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92)
- 2023(9446)
- 2022(7781)
- 2021(7552)
- 2020(6202)
- 2019(13981)
- 2018(13523)
- 2017(25383)
- 2016(13126)
- 2015(14810)
- 2014(13539)
- 2013(13293)
- 2012(12373)
- 2011(11240)
- 2010(11150)
- 2009(10503)
- 2008(10429)
- 2007(9199)
- 2006(8097)
- 2005(7395)
- 学科
- 济(52883)
- 经济(52817)
- 管理(48617)
- 业(48240)
- 企(43492)
- 企业(43492)
- 方法(23285)
- 数学(20072)
- 数学方法(19980)
- 财(18940)
- 中国(18885)
- 技术(15968)
- 制(15295)
- 务(13413)
- 财务(13409)
- 财务管理(13379)
- 业经(13008)
- 企业财务(12945)
- 农(12735)
- 技术管理(12305)
- 银(12183)
- 银行(12176)
- 贸(11949)
- 贸易(11937)
- 易(11759)
- 行(11715)
- 体(11622)
- 融(11086)
- 金融(11086)
- 体制(10161)
- 机构
- 大学(183534)
- 学院(180590)
- 济(85723)
- 经济(84527)
- 管理(74069)
- 理学(64093)
- 理学院(63456)
- 研究(62868)
- 管理学(62836)
- 管理学院(62470)
- 中国(53116)
- 财(41038)
- 京(38220)
- 财经(32548)
- 科学(32438)
- 经(30085)
- 所(29636)
- 中心(28146)
- 经济学(27593)
- 研究所(26516)
- 北京(24769)
- 江(24759)
- 财经大学(24751)
- 经济学院(24729)
- 院(22830)
- 商学(22417)
- 商学院(22216)
- 农(21670)
- 范(20704)
- 师范(20558)
- 基金
- 项目(119256)
- 科学(97882)
- 基金(91610)
- 研究(90167)
- 家(79199)
- 国家(78591)
- 科学基金(69206)
- 社会(62884)
- 社会科(59840)
- 社会科学(59828)
- 基金项目(48044)
- 省(42814)
- 自然(42196)
- 自然科(41383)
- 自然科学(41375)
- 教育(40938)
- 自然科学基金(40750)
- 划(36733)
- 资助(35820)
- 编号(33045)
- 创(31386)
- 部(28835)
- 创新(28381)
- 国家社会(27785)
- 成果(27267)
- 重点(26895)
- 教育部(25802)
- 中国(25021)
- 发(24962)
- 制(24686)
共检索到2799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世权
针对理论上对监事会制度去留的争论,按照企业本质→企业目标→公司治理机能→监事会的本原性质与作用机理→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创新这一思路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企业在本质上是融契约性与生产性为一体的一组契约联合网络,其目标是持续竞争优势的获取与维系。对此,要求公司治理承担着"对等"的两项机能——"保健机能"和"激励机能"。依此逻辑,监事会的本原性质是通过业务监督与财务监督活动的展开,为缔约者提供了一个减少缔约风险,增加缔约意愿的监督制衡机构的同时,又为以股东为首的利益相关者提供了一个参与机制。最后,指出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创新也应该以引入符合本原性质的监事会作为突破口。
关键词:
监事会 公司治理 董事会 审计委员会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维安 郝臣
本文从监事会运行状况、监事会结构与规模和监事胜任能力三个方面对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治理的状况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治理水平总体偏低,监事会虚置现象仍然存在。监事会治理水平不高并不是制度本身存在着问题,而是由于运行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不足,监事会结构与规模方面有待进一步优化,监事胜任能力低下。对监事会治理水平与公司绩效的实证关系分析显示,在我国经济转轨背景下,监事会仍应作为法定的公司监督机构发挥其不可替代的监督作用。
关键词:
监事会 治理评价 公司治理 公司绩效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李维安 王世权
本文在对现有监事会评价理论与实践回顾基础上,结合中国自身环境条件及改革进程,设计了中国上市公司监事会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且利用调研数据,对上市公司监事会治理水平进行了评价与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监事会治理总体水平较低,不同行业、不同企业性质之间的治理水平存在着很大差别,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亦对监事会治理的有效性具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监事会 公司治理 治理绩效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名旭
文章结合监事会的各项特征,对监事会对公司业绩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监事会对公司的业绩还是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显著;监事会的外部监事比例和监事会的持股比例对公司业绩有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监事会的规模、报酬与会议次数与公司业绩有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关键词:
监事会 监事会特征 公司绩效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万伟
本文通过比较美、德、日等国公司监督模式的特点及其适用的经济特征,并借鉴我国国家委派监事会的经验,提出我国上市公司应将独立董事定位于制衡内部董事,将监事会定位于监督董事会和管理层,强化监事会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以解决上市公司内部监督失效的现实难题。
关键词:
监事会 权威 独立性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世权
大股东所有权性质和持股比例都会对监事会治理产生影响。通过实证分析,得出重要结论:第一大股东的所有权性质不同,会对监事会治理绩效产生不同的影响;由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不同所引致的代理权争夺,更有利于监事会治理绩效的改善。
关键词:
监事会 公司治理 股权结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丽敏 王世权
在对监事会治理评价的相关文献回顾基础上,针对民营上市公司的特征,设计了包括职工监事比例、监事会成员在最大股东单位的任职情况、监事平均持股数、监事会会议次数四个指标的评价民营上市公司监事会治理水平的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相关的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监事会治理表现出了较强的区域差异和一定的行业差异,整体水平并不高,并且存在着职工监事比例较低、监事在最大股东单位任职比较普遍以及监事会成员激励力度不够等问题。对此本文认为,应该通过扩大监事会规模,适当增加职工监事比例、增强监事积极性、规范监事的提名,促进监事会会议的规范化来提高民营上市公司监事会治理的有效性。
关键词:
民营上市公司 监事会 公司治理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袁萍 刘士余 高峰
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的结构特征对公司业绩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采用大样本Panel数据(所有A股上市公司1999~2003年5年共3589组“公司——年度”Panel数据),并引入年份虚拟变量,我们发现:(1)从整体上看,董事会对公司业绩有显著影响,而监事会对公司业绩无显著影响。(2)分项来看,独立董事比例对公司业绩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一结果不同于以往国内用Panel数据得到的独立董事对业绩无明显正向影响或负影响的实证结果);董事的学历水平对公司业绩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董事学历是以往国内实证研究中没有引入的变量);董事人数、两职状态、董事会会议频率、持股董事比率对公司业绩无显...
关键词:
公司治理 董事会 监事会 独立董事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伯阳 丰华 刘家国
文章以河南省国有上市公司的监事会为例,通过对河南省全部25家国有上市公司监事会运行指标的描述统计以及与省内14家非国有上市公司的对比分析,发现当前国有企业监事会违法设置、队伍弱小、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等诸多问题。又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河南省国有企业监事会的规模、监事的人力资本与公司绩效具有线性关系。最后从问题出发,提出如何改善国有企业监事会运行的对策。
关键词:
国有企业 监事会 运行绩效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姜玉梅
审计委员会和监事会是两种不同治理模式下的监督机构,我国的公司一直都设立监事会这一监督模式,但2002年1月,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中提到,应该在上市公司设立审计委员会制度。究竟是何原因导致证监会在目前上市公司设有监事会的基础上,还要设立审计委员会这一监督机构;如何设立及协调,以更有效的发挥监督作用。本文就这些问题作了分析,并力图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最佳选择。
关键词:
审计委员会 监事会 协调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维安 王守志 王世权
本文通过对股权竞争度与监事会相关指标进行实证分析,得出股权竞争度与监事会治理水平和监事会的独立性成正比,与监事会行为有效性成反比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可以认为中国上市公司构建前几位大股东相互制衡的垄断竞争型股权结构,更有利于监事会治理绩效的改善。
关键词:
监事会 公司治理 股权结构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王彦超 辛清泉 王娅娅
以2002年到2004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本文发现国有上市公司的监事会治理绩效要劣于非国有企业。但是,在国有企业中,随着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上升,监事会治理绩效逐渐增强。而在非国有企业中,随着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上升,监事会治理绩效则有轻微下降的趋势。这表明,监事会制度是一种依赖于产权安排的相机治理机制。
关键词:
所有权 监事会 治理效率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砚书 柯大钢
本文通过阐述上市公司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之间关系模糊的现状与危害,认为公司内部监控统合治理的可行性在于不同监控主体目标是一致的,统合监控系统功能具有放大效应,不同公司治理模式出现国际趋同格局;监事会主导的必要性在于监事会处于公司治理层次,制度具有互补性,现行审计委员会是一种协同机制。基于此,论文构建的监事会统合监控模型的核心内容包括目标机制、组织机制、动力机制和能力机制。
关键词:
监事会 统合 监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秦荣生
公司治理的主要模式有三种:即以英美为代表的外部监控型公司治理模式,以德国为代表的内部监控型公司治理模式,以东亚为代表的家族监控模式。当前我国公司监事会运作中,其监督作用的发挥与制度的初衷相去甚远,基本上形同虚设。因此,必须进行相就的改革,核心问题是协调好监事会与独立董事、内部审计的关系,使其各司其职,发挥各自的作用。
关键词:
公司治理模式 监事会 独立董事 内部审计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银国
(一)问题的提出 2001年8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意见》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在2002年6月30日前,董事会成员中应当至少包括2名独立董事;在2003年6月30日前,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中应当至少包括1/3独立董事。”独立董事的主要职责是检讨董事会和执行董事的表现,保护外部投资者利益不受公司内部人员侵害,维护公司整体和中小股东的利益。由于独立董事的许多职责与监事会相同,且大部分上市公司的监事会基本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形同虚设,于是一些学者提出了在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中实行英美式的一元治理结构模式,取消现存的监事会。那么监事会形同虚设的根源在那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