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64)
- 2023(6449)
- 2022(5384)
- 2021(4798)
- 2020(4013)
- 2019(8766)
- 2018(8331)
- 2017(15409)
- 2016(8578)
- 2015(9230)
- 2014(8683)
- 2013(8537)
- 2012(7956)
- 2011(7167)
- 2010(6907)
- 2009(6243)
- 2008(6033)
- 2007(5263)
- 2006(4592)
- 2005(3969)
- 学科
- 济(31501)
- 经济(31454)
- 管理(23333)
- 业(22848)
- 企(17700)
- 企业(17700)
- 方法(15140)
- 数学(13610)
- 数学方法(13496)
- 学(10536)
- 农(9327)
- 财(8763)
- 中国(8272)
- 贸(7903)
- 贸易(7902)
- 易(7719)
- 业经(7162)
- 农业(6523)
- 制(5657)
- 技术(5603)
- 环境(5554)
- 务(5262)
- 财务(5260)
- 财务管理(5248)
- 企业财务(5006)
- 地方(4982)
- 银(4759)
- 银行(4703)
- 融(4657)
- 金融(4657)
- 机构
- 大学(125373)
- 学院(122801)
- 研究(48425)
- 济(48171)
- 经济(47340)
- 管理(43781)
- 理学(39042)
- 理学院(38531)
- 管理学(37627)
- 管理学院(37452)
- 农(35459)
- 科学(35354)
- 中国(34274)
- 农业(28896)
- 业大(27464)
- 所(27091)
- 京(26651)
- 研究所(25525)
- 中心(20918)
- 财(19664)
- 农业大学(19090)
- 江(18130)
- 院(17986)
- 室(17034)
- 省(16606)
- 北京(16311)
- 财经(16263)
- 实验(15927)
- 业(15587)
- 科学院(15396)
- 基金
- 项目(93918)
- 科学(72239)
- 基金(69586)
- 家(66754)
- 国家(66229)
- 研究(56553)
- 科学基金(54092)
- 自然(39419)
- 自然科(38549)
- 自然科学(38528)
- 自然科学基金(37898)
- 基金项目(37148)
- 社会(36449)
- 省(36368)
- 社会科(34569)
- 社会科学(34558)
- 划(32600)
- 资助(28186)
- 教育(25067)
- 计划(22153)
- 重点(22138)
- 科技(20206)
- 发(19913)
- 部(19905)
- 创(19871)
- 科研(19652)
- 编号(19153)
- 业(18742)
- 创新(18690)
- 农(16958)
共检索到1714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洪泽 郑永华 胡文达 唐洪玉 周梦 黎学练
采用一次性胸腔注射法,研究了盐酸环丙沙星对(30±2.3)g/尾的厚颌鲂(MegalobraMa pellegrini)幼鱼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厚颌鲂的肝脏、肌肉和鳃组织goT活性呈现不规则变化;随着给药浓度的增加,则出现先升后降,然后趋于稳定的趋势;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试验前期肝脏gpT活性基本保持不变,试验中期以后则出现先升后降,然后趋于稳定的趋势,肌肉和鳃组织gpT活性呈现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随着给药浓度的增加,总体则基本呈现不规则变化;盐酸环丙沙星对厚颌鲂幼鱼各组织goT和gpT活性大小依次为肝脏>鳃>肌肉;通过goT活性...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胡文达 郑永华 唐洪玉 杨艳红 尚攀 李薇
以(30±2.3)g/尾的厚颌鲂(Megalobrama pellegrini)幼鱼为研究对象,采用一次性胸腔注射法,研究了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对厚颌鲂幼鱼谷草转氨酶(GOT)和各丙转氨酶(GPT)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同一浓度下,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肝脏、肌肉和鳃组织GOT和GPT活性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最大值基本出现在第21天;在同一时间下,随着给药浓度的增加,GOT和GPT活性出现不规则变化;各组织中GOT和GPT活性大小依次均为肝脏>肌肉>鳃;通过GOT活性变化情况可判断,肝脏、肌肉和鳃组织的休药期分别为24 d、23 d和27d;通过GPT活性变化情况可判断,肝脏、肌肉和鳃组织的休药...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周梦 郑永华 胡文达 唐洪玉 李洪泽 黎学练
以(30±2.3)g/尾的厚颌鲂(MegalobraMa pellegrini)幼鱼为研究对象,采用一次性胸腔注射法,通过观察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对厚颌鲂幼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探讨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对厚颌鲂幼鱼各组织酶活性的影响变化及其休药期。结果显示,在同一浓度下,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肝脏、肌肉和鳃组织SoD活性出现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而随着浓度的增加,则出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肝脏、肌肉和鳃组织MDa,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增加,均出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厚颌鲂各组织SoD和MDa受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影响最小的是肌肉,其次是鳃、肝脏;通过SoD和MDa变化情况,...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黄金田 丁涛 郑浩 钱伟 熊勇君 李俊美 吴林坤 吕富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串联法,研究了不同养殖条件下盐酸环丙沙星在中华绒螯蟹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结果表明,盐酸环丙沙星在中华绒螯蟹体内衰减消除较慢,休药35d后各组实验蟹体内的盐酸环丙沙星残留均远高于仪器检测限;各组实验蟹体内盐酸环丙沙星残留衰减消除速率总体表现为,28℃条件下的衰减消除速率快于22℃;五期幼蟹的衰减消除速率快于扣蟹;室外开放水域中的消除速率快于室内条件。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先乐 刘至治 孙文钦 蔡完其
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RP HPLC)建立了盐酸环丙沙星在中华绒螯蟹血淋巴内含量的测定方法。本法采用肌肉注射的给药方法 ,给药剂量为 8.17± 0 .5 6mg·kg-1和 6 .2 5± 0 .85mg·kg-1。血淋巴从心区抽取。经各种抗凝方法的比较 ,认为等量的ACD与等量的血淋巴混合 ,可得到持久的抗凝效果。血淋巴样经甲醇去蛋白 ,30 0 0r/min离心 10min后 ,取上清液上HPLC。色谱柱 ,RP ODS 5μ15 0× 4.6mm ;流动相 ,甲醇 磷酸缓冲液 四丁基溴化铵 =2 5 0∶75 0∶2 0 (v /v /v) ;流速 ,1mL·min-1;进样量 ...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宋波澜 林小涛 许忠能
以多鳞四须鲃(Barbodes schwanenfeldi)幼鱼(体质量90.3 g±10.1 g)为研究对象,设置0 BL/s和2.0 BL/s两种流速条件,使用自制的活动代谢和游泳行为同步测定装置测定不同时段幼鱼的摆尾频率和耗氧率。在此基础上,按鱼体质量以每天50 mg/kg口服盐酸诺氟沙星的剂量连续7 d投喂药饵,研究了两种流速对停药后多鳞四须鲃肌肉组织盐酸诺氟沙星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期间无论哪个时段,2.0 BL/s流速下多鳞四须鲃摆尾频率和耗氧率均显著大于静水组(P<0.05);同一流速下多鳞四须鲃摆尾频率和耗氧率随养殖时间的延长有逐渐降低趋势。与静水对照组相比,停药后各时间点...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朱仙珍 郑永华 唐洪玉 严玲
采用胸腔注射法,研究了恩诺沙星对湘云鲫(Triploid crucian carp)组织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给药后5 d,各试验组GPT、GOT酶活性均升高,与对照组之间呈显著差异水平(P<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芹 唐洪玉 郑永华 张建
根据沉淀方法和离心速度的不同分为4个试验组提取厚颌鲂(Megalobrama pellegrini)70日龄幼鱼的肠上皮细胞刷状缘膜囊(BBMV)。四个试验组如下:A组-钙离子沉淀法,28 000 g离心;B组-钙离子沉淀法,43000 g离心;C组-PEG沉淀法,28 000 g离心;D组-PEG沉淀法,43 000 g离心。采用细胞器和细胞膜指示酶的富集系数、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含量来评价各试验组提取BBMV的纯度。结果表明:肠上皮细胞刷状缘膜囊提取后,DNA的富集系数各组排列为D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程霄玲 郑永华 唐洪玉 金素雅 谢全志
采用单因子静态急性毒性试验方法与加和等毒性溶液法,分别研究了Cu2+、Zn2+、Cd2+对厚颌鲂(M ega-lobrama pellegrini)幼鱼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效应。结果显示:3种重金属离子对厚颌鲂幼鱼的毒性由强到弱依次为Cu2+、Cd2+、Zn2+,其中Cu2+对厚颌鲂幼鱼24 h、48 h、72 h、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0.54 mg/L、0.38 mg/L、0.27 mg/L、0.23 mg/L;Cd2+对厚颌鲂幼鱼24 h、48 h、72 h、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14.32 mg/L、8.34 mg/L、6.36 mg/L、4.4...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芹 唐洪玉
测定了厚颌鲂(Megalobrama pellegrini)仔稚鱼从出膜到30日龄的生长、可溶性蛋白含量及消化酶活性。结果表明:初孵仔鱼即能检测到胰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活性,2日龄检测到碱性磷酸酶活性。投喂组可溶性蛋白含量随日龄的增加显著增加(P<0.05),饥饿组可溶性蛋白含量6日龄前增加不显著,6日龄后开始下降。所测消化酶的全活力与比活力呈现出不同的变化模式。各消化酶的全活力基本是随日龄的增加而增加。投喂组胰蛋白酶比活力在10日龄达最大值,随后显著下降;饥饿组胰蛋白酶比活力在4日龄达最大值,随后显著下降。投喂组淀粉酶在5日龄达到最大值,从6日龄到12日龄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随后增加至15...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操继跃 邱银生 王大菊 周利娟 周诗其 徐群英 严汉池 江美安
伊利莎蛋鸡8只单次快速静脉注射盐酸沙拉星10mg/kg(以沙拉沙星计)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中沙拉星的浓度。房室模型分析表明:血药浓度-时间数据适合无吸收因素二室模型,其消除半衰期(tβ)、表观分布容积(Vd)、总体清除率(CLB)和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2.47±0.87Oh、(5.10±2.25)L/kg、(1.42±0.24)L/kg·h和(7.27±1.37)μg/ml·h。伊利莎蛋鸡8只口服盐酸沙拉沙星溶液10mg/kg(以沙拉沙星计)后,药物在体内呈现有吸收单室模型,其吸收半衰期(tka)、消除半衰期(tke)、血药达峰时间(Tmax)、药峰浓度(Cmax)和药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芹 唐洪玉 郑永华 邓丽蓉
【目的】研究禁食后再投喂对厚颌鲂幼鱼生长、血液学、生物化学及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将厚颌鲂幼鱼分成4组,分别为对照组(正常投喂24d,F0)、禁食3d后连续投喂21d(F3组)、禁食7d后连续投喂17d(F7组)、禁食12d后连续投喂12d(F12组),在禁食前、禁食后及恢复投喂后取样,检测其生长指标(体质量、体长、肥满度、肝体指数(HSI)、脏体指数(VSI))、红细胞压积、血清皮质醇质量浓度、血糖浓度及血清、肝胰脏和头肾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活性。【结果】禁食后,厚颌鲂幼鱼的肥满度、肝体指数、脏体指数大多显著降低(P<0.05),恢复投喂后均能恢复至正常水平(F12组V...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雨辉 佟恒敏 卢彤岩 赵吉伟
为评价环丙沙星在水生动物疾病防治上的应用,按10mg·kg~(-1)的剂量分别给鲤静注乳酸环丙沙星水溶液、口服乳酸环丙沙星水溶液、口服乳酸环丙沙星饲料糊。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血浆中药物浓度,用MCPKP药代动力学程序处理药时数据,口服乳酸环丙沙星水溶液和口服乳酸环丙沙星饲料糊的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0.25%和6.22%。静注给药的药时数据符合无吸收三室开放模型,主要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参数如下:t_(1/2α)=0.16h、t_(1/2)π=0.86h、t_(1/2β)=16.47h、V_1=0.10 L·kg~(-1)、Vb=3.03 L·kg~(-1)、Cl_B=0.12 L·kg~(-1)·h~...
关键词:
环丙沙星 鲤 生物利用度 药物代谢动力学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里曼 牟美睿 武丽娟 贲蓓倍 杨仁杰 刘海学
【目的】探究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IP)对小麦幼苗生理及代谢的影响,拓展植物对抗生素响应机制的理解。【方法】对小麦“百农207”幼苗进行不同浓度CIP胁迫处理,测定小麦幼苗的生理指标,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测定其代谢物及代谢途径。【结果】随着CIP浓度的增加,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总叶绿素、MDA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叶绿素b含量和POD活性降低,CAT和SOD活性也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此外,对GC-MS检测的55种代谢物进行定性及多元统计分析,筛选出显著差异代谢物10种,其中氨基酸类比重占40%;对差异代谢物进行代谢通路分析,得到13条代谢通路,其中显著变化的5条代谢通路为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氰基氨基酸代谢和氨酰-tRNA生物合成。【结论】在CIP胁迫条件下小麦会通过提高叶绿素、MDA含量,以及提高保护酶CAT和SOD的活性来忍耐CIP胁迫的伤害。经多元统计分析发现不同浓度CIP胁迫下小麦叶片代谢物质发生了显著性变化。氨基酸类代谢物为小麦幼苗响应CIP胁迫的关键代谢物,代谢通路中氨基酸相关通路占比较大,说明通过氨基酸代谢途径研究抗生素对小麦幼苗代谢物的影响具有可行性,研究结果可为探究小麦响应CIP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桂枝 石德时 毕丁仁 李自力 许清荣 杜松枝
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国产盐酸沙拉沙星对9种118株畜禽常见病原微生物的体外抑菌活性。该药物对被检7株支原体的作用较差,MIC为3μg/ml,而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的抑菌活性强,MIC小于或等于0.5μg/ml,其中:对革兰氏阴性菌作用更强,除绿脓杆菌外,MIC小于等于0.125μg/ml。盐酸沙拉沙星的MIC(最低抑菌浓度)曲线与MBC(最低杀菌浓度)曲线比较接近,表明该药物为一杀菌剂,其杀菌效果与恩诺沙星相当,比盐酸洛美沙星高出许多,可望作为一种新型高效杀菌药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
盐酸沙拉沙星 体外抑菌活性 微量稀释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