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773)
- 2023(2755)
- 2022(2202)
- 2021(2010)
- 2020(1620)
- 2019(3473)
- 2018(3477)
- 2017(5786)
- 2016(3144)
- 2015(3581)
- 2014(3392)
- 2013(3376)
- 2012(3367)
- 2011(2994)
- 2010(3037)
- 2009(2615)
- 2008(2668)
- 2007(2406)
- 2006(2152)
- 2005(1917)
- 学科
- 业(12754)
- 济(11539)
- 经济(11536)
- 管理(10406)
- 技术(10400)
- 企(10156)
- 企业(10156)
- 学(6284)
- 技术管理(5638)
- 方法(4924)
- 农(4312)
- 数学(4161)
- 数学方法(4105)
- 土地(3752)
- 农业(3395)
- 业经(2821)
- 新技术(2506)
- 高新(2498)
- 高新技术(2498)
- 中国(2435)
- 环境(2383)
- 物(2375)
- 理论(2360)
- 资源(2328)
- 植(2284)
- 植物(2239)
- 生态(2095)
- 贸(2035)
- 贸易(2034)
- 草(2030)
- 机构
- 学院(51295)
- 大学(50361)
- 研究(21225)
- 农(17733)
- 管理(17485)
- 科学(17058)
- 济(17010)
- 经济(16632)
- 理学(14985)
- 理学院(14796)
- 管理学(14417)
- 管理学院(14344)
- 农业(14301)
- 中国(14230)
- 业大(13845)
- 所(12509)
- 京(11813)
- 研究所(11806)
- 农业大学(9426)
- 中心(9255)
- 技术(9220)
- 省(8579)
- 江(8380)
- 院(7694)
- 业(7640)
- 科学院(7614)
- 室(7522)
- 北京(7414)
- 实验(7150)
- 实验室(6776)
共检索到742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冯志茹 刘淑华 赵淑芬 李艳华
混播牧草改良盐碱荒地具有明显效果。选择苜蓿、草木樨、冰草、披碱草、老芒麦、野大麦、碱茅等耐盐牧草,根据盐碱含量确定草种组合及比例,播种量为22.5~30.0kg/hm2;整地后不起垄,平地撒播;生长当年除2次杂草。牧草生长第2年和第3年平均干草产量分别达到9043.3 kg/hm2(含草木樨)和3173.7kg/hm2。产量分别是原始植被的5.6倍和2.0倍。优质牧草占总产量的81.2%和77.1%。牧草播种当年碱斑较大,次年碱斑缩小,第3年碱斑全部消失,牧草均匀覆盖地面,长势旺盛。
关键词:
盐碱地 混播牧草 建植技术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杜艺 张玉林 张志浩 李向义 李磊 柴旭田 曾凡江
荒漠土地盐碱化已成为荒漠绿洲可持续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本研究于2021年5月10日在新疆北部野马繁殖研究中心种植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燕麦(Avena sativa)、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高丹草(Sorghum bicolor×S. sudanense)、墨西哥玉米草(Purus frumentum)、健宝(S. bicolor ‘Jumbo’)和甜高粱(S. dochna)改良盐碱地,分别于2021年7月14日(第60天刈割)、2021年8月3日(第80天刈割)和2021年8月24日(第100天刈割)采收所有地上植物和并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分析,评价7种禾本科植物对土壤盐渍化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随着刈割时间的延长,稗草、燕麦、高丹草、墨西哥玉米草和甜高粱饲草的钾离子和钠离子含量无显著差异(P> 0.05)。稗草的钙离子含量呈增加趋势,氯离子含量呈下降趋势;燕麦的硫酸根离子和镁离子含量呈下降趋势;苏丹草的钾离子含量呈显著先下降后增加趋势(P 0.05)。7种禾本科饲草离子含量的盐碱地改良效果排序为稗草>高丹草>燕麦>健宝>苏丹草>墨西哥玉米草>甜高粱;7种禾本科饲草土壤离子含量的盐碱地改良效果排序为健宝>高丹草>墨西哥玉米草>甜高粱>稗草>燕麦>苏丹草。综合考虑,健宝和高丹草适宜作为北疆风沙区盐碱地土壤改良的禾本科饲草。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卢建男 张琼 刘铁军 贾儒康 郭辉 刘金荣
改良盐碱化土壤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合理选用土壤改良剂和改良方法对盐碱地的开发利用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兰州新区的盐碱土为盆栽土进行盆栽种植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试验,设有底层衬膜施加不同土壤改良剂的10个处理、底层衬膜不施加土壤改良剂和不衬膜施加1号改良剂。通过测定施加改良剂前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及施加土壤改良剂后土壤p H、全盐量及草地早熟禾的生长指标,对不同的土壤改良剂的效果进行分析对比,选择出最有效的土壤改良剂和改良方法。结果表明,施加土壤改良剂后土壤的p H和全盐量低于施加前,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永亮 潘东 吴明浩
在科尔沁沙地以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和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共3种禾本科牧草与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按豆禾行数比1∶1、1∶2、2∶1和2∶2建植混播草地,分析了禾草种类和混播比例对二龄混播禾草、苜蓿及禾豆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禾草种类及混播比例对混播组分及群体产量影响显著(P<0.05)。除第1茬禾草产量以苜蓿+虉草混播组合最高外,其余茬次及全年禾草产量均以苜蓿+无芒雀麦混播组合最高,苜蓿+垂穗披碱草混播各茬次及全年禾草产量最低。苜蓿+无芒雀麦和苜蓿+虉草1∶1混播全年禾豆总产量分别比单播苜蓿产量高25.70%(P0.05),但禾草产量占比仅为16.10%和16.63%。豆禾1∶2混播全年禾草产量占比达到27.20%~37.57%,但禾豆总产量显著(P<0.01)低于其他混播组合。在科尔沁沙地,苜蓿∶禾草1∶1混播短期内可获得最高的禾豆总产量,1∶2混播全年禾豆总产量最低,而禾草产量比最高。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马文芳 孟梅 唐洪松 李静
新疆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随着"定居兴牧"工程的实施,牧草地流转也逐渐普遍,因此对牧草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对牧草地合理利用、牧民增收以及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以新疆福海县156户牧民调研数据为基础,运用logistic模型对牧民牧草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模型结果表明:(1)牧民年龄、流转意愿和牧民对当前牲畜价格满意度对牧草地转入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户主文化程度、家庭子女数、养殖牲畜头数、家庭劳动力人数和现有牧草地面积对牧草地转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牧民年龄、现有牧草地面积和牧民对当前牲畜价格满意度对牧草地转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家庭子女数和牧民对社会保障...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胡民强
通过在腐植质含量丰富的火山灰土壤的放牧草地上的施肥试验表明,施用N、K2O肥料,对提高牧草的收获量具有明显的效果,OG能保持较稳定和高的收获量,禾本科、豆科牧草的比例也相对稳定,并能提高CP和TDN的含量。
关键词:
牧草,施肥,收获量,化学成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颜增霞 张鹏莉 吕杰 陈俊 李淑霞 贾建华
【目的】探讨青海湟源冷、暖季放牧草地植被的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及空间分布等植物群落特征的基本变化规律,以期为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天然草原以及高寒草甸草原物种多样性的恢复、生产力的提高及山地草甸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提供参考。【方法】于2009-08-16-19进行野外调查,首先在冷、暖季放牧草地内有代表性的地段上各拉1条50 m的样线,然后沿着样线摆放100个50 cm×50 cm的大样方,再将每个大样方细分为4个25cm×25 cm的小样方,记录小样方内出现的植物种,统计植物种数,采用β-二项分布模型进行数据解析,计算冷、暖季放牧草地植物种的出现频率、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空间异质性指数。【结果】(1...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赵奕 杨理 李鸣大
当前中国草原管理制度存在不能很好适应市场经济的缺点,而深化中国草原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建设草原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途径。本文探讨了美国草原管理体系建立过程,重点分析了以征收放牧费为核心的近代美国市场化管理体系建立过程,阐述了美国草原管理制度依据市场变化调节放牧费的调节机理,指出美国放牧费管理体系中仍存在放牧费偏低等体制性问题。最后结合美国草原管理体系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中国草原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了一些初步建议,并认为建立市场化管理体系是全面建设草原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当务之急。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马广栓 潘明芳
盐碱地新塘养鱼高产技术马广栓,潘明芳(河南省水利厅水产局450003)(商丘地区水利局)虞城县李老家渔场是河南省水产局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在沿黄4市地10个县开发的渔业新区之一,因4市地养鱼技术水平不高,1991年池塘单产仅为70—165公斤,按世行下达...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苟蓉 游明鸿 刘金平 雷雄 季晓菲
根据川西高原栽培草地建设的生产技术需求,设播种量相同的5个播种方式(撒播、行距20或30 cm的同行或间行条播),建植燕麦(Avena sativa)和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混播草地,通过测定单株性状及生物量结构、鲜草和干草产量、干草营养成分和能量产量,研究播种方式对草地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方式对燕麦和箭筈豌豆的株高和分蘖数均有显著影响(P 消化能(DE)>可消化养分总量(TDN)>总能(GE),对草地能量产量影响表现为DE> ME> TDN> GE。20 cm同行条播草地干草产量和能量产量最大,适合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米文精 刘克东 赵勇刚 郑彩霞 时朝 郝建卿 吕坤
土壤盐碱化是大同盆地生态恶化的主要原因。本文对大同盆地盐碱状态和抗逆树种的栽培及其抗盐碱能力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大同盆地为寒、旱、多风气候,土壤盐碱化严重而且植被稀少。在初步分析的基础上,选取15个树种进行盐碱地栽培实验,其中成活率较高的依次为枸杞、新疆杨、柽柳、白榆、沙枣、漳河柳。盐胁迫6个当地栽培树种的幼苗,并测定幼苗的形态特征、光合速率、气孔阻力、蒸腾速率、细胞间隙CO2浓度及细胞膜透性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耐盐性从高到低依次为柽柳>枸杞>樟子松>杜松>白榆>新疆杨。
关键词:
大同盆地 土壤盐碱化 耐盐性植物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博 蔺雄奎 冯占荣 闫聚辉 李志刚
为了探讨乡土牧草补播对退化草地植被恢复的作用,在宁夏盐池县设置了以放牧地(FM)为对照,以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单播(M)、牛枝子(Lespedeza potaninii)单播(N)、蒙古冰草+牛枝子混播(MN)、蒙古冰草+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混播(MS)和蒙古冰草+草木樨状黄芪(Astragalus melilotoides)混播(MX)为补播模式,研究不同补播措施对荒漠草地土壤持水性及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处理间土壤持水性的综合排序为M> MS> MN> MX> N> FM。2)所有补播处理的地下生物量均高于放牧草地,且单播牧草的地下生物量M高于N;而处理间地上生物量表现为MS> MX、M、MN> N> FM的趋势。3)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植被地下、地上生物量和表征土壤持水性的指标间显著相关(P <0.05)。本研究结果表明蒙古冰草由于具有较高的地下生物量,单播或与豆科混播均可以显著改善土壤持水性,进而利于植被的恢复,故而在未来草地补播中应因地制宜采用根系生物量大的牧草进行单播或与其他牧草混播。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伊力奇 张裕凤 萨如拉
研究目的:分析西乌珠穆沁旗牧草地流转因素,并提出合理建议。研究方法:采取入户问卷调查,同时从相关部门及其网站获取资料,进行数据的处理分析。研究结果:该区域牧草地流转的影响因素主要为草地质量、草地位置、草地类型和一些外部政策环境因素。研究结论:应该首先加大对牧草地的保护力度,同时加强草畜平衡的监督与执法力度,并且各级政府和土地管理部门应该制定和出台切实保护牧民牧草地流转的政策、法律。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韦惠兰 宗鑫
以黄河重要水源涵养和补给区玛曲县为例,以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为分析背景。运用最小数据方法,以草地水源涵养表征生态系统服务,通过单位面积禁牧草地水源涵养量的机会成本的空间分布推导了禁牧草地水源涵养量供给曲线。结果表明:1)实施生态补偿可以激励牧户自愿禁牧,禁牧比例大小随补偿标准的变化而变化,禁牧草地所能提供的水源涵养量目标则随禁牧比例的变化而变化;2)玛曲县在现有禁牧面积17.67×104hm2上所能提供的水源涵养量目标为77 383.998 0×104m3,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按1 751.7元/hm2的补偿标准对牧户进行补偿,总计30 950.503 8×104元,此外还包括实施成本...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萨日盖 张裕凤
研究目的:以东乌珠穆沁旗为研究区,分析牧草地流转价格影响因素,研究牧草地流转价格变化规律,确定合理、有效的牧草地流转价格体系,为牧草地合理流转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采用随机问卷调查法,调查牧草地流转情况,分析牧草地流转价格和牧户牧业收入,采用收益还原法测算牧草地流转价格。研究结果:近两年东乌珠穆沁旗牧草地租赁价格为45—150元/hm2,牧草地租赁价格变动幅度大;牧户牧业总纯收入最高达到33万元,最低只有1万元,牧户牧业纯收入差距明显;影响牧草地流转价格的主要因素有草地类型、植物群落、植被高度及覆盖度、降水量等。研究结论:按照平均牧业纯收益还原测算牧草地流转价格,测算30年期牧草地流转价格西部、...
关键词:
土地经济 流转价格 牧草地 东乌珠穆沁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