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96)
- 2023(5312)
- 2022(4685)
- 2021(4473)
- 2020(3705)
- 2019(7916)
- 2018(7975)
- 2017(14316)
- 2016(8143)
- 2015(9023)
- 2014(8527)
- 2013(8034)
- 2012(7431)
- 2011(6804)
- 2010(6982)
- 2009(6822)
- 2008(6616)
- 2007(6067)
- 2006(5247)
- 2005(4679)
- 学科
- 济(24868)
- 经济(24821)
- 管理(22510)
- 业(19105)
- 企(16829)
- 企业(16829)
- 方法(9865)
- 学(9800)
- 农(8567)
- 数学(7334)
- 中国(7127)
- 数学方法(7112)
- 业经(6788)
- 财(6333)
- 理论(6202)
- 制(5806)
- 贸(5780)
- 贸易(5771)
- 易(5603)
- 农业(5335)
- 和(4981)
- 体(4581)
- 策(4387)
- 划(4286)
- 教育(4262)
- 地方(4170)
- 银(4169)
- 环境(4127)
- 银行(4127)
- 务(4061)
- 机构
- 学院(111766)
- 大学(109758)
- 研究(39876)
- 管理(36788)
- 济(34902)
- 经济(33952)
- 理学(31310)
- 理学院(30862)
- 中国(30149)
- 管理学(29922)
- 管理学院(29737)
- 科学(29633)
- 农(24792)
- 京(24657)
- 所(22396)
- 研究所(20568)
- 业大(20345)
- 农业(19796)
- 中心(17957)
- 江(17840)
- 财(16855)
- 范(15812)
- 师范(15536)
- 技术(15447)
- 北京(15126)
- 院(15001)
- 州(14305)
- 省(14011)
- 财经(13107)
- 农业大学(12879)
- 基金
- 项目(75268)
- 科学(57129)
- 基金(52480)
- 研究(50855)
- 家(48159)
- 国家(47772)
- 科学基金(39268)
- 省(30728)
- 社会(29052)
- 自然(27964)
- 自然科(27324)
- 自然科学(27316)
- 基金项目(27261)
- 社会科(27195)
- 社会科学(27188)
- 自然科学基金(26777)
- 划(26230)
- 教育(24021)
- 资助(21824)
- 编号(21509)
- 重点(17836)
- 成果(17566)
- 发(15937)
- 计划(15819)
- 创(15382)
- 课题(15380)
- 部(14902)
- 科研(14898)
- 科技(14447)
- 创新(14425)
共检索到1693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少良 李金克 尹伟伦 王沙生 Eberhard Fritz Andrea Polle Aloys Httermann
该文研究了NaCl对群众杨 (Populus‘popularis 35 44’ ,P .popularis)、I 2 1 4杨 (P .×euramericanacv .I 2 1 4 ,P .cv.I 2 1 4 )和胡杨 (P .euphratica) 3种杨树组织和细胞营养状况的影响 .为期 30d的盐处理降低了群众杨和I 2 1 4杨根和茎组织中K+、Ca2 +、Mg2 +的水平 ,而对于叶片营养元素的水平基本没有影响 .与群众杨和I 2 1 4杨比较 ,胡杨组织的营养水平受NaCl的影响最小 .根皮层细胞X 射线微区分析的结果显示 ,NaCl降低了群众杨和I 2 1 4杨细胞壁和液泡...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丽英 杜克兵 姜法祥 彭言劼 涂炳坤 王翔
【目的】淹水胁迫是我国平原水网区杨树面临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造成木材产量的巨大损失,因此研究杨树的耐涝机制十分必要。【方法】选取耐涝型I-69杨与不耐涝型小叶杨为材料,研究淹水胁迫对杨树初生根细胞结构的影响。以2种杨树90~100 cm高的植株为试材,进行淹水胁迫试验,共淹水处理14天,然后排水恢复3天,期间观测植株的表型变化。淹水处理的第0,1,3,7,14天,分别采集试材的同级细根距根尖2.0~3.5 cm的根段,采用石蜡切片与透射电镜法,研究细根的解剖结构与超微结构对淹水胁迫的响应。【结果】1)淹水胁迫下,2种杨树均出现生长减缓,叶片萎蔫、干枯、脱落以及茎基部皮孔膨大等现象。但是随着时...
关键词:
杨树 耐涝性 根 解剖结构 超微结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艳青 蒋湘宁 李悦 周晓阳 曾端香 周金池
该文从器官水平和细胞水平对盐胁迫后的刺槐苗离子含量进行分析 ,比较了不同组织膜透性和盐离子在刺槐组织及细胞中的分配特点 .研究表明 :随胁迫时间的延长 ,叶片细胞膜系统受到的伤害比根部细胞膜系统大 .根部的Na+含量较高 ,其分布量的顺序是根 >茎 >叶 ,叶片中盐离子含量较低 ,从而减少了盐胁迫对地上部的毒害 ;K+的含量则与Na+相反 ,其分布量的顺序为 :叶 >茎 >根 ,幼嫩的组织中分布较多 ,以保证植物正常的代谢活动 .刺槐根皮层细胞的液泡中积累Na+和Cl-的量远高于细胞质 ,说明刺槐的根皮层细胞对Na+和Cl-具有一定的区隔化作用 .刺槐叶肉细胞的细胞壁、细胞质和液泡中Na+和C...
关键词:
刺槐苗 盐胁迫 膜透性 离子 区隔化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晓罡 侯思名 苏源 陶南 丁玉梅 姚春馨 孙茂林 张绍松
以CH-63和TH-16 2个致病性差异显著的稻瘟病菌株为材料,在氮胁迫培养条件下进行液体培养,经培养2 d后,采用铵盐沉淀及透析纯化提取稻瘟病菌培养滤液中的致病性分泌蛋白。以24个IRRI水稻抗稻瘟病单基因系和普感品种丽江新团黑谷(LTH)的成熟种胚为材料,诱导愈伤组织并构建水稻悬浮细胞系。以构建成功的感病品种LTH和抗病品种IRBL-9的水稻悬浮细胞系为材料,接种稻瘟病菌致病性分泌蛋白并对活性氧浓度变化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感病与抗病品种在接种前12 h均出现活性氧迸发,且均出现2个峰值。比较稻瘟病菌株TH-16和CH-63分泌蛋白接种IRBL-9与LTH后H2O2浓度变化特征,发现分泌蛋白...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储文渊 王玉娇 朱东悦 陈竹 严涵薇 项艳
【目的】通过杨树的多个基因芯片数据,筛选出在盐和干旱胁迫下能够稳定表达的基因作为杨树的新内参基因,为挖掘出更稳定、更理想的内参基因提供途径。【方法】利用已公布的基因芯片数据库获取不同生长时期、不同逆境处理下的杨树表达数据,将这些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对基因在不同试验条件下表达量的稳定性进行排序。结合基因的功能注释信息,筛选新的内参基因。为进一步验证基因表达的稳定性,以经过NaCl,PEG处理的南林95杨(组培苗)的叶片材料为研究对象,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6个传统内参基因(PtUKN1,PtUBQ,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国旗 张纪林 安树青 李瑾 王云静
对生长在苏北沿海防护林不同土壤盐度下的主栽树种杨树 (欧美杨无性系 6 9杨 )进行了解剖 ,描述了杨树次生木质部结构的特征 ,测量了次生木质部的 16个数量特征 :年轮宽度 (ARW)、导管长度 (VL)、早材和晚材的导管分子面积 (VA)、导管周长 (VP)、导管直径 (VD)、导管单孔率 (PSV)、导管频率 (VF)、纤维长度(FL)、纤维宽度 (FW)、射线高度 (RH)和射线频率 (RF)。实验结果表明 ,在不同的土壤盐度胁迫下 :(1)杨树次生木质部形态特征的差别不明显 ,但是组成分子趋向于小型化。 (2 )次生木质部数量特征的变化比较明显 ,即当土壤含盐量从 0 0 36 %...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丹 黄绢 张伟溪 丁昌俊 苏晓华 黄秦军
【目的】细胞质内K+/Na+平衡对细胞的代谢起重要作用,同时也被认为是植物抵御盐胁迫的重要部分。【方法】以转多基因库安托杨株系D5-21、D5-20及非转基因受体D5-0为材料,研究100 mmol·L-1Na Cl处理的不同时期(7,15,30天)各杨树株系的株高、根部干物质量、根尖离子流(Na+、K+、H+)的动态变化(利用非损伤微测技术)。【结果】生长数据表明:与正常供水条件相比,7天盐胁迫处理后,3个株系的株高降低,但不显著;15天处理后,D5-20,D5-0株高显著降低;30天处理后,3个株系株高和根部干物质量均显著降低,D5-0,D5-21的根干物质量只有正常供水条件下的一半,说明...
关键词:
库安托杨 JERF36 离子流 耐盐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戴松香 陈少良 Eberhard Fritz Andrea Olbrich Christine Kettner Andrea Polle Aloys Hüttermann
该文以抗盐的胡杨和盐敏感的毛白杨组培再生苗为实验材料,利用X--射线微区分析技术研究盐胁迫下(为期20d的盐处理)叶片各种类型细胞内主要元素Na+、Cl-、K+的分布情况,测定的细胞类型包括:①叶脉细胞(叶脉维管束导管、叶脉维管束内部和外部的薄壁细胞);②叶肉细胞(栅栏组织、海绵组织);③表皮细胞(上、下表皮细胞).结果表明,胡杨和毛白杨叶细胞对盐离子的区隔化有明显差异:与毛白杨相比,盐处理后的胡杨叶细胞不但具有较高的拒Na+能力,即将Na+贮存在质外体中,而且液泡区隔Na+的能力也强于毛白杨.在Cl-的区隔化方面,对照处理胡杨各种类型的细胞(包括叶脉、叶肉和表皮细胞)Cl-浓度都高于毛白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瑞刚 陈少良 刘力源 郝志勇 翁海娇 李鹤 杨爽 段杉
以抗盐性不同的胡杨、群众杨和I 2 14杨3种杨树为材料,对NaCl胁迫下叶片中的盐离子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和电解质外渗率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和对比,探讨3种杨树抗氧化能力的差异及其与抗盐性的关系.结果显示,在长期且不断提高的盐胁迫下,群众杨叶片中Na+、Cl- 离子浓度不断升高,特别是在盐处理后的第2 8d ,叶片中的盐离子含量达到最高时,SOD和POD的活性大幅度下降,叶片中MDA的含量和电解质外渗率随之大幅度上升,叶片出现了严重的盐害症状.与群众杨相比,I 2 14杨叶片中Na+、Cl- 浓度也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但其MDA和电...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黄翠香 夏燕飞 王荣 张文会 韩甜甜 沈向
【目的】探明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对植物生长毒害的机理,以及PAHs中不同物质毒害效应的差异。【方法】采用非损伤微测技术测定平邑甜茶幼苗根毛经多环芳烃菲和芘处理后Ca2+、K+、H+流速变化。【结果】经过菲处理后,Ca2+、K+、H+流动性发生明显逆转,平均流速由对照的(-63.53±9.30)pmol·cm-2·s-1、(-60.56±14.56)pmol·cm-2·s-1、(+44.38±5.19)pmol·cm-2·s-1分别改变为(+127.18±39.95)pmol·cm-2·s-1、(+109.97±25.68)pmo...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邢军 常汇琳 王敬国 刘化龙 孙健 郑洪亮 赵宏伟 邹德堂
【目的】水稻栽培区土壤的盐、碱化日趋严重,植物体内Na+、K+浓度及Na+/K+是植物耐盐、碱性重要指标。在盐、碱胁迫条件下检测水稻苗期地上部和根部的Na+、K+浓度及Na+/K+的QTL位点,为水稻的耐盐、碱性遗传机制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优质高产水稻品种东农425与耐盐、碱水稻品种长白10为亲本构建重组自交系(RIL)为作图群体,利用102对SSR标记构建遗传连锁图谱,该图谱覆盖水稻基因组约1 915.05 c 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18.77 c M;在140 mmol·L-1 Na Cl盐胁迫和0.15%Na2CO3碱胁迫处理条件下,对水稻苗期地上部和根部的Na+、K...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马金龙 姜国斌 姚善泾 金华
利用微透析技术,研究盐胁迫下吴屯杨和小胡杨嫩茎质外体中离子的动态变化对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杨树嫩茎质外体离子采用微透析与原子吸收联用进行监测,同时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进行气体交换相关参数的测定。盐胁迫下,2个杨树品种嫩茎质外体中Na+积累的程度不同,吴屯杨经过一段时间后能够自我调节,减少Na+含量,而小胡杨质外体一直积累Na+,从而造成细胞的渗透胁迫,抑制植物生长;随着盐处理时间的增加,2种杨树K+浓度基本呈现下降的趋势。吴屯杨在100mmol·L-1NaCl胁迫早期光合受抑制的主要原因是非气孔限制,后期是气孔限制;而小胡杨光合受抑制的主要原因是气孔限制。对Na+浓度、K+浓度、Ca...
关键词:
盐胁迫 杨树 质外体 离子 光合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雷 张国伟 孟亚利 陈兵林 王友华 周治国
【目的】构建盐土棉田棉花水分胁迫指数模型,以确定适宜的棉花水分运筹方式,为提高盐碱地棉花产量和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于2008—2009年在江苏南京(118°50′E,32°02′N)南京农业大学牌楼试验站进行,以耐盐品种中棉所44和盐敏感性品种苏棉12号为材料,将碳酸钠、重碳酸钠、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镁、硫酸镁、硫酸钠7种盐类等摩尔混合,按盐土比掺入基础土壤中,形成5种不同含盐水平的土壤(0:1.25dS·m-1;0.35%:5.80 dS·m-1;0.60%:9.61 dS·m-1;0.85%:13.23 dS·m-1;1.00%:14.65 dS·m-1),研究土壤盐分对棉花功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晓罡 姚春馨 丁玉梅 陶南 孙茂林 张绍松
分离纯化获得氮胁迫条件下稻瘟病菌CH-63分泌产生的致病蛋白Mg-p1,大小约为58 KD。该蛋白接种感病品种蒙古稻,接种处叶片出现过敏性坏死反应。电镜检测接种该蛋白后叶片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发现与对照相比致病蛋白处理后细胞壁加厚,形成空腔,叶绿体膜消失,淀粉粒数量减少,叶绿体发生崩解。构建抗、感水稻品种C101A51和蒙古稻的悬浮细胞系,对致病蛋白Mg-p1接种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进行检测。结果表明Mg-p1接种蒙古稻后PAL酶活增加强于完全培养条件下产生的分泌蛋白,而接种抗病品种C101A51后PAL活性变化不明显。在检测POD活性变化过程中,发现无论是感...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唐丽 张瑜 袁德义
为了探讨菲油果的抗寒特性,以引种的Coolidge和Mammoth 2个菲油果新品种成熟叶为试验材料,在人工低温胁迫条件下,对不同低温条件下叶片电导率、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Pr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丙二醛(MDA)等几个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不同品种的菲油果叶片的电导率均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可溶性糖含量和游离脯氨酸(Pro)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加,人工越冬过程中不同品种的菲油果的游离脯氨酸(Pro)呈有规律的变化;细胞内的保护酶(SOD、POD)都表现为随着温度的降低,其活性增强;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品种的菲油果相对电导率...
关键词:
菲油果 人工低温胁迫 生理指标 抗寒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