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78)
- 2023(8226)
- 2022(6988)
- 2021(6310)
- 2020(5341)
- 2019(12049)
- 2018(11473)
- 2017(21485)
- 2016(11854)
- 2015(13017)
- 2014(12577)
- 2013(12470)
- 2012(11925)
- 2011(10711)
- 2010(10536)
- 2009(9800)
- 2008(9530)
- 2007(8322)
- 2006(7433)
- 2005(6608)
- 学科
- 济(50558)
- 经济(50464)
- 管理(32645)
- 业(30883)
- 企(23606)
- 企业(23606)
- 方法(22401)
- 数学(20354)
- 数学方法(20177)
- 农(13899)
- 中国(13105)
- 财(13005)
- 学(12941)
- 地方(12155)
- 制(10469)
- 贸(10312)
- 贸易(10307)
- 易(10012)
- 业经(9987)
- 农业(9488)
- 环境(8222)
- 融(7844)
- 金融(7844)
- 银(7572)
- 银行(7525)
- 体(7204)
- 行(7180)
- 技术(7133)
- 地方经济(6872)
- 务(6770)
- 机构
- 大学(173800)
- 学院(170828)
- 济(71843)
- 经济(70655)
- 研究(65146)
- 管理(62361)
- 理学(54681)
- 理学院(53959)
- 管理学(52889)
- 管理学院(52608)
- 中国(47585)
- 科学(43348)
- 农(40407)
- 京(37490)
- 所(34805)
- 业大(32654)
- 农业(32433)
- 研究所(32272)
- 财(31839)
- 江(31305)
- 中心(29051)
- 财经(25279)
- 院(23700)
- 经(23071)
- 经济学(22744)
- 省(22185)
- 北京(22082)
- 农业大学(21610)
- 范(21246)
- 师范(20795)
- 基金
- 项目(123948)
- 科学(96974)
- 基金(92203)
- 家(85119)
- 国家(84450)
- 研究(80576)
- 科学基金(70441)
- 社会(53505)
- 社会科(50674)
- 社会科学(50659)
- 基金项目(49204)
- 自然(48658)
- 省(48569)
- 自然科(47490)
- 自然科学(47470)
- 自然科学基金(46672)
- 划(41578)
- 资助(37234)
- 教育(35861)
- 重点(29130)
- 编号(28775)
- 部(27281)
- 发(26591)
- 计划(25773)
- 创(25762)
- 科研(24824)
- 创新(24298)
- 国家社会(22936)
- 科技(22656)
- 业(22387)
共检索到2500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霍恩泽 张雯雯 李加琦 丁敬坤 薛素燕 王英朴 于文涵 侯兴 蒋增杰 方建光 毛玉泽
本研究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盐度骤降(盐度分别为10、20,自然海水为对照组)对近江牡蛎(Crassostrea ariakensis)和长牡蛎(C. gigas)生理代谢的影响。结果显示,盐度骤降对长牡蛎和近江牡蛎的耗氧率、排氨率、排粪率均有显著影响(P
关键词:
盐度 长牡蛎 近江牡蛎 能量代谢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海昆 于瑞海 刘洋 李春华 王永旺 马培振 李琪
为了评估长牡蛎(GG)和近江牡蛎(AA)的配子兼容性和合子育性,本实验探究了盐度(16、20、24、28和32)、温度(18、21、24、27和30℃)和精子浓度(10~(0)、10~(1)、10~(2)、10~(3)和10~(4)个/μL)对受精率、胚胎畸形率和孵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盐度的增加,GG组和GA组的受精率和孵化率逐渐上升,而AA组和AG组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先上升后下降;GA组和AG组分别在盐度28和24时具有较优的配子兼容性和合子育性,受精率、畸形率和孵化率分别为7.45%±5.05%、2.00%±0.90%、63.60%±9.88%和14.26%±9.26%、1.74%±0.93%和66.16%±13.91%。随温度上升,AA、GA、AG和GG组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先升高后下降,而畸形率先下降后上升;GA组和AG组均在27℃时表现出较优的配子兼容性和合子育性,此时GA组和AG组的受精率、畸形率和孵化率分别为7.95%±4.04%、1.79%±1.04%、14.70%±7.27%和57.11%±9.95%、1.66%±0.85%和67.25%±15.19%。随精子浓度的增加,AA组和GG组受精率逐渐上升和孵化率逐渐下降,GA组和AG组的受精率逐渐上升;GA组和AG组均在10~(4)个/μL时表现出较优的配子兼容性和合子育性,此时二者的受精率、畸形率、孵化率分别为9.10%±7.53%、1.59%±0.48%、67.97%±19.96%和14.30%±6.04%、1.06%±0.68%和67.33%±12.65%。本研究发现温度、盐度和精子浓度对长牡蛎和岩牡蛎种间配子兼容性影响较小,但对合子育性影响较大。
关键词:
近江牡蛎 长牡蛎 配子兼容性 合子育性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胡益鸣 李琪 刘士凯 孔令锋
为探究岩牡蛎(Crassostreanippona)对不同温度和盐度急性变化的适应性,本研究通过将岩牡蛎从暂养环境(27℃,盐度32)直接转移至5个温度梯度(15℃、19℃、23℃、31℃、35℃)和6个盐度梯度(16、20、24、28、36、40),研究了急性胁迫对岩牡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碱性磷酸酶(AKP)、溶菌酶(LSZ)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存活的影响。温度实验结果显示,15~31℃组岩牡蛎存活率均高于71.11%,35℃组存活率最低(34.44%),而15℃组免疫指标活性均受到明显抑制, MDA含量在144 h时达到最大值(46.93 nmol/mg prot);温度19℃、23℃、31℃组SOD、CAT、AKP和LSZ活性及MDA含量受应激显著上升后均逐渐恢复至对照水平。盐度实验结果表明, 40组盐度变化对岩牡蛎存活抑制明显,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
关键词:
岩牡蛎 温度 盐度 存活率 免疫指标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海涛 董占武 徐志明
本文阐述了大连湾牡蛎胚胎发育速度和盐度变化对其胚胎及幼虫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温 21.2℃、盐度 31.26‰条件下,受精卵经 19小时 30分钟发育至 D形幼虫。其胚胎发育的有效盐度范围为17—39‰,最适盐度范围为22—34‰。在盐度22—36‰条件下,胚胎发育速度较快,均不超过20小时,超出此盐度范围,则孵化时间延长。面盘幼虫在盐度25.21—34.25‰间生长较快,平均口增长速度为 8.54—9.38 微米,且存活率均在 50%以上;逾此则生长速度和存活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关键词:
大连湾牡蛎 盐度 胚胎发育 面盘幼虫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跃环 王昭萍 闫喜武 姚托 虞志飞 霍忠明 于瑞海 李晓喻 李雅林 郭希明
为了评估太平洋牡蛎与近江牡蛎能否产生远缘杂种优势,于2010年5月,以成熟的两种牡蛎亲本为材料开展了2×2远缘杂交研究,由长牡蛎自繁组GG(Crassostrea gigas♀×C.gigas♂)、近江牡蛎自繁组AA(C.ariakensis♀×C.ariakensis♂)、正交组GA(Crassostreagigas♀×C.ariakensis♂)、反交组AG(C.ariakensis♀×C.gigas♂)4个实验组组成。分析了子代早期表型性状和杂种优势,并对杂交子代进行了遗传鉴定。结果表明:GA杂交组与AG组的受精强度具有不对称性。幼虫浮游期间,表型性状的中亲杂种优势几乎为0,GA组生长与...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伟伟 姜娓娓 蒋增杰 张凯 万东杰 石亚洲 王玮欣 张义涛
为解析夏季高温期三倍体与二倍体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摄食和代谢生理以及能量/碳分配策略的差异,于2022年8月,以三倍体和二倍体长牡蛎为研究对象,在山东荣成桑沟湾采用现场流水法测定滤水率、吸收效率、耗氧率、排氨率等摄食和代谢相关生理参数,并基于能量收支方程估算能量分配与碳分配情况。结果显示,三倍体长牡蛎的滤水率、同化效率均高于二倍体长牡蛎,但无显著差异(P>0.05);三倍体与二倍体长牡蛎的耗氧率、排氨率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三倍体长牡蛎的耗氧率显著低于二倍体长牡蛎(P<0.05),但排氨率显著高于二倍体长牡蛎(P<0.01);能量收支与碳收支的结果显示,三倍体长牡蛎的摄食能/碳、同化能/碳均高于二倍体长牡蛎,但无显著差异(P>0.05);三倍体与二倍体长牡蛎的呼吸能/碳、排泄能/碳、生长余力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三倍体长牡蛎的呼吸能/碳显著低于二倍体长牡蛎(P<0.05),但排泄能/碳、生长余力显著高于二倍体长牡蛎(P<0.05)。三倍体和二倍体长牡蛎的氧氮比波动范围分别为7.91~14.11和59.81~94.19,因此,三倍体长牡蛎的主要供能物质为蛋白质,二倍体长牡蛎的主要供能物质为糖类和脂肪。研究结果为揭示夏季高温期长牡蛎倍性效应关联的能量分配方式差异提供了数据支撑。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滕瑜 王彩理
研究了牡蛎的营养价值和降糖作用,并对牡蛎提取物进行了分离。牡蛎的营养分析表明,牡蛎具有丰富的鲜味氨基酸,其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但经氨基酸评分看出牡蛎又是非平衡蛋白质,糖原和牛磺酸的含量高是牡蛎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研究牡蛎降糖作用的基础。通过对牡蛎降糖作用的研究表明,牡蛎提取物对降低血糖、尿糖,改善临床症状效果显著。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杜俊鹏 王昭萍 崔玉婷 李阳春 杨洋 李鹏飞 柳逸群
以葡萄牙牡蛎精子为对象,采用碘化丙啶(PI)/罗丹明123(Rh123)双染与流式细胞术(FCM),研究了不同盐度胁迫(10、15、20、25、30、35)对精子质量的影响,并对受胁迫精子进行授精实验。结果显示,随着盐度升高,精子的存活率、运动时间和活力先升高后降低;葡萄牙牡蛎精子的适宜盐度为20~35,活力较高的盐度范围为25~35;通过双染和FCM检测了精子质膜完整性和线粒体活性,发现盐度胁迫先对精子质膜造成损伤,后对线粒体活性造成伤害;低盐胁迫(10、15)对精子损伤严重,胁迫15 min时质膜受损比例高达67.26%±2.35%。人工授精结果显示,低盐胁迫下精子受精率和卵裂率显著降低,且卵裂阶段出现畸形及分裂停止等现象,表明精子质量不仅严重影响了受精过程,还对卵裂造成一定影响。本实验不仅探究了PI/Rh123双染和FCM检测牡蛎精子质膜完整性和线粒体活性的可行性,还结合显微观察全面评价了精子质量,为牡蛎精子质量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景晓 李琪 葛建龙 王许波 孔令锋
分别以2010年通过2个野生个体进行交配获得的A01全同胞家系和2011年通过A01家系子代进行交配获得A02全同胞家系为亲本,在2013年6月采用同时建立全同胞交配子一代F1(F=0.250)、全同胞交配子二代F2(F=0.375)及设置对照组(F=0)的方法,研究在相同环境条件下,不同实验组的受精率与孵化率以及近交对长牡蛎幼虫期、稚贝期生长和存活的影响,并初步探讨近交代数与近交衰退的关系。结果发现,各组的受精率均在90%以上,除F2组外其余2组的孵化率也在90%以上;幼虫阶段,F1组和F2组的壳高与壳长均从12日龄出现衰退(近交衰退系数,inbreeding depression coef...
关键词:
长牡蛎 近交 生长 存活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霍忠明 王昭萍 梁健 刘振 沈建平 张跃环 姚托 苏家齐 于瑞海
为评估香港巨牡蛎与近江牡蛎杂交及回交育种的可行性,以香港巨牡蛎与近江牡蛎为实验对象,比较了两种牡蛎杂交与回交子代的受精率、孵化率、幼虫及稚贝的生长和存活率。结果表明,香港巨牡蛎卵子可以与近江牡蛎精子受精,受精率为47.33%±2.52%,但近江牡蛎卵子与香港巨牡蛎精子不受精。在回交实验中,香港巨牡蛎(H♀)与近江牡蛎(A♂)的杂交牡蛎(HA)与香港巨牡蛎(HH)或近江牡蛎(AA)都可以正常交配,但各回交组受精率明显低于两牡蛎自交组。幼虫期,HA幼虫存活率明显低于两牡蛎自交组HH和AA;HA幼虫生长快于AA,但慢于HH;A♀×HA♂回交组和HA自繁组的幼虫存活率为0。稚贝期,HA稚贝存活率与HH...
关键词:
香港巨牡蛎 近江牡蛎 杂交 生长 存活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书成 李德涛 高加龙 黄斌勇 章超桦 郝记明 张丽
分析3种贝类的脂类成分,以期为贝类的高值化加工利用提供基础数据。采用氯仿甲醇法提取近江牡蛎、波纹巴菲蛤和马氏珠母贝中的脂质成分,分析脂质中的胆固醇和磷脂含量,采用液液萃取技术分离中性脂和极性脂,并用GC-M S分析其脂肪酸组成。研究结果表明,3种贝类的粗脂肪含量基本在1%左右;脂质成分中胆固醇含量在0.07~0.12mg/g;脂质中磷脂含量在14%~34%,极性脂含量在27%~45%;脂质中EPA和DHA总含量在12%~22%,近江牡蛎和波纹巴菲蛤脂质中EPA含量高于DHA,而马氏珠母贝脂质中DHA含量高于EPA。
关键词:
贝类 脂类 胆固醇 磷脂 脂肪酸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志刚 张其中 张占会 崔淼
人工注射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感染近江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了近江牡蛎6种不同组织器官(外套膜、鳃、消化腺、闭壳肌、心脏和血细胞)中HSC70基因表达量的变化;同时采用平板活菌计数法测定了近江牡蛎不同组织器官中溶藻弧菌菌量的变化。结果显示,人工注射感染溶藻弧菌后,近江牡蛎6种组织器官中HSC70基因表达量均显著性升高(P<0.05),且随时间变化均呈现出先升高后恢复至对照水平的趋势;其中鳃组织中HSC70基因分别在第6小时和第72小时出现2次显著性高表达,且在第72小时的表达量高于第6小时(...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邱德依 秦克静
以水蚯蚓为饵料,在温度为27℃,盐度为淡水、3、5、7、9的条件下对幼鲤(初始体重为2.19—3.31g)进行了摄食一生长实验,每一盐度下设4个摄食水平(饥饿一饱足),测定了最大摄食率、吸收率、特定生长率、转化效率和能量收支。结果表明:盐度对最大摄食率、特定生长率(SGR)和转化效率有显著影响;盐度对排出废物能所占比例(E/C)影响不显著,对代谢能所占比例(R/C)和生长能所占比例(G/C)有显著影响,取得最佳能量分配模式时的盐度为5。本文还探讨了盐度影响淡水鱼类能量收支的生理基础。
关键词:
盐度,能量收支,鲤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汤社平 林大盛 李百万 沈炳顺 徐企尧
柏牡蛎蚧(Lepidosaphes cupressi borchsenius)是危害杨梅[Myrica rubra(Lour.) Sieb. et Zucc]的重要害虫,在浙江省余姚市1年发生2代,以受精的雌成虫在杨梅小枝条、叶片上越冬。化学防治以若虫盛孵初期喷雾和杨梅采摘后在树干基部打孔注入氧化乐果和甲胺磷农药,效果较好。
关键词:
柏牡蛎蚧 生活史 果树害虫 化学防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姬兰柱 杨金宽 邵玉华
柳牡蛎蚧的研究姬兰柱,杨金宽,邵玉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110015)关键词柳牡蛎蚧,杨树,生物生态学,综合防治柳牡蛎蚧(LepidosaphessalicinaBorchs.同翅目:盾蚧科)广泛分布于“三北”杨树防护林区。该蚧通过刺吸...
关键词:
柳牡蛎蚧,杨树,生物生态学,综合防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