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3)
2023(206)
2022(202)
2021(166)
2020(134)
2019(289)
2018(262)
2017(406)
2016(271)
2015(292)
2014(275)
2013(258)
2012(238)
2011(227)
2010(205)
2009(162)
2008(166)
2007(149)
2006(137)
2005(83)
作者
(1068)
(957)
(937)
(838)
(564)
(432)
(407)
(398)
(325)
(318)
(313)
(308)
(300)
(292)
(288)
(274)
(262)
(249)
(242)
(237)
(235)
(230)
(227)
(210)
(208)
(205)
(192)
(188)
(182)
(181)
学科
(659)
经济(659)
管理(541)
(505)
(451)
企业(451)
方法(392)
(349)
数学(346)
数学方法(341)
(200)
(186)
环境(172)
(170)
(160)
中国(156)
大豆(152)
水产(149)
动物(144)
(141)
(141)
贸易(141)
动物学(137)
(133)
(132)
(130)
植物(130)
财务(130)
财务管理(130)
理论(128)
机构
学院(3781)
大学(3674)
研究(1622)
(1591)
科学(1450)
农业(1347)
(1121)
业大(1103)
经济(1089)
管理(1042)
中国(1032)
(1024)
研究所(992)
理学(941)
理学院(925)
(912)
管理学(901)
管理学院(898)
实验(889)
实验室(875)
农业大学(859)
重点(822)
(793)
(785)
技术(697)
中心(690)
(671)
科学院(663)
(598)
(541)
基金
项目(3035)
科学(2452)
基金(2380)
(2318)
国家(2312)
科学基金(1920)
研究(1629)
自然(1551)
自然科(1514)
自然科学(1513)
自然科学基金(1484)
(1392)
基金项目(1236)
(1215)
资助(947)
计划(923)
社会(913)
社会科(865)
社会科学(865)
科技(799)
教育(769)
重点(765)
专项(737)
(734)
(710)
(707)
(705)
创新(702)
科研(651)
(588)
期刊
(1485)
学报(1387)
科学(1125)
农业(968)
(900)
经济(900)
大学(838)
中国(831)
学学(830)
研究(730)
(576)
业大(458)
中国农业(425)
农业大学(397)
管理(369)
(353)
农业科学(314)
(303)
农学(299)
华北(299)
科技(269)
林业(265)
教育(258)
自然(252)
自然科(224)
自然科学(224)
经济研究(212)
技术(206)
农林(192)
(192)
共检索到48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宁丽华  张大勇  刘佳  何晓兰  万群  徐照龙  黄益洪  邵宏波  
【目的】研究耐盐栽培大豆和盐敏感栽培大豆对盐胁迫的响应,特别是盐胁迫对大豆幼苗光合特性、离子含量及Na~+动态平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通过比较盐胁迫下不同大豆品种的响应差异,揭示不同基因型大豆耐盐机制,为大豆栽培管理、耐盐品种的选育及人工调控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耐盐栽培大豆(Y8D6008、Y8D6013)和盐敏感栽培大豆(Y8D6132、Y8D6136)为材料,选取长势一致的大豆幼苗于1/2×HoaglaND营养液中培养,待第一片复叶完全展开时,营养液中加入Na Cl,每天递增50 mmol·l~(-1)到达处理浓度150 mmol·l~(-1),处理持续7 D。以不加Na Cl的1/2...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永慧  陈建平  张培通  高进  周春霖  施庆华  周汝琴  
为揭示盐害下不同黄秋葵品种苗期生长的差异,以2个黄秋葵品种皇星五角(HXWJ,耐盐型)和绿新五角(LXWJ,盐敏感型)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法研究不同浓度Na CL(0,80,160 mmoL/L)、不同胁迫时间(25,50 d)对黄秋葵植株苗期生长及生理生态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 CL浓度的提高、胁迫天数的增加,黄秋葵幼苗的株高、根长、植株鲜干质量、细胞膜稳定指数(CmSI)、K+含量,K+/Na+比呈下降的趋势;而叶片丙二醛(mda)含量,Na+含量逐步升高;盐胁迫下黄秋葵幼苗鲜质量下降的幅度大于干质量,茎叶下降的幅度大于根系;胁迫至25 d,黄秋葵叶片和根中Sod、Pod活性随Na...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宋雯雯  李文滨  韩雪  高慕娟  王继安  
【目的】了解干旱胁迫下大豆幼苗根系的抗旱机制。【方法】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在不同干旱胁迫时间下强抗旱品种晋豆23幼苗根部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获得了61171个大豆根系基因的差异表达动态图谱。在不同干旱胁迫时间下根部基因的表达发生变化,3个时间点下,下调表达的基因数量均多于上调表达的基因数量。同时对杂交数据进行多种聚类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4个基因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的差异表达,其结果和芯片杂交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初步建立了大豆幼苗根系干旱胁迫应答基因的动态表达谱,并通过其动态表达了解植物与逆境的互作机制,比较全面地获得了干旱胁迫应答基因,从而更完整地揭示了大豆干旱胁迫应答基...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苏小雨  高桐梅  李丰  魏利斌  田媛  王东勇  朱松涛  卫双玲  
为了探究芝麻苗期对高温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以郑太芝3号(耐热性)和SP19(热敏性)2种不同基因型的芝麻品种为材料,在高温45℃下持续处理10 d,以30℃处理为对照,分析幼苗的生长表型、抗氧化能力、光合参数并观察气孔和叶绿体的显微结构。结果显示,随着胁迫时间延长,供试材料的株高、叶长、叶宽、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Fv/Fm、φPSⅡ、ETR(Ⅱ)、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均下降,相对电导率、活性氧和丙二醛含量显著提高,且SP19品种变化幅度大于郑太芝3号。高温处理后,供试材料的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高于对照,且郑太芝3号酶活性高于SP19品种。显微结构观察发现,高温胁迫10 d,供试材料气孔的开度均减小,其中SP19品种气孔完全闭合,而郑太芝3号气孔不完全闭合;同时,叶绿体变圆,向胞内移动,基粒堆积加厚,片层断裂以及嗜锇颗粒增加,而郑太芝3号叶绿体的结构稳定性高于SP19。综上所述,抗氧化酶活性、膜脂过氧化程度、叶绿体结构稳定性以及保持光系统Ⅱ(PSⅡ)活性的高低是影响芝麻幼苗耐热性的关键因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苏小雨  高桐梅  李丰  魏利斌  田媛  王东勇  朱松涛  卫双玲  
为了探究芝麻苗期对高温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以郑太芝3号(耐热性)和SP19(热敏性)2种不同基因型的芝麻品种为材料,在高温45℃下持续处理10 d,以30℃处理为对照,分析幼苗的生长表型、抗氧化能力、光合参数并观察气孔和叶绿体的显微结构。结果显示,随着胁迫时间延长,供试材料的植株形态参数、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Fv/Fm、φPSⅡ、ETR(Ⅱ)、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均呈下降趋势,相对电导率、活性氧和丙二醛含量显著提高,且SP19品种变化幅度大于郑太芝3号。高温处理后,供试材料的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高于对照,且郑太芝3号酶活性高于SP19品种。显微结构观察发现,高温胁迫10 d,供试材料气孔的开度均减小,其中SP19品种气孔完全闭合,而郑太芝3号气孔不完全闭合;同时,叶绿体变圆,向胞内移动,基粒堆积加厚,片层断裂以及嗜锇颗粒增加,而郑太芝3号叶绿体的结构稳定性高于SP19。综上所述,抗氧化酶活性、膜脂过氧化程度、叶绿体结构稳定性以及保持光系统Ⅱ(PSⅡ)活性的高低是影响芝麻幼苗耐热性的关键因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学昆  范其新  陈洁  李加纳  王汉中  
目的试图阐明不同耐湿基因型甘蓝型油菜苗期对缺氧胁迫的生理差异响应。方法试验采用不同耐湿基因型的甘蓝型油菜材料,对发芽种子和幼苗(3叶期)缺氧处理,测定种子发芽性状和幼苗可溶性糖、脯氨酸、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耐湿与不耐湿基因型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异。缺氧处理后耐湿材料发芽种子具有较高的相对发芽率、相对苗长、根长、苗重和活力指数,而相对电导率较低。3叶期幼苗缺氧处理后,耐湿材料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提高幅度显著高于不耐湿材料,MDA和相对电导率则显著较低;耐湿基因型POD活性显著提高,CAT活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晶  李伟  李天来  
探讨乙酰水杨酸对盐胁迫条件下苗期番茄体内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与基因表达的影响,为水杨酸类物质调控设施番茄的耐盐性提供新证据。以栽培番茄“辽园多丽”为材料,用0.05%乙酰水杨酸(ASA),0.16M NaCl,0.16M NaCl+0.05%ASA进行处理,测定并分析了蔗糖代谢相关酶(转化酶、蔗糖合成酶、蔗糖磷酸合成酶)的活性变化,以及转化酶mRNA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乙酰水杨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弱盐胁迫番茄幼苗生长的抑制。同时乙酰水杨酸可以维持或提高短期(1~3d)盐胁迫条件下番茄幼苗体内转化酶的活性,并使相应的可溶性酸性转化酶mRNA水平很高,而处理后期(5~7d)转化酶活性及可溶性酸...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永刚  王骐  刘伟灿  邓宇  李晰亮  靳京  邓文波  赵利旦  王兴超  王南  王法微  李晓薇  董园园  李海燕  
【目的】对比大豆PremiRNAs候选内参基因和传统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筛选出适合盐、碱胁迫条件下RTqPCR分析的最稳定内参基因。【方法】选用了6个保守的PremiRNAs基因和4个常规的内参基因作为候选内参基因,通过RTqPCR的方法,利用GeNorm和NormFinder软件,评价了10个候选内参基因在大豆盐、碱胁迫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大豆盐胁迫下,叶中表达最稳定的基因组合是PremiR166和PremiR172,表达最稳定的单一基因是FboX;根中表达最稳定的基因组合是Act11和EF1A,表达最稳定的单一基因是Act11。大豆碱胁迫下,叶中表达最稳定的基因组合是PremiR39...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永刚  王骐  刘伟灿  邓宇  李晰亮  靳京  邓文波  赵利旦  王兴超  王南  王法微  李晓薇  董园园  李海燕  
【目的】对比大豆Pre-mirNAs候选内参基因和传统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筛选出适合盐、碱胁迫条件下rT-qPCr分析的最稳定内参基因。【方法】选用了6个保守的Pre-mirNAs基因和4个常规的内参基因作为候选内参基因,通过rT-qPCr的方法,利用GeNorm和NormFiNder软件,评价了10个候选内参基因在大豆盐、碱胁迫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大豆盐胁迫下,叶中表达最稳定的基因组合是Pre-mir166和Pre-mir172,表达最稳定的单一基因是FboX;根中表达最稳定的基因组合是ACT11和eF1A,表达最稳定的单一基因是ACT11。大豆碱胁迫下,叶中表达最稳定的基因组合是Pr...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宋迎辉   付森杰   朱灿灿   代书桃   秦娜   景雅   张真   薛淑霞   李君霞  
【目的】研究LBD(Lateral organ boundaries domain) 基因家族在调控高粱干旱胁迫中的作用,为高粱(Sorghum bicolor)耐旱分子育种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鉴定高粱基因组中的LBD基因家族,对其理化性质、染色体分布、系统进化、基因结构、保守基序、顺式调控元件以及组织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鉴定出32个LBD基因,不均匀地分布在除6号染色体外的9条染色体上;系统发育树分析将其分为Class ?和Class II两组,均含有CX2CX6CX3C结构域,其中Class ?有25个家族成员,含有相对完整的GAS和LX6LX3LX7L结构域,Class II有7个家族成员,甘氨酸组成的保守序列均为GRA,LX6LX3LX7L结构域不完整。同一组内的成员保守结构域蛋白序列一致性更高,基因结构和保守基序高度相似;系统进化分析发现高粱LBD蛋白与单子叶植物的同源性大于双子叶植物;顺式调控元件分析发现,SbLBD启动子序列中光响应元件G-box、脱落酸响应元件ABRE数量最多,其次是茉莉酸甲酯响应元件CGTCA-motif和厌氧诱导响应元件ARE,另外检测到低温响应元件LTR和干旱诱导元件MBS。表达分析发现,Class II中的7个成员和Class ?中的SbLBD24在高粱各生育期和多数组织中表达量均较高。在模拟干旱处理下,高粱幼苗中SbLBD6下调表达,SbLBD26上调表达。【结论】不同组SbLBD基因保守序列存在差异。高粱LBD家族基因可以响应低温、干旱、光强和光周期等多种逆境条件,且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SbLBD6和SbLBD26可能在高粱干旱胁迫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方位宽  何姗珊  王冠玉  经艳  谭芳  梁朝旭  李鸣  
研究甲基环丙烯(1-MCP)对甘蔗苗期叶片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基因表达的影响,为研究1-MCP对甘蔗苗期抗旱影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正常供水情况下,甘蔗So MAPK4基因在转录水平上的表达量不受1-MCP一次处理影响,而二次处理后SoMAPK4表达量呈下调趋势。干旱胁迫时,1-MCP对甘蔗So MAPK4基因在转录水平上的表达量呈先增后减、协同增减的动态变化趋势,且So MAPK4基因表达量上升比较明显,第5天达到最大值。二次处理后So MAPK4表达量出现明显增加,随干旱胁迫时间增加而逐渐减弱。由此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吴杨  高慧纯  张必弦  张海玲  王全伟  刘鑫磊  栾晓燕  马岩松  
【目的】探讨外源EBR(24-表油菜素内酯)对盐碱复合胁迫下大豆的生长指标、生理特性及超微结构的影响,为改善大豆生长、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方法】以大豆品种黑农44号为试材,分别在110 mmol·L(-1)的盐碱复合胁迫条件下培养3 d和7 d进行取材,研究1.2 mg·L(-1)外源EBR对大豆株高、根系生长,叶片3种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东姣  张畅  阙蓓蓓  尤垂淮  罗俊  苏亚春  
从甘蔗栽培种R570基因组数据库中挖掘到60个ShWRKY(ShWRKY1~ShWRKY600)基因,分布于10条染色体上,每条染色体上有3~13个ShWRKY基因.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60个ShWRKY蛋白中,属于Ⅰ、Ⅱ和Ⅲ类的分别有10、32和18个.所有ShWRKY家族成员皆为亲水性核定位蛋白,且除ShWRKY13为稳定蛋白外,其余家族成员都不稳定.ShWRKY基因家族的外显子数目为1~5个,保守基序数目为3~7个.启动子区域序列预测显示,ShWRKY基因包含多个与胁迫、生长发育和激素响应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表达谱分析显示,ShWRKY基因在甘蔗不同组织中差异表达,且参与对黑穗病菌胁迫的响应过程.RT-qPCR检测结果显示,接种黑穗病菌7 d后,ShWRKY37基因在2个甘蔗抗病品种和1个感病品种中上调表达,而在另外1个感病品种中下调表达;ShWRKY51基因则在抗病品种中下调表达,而在感病品种应答早期(1 d)上调表达.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露   黄巧玥   程聪   刘询   於丙军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大豆GmCLC-d1/d2基因及其启动子对盐胁迫的响应,并探索其参与植物盐胁迫适应过程的生理机制。[方法]从大豆品种‘Lee68’中克隆了GmCLC-d1/d2基因,分别构建其植株RNA干扰(RNAi)和过表达载体,通过发根农杆菌介导转化获得RNAi和过表达大豆发根组合植株,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获得过表达拟南芥,分析和比较盐胁迫下植株的形态和生理指标变化。[结果]与转空载大豆发根组合植株相比,盐处理下RNAi-GmCLC-d1/d2植株鲜重、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和叶绿素含量,根和叶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明显下降,根、叶相对电解质渗漏率(REL)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根、茎、叶Cl~-含量明显上升,NO~-_3含量显著下降,导致根、茎和叶,特别是地上部Cl~-/NO~-_3值显著上升;而发根过表达大豆植株OE-GmCLC-d1/d2的上述指标表现相反,耐盐性有所增强。盐胁迫下过表达GmCLC-d1/d2拟南芥种子发芽率、幼苗根长以及3周龄植株鲜重、叶片RWC及叶绿素含量等均明显优于野生型,地上部REL和MDA含量显著降低,CAT、POD和SOD活性明显增强;根和地上部Cl~-含量明显降低,NO~-_3含量明显上升,导致根和地上部,特别是后者Cl~-/NO~-_3值显著下降。[结论]GmCLC-d1/d2可通过增强盐胁迫下NO~-_3在发根过表达大豆组合植株或过表达拟南芥化植株根部的吸收以及向地上部的转运和分配,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Cl~-的吸收和转运,以维持植株特别是地上部较低的Cl~-/NO~-_3值,从而增强耐盐性,其中GmCLC-d2基因的效应更明显。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盼飞  左力辉  王桂英  王进茂  任亚超  杨敏生  
【目的】通过观测转复合多基因欧美杨107杨(转基因107杨)幼苗在不同浓度盐胁迫下生长性状,质膜透性、光合作用等各项指标,以及外源基因表达产物积累量的变化,综合评价转复合多基因杨树在盐胁迫下的适应能力。【方法】以转化成功且已经过验证的转基因107杨为试验材料,未转基因107杨为对照(CK),进行组培扩繁,在幼苗株高10 cm时定植在花盆中,置于人工气候室中培养。分别用0、3、6 g·L(-1)的Na Cl溶液进行盐胁迫处理,胁迫25天后观测2个株系幼苗的生长指标、生理参数变化,以及甜菜碱与Bt毒蛋白的积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