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58)
- 2023(12842)
- 2022(11439)
- 2021(10780)
- 2020(9132)
- 2019(21024)
- 2018(20615)
- 2017(40921)
- 2016(21973)
- 2015(24448)
- 2014(24127)
- 2013(23932)
- 2012(21864)
- 2011(19429)
- 2010(19257)
- 2009(17579)
- 2008(17509)
- 2007(15205)
- 2006(13226)
- 2005(11727)
- 学科
- 济(88469)
- 经济(88358)
- 管理(70997)
- 业(68510)
- 企(59549)
- 企业(59549)
- 方法(46071)
- 数学(40415)
- 数学方法(40097)
- 财(28549)
- 农(21755)
- 中国(20610)
- 务(20601)
- 财务(20544)
- 财务管理(20502)
- 企业财务(19760)
- 业经(19453)
- 制(19019)
- 学(16309)
- 地方(15775)
- 融(15398)
- 金融(15397)
- 银(15260)
- 银行(15225)
- 贸(15003)
- 贸易(14994)
- 农业(14637)
- 易(14522)
- 行(14401)
- 理论(13813)
- 机构
- 大学(311407)
- 学院(306658)
- 管理(130060)
- 济(124849)
- 经济(122264)
- 理学(113728)
- 理学院(112617)
- 管理学(110946)
- 管理学院(110389)
- 研究(95337)
- 中国(73787)
- 京(64658)
- 财(60731)
- 科学(55722)
- 财经(49548)
- 所(45822)
- 经(45305)
- 中心(44345)
- 业大(43069)
- 农(42917)
- 江(42185)
- 研究所(41361)
- 北京(40780)
- 范(37752)
- 师范(37457)
- 财经大学(37440)
- 经济学(37379)
- 商学(35394)
- 商学院(35058)
- 州(34918)
- 基金
- 项目(212091)
- 科学(168603)
- 基金(157523)
- 研究(156361)
- 家(135379)
- 国家(134245)
- 科学基金(117615)
- 社会(100284)
- 社会科(95149)
- 社会科学(95123)
- 基金项目(84289)
- 省(80045)
- 自然(76953)
- 自然科(75215)
- 自然科学(75201)
- 自然科学基金(73895)
- 教育(71723)
- 划(67665)
- 资助(65217)
- 编号(63399)
- 成果(50904)
- 部(48377)
- 重点(46045)
- 创(44240)
- 发(42740)
- 教育部(42431)
- 课题(41866)
- 人文(41725)
- 国家社会(41172)
- 创新(41147)
- 期刊
- 济(129690)
- 经济(129690)
- 研究(89623)
- 中国(52055)
- 财(47863)
- 管理(46831)
- 学报(44867)
- 科学(41636)
- 农(37957)
- 大学(35153)
- 学学(33189)
- 融(31078)
- 金融(31078)
- 教育(29839)
- 农业(26511)
- 财经(24643)
- 技术(24407)
- 经(20714)
- 经济研究(20614)
- 业经(20191)
- 问题(16643)
- 理论(16280)
- 实践(14894)
- 践(14894)
- 技术经济(14857)
- 图书(14711)
- 财会(13835)
- 现代(13755)
- 科技(13720)
- 业(13630)
共检索到4371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袁春生
文章利用被中国证券监管部门处罚的舞弊公司及未舞弊公司为对象,考察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是扮演监督者还是跟随者角色。研究发现,从公司舞弊前一季度到后一季度机构投资者并未减持舞弊公司股份,不具备舞弊预测与识别能力;机构投资者倾向于利用分析师评级结果进行投资决策;机构投资者容易被舞弊公司误导,而分析师评级则有助于减轻机构投资者被误导程度。结果表明,目前机构投资者更多扮演着跟随分析师的消极角色而非有效监督者的积极角色,分析师评级具有一定的决策有用性。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唐松莲 袁春生
机构投资者的快速崛起正改变我国公司的治理结构。本文选取2004-2007年有机构投资者持股的公司为样本,考察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角色。全部样本的结果显示,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业绩正相关,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扮演着有效监督者角色。分组样本研究结果表明:持股较高时机构投资者能改善公司业绩,符合有效监督假说;持股较低时机构投资者对公司业绩产生负面影响,符合利益冲突假说和战略结盟假说。研究结果意味着,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角色取决于其持股情况:持股高时机构投资者扮演有效监督者角色,持股低时充当利益攫取者角色。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公司业绩 监督 攫取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圣利 王丽娟
文章采用2015—2017年沪深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检验了机构投资者监督对企业研发补贴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研发补贴有效改善了企业研发补贴绩效,进一步研究发现,非国有企业研发补贴对研发补贴绩效的影响更为显著。同时将机构投资者划分为不同类型,研究其监督效应对企业研发补贴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稳定型机构投资者对研发补贴绩效的改善更为显著,在考虑产权性质的前提下,稳定型机构投资者对非国有企业的研发补贴绩效更具影响力。
关键词:
研发补贴 研发补贴绩效 稳定型机构投资者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雷倩华 柳建华 龚武明
现有的研究认为,机构投资者通过两个渠道影响流动性成本:逆向选择和信息效率。一方面,因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逆向选择问题会增大流动性成本;另一方面,机构投资者通过股票交易使私有信息渗透到股价之中,则会提高信息效率,减少流动性成本。因此,机构投资者与流动性成本之间的关系成为一个实证问题。本文研究发现,我国机构投资者持股增加了报价价差、有效价差和PIN值;进一步地,证券投资基金持股比其他机构投资者持股更可能导致流动性成本的增加。因此,我们认为,监管层应严厉打击机构投资者获取内幕信息,加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减少逆向选择问题,同时应减少机构投资者操纵股票市场等影响股价信息效率的行为。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证券投资基金 流动性成本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晓妍
国有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问题是导致低审计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从公司外部治理机制的重要力量--机构投资者的角度,初步探讨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获得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越低,审计质量越高。机构投资者能够通过"用手投票"及"用脚投票"两种治理方式,从一定程度上抑制"内部人控制"问题,提高外部审计的独立性,改善上市公司审计质量。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谢获宝 石佳
本文基于2006-2013年A股主板上市公司数据,分析了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企业风险承担的关系。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企业风险承担显著负相关,表明我国的机构投资着并未有效改善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机构投资者的短视行为依然存在。与持股比例较低的机构投资者相比,高持股比例的机构投资者对风险承担的负向影响效力更大。进一步检验发现,在国有企业中,机构投资者持股未能优化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而在非国有企业中,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企业风险承担之间无显著关系。
关键词:
产权性质 机构投资者 风险承担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林志伟 胥佚萱 郭琳
文章通过模型证明大投资者(Blockholders)与个人投资者相比对上市公司实施更多的监督,并且大投资者的监督行为能够增加企业价值;但模型也表明机构投资者是否实施监督及其为企业带来的价值增量取决于监督的成本和收益。文章利用中国资本市场的机构投资者数据,检验了理论模型的四个基本结论。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比个人投资者更积极地监督上市公司,并有助于提高企业价值;政府干预(用上市公司最终控制人为政府代表)减少了机构投资者监督的收益,降低了机构投资者对企业价值所起到的正面作用,削弱了机构投资者监督的积极性。研究结论表明,发展机构投资者有助于改善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提升企业价值;但是政府干预限制了机构投...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宋玉 廖义刚
证券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在投资回报率高的行业追加投资,而在投资回报率低的行业减少投资。基于该种理论基础,我们以我国2003-2007年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我国机构投资者持股决策对证券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我国证券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已经显现,但在各个行业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机构投资者的持股决策,对证券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产生了积极作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的行业越有可能获得追加投资以扩大规模、获取更多的银行贷款和股权融资额,行业的资源配置效率越高。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持股 价格发现 资源配置效率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杨合力 周立 王博
公司治理与机构投资者对企业绩效存在影响,公司治理与机构投资者存在内生性。本文选取中国2003~2007年上市公司数据,运用最小二乘法和二阶段回归法,对公司治理、机构投资者与企业绩效三者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正相关,与企业绩效存在正相关;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正相关,公司治理的改善有助于提高企业绩效;机构投资者偏好政府控制企业和绩效好的企业。研究为进一步提升中国企业绩效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
公司治理 机构投资者 企业绩效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周琴 周运兰 潘泽江
本文以深沪两市2009-2013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作为样本,分析了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利益关系、持股比例对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代表的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上升会显著提高上市公司的审计质量;而以保险公司为代表的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公司审计质量的影响并不显著。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异质性 公司治理 审计质量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石美娟 童卫华
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大股东的利益与股价密切相关,而作为最大流通股股东的机构投资者,其投资行为将影响公司股价,从而大股东将非常重视机构投资者的行为。那么在后股改时期,机构投资者是否与大股东合谋,损害公司价值还是通过积极行为促进公司治理的完善,提升公司价值?本文通过收集2005年至2007年已股改公司的数据,研究了后股改时期机构投资者与公司价值的关系。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和公司价值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后股改时期,机构投资者通过各种方式,促进了公司价值的提升。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公司价值 股权分置改革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进 孙荪璐
培育机构投资者是建设高质量资本市场的重点,对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优化企业资源配置起着关键作用。基于2010—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样本,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出发,考察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劳动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够显著提高企业劳动投资效率,具体表现为机构投资者持股抑制了雇佣冗余,缓解了雇佣不足和解雇过度。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两类代理成本的降低和融资约束的缓解是机构投资者提高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重要机制。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劳动投资效率的影响更显著,劳动密集度则对两者关系无显著影响。因而,吸引优质机构投资者、健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和加强市场化建设是提高企业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的关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宋玉 杨辉
以2004~200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法律环境、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程度对机构投资者总体和各类机构投资者持股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对于两权分离的关注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对占据证券市场主导地位的证券投资基金而言,最终控制人的所有权比例越高,两权分离度越小时,其持股比例越高,而两权分离程度对于券商和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的持股决策并未产生显著影响。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投资者法律保护环境越健全,两权分离程度对于证券投资基金持股决策的影响越弱。
关键词:
法律环境 所有权 控制权 机构投资者持股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梅洁 杜亚斌
本文以深交所发布的"上市公司信息评级考评结果"作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衡量指标,研究了合计持股规模持续占据所有机构投资者90%以上的基金和一般法人对所持股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改善作用的异同。基于对2004-2010年深市A股3090个样本公司的实证分析发现,基金对其持股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改善具有促进作用,且随着基金持股比例的增加,其持股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提高;而一般法人持股并不存在这种改善作用。这一结论为我国大力发展以基金为首的机构投资者提供经验证据,同时对规范和监督国内一般法人这类机构投资者提出了迫切要求。
关键词:
证券投资基金 信息披露质量 异质性行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文雯 施嘉妮 张晓亮
选取2015—2021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特殊国有机构投资者“国家队”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队”持股能显著提升企业的ESG表现,“国家队”持股比例越高,企业的ESG评分越好。机制检验表明,“国家队”主要通过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改善内外部信息环境、减轻管理层代理问题三条路径推动企业ESG目标的实现。拓展性研究显示“,国家队”持股时间越长,企业的ESG表现越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媒体监督、公司IPO与投资者保护——来自深圳中小板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法律治理、投资者保护与财务舞弊:一项基于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机构投资者持股、现金股利政策与公司价值——来自2005-2010年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投资者情绪、管理层持股与企业实际投资——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产权性质、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整改——来自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02014的经验证据
机构投资者持股、会计盈余持续性与分析师盈余预测信息含量——来自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产权性质、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整改——来自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0~2014的经验证据
媒体监督与公司治理——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上市公司的地理特征影响机构投资者的持股决策吗?——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
内部控制环境抑制管理舞弊有效吗?——来自舞弊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