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87)
2023(6787)
2022(5644)
2021(5140)
2020(4398)
2019(9482)
2018(8973)
2017(16567)
2016(9131)
2015(9816)
2014(9441)
2013(9113)
2012(8337)
2011(7560)
2010(7232)
2009(6786)
2008(6625)
2007(5745)
2006(4967)
2005(4353)
作者
(29444)
(24858)
(24672)
(23128)
(15480)
(11992)
(10894)
(9749)
(9414)
(8606)
(8407)
(8061)
(8057)
(7861)
(7805)
(7583)
(7484)
(7456)
(7137)
(7057)
(6509)
(6013)
(5839)
(5655)
(5535)
(5459)
(5375)
(5307)
(5080)
(5017)
学科
(32684)
经济(32606)
管理(27355)
(25858)
(20426)
企业(20426)
方法(14879)
数学(13283)
数学方法(13164)
(10298)
(10151)
(9291)
中国(8876)
(8407)
(7857)
贸易(7855)
业经(7727)
(7680)
农业(6893)
技术(6212)
环境(5843)
(5833)
财务(5824)
(5812)
财务管理(5812)
(5735)
银行(5698)
企业财务(5546)
(5514)
金融(5514)
机构
大学(133349)
学院(131457)
(52274)
经济(51367)
管理(48890)
研究(46806)
理学(43595)
理学院(43033)
管理学(42195)
管理学院(41972)
中国(34205)
(33417)
科学(32663)
(27371)
业大(27167)
农业(26925)
(25063)
(23566)
研究所(23388)
中心(20925)
财经(19051)
农业大学(18407)
(18400)
(17473)
(16858)
北京(16533)
经济学(16334)
(15863)
(15218)
经济学院(14917)
基金
项目(97991)
科学(76294)
基金(73321)
(68396)
国家(67850)
研究(62046)
科学基金(56519)
社会(41295)
基金项目(39651)
自然(39554)
社会科(39088)
社会科学(39076)
自然科(38663)
自然科学(38645)
自然科学基金(38017)
(37699)
(33012)
资助(28419)
教育(27628)
重点(22802)
编号(21850)
计划(21201)
(21076)
(20932)
(20236)
科研(19916)
创新(19686)
科技(18773)
(18594)
国家社会(17970)
期刊
(52316)
经济(52316)
研究(33082)
学报(31862)
(29455)
科学(26324)
中国(24272)
大学(23021)
学学(22420)
农业(19628)
(17588)
管理(16266)
(10499)
金融(10499)
(10453)
业大(9650)
财经(9588)
业经(9222)
经济研究(9208)
(8341)
农业大学(8203)
(8124)
科技(7753)
技术(7695)
教育(7565)
问题(7333)
林业(6605)
商业(6349)
资源(6166)
(5719)
共检索到1812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朱正国  臧维玲  戴习林  彭自然  罗春芳  沈俊  马蓉  丁福江  
淡水中培养的生物膜,去氨氮能力随盐度上升及升盐速率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当盐度由0.6升至13.3、23.9和31.3并稳定48 h后,氨氮去除率分别为100%、93.0%和86.9%;当按不同的速度降盐至淡水环境时,生物膜去氨氮的能力逐步得以恢复,特别是降到淡水时,去氨氮率均达90%以上,基本达到淡水中生物膜去氨氮的能力。经24~36 h的吸附作用,沸石对氨氮的吸附能力强于瓷质生化环,生化环48 h去氨氮的能力(95.1%)接近沸石(100%)。以沸石为滤料的滤器去氨氮能力与速率随沸石用量增加而增强。24 h内天然沸石吸附作用去氨氮能力强于生物沸石,生物沸石48 h对氨氮的去除率(99.2%)略...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黄梦诗  杨倩倩  张艳  姜晓瑜  赵俊  张旭志  丁东生  曲克明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在海洋环境中普遍存在,是能够引起人类中毒的重要食源性病原菌之一,研究其生长受环境因子的影响规律对科研和社会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响应面法研究温度、盐度、pH、磷酸盐、硝氮和氨氮对VP的生长影响,以探讨、评估这6种理化因子的综合作用结果。首先用Design-Expert软件中的Box Behnken中心组合原则设计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实验,再进行响应面分析,以培养基光密度(OD_(600 nm))值为生长状态参数,获得该菌的最佳培养参数:温度为34.5℃,盐度为3%,酸碱度pH为8.0。在此基础上,考察NaNO_3、NH_4Cl和Na_3PO_4对VP生长的影响并建立模型。回归方程决定系数R~2=0.9217,校正系数R~2=0.8211,回归模型F=9.16, P=0.004,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实验所得实测值与模型演算理论值拟合良好,皆表明磷酸盐、硝氮和氨氮对VP的生长都具有抑制作用。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罗国芝  谭洪新  齐巨龙  黄霞峰  孙大川  
采用盐度变化法将已建立完全硝化功能的淡水生物过滤器驯化为具完全硝化功能的海水生物过滤器。在水温25℃的培养条件下,用盐度25的海水直接培养生物过滤器,建立完整硝化功能需70d;先用淡水培养生物过滤器,待硝化作用完全建立后,用盐度25的海水驯化,则建立完整硝化功能的海水生物过滤器需要61d;将已经建立完整功能的淡水生物过滤器,先用盐度10的海水驯化,待建立完整硝化功能后,再用盐度25的海水驯化,则建立完整硝化功能的海水生物过滤器共需要56d。运用PCR-DGGE技术分析盐度冲击前后生物膜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运用荧光素-荧光素酶法检测盐度冲击前后生物膜微生物ATP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经盐度冲击后,...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包杰  姜宏波  田相利  董双林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7、12、17、22、27℃)、盐度(23、26、29、32、35、38)对两种体重S组(1.68–3.48 g)和L组(15.78–20.79 g)红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耗氧率(OCR)和排氨率(AER)的影响。结果显示,温度对红刺参OCR和AER均有极显著影响(P0.05),而对AER有极显著影响(P<0.01)。温度和体重交互作用对红刺参OCR和AER有极显著影响(P<0.01)。S组红刺参的OCR和AER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L组红刺参OCR和AER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包杰  姜宏波  田相利  董双林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7、12、17、22、27℃)、盐度(23、26、29、32、35、38)对两种体重S组(1.68–3.48 g)和L组(15.78–20.79 g)红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耗氧率(ocR)和排氨率(AER)的影响。结果显示,温度对红刺参ocR和AER均有极显著影响(p0.05),而对AER有极显著影响(p<0.01)。温度和体重交互作用对红刺参ocR和AER有极显著影响(p<0.01)。S组红刺参的ocR和AER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L组红刺参ocR和AER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梁华芳  黄东科  吴耀华  王成桂  黎明江  
利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温度和盐度(S)对体质量为(98.8±4.3)g龙虎斑(棕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的呼吸和排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和S对龙虎斑的耗氧率(RO)和排氨率(RN)有显著影响(P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范德朋  潘鲁青  马甡  董双林  
缢蛏(Sinonovaculaconstricta)分为壳长约4 0、5 0、6 0cm3组。通过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缢蛏在不同盐度和pH下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盐度对缢蛏的耗氧率和排氨率有极显著影响(F>F0.01),且缢蛏单位体重耗氧率、排氨率随其个体的增大而变小;当盐度为6~30时,缢蛏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呈1个峰值变化,在盐度22时均达到最大值。pH对缢蛏的耗氧率无显著影响(FF0.01),此时,缢蛏的排氨率出现1个峰值变化,当pH为8时达到最大值。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昌生  章景荣  张振皎  
礁膜(Monostroma nitidum)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海藻之一,隶属于绿藻门,绿藻纲,石莼目,礁膜科,礁膜属。礁膜广泛分布于我国的东南沿海,生长在内湾静水处的岩石上或具有泥砂的石块上。日常所见的礁膜叶状体是配子体,为膜状,呈绿色或黄绿色,体软并具光泽。礁膜是绿藻中食用价值最高的一种,体软味美,我国南北沿海居民有食用。日本人也喜食“紫菜酱”(原料以礁膜为主,掺入少量紫菜,加入调味料,高压烹煮而成)。此外,礁膜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如清热化痰,利水解毒以及降低胆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林薇   李雪男   谢金平   冯奇飞   王昌宇   戴习林  
不同盐度和温度下亚硝酸盐和氨氮的毒性不一致,为了研究亚硝酸盐、氨氮、盐度及温度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共胁迫的影响,进行35 d的四因素三水平[亚硝酸盐浓度(0.05、0.5、5 mg/L)、氨氮浓度(0.2、0.9、4 mg/L)、盐度(0.5‰、15‰、30‰)和温度(20、25、30℃)]正交试验。结果显示,随亚硝酸盐和氨氮浓度的增加,存活率、体长日增长值显著降低(P<0.05),血清中丙二醛(MDA)、尿素氮(BUN)和血氨(AMM)含量显著升高(P<0.05),肝胰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随盐度的增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降低(P<0.05);体长日增长值、体重日增长值、SOD、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升高(P<0.05)。随温度的增加,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血清中BUN、AMM含量、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亚硝酸盐和盐度的交互作用对存活率影响最大,盐度对体长和体质量日增长值影响最大,氨氮对MDA含量影响最大,亚硝酸盐对BUN和AMM含量及SOD活性影响最大,亚硝酸盐和氨氮的交互作用对ALT、AST及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影响最大,亚硝酸盐和温度的交互作用对AKP活性影响最大。研究表明盐度与亚硝酸盐和氨氮与亚硝酸盐间的交互作用在ALT和AST活性方面产生协同作用,低盐下亚硝酸盐的毒性影响起主导作用。共胁迫下机体的抗氧化能力主要受外环境中亚硝酸盐和氨氮含量影响,且20℃时的抗氧化能力较弱。亚硝酸盐和氨氮、盐度、温度间的交互作用相比于单因子对凡纳滨对虾的影响更大。本研究可以为凡纳滨对虾的健康可持续产业提供可靠的实验基础,在养殖过程中应控制亚硝酸盐低于0.5 mg/L,氨氮低于0.9 mg/L,水温低于3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徐金祥  李佳洋  俞奇力  谭洪新  罗国芝  
碳氮比(C/N)调控是生物絮团养殖的核心技术特征,相关研究和实践中C/N中的碳和氮有不同的表征形式,本研究用溶解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表征碳,分别用总氮(total nitrogen, TN)、溶解无机氮(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 DIN)、总氨氮(total ammonia nitrogen, TAN)表征氮,比较了相同C/N、不同氮素形式条件下生物絮团的氨氮去除能力、基本营养组分、氮代谢相关功能基因及总异养菌数量。实验设置A组DOC/TN为20, B组DOC/DIN为20, C组DOC/TAN为20。各实验组8 h内可将10 mg/L氨氮降低到1 mg/L以下, TAN去除速率分别为(2.11±0.05)mgTAN/gTSS·h、(2.00±0.02)mgTAN/gTSS·h和(2.09±0.02)mgTAN/gTSS·h,A组显著高于B组(P<0.05),C组与A、B组无显著差异。各组絮团粗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C组絮团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B组和A组(P<0.05)。本研究表明,根据不同的氮素形式添加碳源对生物絮团的氨氮处理效率、功能和营养组分总体上影响在生产可接受范围之内,考虑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建议可根据水体中总氨氮浓度估算需要的碳源添加量。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栗志民  刘志刚  徐法军  李明昊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温度、盐度、pH和饵料密度对皱肋文蛤清滤率的影响,旨在为该贝养殖容量、摄食行为和能量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以及为该贝在我国南方海域的健康养殖和推广提供依据。实验结果表明,皱肋文蛤清滤率随温度(13~33℃)、盐度(13~33)、pH(7~9)和饵料密度(2.5×104~10×104cell/ml)的变化而呈现峰值变化,各种环境因子对3种规格皱肋文蛤清滤率均具有极显著性影响(P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戴习林  蔡青霖  臧维玲  杨明  丁福江  朱其建  
探讨了运移式简易滤器构制、亲虾池循环水培养生物膜可行性及其硝化性能。实验以常用滤料(沸石+纤维球+生化环=30.9 kg)与塑料桶(70 L)制成两个相同简易生物滤器Ⅰ、Ⅱ,滤器置于手推车可运移于车间各处净化池水。以亲虾越冬池(4 m3)循环水(0.231、0.138 m3/h流量)可简便培养滤器生物膜与有效净化虾池水质。结果表明:约经17 d以循环虾池水培养生物膜获成熟,并能有效降低池水TAN、NO_2--N浓度;实验37 d,两滤器对TA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0.23%与45.3%,对NO_2--N为5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旭佳  沈夏霜  黄国强  彭银辉  吴黎红  潘英  
为研究盐度和规格对光裸方格星虫呼吸代谢的影响,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盐度梯度(15、20、25、30和35)对3种规格S(2.11±0.60)g、M(6.31±0.85)g和L(8.80±1.40)g光裸方格星虫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盐度对耗氧率和排氨率影响均显著,盐度和规格的交互作用对耗氧率和排氨率影响极显著。盐度在1525时,耗氧率(OR)和排氨率(AR)均随着盐度的增加而升高,盐度为25时达峰值,之后随着盐度的增加而降低。耗氧率和排氨率与盐度呈一元二次函数关系,OR和AR与盐度的关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吴文广  张继红  高振锟  房景辉  李加琦  刘毅  
采用静水法测定了温度和盐度对两种规格甲虫螺(Cantharus CeCillei)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结果显示,(1)温度、规格均对甲虫螺的耗氧率和排氨率有显著影响(P0.05)。当温度为12-24℃时,甲虫螺的耗氧率和排氨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加,温度为24℃时,达到最高值。之后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各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有明显的下降。在温度为12-28℃条件下,大规格组(a组)甲虫螺的单位体重耗氧率和排氨率均小于小规格组(B组)。当温度为12-28℃时,甲虫螺的氧氮比值O/n比值范围在8.17-17.31之间。温度为2...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媛  方建光  毛玉泽  张继红  薛素燕  
测定不同温度(15℃、20℃、25℃、30℃)和盐度(16、21、26、31、36)对橄榄蚶(Estellarca olivacea)呼吸和排泄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和盐度对橄榄蚶的耗氧率和排氨率都有显著影响(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