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63)
- 2023(4002)
- 2022(3398)
- 2021(3247)
- 2020(2861)
- 2019(5920)
- 2018(6205)
- 2017(10775)
- 2016(6388)
- 2015(7448)
- 2014(7922)
- 2013(7256)
- 2012(7111)
- 2011(6399)
- 2010(6595)
- 2009(6298)
- 2008(6422)
- 2007(6192)
- 2006(5492)
- 2005(5004)
- 学科
- 济(19734)
- 经济(19693)
- 管理(17947)
- 业(13714)
- 企(11630)
- 企业(11630)
- 学(8288)
- 制(7647)
- 中国(7107)
- 方法(6683)
- 农(6497)
- 体(6404)
- 财(6285)
- 理论(5830)
- 银(5423)
- 银行(5401)
- 行(5177)
- 数学(4983)
- 融(4835)
- 金融(4828)
- 数学方法(4812)
- 教育(4695)
- 业经(4427)
- 地方(4195)
- 体制(3942)
- 教学(3822)
- 农业(3730)
- 度(3663)
- 制度(3659)
- 和(3635)
- 机构
- 大学(91965)
- 学院(91806)
- 研究(35812)
- 济(28833)
- 管理(28568)
- 中国(27924)
- 经济(27788)
- 科学(24984)
- 理学(23208)
- 理学院(22846)
- 农(22192)
- 管理学(22081)
- 管理学院(21921)
- 京(21444)
- 所(20336)
- 研究所(18411)
- 农业(17725)
- 江(16773)
- 中心(16503)
- 业大(16349)
- 财(15728)
- 省(14031)
- 技术(13900)
- 北京(13563)
- 范(13288)
- 院(13256)
- 州(13019)
- 师范(13001)
- 财经(11388)
- 部(11178)
- 基金
- 项目(57597)
- 科学(42347)
- 研究(40136)
- 基金(38273)
- 家(35345)
- 国家(35017)
- 科学基金(27623)
- 省(23760)
- 社会(21979)
- 社会科(20471)
- 社会科学(20466)
- 划(20254)
- 基金项目(19408)
- 教育(18996)
- 自然(18621)
- 自然科(18182)
- 自然科学(18169)
- 自然科学基金(17791)
- 编号(17078)
- 资助(16705)
- 成果(15627)
- 重点(13596)
- 课题(13152)
- 计划(12181)
- 发(12093)
- 部(11667)
- 科技(11614)
- 体(11324)
- 创(11238)
- 科研(11130)
共检索到1549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秀兰 陈金桂 王殿坤 魏运笙 魏玉桐 李文铎
我国于70年代中,就开始了对小土栖藻(又名小三毛金藻)的防治研究。大连水产专科学校(1974)报道了小三毛金藻在我国的出现和防治,以后勾维民等(1983)、刘茂春等(1983)、何志辉(1985)、李永函等(1958)、张万达(1990)陆续报道了该害藻的分布和防治。但是,至此小土栖藻的防治技术还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和经验性,不能解决生产上的根本问题。本报道,查明了铵氮和小土栖藻消长的关系,指出了非离子氨杀灭小土栖藻的作用和有效含量,提出了一套较完整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使该项研究取得明显的进展和突破。
关键词:
小土栖藻 铵氮 非离子氨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缴建华 吴会民 谢刚 杨华 李彤
2007年在天津市水产研究所淡水试验站开展了滨海型盐碱地封闭循环水养鱼池塘水质在整个养殖周期中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氨态氮的浓度随养殖的进行逐渐升高,在养殖后期达到了4mg/L左右;亚硝态氮的浓度随养殖的进行在0.04~0.20mg/L之间波动变化;活性磷含量在养殖中期高于养殖前期和后期,最高值为0.55mg/L,最低值为0.10mg/L;pH值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先升高再下降最后又升高,最高值为9.34,最低值为7.65。研究还发现,在整个养殖过程中,覆膜池塘的氨氮、亚硝态氮、活性磷含量和浮游植物种类及生物量都高于不覆膜池塘。
关键词:
盐碱地 封闭循环水池塘 覆膜池塘 水质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杨秀兰 王爱敏 桑艳丽 毕玉杰 吕永红 曲惠
研究了黄河下游盐碱地鱼池混盐水体的水型、八种离子的周年变化及其与该水体盐度、碱度、硬度以及营养盐的关系 ,分析了该水体八种离子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讨论了该水体的生产性能、营养状况以及水型的稳定性。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兴连 刘志兰 管薇 苏荣驹 高宏伟 王中乾 张兴福
通过在沿黄流域的大荔、合阳两县开展低洼盐碱地池塘养鱼的研究,1991-1994年试验和辐射面积7066亩,其中试验区平均亩净产自达到539kg,亩效益1407元,辐射区平均亩净产493kg,亩效益1062元,分别较试验前亩净增产343kg和243kg。试验总结出盐碱地池塘水质管理指标及科学调节水质技术,摸索出三种适合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模式。
关键词:
低洼盐碱地 渔业规划 生产模式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孙栋 马荣棣 陈金萍 王志忠 段登选 马国红 师吉华 董文
在对沿黄地区盐碱地池塘水样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从水型、含盐量、离子组成、pH值、碱度、硬度等方面总结出盐碱地池塘水质特点 ,初步探讨了水质调控机理 ,提出了养殖过程中应采取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
盐碱地 池塘 水质分析 水质管理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福军 胡文英
研究了光合细菌(PSB)在低洼盐碱地池塘围隔中对水化因子和浮游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PSB的施用对水化因子有较大的影响,其中水体中DO、NO3--N升高,而NH4-N、NO2--N、和COD降低,而对PO43--P影响不明显。当PSB浓度高时,可提高水体的pH值;对浮游生物无明显影响;PSB的一次施用量为10ppm,一次效用时间为6天左右,因而PSB可达到改良水质,进而改善水质的目的,尤其在水质恶化时,其作用更显重要。
关键词:
盐碱地 池塘 PSB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吉方 董双林 文良印 张美昭 张兆琪
于1998年4~9月采用围隔实验生态学方法,为鲤、草鱼、罗非鱼、淡水白鲳及鲢、鳙设计了4种混养模式。经测定,淡水白鲳模式(FP)、草鱼模式(GC)和罗非鱼模式(TH)模式的光能利用率都随吃食性鱼类放养密度的增大而升高,GC和TH的光能利用率相对较高;总能量转化率以鲤模式(CC)和FP较高,TH最低;饲料能转化效率在FP最高,TH最低,而且各放养模式都随吃食性鱼类放养密度的增大而下降;FP的N利用率很高,TH最低,N和P利用率在4种模式都随吃食性鱼类放养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各模式的产投比都随吃食性鱼类放养密度的增大而增大,CC、TH的产投比在吃食性鱼类放养密度最大时有所下降。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黄斌 董双林 张兆琪
进行了低洼盐碱地新挖渗水池塘不同施肥方式对碱度的影响的实验。结果表明 ,低洼盐碱地新挖渗水池塘施无机氮肥、磷肥或有机肥其碱度均有不同的下降 ,并且不同施肥处理差异较为显著。以氮肥 ,磷肥混施 ,或者有机肥与无机肥混施 (N∶P =1∶1)碱度下降更明显。试验进行 2 4天 ,从 5个池塘碱度变化看 ,施肥可使池塘碱度下降 2 9 5 8%~ 39 5 8% ,比空白对照池多下降 9 18%~ 15 4 %。
关键词:
低洼盐碱地 新挖渗水池塘 碱度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缴建华 李彤 刘键 焦万明 吕春友
在盐碱地池塘中采用主养美国红鱼模式 ,投放 5 0 g/尾规格的美国红鱼鱼种 ,投喂人工配合颗粒饲料 ,经过 1 4 4d的养殖 ,美国红鱼平均体重达到 4 6 2 g/尾 ,平均产量 2 39kg/亩 ,较试验设计的平均体重 35 0g/尾 ,平均产量 2 2 0kg/亩的技术指标分别高出 32 %和 8 6 %,试验获得成功。本试验对美国红鱼的日增重进行了测定 ,并在饲料配制及投喂技术方面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盐碱地 池塘 美国红鱼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兴连 陈复兴 延文济 王玉玲 李文娃 张晓明 郭复印
黄河流域有近百万亩的荒滩、荒地、荒水及低洼易涝盐碱地,多数沿黄地区农村经济十分落后。为了充分利用国土资源潜力,开发渔业,振兴农村经济,我们进行了本项目内容的研究。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试验条件与方法 1.地形、气象与水文)华阴、大荔、合阳三县市从渭河平原向南北山区呈梯级上升,地势西高东低,地面平坦开阔,海拔为330—400米。气候属温带半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1.5—14.9℃,年平均相对湿度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么宗利 周凯 罗璋 来琦芳 王慧 徐赟霞 应成琦 冯守明
对天津地区盐碱地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池塘的细菌种类和垂直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池塘中细菌总数维持在2.4×103~8.5×105cfu/mL之间,弧菌总数维持在1.75×102~2.3×105cfu/mL之间,细菌总数和弧菌总数分别在8月份和9月份达到高峰。反硝化细菌总数维持在3.4×104~2.8×105cfu/mL之间,硫酸盐还原菌总数维持在2.9×102~7.5×104cfu/mL之间,氨化细菌总数维持在1.2×102~7.0×104cfu/mL之间。养殖水体中共检测到13种细菌,养殖前期弧菌属、产碱菌属、棒杆菌属为优势菌群;养殖中期产碱菌属...
关键词:
盐碱地 养虾池塘 细菌组成 变化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袁泉 任艳 周文宗 李为 刘家寿 张堂林
2015年6—9月,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池塘开展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水蕹菜"复合种养模式试验。基于水蕹菜浮床的覆盖率,设计3个处理组:0%浮床(对照组)、5%浮床和10%浮床,并定期监测试验池塘水质和中华绒螯蟹生长状况。结果显示:10%浮床组碱度、总氮、总磷、氨氮、硝酸盐氮和高猛酸盐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溶氧、pH和电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浮床组浊度显著低于对照组,10%浮床组浊度低于对照组,但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总体而言,10%浮床组的水质状况优于5%浮床组,显著优于对照组。10%浮床组的中华绒螯蟹壳宽和体重增长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5%浮床组,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各处理组之间中华绒螯蟹产量和成活率均不存在显著的差异。10%浮床组水蕹菜产量显著高于5%浮床组。结果表明:在黄河三角洲中华绒螯蟹养殖中,应用10%水蕹菜浮床对改善水质、促进中华绒螯蟹生长具有一定的作用。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宽意 胡文英
1999年 5~ 10月在山东省禹城市低洼盐碱地池塘进行了大口胭脂鱼引种及鱼种培育试验。结果表明 :大口胭脂鱼能适应该地区的环境条件 ,生长速度与草鱼、鲤鱼相当 ,鱼种成活率6 0 %。该鱼的疾病防治与饲料配方有待开展研究
关键词:
大口胭脂鱼 鱼种培育 低洼盐碱地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吉方 董双林 文良印 张美昭 张兆琪
在氯化物型盐碱地池塘中 ,采用围隔实验生态学方法对鲤、草鱼、罗非鱼和淡水白鲳等 4种鱼类混养模式的鱼产量、负荷力和搭配比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4种养殖模式中吃食性鱼类的日增重率和收获规格都随其本身放养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而鲢、鳙的日增重率和收获规格则随吃食性鱼类放养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吃食性鱼类的日增重率以淡水白鲳最快 ,草鱼生长最慢 ;吃食性鱼类的净产量为鲤模式 (CC) >罗非鱼模式 (TH) >淡水白鲳模式 (FP) >草鱼模式 (GC) ,混养的鲢在各种模式中的产量顺序为CC >GC >TH >FP ,鳙为CC >GC >FP >TH。CC、GC、TH、FP模式的总净产量分别为 ...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吴会民 张韦 梁传辉 樊振中 谢刚 高勇 缴建华
利用9口滨海型盐碱地型池塘,以乌克兰鳞鲤(Cyprinus carpio)为主养鱼,研究了不同放养密度(400、600、800尾/亩)下池塘能量生态学的变化。结果表明:三个密度组池塘水体光合作用效率差异显著,800尾/亩组显著高于400尾/亩组(P<0.05);在各输入能的转换效率中,光合能毛产转换效率和净产转换效率、鱼种能毛产转换效率和净产转换效率差异显著(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