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97)
2023(9620)
2022(8750)
2021(8325)
2020(7104)
2019(16404)
2018(16358)
2017(31703)
2016(17621)
2015(19780)
2014(19801)
2013(19680)
2012(18126)
2011(16168)
2010(16039)
2009(14424)
2008(13926)
2007(11967)
2006(10393)
2005(8912)
作者
(52511)
(43323)
(43020)
(40906)
(27617)
(21000)
(19435)
(17279)
(16458)
(15297)
(14908)
(14588)
(13765)
(13724)
(13411)
(13368)
(13325)
(13017)
(12295)
(12209)
(11040)
(10653)
(10439)
(9764)
(9762)
(9748)
(9716)
(9476)
(8736)
(8679)
学科
(64289)
经济(64212)
管理(47907)
(45271)
(37816)
企业(37816)
方法(31812)
数学(27387)
数学方法(27074)
(17216)
(17021)
(16670)
中国(15586)
业经(14248)
地方(13022)
(11727)
理论(11614)
农业(11526)
(11449)
(11412)
贸易(11408)
(11071)
技术(10572)
(10329)
环境(10315)
财务(10272)
财务管理(10256)
教育(9973)
企业财务(9667)
(9540)
机构
大学(248377)
学院(245131)
管理(97421)
(89348)
经济(87107)
理学(85192)
理学院(84241)
管理学(82687)
管理学院(82266)
研究(82249)
中国(57810)
科学(55048)
(53057)
(43493)
(42590)
(41411)
业大(40687)
研究所(39185)
中心(36385)
(34945)
农业(34475)
财经(33730)
北京(33512)
(32299)
师范(31889)
(30662)
(30222)
(28628)
技术(26757)
师范大学(25922)
基金
项目(175505)
科学(135376)
基金(125334)
研究(125234)
(111036)
国家(110121)
科学基金(92824)
社会(75232)
社会科(71103)
社会科学(71084)
(69193)
基金项目(67472)
自然(62832)
自然科(61313)
自然科学(61295)
自然科学基金(60167)
(59086)
教育(56940)
资助(52120)
编号(51262)
成果(41667)
重点(39408)
(37944)
(36964)
(36482)
课题(35317)
科研(34316)
创新(33999)
计划(33607)
大学(32426)
期刊
(95657)
经济(95657)
研究(70536)
学报(45321)
中国(43917)
科学(39133)
(38654)
管理(33662)
大学(32717)
学学(30866)
(28985)
教育(27658)
农业(27399)
技术(19750)
(16613)
金融(16613)
业经(15455)
财经(15186)
经济研究(14298)
(13947)
图书(13925)
科技(13252)
理论(12717)
(12677)
问题(12220)
实践(11990)
(11990)
业大(11824)
(11714)
林业(11291)
共检索到3445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王培磊  刘明河  张学成  孟振  
研究了NaNO_3、NH_4Cl、NH_4NO_3 3种氮源对盐生杜氏藻Dunaliella salina生长和色素积累的影响及3种氮源吸收的规律。结果表明,3种氮源中,NH_4NO_3对促进D.salina细胞生长、β-胡萝卜素积累和叶绿素a合成效果是最好的,细胞最高密度为136×10~4 cell/ml;β-胡萝卜素含量最大值为137 mg/g;NO_3~-和NH_4~+共同存在时,优先利用NH_4~-;建立了3种氮源吸收的动力学方程。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单洪伟  高磊  马甡  魏大鹏  张家松  
在不同C:N(5、10、15、20)条件下研究了一株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Z5对单一氮源(有机氮源、NH4-N、NO2-N)及混合氮源(有机氮源与NH4-N、有机氮源与NO2-N、NH4-N与NO2-N)的吸收利用特性及蛋白酶、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亚硝酸还原酶(NiR)等3种氮代谢相关酶的活力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溶藻弧菌Z5对有机氮与无机氮的吸收均受到环境中碳含量的影响,在C:N=20时,对NH4-N和NO2-N的吸收率分别是C:N=5时吸收率的3.39倍和2.25倍。在C:N=15和C:N=20的水平下,溶藻弧菌Z5对NH4-N和NO2-N的吸收均没有显著性...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周钦  马增岭  袁兴伟  沈盎绿  
研究了3种不同无机磷水平培养条件下对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细胞密度、体积的影响以及米氏凯伦藻的磷吸收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不同无机磷水平培养条件对米氏凯伦藻的生长有显著影响。在整个实验期间,磷浓度越高,米氏凯伦藻细胞密度越高,而且从第12天开始到实验结束,高磷组中米氏凯伦藻细胞密度均显著高于中磷组和低磷组(P<0.05);与之相反,低磷组中米氏凯伦藻细胞体积从第6天开始显著大于中磷和高磷组(P0.05)。利用米氏方程可较好地拟合米氏凯伦藻对无机磷的吸收速率和初始磷浓度之间关系,其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孙宏超  章守宇  
以浙江省枸杞岛马尾藻场为研究海域,通过铜藻对无机磷、硅酸盐、亚硝酸盐和氨氮的吸收实验,初步分析了铜藻在80 h内同时对这几种无机盐吸收速率的随时间变化情况:无机磷吸收速率呈指数衰减,硅酸盐吸收速率呈线性减少,亚硝酸盐吸收速率在实验初期受到抑制而后呈对数增加,氨氮作为优先氮源被吸收;通过不同生物量铜藻对不同初始浓度硅酸盐的吸收实验,分析了24 h内和10 d内硅酸盐浓度变动规律以及硅酸盐消失速率和铜藻对硅酸盐吸收速率的波动:10 d内海水中硅酸盐浓度变化与硅酸盐初始浓度相关,与铜藻生物量无关;海水中硅酸盐消失速率波动的剧烈程度与铜藻生物量和硅酸盐初始浓度相关。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翔宇  詹冬梅  李美真  徐智广  
将日本马泽藻Mazzaella japonica、孔石莼Ulva pertusa、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红毛菜Bangia fusco-purpurea、蠕枝藻Helminthocladia australis、扇形拟伊藻Ahnfeltiopsis fla-belliformis6种大型海藻培养在富含氮磷海水中72 h,分析海水中氨氮、硝氮和活性磷浓度的变化,目的在于比较它们对营养盐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6种海藻对氮磷都有明显的去除作用,日本马泽藻和孔石莼对氨氮、硝氮和活性磷的去除效果最好,分别吸收了培养水体中氨氮初始总量的98.0%和97.1%、硝氮初始总量的76...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军  高丽红  黄延楠  
为探明环境对番茄养分吸收的影响 ,以中杂 9号番茄为试材 ,研究日光温室秋冬、冬春 2个栽培茬口不同温光环境下番茄对氮磷钾的吸收规律。结果表明 :温光环境对番茄吸收氮磷钾总量的变化产生影响。以果实膨大期为例 ,秋冬茬番茄对全N、P和K吸收的绝对量只相当于冬春茬的 85 4 1%、70 5 1%和 82 4 % ;但 2个茬口番茄全生育期对全N、P和K的吸收比例基本相同 ,为 1∶( 0 14~ 0 17)∶( 1 6 8~ 1 73) ,与温光环境无关。秋冬茬和冬春茬番茄对全N、P和K的吸收量均呈单峰曲线 ,果实膨大期达到最大值。果实膨大和采收初期是营养吸收最旺盛时期 ,吸收量均占到...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恒  李美真  徐智广  王翔宇  曹婧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3种大型红藻真江蓠(Gracilaria asiatica)、脆江蓠(Gracilaria chouae)和蜈蚣藻(Grateloupiafilicina)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营养盐浓度下这3种海藻对氮、磷的吸收和生长情况。结果表明,3种大型海藻对水体中硝酸盐和磷酸盐的吸收效果明显,并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比较前24 h对氮的平均吸收速率,真江蓠和脆江蓠在50μmol/L组出现最大值,分别为0.739μmol/(g.h)和0.648μmol/(g.h),蜈蚣藻在20μmol/L组出现最大值0.614μmol/(g.h);比较前24 h对磷的吸收速率,真江蓠和脆江蓠在1.0μmo...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徐智广  吴海一  孙福新  吕芳  詹冬梅  
为比较海带在适应不同氮源加富后的生理特点,本研究设置了自然海水、氨氮加富和硝氮加富3种不同的氮培养条件,在不同氮条件下适应培养7 d后,分别测定海带孢子体的生长、不同无机碳浓度下的光合速率(P-Ci曲线)和氮吸收情况。结果显示,2种氮源加富均能促进藻体的生长,但二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Ci曲线符合饱和动力学曲线,2种氮源加富均提高了最大光合速率(Vmax)和半饱和常数(Ks),但Vmax在2种氮源加富培养中没有显著差异,而氨氮加富的藻体具有较大的Ks值。与自然海水相比,硝氮加富提高了Vmax/Ks比值,氨氮加富对其没有影响。叶绿素a(Chl.α)和类胡罗卜素(Car)的含量均被氮加富提高,且...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葛红星  陈钊  李健  常志强  赵法箴  
为了评估浒苔(Ulva prolifera)对养殖废水的净化效果,本文研究了4个温度水平(22.5℃、25.5℃、28.5℃和31.5℃)和3种氮源(NH_4Cl、NaNO_2和NaNO_3)下,浒苔对工厂化养殖水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其净化效果。结果显示,96 h内4个温度处理组浒苔对总氨氮(TAN,包括NH_4~+-N和NH_3)的平均吸收速率分别为14.65、14.88、14.48和13.53μmol/(g×h),144 h内温度各处理组对亚硝态氮(NO_2~–-N)的平均吸收速率分别为11.28、10.48、9.11和8.38μmol/(g×h),144 h内各温度处理组对硝态氮(NO_3~–-N)的平均吸收速率分别为9.41、8.62、8.80和7.35μmol/(g×h);温度对浒苔的生长速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而氮源对浒苔的生长速率有显著影响(P0.05),氮源为NH_4~+-N和NO_2~–-N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浒苔中叶绿素a的含量均有升高的趋势,而氮源为NO_3~–-N时,浒苔中叶绿素a的含量呈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温度和氮源对浒苔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随着温度的升高,各处理组浒苔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均呈升高的趋势,其中,在28.5℃和31.5℃条件下,NO_3~–-N处理组浒苔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各处理组(P<0.05)。研究表明,温度在22.5℃~31.5℃范围内,浒苔可以有效吸收TAN、NO_2~–-N和NO_3~–-N等对虾工厂化养殖废水中的营养盐,浒苔对NH_4~+-N的吸收速率最大,但随着水温的升高,浒苔对NH_4~+-N、NO_2~–-N和NO_3~–-N的吸收速率均呈降低的趋势。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尹丽娟  张春英  杨兵  
【目的】研究从云锦杜鹃根系分离的欧石南菌根(eriocoid mycorrhiza,ERM)真菌对铵态氮、硝态氮和无机氮吸收特性及其接种效应,检测ERM菌株吸收利用不同氮源能力及筛选培养菌株适宜的氮源,并分析ERM对寄主植物氮源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菌丝干重定量研究菌株的氮源吸收特性;在不同氮源培养基上,采用单菌株接种无菌云锦杜鹃(Rhododendron fortunei)幼苗研究ERM对寄主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供试ERM真菌菌株在不同氮源培养基中生长量差异明显,所有菌株在各单一氮源培养基中菌丝干重均增加,其中铵态氮和硝态氮中生长量较大;各氮源培养基上,菌株接种幼苗生长均优于非接种苗,...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白林含  乔代蓉  郑鸣  徐辉  李茜  蒋彦  杨志荣  曹毅  
该文针对基因同源性克隆中存在的问题 ,采用改进简并PCR法对盐生杜氏藻具抗逆功能的烯醇酶基因 .改进后的同源引物简并度从 10 0 0倍以上降低至 10 0倍以下 ,利用RT PCR成功地扩增出一条 6 30bp的盐藻cDNA片段 ,该片段与其他物种的烯醇酶基因具有很高的相似性 .在此基础上进行 5’和 3’RACE获得了盐藻烯醇酶基因的全长cDNA ,其长度为 1734bp .序列分析表明 ,该基因与莱茵衣藻烯醇酶基因的相同性达 83% ,相似性达 89% ,且在进化上与莱茵衣藻的亲缘关系最近 .Southern杂交结果显示 ,该基因在盐藻中可能为单一拷贝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竹青  黄灵胜  叶宏平  
番茄对氮、磷、钾和钙、镁营养元素的吸收贯穿于整个生育时期。其体内的累积量,全生长期以钾为最多,其趋势是K>N>Ca>P、Mg;主要营养元素的吸收容量,在全生育期有两个高峰,即盛花期和盛果—果膨大期;但各元素的吸收强度以盛果—果膨大期较小,此期为营养最大效率期;营养元素在番茄体内的分布比例,在果实膨大期前是叶>茎>根,进入膨大期后,吸收的N、P、K转移果实中,其分布是果>叶>茎>根,而Ca、Mg的分布是叶>果>茎>根。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永秀  蒙美莲  郝文胜  孙淑英  
为探明马铃薯的镁营养特性,进而丰富马铃薯的栽培理论,同时为生产中合理施用镁肥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测定分析,研究了马铃薯镁的吸收、分配规律。结果表明:马铃薯全生育期各器官镁含量基本为叶>茎>根及块茎;全株镁的累积吸收量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呈二次曲线变化,在出苗后(31~40 d)(块茎形成期)镁阶段吸收量达到最大值;马铃薯生育期间对镁的吸收速率最大值出现在块茎形成期(出苗后31~40 d);马铃薯随生育时期的推进和生长中心的转移,镁在马铃薯各器官的分配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全生育期镁在各器官的分配以叶、茎为主;根与块茎很少,收获时镁主要贮存在茎与叶中。在该试验产量水平下,平均每生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尹新华  曹翠玉  史瑞和  
高粱是C_4作物,增产潜力大,综合利用价值高,作为酿造原料有其广阔的发展前途。我国南方两熟制地区,高粱一般与小麦轮作,多系夏高粱,由于生长期短,一般产量不高。因此,研究夏高粱氮、磷、钾的吸收规律,进行合理施肥是获得籽粒高产优质的必要条件。田间试验于1987年在江苏省泗阳县砂姜黑土上进行。供试高粱品种为原杂10号,在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喜巧  杨文平  黄玲  梅沛沛  孟丽  
【目的】研究红花(Carthamus tinctoricus L.)对氮、磷、钾的吸收特征,为红花科学施肥提供依据。【方法】在大田条件下,以红花3个株系(2-3、H-7、BH-1)为材料,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研究幼苗期、花蕾期和成熟期红花不同器官对氮、磷、钾的吸收与分配规律,并分析氮、磷、钾累积量与产量的关系。【结果】幼苗期氮素以叶中较高,磷素和钾素含量均以茎、叶较高;与幼苗期相比,花蕾期根、茎、叶中氮、磷、钾含量下降,转移到花和蕾等器官中;成熟期根、茎、叶中氮、磷、钾含量持续下降,养分转移到种子和苞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