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42)
- 2023(8274)
- 2022(6862)
- 2021(6382)
- 2020(5347)
- 2019(12025)
- 2018(11555)
- 2017(21465)
- 2016(11693)
- 2015(12856)
- 2014(12633)
- 2013(12256)
- 2012(11340)
- 2011(10302)
- 2010(10473)
- 2009(10029)
- 2008(9907)
- 2007(9040)
- 2006(8203)
- 2005(7646)
- 学科
- 济(39811)
- 经济(39715)
- 管理(39078)
- 业(36630)
- 企(29338)
- 企业(29338)
- 制(16742)
- 财(16268)
- 方法(15232)
- 农(14627)
- 数学(12764)
- 数学方法(12538)
- 中国(12370)
- 体(11716)
- 业经(10776)
- 银(10643)
- 银行(10615)
- 农业(10363)
- 行(10206)
- 体制(10154)
- 学(10122)
- 融(9968)
- 金融(9966)
- 务(9770)
- 财务(9740)
- 财务管理(9709)
- 企业财务(9307)
- 贸(7149)
- 贸易(7145)
- 度(7056)
- 机构
- 大学(167652)
- 学院(164697)
- 济(65444)
- 经济(63984)
- 研究(59804)
- 管理(59349)
- 理学(50155)
- 理学院(49568)
- 管理学(48656)
- 管理学院(48365)
- 中国(47241)
- 科学(35991)
- 财(35830)
- 京(35642)
- 所(30788)
- 农(30389)
- 研究所(27532)
- 中心(27514)
- 财经(26963)
- 江(26425)
- 业大(25001)
- 经(24441)
- 农业(23869)
- 北京(22387)
- 院(22202)
- 范(21055)
- 师范(20738)
- 经济学(20674)
- 州(20492)
- 财经大学(20178)
- 基金
- 项目(110187)
- 科学(86585)
- 基金(81058)
- 研究(79342)
- 家(72216)
- 国家(71600)
- 科学基金(60287)
- 社会(51550)
- 社会科(48702)
- 社会科学(48691)
- 省(41999)
- 基金项目(41717)
- 自然(38551)
- 自然科(37622)
- 自然科学(37607)
- 自然科学基金(36991)
- 教育(36844)
- 划(36317)
- 资助(32637)
- 编号(31017)
- 成果(27024)
- 制(26184)
- 重点(25709)
- 部(24978)
- 发(23045)
- 创(22795)
- 课题(22606)
- 国家社会(22145)
- 创新(21514)
- 教育部(21416)
共检索到2609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韩志明
监督权主要是一种派生性权力,具有鲜明的民主色彩,意味着一个独特的交易结构。然而,由于监督权具有非生产性质、是一种纠错的权力、有着难以管理的性质、需要广泛的社会条件的支持等,监督权是一种具有内在贫困性的权力。发展和完善民主政治和法治制度,必须要促进权力监督体系的发展,基本问题主要涉及四个方面,即必须强化对监督权地位的制度保障,尤其是保障监督权的独立性;打破执行机构的信息封闭,平抑其信息优势,消除信息不对称;赋予广泛的监督职权和行动资源,提高监督能力,特别是赋予其一定的制裁或惩罚权;强化对监督权的激励和监督,
关键词:
监督权 执行权 贫困性 权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寇铁军 胡俊杰
1.完善财政支出决策过程中听证制度。完善听证制度在我国财政支出监督领域的实践,应该通过制定和修改相关法律的方式,明确听证制度在财政支出及其监督的各个环节的应用。将听证制度引入到财政支出项目确定等财政支出决策环节,并将其作为人大决策前的固定程序,将相关听证笔录作为向人大提供决定预算审批的必备材料;将听证制度引入到如政府采购制度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简小文
完善人大监督制度是坚持、完善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于推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维护和实现人民根本利益以及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大监督的重要论述进行研究,探讨提出完善我国宪法法律监督权与人大监督制度的思路。文章认为,完善人大监督制度,应当遵循授权与监督相统一、监督与支持并重、集中统一、权威高效、职权法定等原则。完善人大监督制度的具体措施包括完善人大监督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人大专门委员会设置;加强监督力度,强化监督实效;寓支持于监督之中,保障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和司法体制改革等工作深入推进。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兰英 刘辉
各级人大的预算监督是预算监督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但多年以来由于诸多原因,人大的预算监督职能被严重弱化,其在预算监督体系中的主体地位无法体现,甚至有让位于其他监督形式的趋势,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着重分析了阻碍人大充分发挥其职能的种种制度缺陷,以期对相关法律制度的健全有所帮助。
关键词:
人民代表大会 预算监督 制度缺陷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姚树荣 景丽娟
本文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相统一的角度,对宅基地资格权的界定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应将宅基地资格权定义为现行农户手中的宅基地使用权,将农户转让给第三方的权利定义为宅基地经营权,宅基地"三权分置"的制度设计应重点关注"确权公平、还权赋能、产权清晰和社会保障"等问题。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胡武贤 江华
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试图解决而又一直未解决好的问题。文章从行为主体角度探讨我国集体林权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林产品具有生态属性和商品属性的双重性,不同行为主体对林产品的特征偏好不同,常常存在目标冲突,从而引发行为主体间的利益博弈。博弈的过程就是低效率制度长期驻存的过程,博弈的结果使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模式呈现出多样化特征,进而具有不同的制度绩效。
关键词:
集体林权 制度变迁 行为主体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莫庭云
法定继承是"家文化"的充分彰显,无论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主的古代继承制度,还是现代大多以子女及其晚辈直系血亲作为第一顺位法定继承人的继承制度,法定继承总是以财富的家庭传承与代际流转作为其本质特征。故,民法典法定继承制度建构一方面需要加强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拓宽法定继承人的范围,避免出现无人继承的情况,尽量保护被继承人家庭传承与代际流转的愿望。另一方面在配偶、父母、丧偶儿媳与女婿的继承制度建构上,也应从家庭传承与代际流转出发,避免财富旁落、遗产外流。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慕良泽
中国农村精准扶贫具有道义承诺、均衡发展和制度保障的政治诉求,具有行政发包、技术保障、选择性实施和复杂事务的简约治理等行政表征,也具有追求平等和公正的社会目标。从上述政治维度、行政维度和社会维度检视下的精准扶贫,将其诉求、表征和目标叠合在一起,有要素和逻辑相匹配、相适应所发挥的积极效应,也有要素变异和逻辑矛盾所产生的消极效应。为此,精准扶贫战略的持续实施与精准脱贫目标的按期实现,需要找准对精准扶贫内在逻辑张力进行调适的"标准"和"共通点",畅通上下联系,培养内生性动力,在调适中达到最大程度的耦合,以此获得精准扶贫的最大合力并实现扶贫成效的最大化。
关键词:
精准扶贫 治理贫困 脱贫攻坚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任祥
有效发挥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制度引领保障作用,是铲除党内不良作风和消极腐败现象,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全面走好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的根本遵循。通过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及实践逻辑,可以进一步明晰自我革命制度的规范体系、实施体系、监督体系、保障体系建构特征。通过政治性、权威性、系统性、实践性及创新性的实践路向分析,对于推动党的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以及在自我革命的革故鼎新、正本清源中坚定制度自信明确了前进的方向。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伟平 傅一敏 冯亮明 董加云 卢素兰
基于新中国70年来林权制度改革的政策文本及历史实践,运用产权和市场交易制度的演进理论作为理论工具对集体林权制度的源起、变迁历程及其内在逻辑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林权制度的形成和变迁大致经历了林权初始设置、集体林权的形成与发展、集体林权"分与统"的两难抉择、集体林权制度的基本确定与深化改革4个阶段,过程虽然曲折但总体是成功的。由于森林功能多样性及经营长周期性的特点,林权制度变迁选择与农地制度变迁不同的路径。改革的经验启示主要有:信念和认知的力量能够决定制度变迁的方向;政府主导、各界人士广泛参与是改革成功的基因;面临不确定性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方式。在生态文明全面深化时期,解决林业问题,制度是重要的,改革是不可间断的事业。
关键词:
林权制度 变迁 逻辑 经验启示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郭冠男
经济发展带来各类资源的重新分配和利用,社会格局随之发生变化。基于经济和社会的双重变化,整体经济社会的利益形态和利益关系就处于一种动态的变化之中。改革开放前,我国以严格的静态二元结构形成农村和城市两个互相隔绝的独立部分,几乎不存在大规模的农民在城乡间流动,农民被固化在农村,通过实际占有农村土地、经营土地、使用土地获得几乎全部生活生产资料。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利益形态发生巨变,资源配置极不平衡,农民仅依靠其农民身份通过土地获得的资源已经无法满足其在新的经济社会阶段的生活发展需要,必须要同时保持进入城市和返回农村的自由,即处于"动态二元结构"。在"动态二元结构"下,国家、地方政府、农民对农村土地功能的产生了新的定位和诉求。这些诉求不完全一致且同步,对农村土地制度尤其是土地权利制度变革的呼声也愈来愈强烈。"三权分置",既可以满足农民在"动态二元结构"中对土地的新诉求,为地方政府以及其他主体更加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提供途径,又能够为乡村振兴战略、农业现代化创造新的制度资源。
关键词:
农村土地权利制度 二元结构 三权分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陈志勇
实现财政制度现代化是深化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目标要求,而现代税收与政府预算制度建设是其核心内容。本文通过分析现代税收与政府预算制度的形成与演进,梳理两者间的逻辑关系,进而从法定、公平、效率、统一、规范、层级等方面探讨两项制度间的匹配与契合要求,并以我国当前政府预算改革为背景,提出加强税收法治化建设、协调直接税与间接税关系、完善地方税体系等促进税收制度现代化的主张。
关键词:
现代税收 政府预算 制度契合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罗喜英 谢任依 郭伟
算法向善是算法规制的价值追求,实现算法向善对于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目前关于如何推进算法向善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亟待学术界和实务界深入探索。企业数字责任与算法向善相辅相成的关系以及制度的根本保障作用是企业数字责任制度出场的内在逻辑,因此,本文基于企业数字责任制度视角,对如何推进算法向善进行一系列创新性探讨。首先阐明算法向善与企业数字责任之间的内在逻辑,其次论述企业数字责任制度的基本内容,最后对制度实施主体、实施条件和实施范畴进行剖析,形成企业数字责任制度的实现路径,以制度创新的方式推进算法向善,实现数字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时家贤 漆昌彬
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从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的公有制体制及其实现方式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利用国有资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功积累的历史经验总结,是完成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的现实需要。新时代新征程,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其中,最重要的是继续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健全完善国有资本审计监督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为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提供制度保障。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张建斌 李梦莹 朱雪敏
我国不仅存在水量性缺水,由水环境污染导致的水质性缺水也不容忽视。借鉴和发展工业企业投资农业节水工程置换水量的"以量易量"水权交易,工业企业投资水污染治理工程置换水量的"以质易量"水权交易可以有效缓解水质性缺水,实现水资源利用的"开源"。我国水权交易实践和水权交易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水污染治理市场化多元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为实施"以质易量"水权交易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和条件;应完善水权确权登记,发展水权交易两级市场,加强水资源二维监测,出台相关实施方案和激励政策,积极推进"以质易量"水权交易模式的构建和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