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57)
- 2023(7897)
- 2022(6615)
- 2021(5982)
- 2020(5102)
- 2019(11248)
- 2018(10765)
- 2017(19968)
- 2016(11149)
- 2015(12210)
- 2014(11888)
- 2013(11632)
- 2012(10875)
- 2011(9833)
- 2010(9689)
- 2009(9025)
- 2008(8877)
- 2007(7885)
- 2006(6975)
- 2005(6231)
- 学科
- 济(42150)
- 经济(42055)
- 管理(31469)
- 业(29568)
- 企(23499)
- 企业(23499)
- 方法(18641)
- 数学(16559)
- 数学方法(16356)
- 学(12539)
- 财(12224)
- 农(11979)
- 中国(11076)
- 制(9905)
- 贸(9434)
- 贸易(9431)
- 易(9207)
- 业经(9069)
- 农业(7986)
- 融(7099)
- 金融(7099)
- 务(7010)
- 财务(6999)
- 银(6999)
- 财务管理(6981)
- 银行(6947)
- 环境(6859)
- 体(6790)
- 技术(6770)
- 企业财务(6669)
- 机构
- 大学(165524)
- 学院(161281)
- 济(64164)
- 经济(62955)
- 研究(62802)
- 管理(57710)
- 理学(50613)
- 理学院(49959)
- 管理学(48898)
- 管理学院(48642)
- 中国(45336)
- 科学(42987)
- 农(41035)
- 京(35447)
- 所(34539)
- 农业(33173)
- 业大(32528)
- 研究所(32022)
- 财(28945)
- 中心(27238)
- 江(24107)
- 院(23289)
- 财经(23055)
- 北京(21991)
- 农业大学(21889)
- 经(21087)
- 省(20857)
- 经济学(19900)
- 范(19751)
- 师范(19280)
- 基金
- 项目(116904)
- 科学(90214)
- 基金(86238)
- 家(81032)
- 国家(80393)
- 研究(74453)
- 科学基金(65758)
- 社会(47814)
- 自然(46365)
- 基金项目(45773)
- 自然科(45269)
- 自然科学(45248)
- 社会科(45217)
- 社会科学(45204)
- 省(44727)
- 自然科学基金(44483)
- 划(39946)
- 资助(34949)
- 教育(33174)
- 重点(27458)
- 编号(26338)
- 计划(25774)
- 部(25456)
- 发(24583)
- 创(24337)
- 科研(23939)
- 创新(22930)
- 科技(22907)
- 业(21942)
- 成果(20639)
共检索到2357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林薇 李雪男 谢金平 冯奇飞 王昌宇 戴习林
不同盐度和温度下亚硝酸盐和氨氮的毒性不一致,为了研究亚硝酸盐、氨氮、盐度及温度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共胁迫的影响,进行35 d的四因素三水平[亚硝酸盐浓度(0.05、0.5、5 mg/L)、氨氮浓度(0.2、0.9、4 mg/L)、盐度(0.5‰、15‰、30‰)和温度(20、25、30℃)]正交试验。结果显示,随亚硝酸盐和氨氮浓度的增加,存活率、体长日增长值显著降低(P<0.05),血清中丙二醛(MDA)、尿素氮(BUN)和血氨(AMM)含量显著升高(P<0.05),肝胰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随盐度的增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降低(P<0.05);体长日增长值、体重日增长值、SOD、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升高(P<0.05)。随温度的增加,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血清中BUN、AMM含量、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亚硝酸盐和盐度的交互作用对存活率影响最大,盐度对体长和体质量日增长值影响最大,氨氮对MDA含量影响最大,亚硝酸盐对BUN和AMM含量及SOD活性影响最大,亚硝酸盐和氨氮的交互作用对ALT、AST及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影响最大,亚硝酸盐和温度的交互作用对AKP活性影响最大。研究表明盐度与亚硝酸盐和氨氮与亚硝酸盐间的交互作用在ALT和AST活性方面产生协同作用,低盐下亚硝酸盐的毒性影响起主导作用。共胁迫下机体的抗氧化能力主要受外环境中亚硝酸盐和氨氮含量影响,且20℃时的抗氧化能力较弱。亚硝酸盐和氨氮、盐度、温度间的交互作用相比于单因子对凡纳滨对虾的影响更大。本研究可以为凡纳滨对虾的健康可持续产业提供可靠的实验基础,在养殖过程中应控制亚硝酸盐低于0.5 mg/L,氨氮低于0.9 mg/L,水温低于30℃。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共胁迫 血清生化指标 抗氧化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方成 黎兰诗 梁震宇 成良峰 戴习林
为阐明盐度为5条件下不同浓度亚硝酸盐亚急性胁迫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本研究设置5个亚硝酸盐浓度组(0.5、0.9、1.7、3.2和6 mg/L)和1个对照组,检测分析了亚硝酸盐胁迫40 d后凡纳滨对虾免疫相关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以及免疫和生长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死亡率随亚硝酸盐浓度的增加而升高,6 mg/L浓度组体质量增长率(WGR)和体长增长率(LG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MDA含量变化无明显规律。此外,血清中谷丙转氨酶(GPT)活性显著升高(P<0.05);各浓度组的cat、trx、tgase、trypsin和chitinase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亚硝酸盐 酶活性 环境胁迫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葛红星 李健 陈萍 葛倩倩 梁忠秀 李东利 王莹
为探讨亚硝酸盐氮胁迫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征(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Syndrome,AHPNS)发生的影响,设置1个凡纳滨对虾对照组和4个不同亚硝酸盐氮质量浓度(2.0、4.0、6.0和10.0 mg/L)胁迫组,亚硝酸盐氮暴露20 d,于凡纳滨对虾后腹肌注射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进行感染。观察到在感染后9~24 h各实验组出现死亡高峰,濒死对虾表现出与AHPN相同的临床症状,48 h后,各实验组对虾不再出现死亡,对照组和各实验组对虾累计死亡率分别为0、4%、8...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静 李晓丽 王玲 鲁康乐 宋凯 张春晓
为研究低鱼粉饲料中添加羟基蛋氨酸硒(HMSe)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及抗亚硝酸盐胁迫的影响,实验选用初始体质量为(0.90±0.05) g的凡纳滨对虾,分别投喂HMSe添加水平为0.000、0.375、0.750、1.500和2.250 mg/kg体质量的实验饲料,命名为HMSe0、HMSe1、HMSe2、HMSe3和HMSe4,每组3个重复,养殖8周,养殖实验结束后,进行12 h的亚硝酸盐胁迫实验。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的终末体质量(FBW)、增重率(WGR)和饲料效率(FE)随着饲料中HMSe水平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并在HMSe2组达到峰值。随着饲料中HMSe水平的提高,对虾全体和肌肉中的硒含量均显著增加,而全虾粗蛋白和粗脂肪的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分别在HMSe2组和HMSe1组达到最大值。HMSe4组中凡纳滨对虾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肝胰腺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HMSe0组。亚硝酸盐胁迫显著影响凡纳滨对虾的存活率。与胁迫前比较,胁迫后对虾肝胰腺中MDA含量升高,GST、CAT和T-SOD的活性降低,而补充适量的HMSe可减轻这些负面影响。根据凡纳滨对虾胁迫后成活率的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低鱼粉饲料中凡纳滨对虾的HMSe最适添加量为1.350 mg/kg。研究表明,在低鱼粉饲料中添加0.750~1.350 mg/kg HMSe,能够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饲料利用率和抗亚硝酸盐胁迫的能力。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林艳 缪凌鸿 盘文静 戈贤平 任鸣春 刘波 梁化亮 赵振新
为了探讨亚硝酸盐氮胁迫对鳙[初均重:(180.05±0.092)g]血液生化指标和组织热休克蛋白70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实验选用170尾鳙,暴露于48.634 mg/L亚硝酸盐氮96 h后,进行96 h恢复实验。并在胁迫0、6、12、24、48、72和96 h以及恢复12、24、48、72和96 h时采集样品。结果显示,胁迫6 h后,血清皮质醇含量和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升高;胁迫12 h后,血清中葡萄糖含量显著升高;胁迫24 h后,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开始显著降低;胁迫48 h后,血清总蛋白和甘油三酯含量开始显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王娟 曲克明 刘海英 李健 马德林
研究了正常溶氧(5.5~6.0 mg/L)和过饱和溶氧(10~12 mg/L)条件下亚硝酸盐和氨氮对中国对虾的急性毒性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正常溶氧条件下,亚硝酸盐对中国对虾的48 h LC_(50)值和96 h LC_(50)值(95%可信限)分别为69.43 mg/L(58.53~82.36 mg/L),43.80 mg/L(37.57~51.06 mg/L),非离子氨对中国对虾的48 h LC_(30)值和96h LC_(50)值(95%可信限)分别为1.36 mg/L(1.15~1.61 mg/L)和0.98 mg/L(0.83~1.16 mg/L);而过饱和溶氧条件下亚硝酸盐对中国对虾...
关键词:
亚硝酸盐 非离子氨 中国对虾 急性毒性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肖炜 陈炳霖 祝璟琳 李大宇 邹芝英 喻杰 杨弘
为了解亚硝酸盐氮长期胁迫下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生理功能变化,实验设置不同浓度亚硝酸盐氮(空白对照、0.03 mmol/L、0.06 mmol/L、0.12 mmol/L、0.23 mmol/L),研究亚硝酸盐氮21 d胁迫对尼罗罗非鱼幼鱼血液、肝脏组织的生理生化、代谢功能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亚硝酸盐氮的浓度的提高,尼罗罗非鱼幼鱼血液中白细胞数呈现略微上升的趋势,而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浓度均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P<0.05);幼鱼血清中,葡萄糖、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K~(+)随着亚硝酸盐氮的增加浓度显著提高(P<0.05),与此同时甘油三脂、总胆固醇、总蛋白、Na~(+)和Cl~(-)离子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碱性磷酸酶、溶菌酶和免疫球蛋白浓度与亚硝酸盐氮浓度表现出负相关的下降趋势(P<0.05);肝脏组织中非特异性免疫因子HSP70、IL-1β、IL6和TNF-α随着亚硝酸盐氮的浓度增加表达量显著上升(P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齐红莉 吕湘琳 刘家乐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亚硝酸盐对盐蚕豆虫(Fabrea salina)的胁迫机制。[方法]采用静态水生毒性试验法,研究不同质量浓度亚硝酸钠(0、9.63、19.25、38.50、77.00和154.00 mg·L~(-1))胁迫下盐蚕豆虫的种群动力学影响,并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过氧化物酶(POD)作为生物标志物,应用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指数(IBR)整合4种生物标志物。[结果]慢性毒性试验表明:随着亚硝酸钠质量浓度的增加,盐蚕豆虫最大种群密度和比生长率(μ)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9.63 mg·L~(-1)处理组达到峰值,增加了8.8%;在154.00 mg·L~(-1)处理组达到最小值,下降了20.59%。盐蚕豆虫的世代时间则先缩短后延长。抗氧化酶活性毒性试验表明:盐蚕豆虫SOD活性随亚硝酸盐质量浓度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胁迫前期CAT和GPx活性随亚硝酸盐质量浓度的升高也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胁迫后期GPx活性则显著升高;盐蚕豆虫POD活性随亚硝酸盐质量浓度的升高呈上升趋势。[结论]高质量浓度亚硝酸钠对盐蚕豆虫有一定的生物毒性,导致其种群生长状态变差,亚硝酸盐会导致盐蚕豆虫产生氧化应激反应。IBR指数作为量化污染物诱导的各种生物标记物反应的有效工具,可以揭示亚硝酸盐暴露对盐蚕豆虫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关键词:
亚硝酸盐 盐蚕豆虫 种群生长 抗氧化酶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王兴强 曹梅 马甡 董双林 阎斌伦
研究了盐度(0·5、5、10、15、20、25、30和35)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平均初始湿重0·776~0.781g)存活、生长和能量收支的影响。实验周期45d。结果表明,(1)对虾特定生长率、摄食量、饲料转换效率和吸收效率均以20盐度最高,而存活率以35盐度最高;(2)在0.5盐度下,对虾特定生长率、摄食量和吸收效率均最低。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韦永春 程顺 贾永义 迟美丽 刘士力 郑建波 李飞 刘一诺 顾志敏
以越冬红螯螯虾为对象,探讨其在不同亚硝酸盐浓度下的生理指标及肠道菌群变化情况。采用常规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法,得到亚硝酸盐胁迫下红螯螯虾的96 h半致死浓度为22.0 mg/L,安全浓度为2.2 mg/L。设置4个实验组,分别为A组(0 mg/L)、B组(0.5 mg/L)、C组(2.3 mg/L)和D组(5.0 mg/L),胁迫6周后取样检测。结果表明:各组成活率、肥满度、肝体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D组成活率、体质量增加率、体长增加率最低。随亚硝酸盐浓度的增加,肝小管排列趋于混乱且大小出现差异,肝小管间结缔组织随之减少,产生空泡化,在D组中变化尤为明显。SOD活性随亚硝酸盐浓度升高而降低,在肝胰腺中,A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D组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在肌肉中,A组显著高于C、D组(P<0.05),D组显著低于A、B组(P0.05);在肌肉中,A组显著低于C、D组(P<0.05)。免疫相关指标均随亚硝酸盐浓度升高而降低,在肝胰腺中,4组ACP、AKP活性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最高,D组最低;在肌肉中,A组ACP活性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4组AKP活性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能量代谢指标TG活性随亚硝酸盐浓度升高而降低,A组显著高于D组(P<0.05)。亚硝酸盐胁迫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的比例,且菌群多样性D组最低,A组最高,亚硝酸盐导致了肠道菌群多样性的下降。
关键词:
红螯螯虾 亚硝酸盐 生理指标 肠道菌群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熊大林 段亚飞 王芸 张家松 陈成勋 董宏标 李华 刘青松
为研究急性氨氮胁迫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肠道免疫功能的影响,将对虾暴露于氨氮浓度为20 mg·L~(-1)的海水中72 h,测定了不同时间点肠道中抗病原感染指标如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LP)、溶菌酶(Lys)、酚氧化酶原(proPO)以及抗氧化功能指标如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热休克蛋白70(HSP70)、热休克蛋白90(HSP90)等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氨氮胁迫后:1)ACP和ALP活性均于6 h显著升高(P0.05)。研究表明,急性氨氮胁迫对凡纳滨对虾肠道免疫功能相关指标影响显著,对其肠道免疫防御系统有明显的损伤作用。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方金龙 王元 李新苍 周俊芳 陈甜甜 房文红
为了评价养殖水环境中氨氮和亚硝基氮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危害性,开展了氨氮和亚硝基氮共同胁迫对凡纳滨对虾感染WSSV后的死亡率、WSSV在患病对虾体内增殖速率和对虾主要免疫相关酶活性影响的研究。实验设置氨氮(NH+4)和亚硝基氮(NO-2)的共同胁迫浓度均为20 mg·L-1,分别注射10-4和10-5稀释度的WSSV提取液。结果显示,胁迫下感染10-4WSSV的凡纳滨对虾144 h死亡率达到100%,显著高于无胁迫组(76.67%),相同实验条件下高浓度病毒感染组死亡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孙怡晴 梁骁 熊梅 ONXAYVIENG Kommaly 汤蓉 李大鹏
为了探究亚硝酸盐胁迫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肝脏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 proteasome system,UPS)的影响,将草鱼随机暴露于0、0.5、20 mg/L的亚硝酸盐溶液中,在12、24、48、96 h后采集肝脏样品,检测血液的生化指标,nrf2、hsp70和UPS相关基因的表达,泛素化蛋白的含量以及肝脏的组织学变化。结果显示:在亚硝酸盐胁迫12 h,血清皮质醇含量呈现显著的剂量依赖式升高,且在24 h和48 h显著高于对照组。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的含量在96 h显著性降低。暴露12 h时,20 mg/L暴露组的nrf2、hsp70的表达量显著性高于对照组,ub、chip、psma2、psmc的表达水平和泛素化蛋白的含量在20 mg/L亚硝酸盐胁迫24 h均出现显著升高。在高浓度亚硝酸盐胁迫96 h后,肝细胞出现明显的空泡化。研究表明,亚硝酸盐胁迫使草鱼产生了显著的应激反应,造成了肝组织损伤,使肝脏UPS活性上升。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雷鸣 廖柏寒 秦普丰 娄敏 徐玲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探讨模拟酸雨对白菜的生长过程中硝酸盐、亚硝酸盐积累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的质量浓度是影响白菜生长过程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积累的主要因素;在生长中期,白菜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积累的量最多,然后开始下降,在收获时期达到最少.在相同质量浓度的氮肥条件下,模拟酸雨对白菜的生长、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积累的影响从高到低依次为pH4.5,pH5.6,pH3.5.根据相应的安全评价标准,在pH4.5条件下或在高质量浓度尿素条件下,收获期白菜中硝酸盐的含量达到二级标准.在pH4.5的酸雨条件下,白菜中亚硝酸盐含量都接近或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在pH5.6模拟酸雨条件下,高质量浓度尿素增加白菜中亚硝酸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