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997)
- 2023(2616)
- 2022(2302)
- 2021(2018)
- 2020(1771)
- 2019(3996)
- 2018(3931)
- 2017(7063)
- 2016(4121)
- 2015(4480)
- 2014(4417)
- 2013(4342)
- 2012(4135)
- 2011(3767)
- 2010(3825)
- 2009(3432)
- 2008(3200)
- 2007(2787)
- 2006(2468)
- 2005(2188)
- 学科
- 济(14628)
- 经济(14621)
- 业(8237)
- 管理(8092)
- 方法(7514)
- 数学(6940)
- 数学方法(6862)
- 学(6254)
- 企(5581)
- 企业(5581)
- 农(4984)
- 壤(3897)
- 土壤(3883)
- 农业(3413)
- 环境(2960)
- 中国(2935)
- 业经(2852)
- 地方(2433)
- 土地(2424)
- 资源(2384)
- 发(2366)
- 贸(2317)
- 贸易(2317)
- 易(2236)
- 技术(2177)
- 财(2097)
- 理论(2091)
- 划(2061)
- 制(1918)
- 教育(1908)
- 机构
- 大学(61448)
- 学院(61305)
- 研究(24804)
- 农(20825)
- 济(20336)
- 管理(20329)
- 经济(19849)
- 科学(19727)
- 理学(17913)
- 理学院(17619)
- 管理学(17121)
- 农业(17034)
- 管理学院(17033)
- 中国(16968)
- 业大(16142)
- 所(14673)
- 京(14154)
- 研究所(13981)
- 农业大学(11593)
- 中心(10417)
- 室(9826)
- 江(9717)
- 省(9606)
- 科学院(9282)
- 实验(9236)
- 实验室(8877)
- 资源(8820)
- 院(8776)
- 业(8667)
- 北京(8507)
- 基金
- 项目(47407)
- 科学(36145)
- 基金(34173)
- 家(33360)
- 国家(33134)
- 研究(28021)
- 科学基金(26541)
- 自然(19981)
- 自然科(19499)
- 自然科学(19491)
- 省(19175)
- 自然科学基金(19144)
- 基金项目(18574)
- 划(17439)
- 社会(16403)
- 社会科(15592)
- 社会科学(15587)
- 资助(13601)
- 教育(12978)
- 计划(12042)
- 重点(11785)
- 科技(11493)
- 发(10326)
- 编号(10154)
- 创(9736)
- 科研(9695)
- 部(9685)
- 创新(9173)
- 农(9017)
- 专项(8787)
共检索到847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郝晋珉 魏小静 牛灵安
通过对长期定位试验的研究测定,研究了盐渍土培肥过程中土壤磷素的收支平衡以及磷素累积及其形态。同时.探讨了盐渍土的磷肥利用率。结果表明;通过长期培肥特别是施用磷肥.土壤含磷量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其中大量的磷素被转化为无效的Ca10-P,占无机磷总量的48%。而提高氮肥使用量,合理氮磷配比.有助于降低无效态的Ca10-P的比例。同时.表明作物对磷的需求能力并不因磷肥投入量增加而增加.在一定施磷水平以上,磷肥的利用率随磷肥投入量的增加而下降;合理氮磷配比,提高作物产量,有助于磷肥利用率的提高。
关键词:
土壤磷 磷肥利用率 盐渍土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郝晋珉 牛灵安
以曲周试验区为例研究了盐渍土改良和持续利用过程中,土壤有机质演化的阶段性特征。盐生植被的归还条件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小于0.5%,甚至近乎贫瘠;开垦后,作物生物总产量增加,以根茬归还土壤,土壤有机质可维持在0.8%~0.9%;加大秸秆还田量,土壤有机质可提高并维持在1.0%~1.2%;农牧结合,以优质的有机物质归还土壤,使土壤有机质持续提高至1.5%左右。同时,研究了土壤肥力持续提高的系统培肥措施。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土壤肥力 盐渍土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冯雷 耿增超 徐万里 孙宁川 唐光木
为研究盐渍化土壤黑果枸杞非繁殖器官Cu、Mn、Mg、Cl对果实原花青素(OPC)、多糖和还原性糖累积的影响。以栽培于土壤总盐量0. 5%~1. 0%盐渍化土壤的黑果枸杞为试验材料,使用相关及非线性拟合方法模拟上述指标作用效应。结果表明:中盐渍土条件下,OPC含量多为20~30 mg/g。植株体中量元素Ca和Mg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植株体Mg与多糖显著正相关。微量元素Cu和多糖、还原性糖及原花青素(OPC)呈负相关。Mn、Cu与Ca、Mg之间存在激发作用,Mn、Cu可能增加了Ca、Mg活性并增强Ca、Mg的吸收。根系中Ca与多糖呈极显著负相关(P 0. 05)。当植株内源氯元素大于5. 73%,OPC含量显著降低; Mn元素大于67 mg/kg,随Mn在植株富集量增加,果实OPC含量显著减少。果实多糖与植株Mn元素存在显著正相关,当Mn元素小于等于84 mg/kg,果实多糖含量显著增加。根系中Ca与果实多糖呈极显著负相关,根系中富集较多Ca将抑制果实多糖累积。因此,表明营养物质累积可能受到盐渍化土壤生境矿质元素协同效应影响。这将为盐渍化生境黑果枸杞营养物质的代谢及合成调控提供一定应用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袁丽金 巨晓棠 张丽娟 王珏 刘新宇
【目的】在粮食主产区华北平原,研究磷对小麦利用土壤深层累积硝态氮的影响。【方法】采用15N微区注射技术,布置田间微区试验,将15N标记于110cm土层处。【结果】在本试验条件下,小麦能够利用注射并扩散于100~120cm土壤层次的标记硝态氮,3种磷水平的利用率分别为6.8%、16.4%和11.2%;耕层施用磷肥有利于小麦地下部根系发育,根长密度及根干重较不施磷均有增加,提高了小麦对深层硝态氮的利用,耕层适量供磷有利于小麦对土壤剖面深层标记硝态氮的吸收利用。【结论】磷促进小麦根系发育,提高小麦对土壤深层累积硝态氮的利用,过量施磷起抑制作用。
关键词:
15N 磷 小麦 硝态氮 氮素利用率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宏 塔西甫拉提·特依拜 谢霞 樊亚辉 张飞 买买提·沙吾提
本文选择生态环境脆弱的艾比湖地区为研究对象,以2007年Landsat TM影像资料为基础,采用SVM分类方法,进行土地利用类型分类和土壤盐渍化分类。在ArcGIS下计算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盐渍化敏感性指数,通过盐渍化敏感性指数与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比重建立了区域土壤盐渍化敏感度模型,利用克里格插值法得出区域土壤盐渍化敏感性程度的空间分布图,使研究区土壤盐渍化敏感性指数面状化、连续化、可视化。结果表明:①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盐渍化敏感性指数大小依次为:未利用地>城乡建设用地>水域>草地>林地>耕地。②极度敏感区域主要分布在艾比湖西北方向的沼泽地带及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部分区域;高度敏感区域主要分布在艾比湖湖周及东北方向的裸地和东南方向靠近湖的木特塔尔沙漠外围,这些区域大部分是未利用地,植被覆盖率极低;中度敏感区域主要分布在湖面、绿洲与荒漠的过度地带以及绿洲内部的未利用地,多以较低植被覆盖的草地和未利用地为主;轻度敏感区域主要分布于湖心外围、绿洲与湖滨过渡带,是土壤盐渍化敏感区域和不敏感区域的过渡地带;研究区其余地区均为不敏感区域,分布面积最广,主要分布在艾比湖西侧以耕地为主的绿洲内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效民 茆泽圣 刘兆普
本试验采用水平土柱法对三种滨海盐渍土的非饱和土壤水扩散率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三种土壤的非饱和土壤水扩散率变化于0.14~117.32cm~2·min~(-1)之间,比非饱和土壤的离子扩散率大几个数量级;非饱和土壤水扩散率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升高,符合 D(θ)=ae~(bθ)经验公式;含水量与 Boltzmann 变换参数λ之间的关系为(λ)随含水量的下降而降低;在质地相同的情况下,土壤容重和土壤孔隙度均对非饱和土壤水扩散率有很大的影响,但土壤盐分浓度在含水量达0.2cm~3·cm~(-3)以上时对非饱和土壤水扩散率影响不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怒云 龙怀玉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秀丽 关小克 张凤荣 李乐
盐渍土作为一种重要的宜耕后备资源,其农业开发利用已成为解决人口、粮食、资源和环境等问题的重要措施。论文通过天津市盐渍土农业利用中面临的水土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与经济效益差等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后得出:目前天津市盐渍土面积为32.42×104hm2,其中,重度盐渍土与盐土大多分布在滨海平原地区,这些区域恰恰是补充耕地的主要来源,然而由于其盐渍化程度原本就高,即使改良后很快又会返盐;天津市目前年均缺水量为6×108~9×108m3,水资源短缺已成为限制农业发展的重要瓶颈问题,若改良这些盐渍土宜耕后备资源并继续采用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将会进一步加大农业用水缺口,农药、化肥、地膜的过量施用,也加重了环境污染...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淑香 徐明岗
土壤磷素是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也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养分限制因子。磷肥的施用可以大大增加土壤磷素含量与供给能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益~([1])。然而,磷肥过量施用造成土壤磷素累积的现象在全球已经非常普遍~([2]),我国的情况尤为严重。我国土壤磷累积以11%的速度在递增~([3]),导致不同地区土壤有效磷呈现增加的趋势~([4]),这不仅明显降低了磷肥的利用率,而
关键词:
土壤磷素 土壤性质 磷素形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之正 顾卫 许映军 林叶彬 卜丹阳
本文对渤海西岸重黏质盐渍土进行土柱淋溶脱盐过程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淋溶过程中,随着土壤含盐量的下降,在整个过程中,Na+、Cl-随土壤含盐量的下降而下降;由于土壤盐离子的初始含量和迁移能力的不同,K+、Ca2+、Mg2+、SO42-的含量随淋溶水增加而减小,在淋溶水接近土壤质量后含量稳定;而HCO3-与其它离子不同,出现随淋溶液增加而缓慢增加的趋势。随着土壤盐离子的迁移,土壤的pH值随土壤含盐量的的减小而呈现增大的趋势,从原土的8.50增加到土壤含盐量为1.6g/kg时的9.86,并在土壤含盐量小于1g/kg后又略有下降,但仍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淋溶实验表明,在滨海重黏性盐渍土的淋溶改良过...
关键词:
滨海 重黏质盐渍土 淋溶 盐分 碱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徐万里 刘骅 张云舒
为了探明新疆盐渍化土壤特性与土壤氮素矿化和硝化的关系,通过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盐渍化类型和程度的新疆盐渍化土壤氮素的矿化和硝化特征。结果表明,盐渍化类型对土壤氮素矿化有重要影响。在培养过程中,碱化土壤矿质氮含量明显低于盐化土壤;在碱化土壤中,随着碱化度和pH值的升高,矿化量迅速降低;在盐化土壤中,盐化程度的增加对于土壤矿化特征影响不大,但是随着盐化程度的增加矿化率明显增加。在盐渍化土壤中,碱化土壤的氮素硝化作用较盐化土壤快;无论是碱化土壤还是盐化土壤,随着盐渍化程度的增加,氮肥硝化作用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在碱化土壤中,氮素硝化率与pH、总盐含量、碱化度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而在盐化土壤中,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吴立鹏 张士荣 娄金华 魏立兴 王凯荣 丁效东
为探究适合滨海盐渍化土壤水稻种植的有机肥与磷肥配施比例,连续2年(2015-2016年)采用田间微区试验研究了有机肥和磷肥配施对滨海盐渍化土壤水稻产量、有效分蘖、净光合速率、磷素周转及农学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设磷肥与有机肥两因素,P0:0 kg/hm2(无磷);P1:64 kg/hm2;P2:128 kg/hm2。3个有机肥(碳)水平,C0:无碳(有机肥0 kg/hm2);C1:450 kg/hm2(有机肥1 000 kg/hm2);C2:900 kg/hm2(有机肥2 000 kg/hm2)。即CK不施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杜海岩 孙晓丽 柳新伟 徐双 崔德杰
通过2年大田试验,研究优化施肥对东营滨海盐渍土棉花生长及土壤养分供应能力的影响。设不施肥、农民传统施肥、优化施肥、优化施肥+有机肥4个处理。结果表明:与农民传统施肥对比,优化施肥及优化施肥+有机肥处理有效提高了棉花产量、肥料农学利用率、偏生产力;施肥改变了土壤盐基离子组成,农民传统施肥、优化施肥、优化施肥+有机肥处理Na+及Cl-所占比分别减少2.29%,3.45%,6.15%,K+、Ca2+、Mg2+、SO_2-4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优化施肥+有机肥处理能明显提高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其中脲酶、碱性磷酸酶活
关键词:
优化施肥 盐渍土 棉花生长 土壤养分供应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黄绍敏 宝德俊 皇甫湘荣 张夫道 徐明岗 介晓磊
目的探讨小麦-玉米轮作方式下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和施肥量对潮土土壤磷素积累与利用。方法采用14年28季长期肥料试验。结果不施磷肥土壤每年接收外源P2.4~3.1kg·ha-1,作物带走P16.7~21.6kg·ha-1,每年亏缺P14.3~18.5kg·ha-1;施磷肥处理除每年无机磷肥带进78kg·ha-1和107kg·ha-1(1.5MNPK)外,有机肥、秸秆、雨水及灌溉水和种子带进土壤P2.7~134kg·ha-1,其中9.2%~38.3%被小麦、玉米吸收利用,14年小麦的磷素累积利用率在4.4%~51%之间,高低顺序为:NPK>NP>SNPK>MNPK>1.5MNPK>PK;玉米在13.4...
关键词:
长期定位施肥 潮土 磷素 利用 积累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孙倩 塔西甫拉提·特依拜 丁建丽 张飞 买买提·沙吾提 韩桂红
本研究选用了1989年、1998年以及2009年Landsat TM/ETM+影像,利用3S技术,深入剖析了盐渍地的分布与变化状况,结合研究区20年水盐动态变化,分析了盐渍土土壤的含水量、含盐量、pH值、TDS以及7大化学成分的分布现状,并基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研究,研究了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土壤盐渍化效应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①20年间,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类型有很大的变化,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仅为0.476%,中轻度盐渍地和重度盐渍地恶化速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盐渍化进程有所遏制,但依然无法扭转逐步恶化的趋势。②研究区土壤呈碱性,土壤盐渍化的危害主要是NaCl,其次是MgCl2以及Na2SO4;各采样点不同深度的含水量大小存在明显差异,但变化趋势基本相似,其中表层土壤的含水量与其他深度土层含水量的区别显著;不同深度的土层,盐渍土的类型也有着较大的差异性。③20年间,耕地转化为中轻度盐渍地和重度盐渍地的面积分别占原耕地面积的3.484%和0.418%,水体、沙漠、其他与中轻度盐渍地、重度盐渍地的相互转化均非常微弱,中轻度盐渍地与重度盐渍地之间的相互转化频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