146478)
学院(144530)
(61845)
经济(60599)
管理(58418)
理学(49609)
理学院(49205)
管理学(48692)
管理学院(48415)
研究(44517)
中国(38956)
(37925)
(30082)
财经(28762)
(26092)
(22348)
科学(22348)
财经大学(21679)
(21288)
中心(21207)
经济学(19506)
北京(18948)
研究所(18200)
商学(17986)
商学院(17853)
经济学院(17515)
(17378)
(17306)
业大(16697)
(16581)
基金
项目(90129)
科学(72833)
基金(68414)
研究(67542)
(58062)
国家(57624)
科学基金(51359)
社会(45469)
社会科(43308)
社会科学(43300)
基金项目(35809)
(33343)
自然(32589)
自然科(31857)
自然科学(31851)
教育(31788)
自然科学基金(31344)
(28000)
资助(27968)
编号(26133)
(24087)
成果(22553)
(21727)
重点(20225)
教育部(19571)
国家社会(19199)
(18997)
(18892)
人文(18775)
课题(18173)
期刊
(69271)
经济(69271)
研究(46392)
(35626)
中国(32038)
管理(24923)
(20951)
金融(20951)
学报(18451)
科学(17263)
财经(15769)
(15573)
大学(15415)
学学(14644)
(13231)
教育(13112)
财会(11157)
技术(11156)
经济研究(10733)
会计(10727)
农业(9810)
业经(9581)
问题(8545)
理论(7546)
通讯(7537)
会通(7524)
(7104)
(6738)
现代(6592)
实践(6577)
共检索到2288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马影  王满  马勇  于浩洋  
中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持股比例相对较高,大股东之间可能存在合谋掏空或监督制衡的关系,为此,以2008~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多个大股东的股权结构对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只有单一大股东的公司而言,具有多个大股东的公司内部控制质量更高;大股东数量越多、非控股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大股东之间股权偏离度越低,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越高;外国投资者和国有法人大股东能够显著提升公司内部控制质量;多个大股东的治理效应主要体现在非国有企业中,公司所处地区的法律及市场环境越好,多个大股东监督效应对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提升作用越明显。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晶慧   孙泽宇   齐保垒  
新时代背景下探寻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动因具有重要的现实与理论意义。多个大股东并存这一特殊股权结构安排所引致的监督抑或合谋势必会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产生迥异影响。本文以我国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并采用和讯网发布的社会责任评分来刻画企业社会责任绩效,系统考察了多个大股东并存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及机理。研究发现,多个大股东并存这一股权结构安排有效提升了企业社会责任绩效。强化监督意愿与增强监督能力是其中两条影响机制。进一步研究表明,多个大股东并存对具体领域的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产生差异化影响,且通过提升企业社会责任绩效而改善了公司未来财务绩效。本研究不仅拓展并丰富了多个大股东并存与企业社会责任各自领域的研究视角及相关文献,也为切实提升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程度提供了基于优化股权机构的全新治理思路。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黄薏舟  王维  
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提高,究竟是会激励大股东监督管理者,从而降低企业金融化程度,还是促使大股东与管理者合谋,加深企业金融化程度?以2009~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大股东持股比例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持股比例的上升,大股东会更有动力监督管理者,使其减持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金融资产,从而抑制企业金融化,尤其在第一类代理问题较为严重的企业作用效果更为明显。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此外,异质性分析表明,大股东持股比例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在内部控制质量较低、薪酬激励程度较高以及中西部地区的企业中表现更为明显。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窦炜  刘星  
通过构建一个大股东控制条件下的企业投资行为决策的模型,针对所有权集中条件下的企业不同控制权配置形态与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利用1999—2006年间我国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大股东绝对控股条件下,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会随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而不断缓解,与所有权比例呈负相关关系,而投资不足则与所有权比例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在多个大股东共同控制条件下,企业的非效率投资行为会根据多个大股东之间的监督或共谋而呈现出不同:当多个大股东互相监督时,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将得到缓解,而投资不足加强;而当多个大股东互相共谋,形成股东联盟时,企业过度投资行为将会加强,而投资不足缓解。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吕惠聪  
本文以2004年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508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大股东控制、审计监督与信息披露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信息披露质量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显著正相关,与审计意见显著正相关,与是否设立审计委员会正相关,但不显著。这说明大股东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同时审计师在公司信息披露中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作用。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熊凌云   方远   杨李娟  
本文以2007—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多个大股东在企业违规方面发挥的经济效应。研究发现,多个大股东有效抑制了企业违规,体现为多个大股东的监督治理效应。机制和路径分析表明,多个大股东抑制企业违规的影响机制是信息监督和协同治理,具体路径是通过委派董事和退出威胁实现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多个大股东监督治理程度越高、持股越稳定,对企业违规的抑制作用越强;多个大股东可以降低信息披露违规和经营违规,对违规倾向也有重要抑制作用,但对违规稽查的影响不显著。此外,多个大股东通过抑制企业违规还提升了企业的市场价值和长期财务业绩表现,降低了未来经营风险。因此,监管部门和上市公司应为多个大股东监督治理效应的发挥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进而减少企业违规,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刘洪彬   赵运运   覃予  
本文利用2007-2022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多个大股东对企业短贷长投的影响。研究发现,多个大股东显著抑制了企业“短贷长投”,且主要通过发挥其监督效应和资源效应来实现;在民营企业样本组和成长性较高组,多个大股东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并且非控股大股东数量越多、持股比例越高,越能有效抑制企业短贷长投。研究结论不仅为多个大股东的治理后果提供了经验证据,也对如何约束企业短贷长投具有一定启示。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吕怀立  李婉丽  
本文通过构建有效的股东合谋指数,考察了家族上市公司多个大股东存在的合谋动机,并进一步选取2003年至2012年的经验数据,实证检验了股东合谋对家族企业非效率投资现象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股东合谋能够导致家族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等非效率投资现象;而且,与投资不足相比,股东合谋更容易引起家族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与以往文献仅关注管理层或控股股东的代理问题不同,本文将"股东与股东"的代理问题纳入到统一的分析框架,考察大股东的所有权安排及其配置"关系"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从而为解释中国家族上市公司的非效率投资现象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股东合谋。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步丹璐  文彩虹  李衍霖  
控制性投资能提高内部资本运营效率,但也可能增加代理问题。运用2007—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取动态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国有控制权转移对控制性投资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结果表明:国有控制权转移促进了控制性投资,国有控制权转移主要通过控股股东掏空效应来增加控制性投资,多个大股东对国有控制权转移的控制性投资促进效应具有负向治理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国有控制权转移的公司通过控制性投资实现了行业变更和规模扩张,但其更倾向于高溢价控制性投资且扩张效益较低。此外,国有控制权转移对控制性投资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时间滞后效应。上述研究结论从控股股东掏空效应和多个大股东治理效应的视角,揭示了国有控制权转移是影响公司控制性投资的重要因素,不仅为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甄别公司控制性投资行为提供了经验证据,还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股权设计提供了政策参考。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豫湘  屈欢  
本文基于双重委托代理关系,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在大股东扮演监督角色和侵占角色的情况下,大股东控制权对股权激励政策的影响;然后运用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10~2012年的财务数据对这一影响进行经验检验。研究结论表明:要使股票期权有效发挥激励作用,这一激励政策最好在股权分散型公司实施,如果在股权集中型公司实施,则必须考虑大股东扮演的不同角色,从而采取不同对策。
[期刊] 预测  [作者] 段云  王福胜  王正位  
国外已有的董事会结构理论模型都是针对成熟资本市场,基于股权较为分散、董事会具有较大权力或较强独立性的假设而构建,然而这些假设并不符合中国国情。考虑我国普遍存在大股东集中持股的客观现实,基于大股东"掏空"动机,区分大股东间"监督"与"合谋"两种不同关系,构建多个大股东控制情况下的董事会结构理论模型。理论分析结论表明:当公司存在多个大股东时,公司董事会的组成依赖于大股东之间利益的较量。无论大股东间是监督还是合谋关系,董事会中第一大股东可控的成员随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而增加,随其他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而减小;非第一大股东可控的董事成员随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而减少,随其他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而...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杨德明  林斌  王彦超  
本文的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有助于抑制大股东资金占用;进一步的研究则发现,内控显著抑制大股东资金占用的现象,仅在低审计质量样本(事务所为非四大样本)中成立;在四大样本中,该结论并不成立。这说明,内部控制与外部审计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效应,在审计质量较低的环境下,内部控制所发挥的作用更为明显。因此,完善内部控制,对于审计市场尚不太成熟、审计质量普遍不太高的我国证券市场,就显得尤为重要。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姜付秀  申艳艳  蔡欣妮  姜禄彦  
本文利用2003-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公司存在多个大股东显著减少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的利益侵占行为,改善了股权质押后的会计盈余信息含量,降低了股权质押后未来股价崩盘的风险;并且其他大股东相对力量越大时,该效应越大。此外,多个大股东公司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更少面临分析师的降级调整,进一步为多个大股东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监督作用提供了证据支持。本文在丰富多个大股东公司治理效应领域文献的同时,也对构建抑制控股股东私利行为的公司治理机制,以及如何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潘小萍  庄明明  
本文以2003~2015年的2777家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相比于存在单一大股东的公司,多个大股东并存的公司具有显著更高的违规倾向,并且相比于非国有企业,这种效应在国有企业中表现更强。多个大股东与公司违规行为间的正向关系在更好的外部治理环境下得到显著缓解。进一步研究发现,多个大股东显著地提高了高管超额薪酬,为多个大股东加剧公司代理冲突,降低公司治理效率提供了证据。本文的研究加强了对中国制度背景下非控制性大股东治理效应的理解,为监管部门更有效地实施监管和上市公司优化股权结构安排提供了参考。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文强  
本文基于我国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特殊制度背景,考察了控股股东涉入对股权激励效应的影响机制和作用效果。研究发现,控股股东在股权激励效应实现过程中既有监督作用,也存在合谋现象,这种异质性的作用效果受到控股股东涉入程度的影响,并在不同控股股东类型的企业中存在明显差异。具体而言,股权激励整体上具有激励作用,能显著提升企业绩效;相对于股权分散的公司,存在控股股东企业的激励效果更好,但控股股东涉入程度对股权激励效应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国有控股削弱了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但国有控股股东的涉入程度对股权激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