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53)
- 2023(9278)
- 2022(7284)
- 2021(6560)
- 2020(5689)
- 2019(12456)
- 2018(12049)
- 2017(23595)
- 2016(12155)
- 2015(13344)
- 2014(12908)
- 2013(12861)
- 2012(11542)
- 2011(9916)
- 2010(10401)
- 2009(10420)
- 2008(9782)
- 2007(9016)
- 2006(7997)
- 2005(7600)
- 学科
- 业(74879)
- 企(71385)
- 企业(71385)
- 济(55626)
- 经济(55560)
- 管理(55166)
- 业经(26639)
- 融(26489)
- 金融(26489)
- 财(24271)
- 银(23980)
- 银行(23976)
- 行(23365)
- 方法(22752)
- 农(20207)
- 务(20056)
- 财务(20041)
- 财务管理(20015)
- 中国(19206)
- 企业财务(19030)
- 制(18076)
- 农业(15930)
- 数学(15441)
- 数学方法(15359)
- 技术(15109)
- 体(13644)
- 策(13114)
- 体制(12617)
- 理论(12162)
- 企业经济(11937)
- 机构
- 学院(173772)
- 大学(165931)
- 济(79645)
- 经济(78286)
- 管理(74073)
- 理学(62660)
- 理学院(62184)
- 管理学(61639)
- 管理学院(61312)
- 中国(50371)
- 研究(49389)
- 财(41187)
- 京(33426)
- 财经(32207)
- 经(29237)
- 江(27341)
- 农(26883)
- 中心(25769)
- 科学(25061)
- 经济学(24529)
- 财经大学(23850)
- 所(23395)
- 商学(23107)
- 商学院(22915)
- 经济学院(22323)
- 州(22066)
- 业大(21578)
- 银(21049)
- 农业(20884)
- 融(20882)
- 基金
- 项目(107078)
- 科学(87169)
- 研究(82122)
- 基金(80100)
- 家(66945)
- 国家(66248)
- 科学基金(60410)
- 社会(55347)
- 社会科(52774)
- 社会科学(52761)
- 省(43167)
- 基金项目(42245)
- 自然(37452)
- 自然科(36716)
- 自然科学(36711)
- 自然科学基金(36167)
- 教育(35838)
- 划(33623)
- 编号(32577)
- 资助(32001)
- 业(30063)
- 创(26973)
- 成果(25011)
- 创新(24164)
- 部(23876)
- 制(23801)
- 发(23596)
- 重点(23320)
- 国家社会(23219)
- 性(22061)
共检索到2739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韩金红 刘安钦
本文以2008—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融资约束视角考察我国上市公司纵向兼任高管的经济后果。结果显示:当公司存在纵向兼任高管时,其融资约束程度更高;区分不同兼任职务类别发现,与总经理纵向兼任高管相比,董事长纵向兼任高管对融资约束的影响作用更显著,上述结论在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影响机制检验发现,纵向兼任高管通过加剧大股东的掏空行为加重了企业融资约束。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非国有企业、股权制衡度低和兼任强度高的企业中,纵向兼任高管对融资约束的影响程度更高。文章拓展了纵向兼任高管的公司治理效应研究,是对其经济后果的有益补充,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纵向兼任高管 融资约束 掏空 大股东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安钦 韩金红
本文选取2008—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纵向兼任高管对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存在纵向兼任高管现象的企业内部控制质量更高,支持了“监督效应”假说,在董事长担任纵向兼任高管的时候更显著,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纵向兼任高管的监督效应仅体现在非国有企业中,考察内部控制单独要素发现,纵向兼任高管对内部环境、风险评估和内部监督的提高有更为直接的影响。
关键词:
纵向兼任高管 内部控制质量 监督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韩金红 余珍
以2007—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投资视角考察我国上市公司纵向兼任高管的经济后果。结果显示:当公司存在纵向兼任高管时,其投资效率更高;从兼任者的职务类别分析发现,与总经理担任纵向兼任高管相比,董事长担任纵向兼任高管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作用更显著。进一步探索其作用机制发现,纵向兼任高管同时发挥了"监督效应"和"更少掏空效应",具体而言,纵向兼任高管通过降低管理者代理成本发挥了"监督效应",通过减少企业关联交易的利益流出发挥了"更少掏空效应"。文章拓展了纵向兼任高管的公司治理效应研究,是对其经济后果的有益补充。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晓燕 叶婷婷
本文以2009—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企业创新绩效这一视角考察上市公司存在纵向兼任高管的经济后果。研究结果显示,当上市公司存在纵向兼任高管时,企业创新绩效更高。进一步将纵向兼任职务细分后发现,同总经理相比,在上市公司纵向兼任高管的董事长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更为显著。更进一步探索纵向兼任高管的影响机制发现,纵向兼任高管在上市公司发挥了"监督效应"和"更少掏空效应",即纵向兼任高管通过发挥"监督效应"以降低上市公司的代理成本来提高创新绩效,通过发挥"更少掏空效应"增加利益流入型关联交易来提高企业创新绩效。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韩金红 鲜欢
本文以2008~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纵向兼任高管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研究发现:纵向兼任高管会促进企业金融化,验证了“掏空效应”的存在;当兼任强度越大时,纵向兼任高管对企业金融化的促进作用越明显。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仍成立。机制检验发现,融资约束在纵向兼任高管与企业金融化之间发挥中介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纵向兼任高管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在非国有、审计质量较低及法律环境较差的企业中更显著。本文拓展了纵向兼任高管的经济后果及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并为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提供了切实依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韩金红 王聪
对于纵向兼任高管这一公司治理方式的作用,我国监管层面和理论层面尚存在一定争议。以2008~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股权融资视角研究纵向兼任高管对我国上市公司经济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纵向兼任高管会提高企业的股权融资成本,且纵向兼任董事长比总经理对企业股权融资成本的提高效应更显著。通过探究其影响机制发现,纵向兼任高管会加剧大股东掏空行为,进而提高企业的股权融资成本。进一步分析发现,在股权制衡度低、董事会规模小、兼任强度大、审计质量低的上市公司中,纵向兼任高管对企业股权融资成本的提高效应更显著。本文以纵向兼任高管这一特殊公司治理机制为切入点,拓展了股权融资成本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为评估纵向兼任高管的经济后果以及企业制定合理的融资决策方案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韩金红 王聪
对于纵向兼任高管这一公司治理方式的作用,我国监管层面和理论层面尚存在一定争议。以2008~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股权融资视角研究纵向兼任高管对我国上市公司经济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纵向兼任高管会提高企业的股权融资成本,且纵向兼任董事长比总经理对企业股权融资成本的提高效应更显著。通过探究其影响机制发现,纵向兼任高管会加剧大股东掏空行为,进而提高企业的股权融资成本。进一步分析发现,在股权制衡度低、董事会规模小、兼任强度大、审计质量低的上市公司中,纵向兼任高管对企业股权融资成本的提高效应更显著。本文以纵向兼任高管这一特殊公司治理机制为切入点,拓展了股权融资成本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为评估纵向兼任高管的经济后果以及企业制定合理的融资决策方案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栾甫贵 赵爱玲
本文以2007—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纵向兼任高管对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纵向兼任高管的存在会损害企业持续经营能力;产权性质、内控质量及分析师跟踪均对纵向兼任高管与持续经营能力间的关系起调节作用;通过路径检验发现,纵向兼任高管会通过减少研发投入来影响公司持续经营能力。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百兴 宋弋戈
高管纵向兼任在企业中占据了半壁江山,受到企业管理者、外部监管部门等各方利益相关者的普遍关注,成为近年来会计学领域的热点话题。本文基于2007~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采用OLS回归、Heckman两阶段回归等方法,研究高管纵向兼任对企业避税行为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以及在高管纵向兼任影响企业避税行为的过程中,机构投资者持股和审计师选择发挥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高管纵向兼任与企业避税程度显著正相关,机构投资者持股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能够显著抑制高管纵向兼任与企业避税程度的正相关关系。进一步分析表明,高管纵向兼任会加剧代理问题,增强企业的融资约束,从而提高企业的避税程度。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百兴 宋弋戈
高管纵向兼任在企业中占据了半壁江山,受到企业管理者、外部监管部门等各方利益相关者的普遍关注,成为近年来会计学领域的热点话题。本文基于2007~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采用OLS回归、Heckman两阶段回归等方法,研究高管纵向兼任对企业避税行为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以及在高管纵向兼任影响企业避税行为的过程中,机构投资者持股和审计师选择发挥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高管纵向兼任与企业避税程度显著正相关,机构投资者持股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能够显著抑制高管纵向兼任与企业避税程度的正相关关系。进一步分析表明,高管纵向兼任会加剧代理问题,增强企业的融资约束,从而提高企业的避税程度。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世辉 孙思琦
高管纵向兼任是大股东加强公司控制的重要手段,广泛存在于经济转型期间,研究其经济后果有重要意义。文章以2008—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高管纵向兼任对不同产权性质公司费用粘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高管纵向兼任与企业费用粘性呈负相关关系,且这种关系仅存在于非国有企业中;(2)当纵向兼任的高管为上市公司总经理而非董事长时,负相关关系更显著;(3)兼任距离较远时,高管纵向兼任与企业费用粘性为负相关关系,较近时无影响。研究为高管纵向兼任是否合理提供了经验支持,对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完善公司治理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高管纵向兼任 费用粘性 产权性质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桂玲 线婷婷 王林江
本文以2011—2015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更直接的监督与支持、更多的掏空两种效应,考察了纵向兼任高管对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及不同产权性质下影响的差异。研究发现,存在纵向兼任高管的上市公司,投资效率较低,且这种不利影响主要发生在非国有上市公司中,在控制内生性后,研究结论不变。进一步研究发现,纵向兼任高管对投资效率的不利影响主要存在于非国有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兼任、兼任高管在大股东处担任主要职务时,且兼任强度越高,投资效率越低;纵向兼任高管加重了非国有上市公司的投资不足,其作用机制在于非国有上市公司的大股东通过纵向兼任高管加强了对上市公司的控制,引发了更为严重的掏空行为。本文的研究为证监会、国资委等监管部门完善纵向兼任高管、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相关政策提供了实证支持。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栾甫贵 赵爱玲
文章以2007—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纵向兼任高管对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纵向兼任高管的存在会损害企业持续经营能力;产权性质、内控质量及分析师跟踪均对纵向兼任高管与持续经营能力间的关系起调节作用;通过路径检验发现,纵向兼任高管会通过减少研发投入来影响公司持续经营能力。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田昆儒 田雪丰
纵向兼任高管现象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对公司财务管理及决策产生重要的直接影响。理论上纵向兼任高管对公司股价崩盘的影响是双向的,既有"监督效应"又有"侵占效应",究竟哪一种效应是更主要的?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本文以2007-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表明,存在纵向兼任高管的公司股价崩盘风险更高,纵向兼任高管通过加剧大股东的掏空行为提高了股价崩盘风险,支持了"侵占效应"假说;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大股东控制力较弱(大股东持股比例较低)、内外部监督机制较差(单一大股东、独立董事人数较少、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低和法制环境较差)时,公司的股价崩盘风险更高,这在逻辑上为纵向兼任高管的"侵占效应"假说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支持。本文对纵向兼任高管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拓展和创新,同时丰富和发展了公司股价崩盘风险领域的相关研究。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闫珍丽 梁上坤 袁淳
本文以我国2009—2016年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高管纵向兼任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1)高管的纵向兼任对企业创新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相比不存在纵向兼任的公司,高管纵向兼任公司的专利申请数量平均低14%,专利授权数量平均低10%。(2)结合企业所在地区的制度环境,这一抑制效应主要存在于制度环境差的地区。(3)区分纵向兼任高管的类型、专利类型以及企业产权性质类型,高管纵向兼任对企业创新的抑制作用在纵向兼任高管类型为董事长,创新产出类型为发明专利申请、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与授权以及非国有企业时更加明显。(4)影响机制的检验显示,加剧大股东掏空是纵向兼任的高管抑制创新的重要路径。本文对高管纵向兼任经济后果及企业创新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拓展,同时对完善公司治理及加强政策监管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高管纵向兼任 企业创新 制度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