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30)
- 2023(4322)
- 2022(3700)
- 2021(3160)
- 2020(2680)
- 2019(6218)
- 2018(6158)
- 2017(11845)
- 2016(5818)
- 2015(6526)
- 2014(6057)
- 2013(6017)
- 2012(5219)
- 2011(4783)
- 2010(4850)
- 2009(4625)
- 2008(4388)
- 2007(3704)
- 2006(3313)
- 2005(3011)
- 学科
- 济(21563)
- 经济(21552)
- 管理(18116)
- 业(16789)
- 企(10934)
- 企业(10934)
- 环境(8288)
- 方法(7364)
- 学(6409)
- 服务(6233)
- 地方(6152)
- 数学(5920)
- 数学方法(5834)
- 中国(5808)
- 农(5621)
- 生态(5506)
- 工作(5264)
- 业经(5220)
- 服务业(4921)
- 贸(4711)
- 贸易(4706)
- 划(4654)
- 财(4608)
- 易(4476)
- 资源(4435)
- 和(4192)
- 制(4079)
- 发(3858)
- 农业(3786)
- 关系(3591)
- 机构
- 学院(79960)
- 大学(79831)
- 管理(30694)
- 济(28799)
- 经济(27935)
- 研究(27771)
- 理学(26456)
- 理学院(26079)
- 管理学(25535)
- 管理学院(25387)
- 中国(20757)
- 科学(19477)
- 京(17638)
- 所(13858)
- 中心(13216)
- 农(13170)
- 研究所(12843)
- 业大(12589)
- 财(12457)
- 江(12305)
- 范(11970)
- 师范(11811)
- 北京(11127)
- 院(10934)
- 农业(10261)
- 州(10231)
- 财经(9954)
- 师范大学(9596)
- 经(8971)
- 技术(8820)
- 基金
- 项目(59713)
- 科学(46924)
- 基金(43246)
- 研究(42246)
- 家(38680)
- 国家(38420)
- 科学基金(32882)
- 社会(27275)
- 社会科(25830)
- 社会科学(25825)
- 省(23627)
- 基金项目(23488)
- 自然(21557)
- 自然科(20955)
- 自然科学(20951)
- 自然科学基金(20568)
- 划(20005)
- 教育(17600)
- 编号(16754)
- 资助(16337)
- 重点(13984)
- 发(13633)
- 成果(13037)
- 创(12305)
- 部(11680)
- 国家社会(11646)
- 创新(11510)
- 科研(11476)
- 计划(11445)
- 课题(11171)
共检索到1181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刘玉卿 张华兵 张云峰
为了解盐城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时空变异规律,基于格网尺度对盐城海岸带1997, 2007和2014年3个时期的ESV进行了估算,并结合空间自相关分析探讨研究区ESV时空分异规律。结果表明:近20 a来盐城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呈不断减少的趋势,由1997年的134.33亿元减少至2014年的97.13亿元,自然湿地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沼泽、碱蓬Suaeda salsa沼泽、河流面积的减少是引起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期间ESV在空间上发生了显著变化。ESV高区(ESV指数VESK>7 463.04万元)的面积和空间分布显著减少, ESV较低区(796.67万元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王亮
以盐城海岸带及各县市为研究对象,全面研究了该区域在过去30年(1984—2014年)的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LUCC)的时空特征和生态功能的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的时空特征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地物类型看,盐城海岸带土地利用总的趋势是以盐蒿、芦苇等为主的自然地物的比例不断下降,而以居民工矿用地和农田为主体的人工地物的比例持续上升,到了2014年人工地物占比高达79%,反映了人类活动对盐城海岸带土地利用的数量和结构的影响。在土地利用生态服务价值研究中,盐城海岸带及各县市的土地利用生态服务价值总体呈现逐渐增加的态势,主要是由于在研究时段内,土地利用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系数较大的林地...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崔子奥 高郭平 陈洁
为了开展上海海岸带演变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变化研究,实验基于1990、2000、2010和2020年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分析上海海岸带岸线长度变化特征;结合Globe Land 30的数据,利用空间分析,开展1990—2000年、2000—2010年和2010—2020年等3个时期内土地变化和土地转移研究;在此基础上,构建上海海岸带ESV模型,厘清2000—2020年上海海岸带ESV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0—2020年间,受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影响,上海大陆岸线长度呈先增加后缓慢减小到再增加的变化趋势,崇明岛岸线减少,长兴岛和横沙岛岸线长度增加。同时,由于人类活动强度和沿海工程力度加大,海岸带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显著,耕地和建设用地增多。此外,由于土地扩建,研究期间上海海岸带呈ESV增加趋势,但其湿地ESV在2010—2020间下降28.59%。就空间分布而言,上海海岸带ESV从中高值区域逐渐向低和极低区域转变,到2020年,单位面积ESV极高地区已基本消失。城市进程中建设用地的开发和沿海湿地生态系统的减少是造成上海海岸带ESV变化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可为服务上海市指导海岸带环境管理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谭映宇 刘容子 郭佩芳
采用生态系统管理方法中最新的非线性理论方法,选取杭州湾南岸互花米草盐沼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互花米草盐沼生态系统的分布面积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模型,并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当互花米草盐沼生态系统面积为25.4km2、对虾养殖面积为9.6km2,即对互花米草盐沼生态系统的开发面积不超过其总面积的27%时,可实现该区域资源价值的最大化,其评估值最高,为2626.7万元。运用非线性关系理论对海岸带互花米草盐沼这一典型生态系统的价值进行评估,打破了以往对互花米草生态资源开发与保护采用"是或否"的管理模式,更重要的是为海洋生态系统管理方法在海岸带资源开发与保护中实现从"是或否"...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欧维新 杨桂山 于兴修 李恒鹏
海岸带是全球环境变化最为敏感的地区之一,其土地利用变化可引起多种资源与生态过程的改变。随着人口的增加以及经济的发展,盐城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不断加剧,耕地和水域是其变化的2个核心。文章分析了该区土地利用及其变化对土壤环境、水环境以及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效应,分析表明,滩涂在合理农业土地利用方式下可使土壤达到淋盐增肥的效果;入海河道污染负荷成倍增加,居民工矿用地扩展是导致盐城海岸带水环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滩涂开发利用使生境压力增大、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加,威胁盐城海岸带生物多样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红梅 吴晓青 都晓岩 王勇
通过影子价格法、费用支出法、支付意愿法、机会成本法等生态系统评估方法对环渤海区域2009年海岸带生态系统科研的价值进行了估算。估算结果表明:2009年环渤海区域单位海岸线科研的实用价值为每年每公里5.478×106元,长效价值为每年每公里1.598×105元,剩余价值为每年每公里5.019×104元,总价值为每年每公里5.688×106元,其中,实用价值贡献率高达96.3%。
关键词:
科研价值 环渤海区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冉 过仲阳 叶属峰 王丹 苏盼盼
长三角海岸带是长江三角洲与东海间的重要过渡性区域,基于联合国千年评估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框架,以生态学为原理、以遥感反演技术为手段、借助经济学方法,对2005年及2008年长三角海岸带的10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长三角海岸带2005及2008年的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分别为1 235.92、1 493.04亿元,与长三角地区实际GDP对比得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实际降低,海岸带生态环境退化;对于不同的生态系统来说,林地、耕地、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较高,为增强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应重点加以保护;对于不同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来说,旅游娱乐服务、土壤保持、调节水源为价值量最大的3项服务,而调...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付永虎 马星吉 刘俊青 胡晗
基于连云港2期海岸带遥感影像的解译结果,应用景观生态学、生态系统服务理论,定量分析了海岸带景观格局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评估了景观格局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2002—2017年土地利用变化综合动态度为1.61%;研究区的景观格局呈现出愈加破碎化的态势;2002—2017年,连云港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减少了23.60亿元,水域对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贡献率最大,为87.19%;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不同景观格局指数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的关联程度的排序为:聚集度>蔓延度>分离度>多样性与均匀度>斑块密度>斑块数。研究结果可为提高连云港海岸带资源开发利用,促进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安太天 王涛 高金柱
基于生态系统的海岸带管理分区是约束和引导海岸带开发保护的重要工具,对建设海岸带生态安全屏障、推动海洋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宁波市为例,以海湾为基本单元设计分区模型,建立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系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估两者协调性并划定管理区。结果表明:三门湾耦合协调度0.80,为巩固发展区,以优化产业结构为主;象山湾耦合协调度0.72,为集中恢复区,以自然恢复生态系统为主;杭州湾耦合协调度0.58,为重点治理区,采用“人工+自然”方式整治修复生态系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安太天 王涛 高金柱
基于生态系统的海岸带管理分区是约束和引导海岸带开发保护的重要工具,对建设海岸带生态安全屏障、推动海洋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宁波市为例,以海湾为基本单元设计分区模型,建立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系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估两者协调性并划定管理区。结果表明:三门湾耦合协调度0.80,为巩固发展区,以优化产业结构为主;象山湾耦合协调度0.72,为集中恢复区,以自然恢复生态系统为主;杭州湾耦合协调度0.58,为重点治理区,采用“人工+自然”方式整治修复生态系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何华春 周汝佳
在GIS和RS技术支持下,以行政区划为评价单元,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对盐城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方式、景观格局特征及时空分异规律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0年,盐城海岸带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建设用地和水域为主,其中耕地是盐城海岸带的优势类型,虽然近年来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但仍是区域景观基质类型,均占总面积的78%以上;海岸带景观水平趋于破碎化,区域景观格局更加复杂化、分散化和多样化;研究区北部景观水平特征指数较中部、南部为高。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所带来的利益差异是导致盐城海岸带景观格局变化的关键驱动因素。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时空变化 盐城海岸带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沈昕颖 杨红 王春峰 李经纬
基于Landsat系列卫星图像、Google earth卫星图像等并利用面向对象的监督分类方法,在对景观进行两级分类的基础上,进行1990—2020年江苏省盐城市海岸带湿地景观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30 a间盐城海岸带自然湿地景观总面积呈下降趋势,人工湿地和非湿地景观面积占比上升。研究区整体与分区自然湿地面积占比变化趋势一致,呈现“下降-加速下降-略微抬升”的趋势,其中潮间淤泥海滩的变化速率最高。盐城北区、南区湿地的潮间盐水沼泽分别为北区占比8.77%、南区占比17.64%。海岸带整体变化趋势表现为“自然湿地-人工湿地-非湿地”,其中2000—2010年间湿地丧失速率最为显著,湿地总面积净减少360.27 km~2,年均丧失率高达1.29%。从不同时间段盐城海岸带景观转移特征来看存在差异:1990—2000年间,各湿地景观转移方向比较分散,大多以自然湿地或非湿地内部转移为主;2000—2010年间,以潮滩向养殖水域转化为主导;2010—2020年间,耕地、河流、林地和浅海水域都有向淤泥潮间海滩转化的趋势,潮间淤泥海滩、潮间盐沼水域和养殖水域转化趋势最强烈的方向为建筑用地。建议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合理布局规划、控制规模,保持盐城海岸带自然湿地的主要功能。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沈昕颖 杨红 王春峰 李经纬
基于Landsat系列卫星图像、Google earth卫星图像等并利用面向对象的监督分类方法,在对景观进行两级分类的基础上,进行1990—2020年江苏省盐城市海岸带湿地景观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1)30年中盐城海岸带自然湿地景观总面积呈下降趋势,人工湿地和非湿地景观面积比重上升。研究区整体与分区自然湿地面积占比变化趋势一致,呈现“下降-加速下降-略微抬升”的趋势,其中潮间淤泥海滩的变化速率最高。(2)盐城北区、南区湿地的潮间盐水沼泽分别为北区占比8.77%、南区占比17.64%。海岸带整体变化趋势表现为“自然湿地-人工湿地-非湿地”,其中2000—2010年间湿地丧失速率最为显著,湿地总计面积净减少360.27km~(2),年均丧失率高达1.29%。(3)不同时间段盐城海岸带景观转移特征来看存在差异:在1990—2000年间,各湿地景观转移方向比较分散,大多以自然湿地或非湿地内部转移为主;在2000—2010年间,以潮滩向养殖水域转化为主导。在2010—2020年间,耕地、河流、林地和浅海水域都有向淤泥潮间海滩转化的趋势,潮间淤泥海滩、潮间盐沼水域和养殖水域转化趋势最强烈的方向为建筑用地。建议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合理布局规划、控制规模,保持盐城海岸带自然湿地的主要功能。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方淑波 叶属峰 贾晓波 田壮 聂耳 郑正
以2007年9-10月间采集的106个表层土壤样品为基础,分析了Cr、Cu、Ni、Zn、Cd等5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计算了盐城海岸带重金属的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研究了盐城海岸带的重金属生态风险格局。采用GS+软件,对生态风险指数进行了空间插值。结果表明:盐城海岸带的重金属生态风险呈现出明显的南北分异及海陆分异,北部开发较久的区域、内陆区域的生态风险值较高。对比农田与水产养殖区域与整个区域的平均生态风险值,农田区域的生态风险值接近整体的生态风险值,而水产养殖区域的生态风险值低于整体的生态风险值。就人为活动引入的重金属生态风险管理而言,盐城海岸带的重金属生态风险管理集中于人类活动较强和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萱 陈伟琪
文章从围填海的负面生态影响及其货币化评估技术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入手,在对生态系统提供的"产品"、"服务"和"功能"等基本概念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将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划分为提供物质性产品和条件的供给服务和其他非物质性的服务,包括调节、文化和支持服务,进而探讨了围填海对生态系统服务造成的各种负面生态效应,并提出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损害的货币化评估技术的选择框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