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40)
2023(8641)
2022(7394)
2021(6788)
2020(5713)
2019(13305)
2018(13126)
2017(25035)
2016(13584)
2015(15280)
2014(15115)
2013(14819)
2012(13794)
2011(12387)
2010(12456)
2009(11455)
2008(11148)
2007(9870)
2006(8786)
2005(7994)
作者
(37005)
(31309)
(30729)
(29448)
(19902)
(14824)
(14022)
(12018)
(11885)
(11096)
(10579)
(10562)
(10096)
(9681)
(9675)
(9575)
(9154)
(9082)
(9071)
(8818)
(7642)
(7419)
(7412)
(7322)
(6889)
(6850)
(6827)
(6789)
(6130)
(6055)
学科
(52513)
经济(52407)
管理(43089)
(36138)
(28746)
企业(28746)
方法(18779)
(17296)
中国(17190)
(16612)
数学(16310)
数学方法(16133)
(15380)
地方(14734)
业经(12188)
(11710)
(10749)
银行(10742)
(10299)
农业(10279)
(10031)
金融(10026)
体制(9854)
环境(9663)
(9436)
(8963)
财务(8939)
财务管理(8910)
企业财务(8398)
(8079)
机构
大学(186644)
学院(185153)
(75519)
经济(73635)
管理(72532)
研究(62293)
理学(61783)
理学院(60978)
管理学(60060)
管理学院(59686)
中国(49682)
(42526)
(38749)
科学(36489)
中心(30157)
财经(29662)
(29616)
(29053)
(26975)
北京(26938)
(26845)
研究所(26346)
业大(25728)
(25212)
师范(25023)
(23419)
经济学(23290)
(23012)
财经大学(21999)
经济学院(20807)
基金
项目(126400)
科学(101150)
基金(93422)
研究(93355)
(80366)
国家(79668)
科学基金(70034)
社会(61911)
社会科(58549)
社会科学(58535)
基金项目(50803)
(47601)
自然(44730)
自然科(43687)
自然科学(43678)
自然科学基金(42884)
教育(42175)
(40919)
编号(37401)
资助(36396)
成果(30359)
(28858)
(28206)
重点(27980)
(26622)
课题(26020)
国家社会(25798)
(25776)
教育部(24647)
创新(24278)
期刊
(88114)
经济(88114)
研究(58551)
中国(41403)
(31447)
管理(26466)
科学(25562)
学报(25306)
(24105)
大学(20421)
(20343)
金融(20343)
学学(19034)
教育(18191)
农业(15632)
财经(14894)
技术(14663)
业经(13824)
问题(13081)
经济研究(12992)
(12785)
(10293)
资源(9764)
现代(9255)
城市(9116)
理论(8765)
(8597)
图书(8139)
财会(8016)
(8013)
共检索到2874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卓伟  赵霞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政策实施四年以来,监督和奖惩制度已在多地实施运用,但仍存在约束失灵、效果有限等问题。通过建立博弈理论模型提出假设,并选择北京市六个主城区居民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双门槛Logit回归、调节效应回归等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监督和奖惩制度均能有效促进居民垃圾分类,且奖惩制度组合促进作用更强。进一步分析发现,监督力度对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边际促进作用递减,且是奖惩制度的负向调节变量,特别是对惩罚制度的负向调节作用更强。在控制变量中,环境认知与垃圾桶设施配备能够正向促进居民参与垃圾分类,而租户的垃圾分类行为相对较差。为此,提出推进垃圾分类要注重奖惩制度结合,实行奖惩制度的同时适度放宽监督力度,以更好发挥制度组合的作用。同时,仍需加大垃圾分类宣传,完善垃圾分类设施,加强对租户的管理与引导。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曲英  
识别影响我国城市居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行为的影响因素是确保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有效实施的基础和前提。本文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分析了影响我国城市居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源头分类行为意向包含2个维度,影响因素包含7个维度,且借鉴层次分析方法解释说明了影响因素对源头分类行为的影响力。研究结论可以为城市市政相关部门制定政策和促进居民实施源头分类提供指导和借鉴。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曲英  朱庆华  
本文以计划行为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首先识别居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的影响因素,其次探讨影响因素和源头分类行为意向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决策者制定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曲英  
城市居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行为是确保生活垃圾有效利用的前提和基础。以社会心理学中的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结合A-B-C理论中外部因素对行为的影响作用,同时考虑不同年龄、性别、受教育水平和收入的群体在生活垃圾源头分类行为意向和行为上是否存在差异,构建了我国城市居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行为理论模型,以期为我国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的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曲英  朱庆华  
本文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运用实证研究方法,首先分析源头分类行为意向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其次运用分层调节回归分析重点探讨情景因素在行为意向对行为影响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情境因素对行为意向可否转化为具体的行为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一结论可以为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决策者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飞  曹慧  
本文运用最优化控制模型为北京市垃圾收费定价,创新性地提出将居民素质加入垃圾定价收费模型中,计算出更为合理且可行的垃圾收费价格。提出将垃圾收集、转运(分类)与最终处理相分离的新的垃圾处理模式,为垃圾处理市场化给出可行的方向,并提出了适当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婷  俞志敏  吴开亚  
居民生活垃圾填埋产生的碳效应是城市居民消费碳排放的重要来源。文章分析了2001年~2010年合肥市生活垃圾的产量和物理组成变化,采用"IPCC1996指南"的经验模型,并根据合肥市生活垃圾的管理与处置现状选择计算参数,分析了2001年~2010年合肥市垃圾填埋产生的碳排放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受生活垃圾产量的快速增长和垃圾成分变化的影响,2001年~2010年合肥市生活垃圾填埋产生的碳排放量由29.75万t上升至77.62万t,存在巨大的节能减排潜力;还着重分析了合肥市垃圾填埋过程的碳排放量变化的影响因素,以引起对城市废弃物与气候变化之间关系的重视,为优化城市废弃物的管理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与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孟海亮  葛新权  尹洁林  
生活垃圾计量用户收费制度可以有效的减少垃圾排放,促进资源的回收利用。本文试图从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对垃圾收费的影响角度分析垃圾收费制度改革。首先分析了垃圾计量用户收费制度国外成功的经验和国内的成绩与问题,然后以北京市为例分析了居民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居民生活垃圾分类与计量用户收费制度改革的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林影倩  庞明礼  陆帅坤  
培养城市居民形成垃圾分类习惯对于加快“两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长沙市7个行政单元(区、县)20个社区1 028份实地调研的居民数据,构建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影响机理模型,探讨城市居民垃圾分类行为的发生机制和行为转化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从影响机制来看,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是自主性驱动和习惯性驱动双路径驱动的行为过程,且习惯性驱动起主导作用,自主性驱动存在“态度→意愿→垃圾分类行为”“主观规范→意愿→垃圾分类行为”以及“感知行为控制→意愿→垃圾分类行为”三条作用路径。从情境变量的调节效用来看,人口统计特征、环境因素、政策因素对于城市居民垃圾分类意愿向行为转化、习惯向行为转化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林影倩  庞明礼  陆帅坤  
培养城市居民形成垃圾分类习惯对于加快“两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长沙市7个行政单元(区、县)20个社区1 028份实地调研的居民数据,构建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影响机理模型,探讨城市居民垃圾分类行为的发生机制和行为转化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从影响机制来看,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是自主性驱动和习惯性驱动双路径驱动的行为过程,且习惯性驱动起主导作用,自主性驱动存在“态度→意愿→垃圾分类行为”“主观规范→意愿→垃圾分类行为”以及“感知行为控制→意愿→垃圾分类行为”三条作用路径。从情境变量的调节效用来看,人口统计特征、环境因素、政策因素对于城市居民垃圾分类意愿向行为转化、习惯向行为转化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颖  秋春童  
生活垃圾按量收费对垃圾减量化、回收再利用具有重要作用。有效识别城市居民生活垃圾按量缴费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影响程度,对于制定垃圾按量收费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计划行为理论为理论依据,实证分析认知、情感、心理等因素和人口统计特征对居民生活垃圾按量缴费行为意向的影响。研究表明:家庭月收入、小区物业费对居民按量缴费行为意向有显著影响;居民的认知行为动力和主观规范对缴费意向的影响程度较大;环境态度、缴费价值观影响程度较小;认知行为障碍影响不显著。最后,本文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荣婷婷  任苒  
全球化、网络化和后工业经济深刻影响我国特大城市的社会治理体系,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也是我国特大城市的代表城市之一,伴随首都城市影响力的整体提升,首都服务功能拓展、潜力释放,未来仍然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同时,首都发展仍然面临着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尤其是城市人口规模过快增长导致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难题给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带来严峻挑战。为解决北京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为北京发展决策服务,本文认为应当从构建整体规划、区域合作和动态监测为一体的北京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网络;确立长远目标、分解实施方案,通过法律保障约束,实现当前任务和长期目标的政策联动;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孟小燕  
居民是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系统中的关键主体之一,其分类回收参与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城市垃圾分类工作的成败。为分析居民垃圾分类行为决策机制,本文以苏州市为案例,对其中心城区居民开展实地问卷调查,并运用结构方程统计分析方法,探讨影响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的主要因素和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主要由4个主观因素和7个外部情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且外部条件因素的综合影响是个体主观因素的近2倍,其中,"环境设施和服务"潜变量相关因素对居民行为的综合影响最大,公共宣传教育、回收设施便利性、分类设施便利性、参与意愿和环保意识为对居民垃圾生活处理行为影响最显著的前5个因素。为进一步加快推进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建议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配套设施规划建设,广泛开展垃圾分类回收宣传教育,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谭文柱  
我国许多城市正面临"垃圾围城"困境,这种困境其实并非城市化的必然结果,困境的根源在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的制度缺失。制度缺失既包括我国城市垃圾分类收集方面的法律缺乏明确而可操作性的权利义务界定,也包括垃圾收费制度没有体现"多排放垃圾多付费"的原则,致使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成效甚微。我国台北市将垃圾分类收集与垃圾费征收二者紧密结合起来,创新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管理机制,值得我国许多大陆城市借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贾亚娟  叶凌云  赵敏娟  
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是解决农村环境污染的关键,是实现乡村生态振兴的重点,充分发挥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主体作用,可以提高生活垃圾治理的效率与效果,从而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全面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以陕西省863名农村居民为研究对象,从村庄制度视角出发,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的研究框架,进而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村庄制度对农村居民的主观规范和治理态度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并且进一步显著提升其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意愿及行为;主观规范、分类态度与知觉行为控制对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意愿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分类意愿显著提升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另外,农村居民的生活垃圾分类行为受到村庄制度与亲戚朋友等周围人行为的影响,生活垃圾治理的相关村庄制度越完善,周围人参与分类的积极性越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垃圾分类行为随之增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