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49)
- 2023(7180)
- 2022(5902)
- 2021(5282)
- 2020(4499)
- 2019(9739)
- 2018(9299)
- 2017(17374)
- 2016(9313)
- 2015(9853)
- 2014(9270)
- 2013(9044)
- 2012(8259)
- 2011(6918)
- 2010(7231)
- 2009(6775)
- 2008(6409)
- 2007(5290)
- 2006(4557)
- 2005(4175)
- 学科
- 济(33670)
- 经济(33619)
- 业(29358)
- 管理(29054)
- 企(24536)
- 企业(24536)
- 方法(18053)
- 数学(15950)
- 数学方法(15882)
- 财(13940)
- 审计(12135)
- 制(10345)
- 务(10066)
- 财务(10062)
- 财务管理(9997)
- 企业财务(9713)
- 中国(9503)
- 农(8504)
- 融(8232)
- 金融(8232)
- 银(7957)
- 银行(7926)
- 业经(7787)
- 贸(7647)
- 贸易(7637)
- 行(7505)
- 易(7480)
- 体(7238)
- 技术(6555)
- 学(6462)
- 机构
- 大学(127736)
- 学院(126294)
- 济(53154)
- 经济(52300)
- 管理(50609)
- 理学(44807)
- 理学院(44376)
- 管理学(43777)
- 管理学院(43570)
- 研究(40299)
- 中国(33404)
- 财(27890)
- 京(26437)
- 农(26139)
- 科学(24901)
- 财经(22877)
- 业大(21834)
- 经(21189)
- 农业(20903)
- 所(20741)
- 中心(19248)
- 研究所(18473)
- 江(17716)
- 财经大学(17678)
- 经济学(16680)
- 商学(15672)
- 商学院(15546)
- 北京(15516)
- 经济学院(15352)
- 院(14446)
- 基金
- 项目(90414)
- 科学(71537)
- 基金(69422)
- 家(63269)
- 国家(62763)
- 研究(58862)
- 科学基金(53978)
- 社会(40596)
- 社会科(38777)
- 社会科学(38764)
- 基金项目(37599)
- 自然(37342)
- 自然科(36536)
- 自然科学(36523)
- 自然科学基金(35954)
- 省(33736)
- 划(29208)
- 资助(27286)
- 教育(26301)
- 编号(20885)
- 重点(20362)
- 部(20312)
- 创(19420)
- 科研(18668)
- 创新(18246)
- 计划(17980)
- 国家社会(17952)
- 发(17502)
- 教育部(17371)
- 业(17074)
共检索到1820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宋云玲 武浩 宋衍蘅 黄晓蓓
公募基金作为资本市场的专业投资力量和普惠金融载体,能否发挥公司治理作用进而提高公司质量?本文以2004-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审计意见视角,考察了监督型基金的治理作用。研究发现,监督型基金持股可显著降低非标审计意见概率和审计意见偏离度,表现出积极的“治本”效应。机制分析显示,监督型基金持股通过提升公司绩效、信息透明度和公司治理水平、降低经营风险等机制影响审计意见。异质性分析显示,监督型基金持股对审计意见的影响在更需要外部监管的样本中更加显著。研究结果为监管部门思考如何培育和发展高质量的专业投资力量和普惠金融载体提供了政策借鉴。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李青原 刘习顺
本文以2005~2014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投资组合视角下的监督型基金持股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关系。研究发现,监督型基金持股与企业风险承担显著负相关,在考虑了监督型基金的内生性后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公司面临的市场竞争程度较低、宏观经济景气时,监督型基金对风险承担的负向作用越强。上述结果表明从抑制企业风险性投资的角度而言,监督型基金的存在并没有完全起到改善公司治理和提高公司价值的作用,机构投资者的角色问题需要监管机构进一步引导。同时经济转型期如何增加市场活力、规范引导基金良性投资,都是政策制定者和监管层应思考的问题。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玉明 杨凡
本文从投资组合权重的新视角,以2008~2015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监督型基金持股与企业创新投资的关系。结果表明:监督型基金持股会促进上市公司的创新投资;当企业股权集中度较高时,监督型基金对创新投资的治理作用被削弱;相比非高科技行业,监督型基金对高科技行业的创新投资促进作用更强。进一步研究发现,监督型基金与企业专利申请数正相关,表明监督型基金持股对创新产出也具有积极影响。本研究突破传统视角,为监督型基金有效参与公司治理,促进企业创新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余玉苗 张建平 梁红玉
媒体监督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然而关于媒体监督对审计师行为的影响这一论题的研究还不多见。以2001年到200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首次对媒体监督是否影响以及如何影响审计师的意见决策进行实证考察。结果发现,媒体对上市公司负面报道越多,审计师对其发表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越大;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机制并不能加强这一结论;当年财经媒体对上市公司负面报道越多,审计师改善次年审计意见类型的概率越高。这说明媒体监督起到了审计治理的作用。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党的十四大确定,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在进一步改革财经管理体制的同时,强化审计和经济监督,健全科学的宏观管理体制与方法。为贯彻十四大精神,审计署就如何强化审计监督问题向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作了汇报,李鹏总理和其他领导同志表示原则同意,并作了重要指示。经最近召开的全国审计工作会议讨论,取得了一致认识。现就强化审计监督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李青原 时梦雪
本文以我国2004-2015年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从投资组合角度检验监督型基金对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监督型基金与上市公司盈余质量正相关,在考虑监督型基金持股内生性后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当上市公司为非国有公司、宏观经济发展平缓时,监督型基金对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正向作用更明显。上述结果表明,在中国经济体制下,基金机构投资者可以作为市场上的监督力量,提高公司盈余质量,帮助解决公司治理问题。
关键词:
监督型基金 盈余质量 产权性质 经济环境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青原 张璐琦
本文以20032015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监督型基金持有对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水平的影响。按照上市公司在基金投资者投资组合中的重要程度来区分基金投资者的监督水平,本文认为只有监督型基金会从监督中获得超过成本的收益,更积极地对公司实行监督,对高管薪酬产生更大影响,帮助公司减轻代理问题。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监督型基金持股增加能显著提高高管薪酬水平,同时,通过分组样本回归结果,当公司为国有企业、市场化程度低、存在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现象时,监督型基金持有与高管薪酬水平的正相关关系更为显著。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青原 张璐琦
本文以2003~2015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监督型基金持有对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水平的影响。按照上市公司在基金投资者投资组合中的重要程度来区分基金投资者的监督水平,本文认为只有监督型基金会从监督中获得超过成本的收益,更积极地对公司实行监督,对高管薪酬产生更大影响,帮助公司减轻代理问题。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监督型基金持股增加能显著提高高管薪酬水平,同时,通过分组样本回归结果,当公司为国有企业、市场化程度低、存在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现象时,监督型基金持有与高管薪酬水平的正相关关系更为显著。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李晗 张立民 汤胜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基金会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其治理机制的关注度不高,规范研究较少,实证研究尤为匮乏。该研究以我国全国性基金会为样本,对媒体监督与基金会绩效之间的关联进行研究。实证研究发现,受到媒体负面报道后,基金会筹资绩效受到负面影响,捐赠收入显著下降。受到媒体负面报道后,基金会将更多的资金和精力投向公益活动,业务活动成本率显著提高。进一步测试发现,相对于声誉低的基金会,声誉高的基金会绩效变化受到媒体负面报道的影响更大。该研究验证了媒体监督在我国基金会中能够有效发挥治理效应,从而引导资源有效配置,缓解委托代理问题。
关键词:
基金会 慈善组织 媒体监督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戴璐 林黛西
员工持股计划中的高管认购行为是一个相对被忽视的问题,但其对于计划中利益分配的顶层设计而言却十分重要。本文基于2014~2016年的政策期间,以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高管事前的寻租倾向出发,深入考察并发现:员工持股计划实施前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越高,计划中高管认购的份额越大;进一步地,高管从计划中获取股份之后,会继续进行盈余管理以谋求利益最大化。值得注意的是,在以上各关系中,外部独立审计均扮演着积极的治理角色,对高管谋利行为产生了监督约束作用。本研究加深了对管理层代理问题、盈余管理、外部独立审计的认识,对于员工持股计划的设计和实施也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杨静 丁玲 林仪
成立政府产业基金是国家优化政府投资方式、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政府产业基金依靠自身优势,提供财政、税收和政策支持,从而弥补市场缺陷,优化创新要素配置,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但是政府产业基金本身的弊端——资本的逐利性会削弱产业基金支持创新活动的效果,甚至导致企业创新效率下降,形成政府产业基金支持创新活动悖论。进一步地,本文从审计监督的视角分析认为,通过发挥审计的政治与管理功能限制资本逐利性、发挥审计的监督功能规范资金使用,可以平衡悖论,间接促进政府产业基金的创新效应。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张丽达 冯均科 陈军梅
随着上市公司业务的复杂及公司治理的隐蔽性增加,审计师面临着巨大的审计风险。在新的信息市场环境中,媒体的多样化重塑了审计师的信息环境和外部约束环境,进而影响审计意见的出具。通过结构方程模型中的路径分析研究表明:媒体监督显著影响审计意见的出具,而这种影响是通过内部控制的中介效应来实现的。具体表现为,媒体的持续关注与报道,越容易真实反映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并引起管理层的重点关注和改进,从而审计师倾向于出具非标准的审计意见;进一步分析发现:当媒体发表性质较为严重的负面报道、深度报道以及追踪报道时,下一期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着重大缺陷,而当管理层对内部控制没有改进意愿时,审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机率更大。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肖成民 李茸
本文考察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水平是否影响其年度报告的审计意见。通过使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衡量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本文的经验证据显示2010年度上市公司年度报告的审计意见受到了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显著影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越差,年度报告收到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大;而且在非标准审计意见中,内部控制越差的公司越可能收到惩罚力强的审计意见。这一经验证据彰显了完善内部控制对于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内部控制 有效性 经济后果 审计意见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金标 盛辉
一、审计监督与会计监督的联系(一)审计监督和会计监督并存于同一经济单位。审计监督与会计监督在同一经济单位是并存的,是交织在一起的。这种交织可以从经济监督体系中表现出来。我国的经济监督体系按执行者的部门不同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1、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的内部监督。2、工商、税务、银行、财政等部门根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对企业单位和机关团体所进行的专门业务监督。3、各级审计机关依据《审计条例》和有关经济法规对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所进行的综台监督。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既受外部审计机关和工商、税务、银行、财政等部门的监督,又有自身的会计监督,近几年来,一些单位又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又同...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林永春 卓雨晴
本文梳理和分析基金会财务信息披露与监督的相关政策,发现存在过于陈旧、缺乏针对性、统一性和可操作性等问题,并建议相关部门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促进基金会有效披露财务信息。
关键词:
基金会 财务信息 披露 监督 政策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